新浪科技 张泽宇
“从成立之日起,就在考虑IPO。”
这是小牛在7月份对上市传言的回应,时间仅过去两个月,传言就变成了现实,只不过融资额较3亿美元传言直接减半。
成立4年,从当年的京东众筹纪录保持者,到创始人李一男因涉嫌内部交易锒铛入狱,李彦接手CEO一职,小牛的发展显得有些跌跌撞撞。
在中国电动车市场普遍一两千,使用铅酸电池之时,小牛就在突破人们对于电动自行车的想象,如今这个“异类”带着巨额亏损和未知的将来,在四周岁生日的时候正式开启了上市路。
盈利仍是最大难题
盈利是互联网科技公司永远绕不开的难题,而对于90%都是依靠电动车销售的小牛来说同样如此。
招股书显示,牛电科技2018年上半年实现净收入5.57亿元,同比增长95.44%,但与此同时净亏损也在不断扩大,上半年达到了3.15亿元,比去年全年净亏损1.85亿元还要多。
小牛对此解释称,亏损的增加主要来自于多达1.69亿元的股权激励支出,此外,4月5日常州工厂意外失火,尽管火势很快被扑灭,但也直接造成了2000余万元的损失。但与此同时小牛也表示,一般及行政开支近期还将以绝对数额增加,也就是说短期内,小牛无法扭转亏损的局面。
据财报显示,2017年小牛每辆电动车带来的净收入是4061元,每辆车的成本是3772元,由此可以得出,每卖出一辆电动车,小牛可以获得毛利近300元,这个数字比传统电动车厂商略高,但由于售价较高,毛利率只有传统厂商的一半左右。
倘若加上市场营销、研发、股权支出等全部成本,小牛平摊到每一辆车上的净亏损则达到了接近1000元,这与相对成熟、成本控制更佳的传统厂商来说,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牛电科技CEO李彦此前曾表示,“小牛电动80%以上的零部件都是自己重新开发的,我们在常州也有自建工厂,这种做法虽然前期成本较高,但后期一旦度过技术储备期,产品成本就会直线下降,后续也会拥有更大的盈利空间。”
不过在现阶段,小牛似乎只能依靠涨价来维持利润。去年1月,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上升,小牛表示无法继续维持以前的售价,便对N系列和M系列部分型号进行涨价,浮动金额在600元至900元之间,最大涨幅达到18%。
依赖提价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为了获得更多收入,小牛尝试进入价格接受程度更高的欧洲。今年更是将新车发布会开在了法国卢浮宫,其中M+欧洲售价2599欧元,而定位更高端的N-GT售价直接飙升至4499欧元。
这将进一步提升小牛在国际市场中的收入。要知道2018年上半年来自欧洲和其他海外市场的销售就已经占到了公司净收入的12.9%,而2017年这个数字只有4.9%。
“我们将针对不同的海外市场寻求差异化的国际战略。”小牛表示,在北美计划探索共享电动车等创新解决方案。而在东南亚、印度和拉丁美洲,小牛则希望推出子品牌,并探索当地的生产安排,以简化制造过程。
“我们无法保证,未来能够从经营活动中产生净利润或正现金流。” 对于盈利的问题,小牛表示,“实现盈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增加产品和服务销售、维持或提高价格,以及提高成本效率和管理运营费用的能力。”
电动车行业的“异类”
电动自行车不同于新能源汽车是新兴事物,它在中国已有二十年的发展历程,而当小牛用互联网思维入场的时候,就注定是这个行业的“异类”。
一直主打锂电池以及智能化,也因此产生了比传统产商更高的成本,使得小牛的价格在中国电动车市场显得尤为突出。
招股书显示,小牛N系列定价在5699-9999元之间,是所有系列当中最贵的,也是销售额最好的。而即便是今年新出的轻量级电动车UM最低也需要2999元,这个价格在传统电动车行业接近“顶配”。
国内电动车厂商爱玛向证监会提交的招股书显示,2017年电动车销售平均价格为1801.35元,也就是说买一辆N系列的小牛,同等价格可以买好几辆爱玛电动车了。
尽管单价相对较低,但在爱玛招股书中也能看到“消费升级”的影子。2017年,其豪华款电动车销量首次超越了简易款,也体现了消费者对电动车价格接受程度的提升。
价格高昂却没有给小牛带来更高的利润空间。此前牛电科技的毛利率一直停留在个位数,直到2018年上半年毛利率才达到14.3%,但仍低于雅迪、新日等电动车企业。
除此之外,无论是从营收还是电动车销量,小牛都与传统厂商存在很大差距。2018年,新日股份营收14.49亿元,雅迪控股营收45.83亿元,销售247.3万辆电动自行车。相比之下,牛电科技净收入5.57亿元,卖出12.5万辆车。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小牛虽然对产品的质量,性能和设计很有信心,但也在招股书中披露风险称,“竞争加剧可能导致单位销售量下降,随后库存增加可能导致价格进一步下行,对我们的业务、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前景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小牛在用户群体上也与其他厂商有很大不同。相比起爱玛超过1900家经销商,希望继续下沉的布局,只有570多家特许经营店的小牛,典型用户是80、90后,其中56%居住在中国的一线和二线城市,超过40%拥有汽车。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随着行业的成熟,行业开始由高速发展阶段逐渐进入整合发展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增长的行业产能也需逐步消化。2017年 1-10月,全国电动自行车产量为 2683 万辆,较上年同期上升1.47%,过渡到平稳发展的阶段。
市场的饱和意味着抢夺市场资源就会变得更加激烈,小牛如何能发挥出自身特色,在众多老牌电动车厂商的夹击中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对小牛来说是巨大的考验。
电动自行车行业的未来
冲击现有电动车市场格局已经不易,但小牛发展的前路还必须通过政策的检验。
7月1日开始,北京市工商部门将联合质监、消防、公安、住建等部门,依法对违规销售电动车行为进行严查,具体包括无照经营行为,销售假冒伪劣、不合格电动自行车及配件产品的行为,销售违规电动车的行为以及非法改装的行为。
与此同时,新国标也即将在明年4月正式实施,对比起旧国标,对电动自行车的各项关键性能如整车质量、整车尺寸、最高时速等进行了修改,公司需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方面根据要求再度进行调整。
新国标要求电动自行车具有脚踏骑行能力,设计车速不超过25km/h,装配完整的电动自行车的整车质量应当小于或等于55kg等等。
虽然对比起旧国标在车速和车身重量方面有所放宽,但新国标是全文强制性标准,必须满足规定中所有要求,才能以电动自行车合法进行生产销售,超标的就只能被列为电动摩托车,纳入到机动车管理范围之中。
据新浪科技观察,发现无论是官网还是北京线下体验店,价格较高的N系列与M系列统统都不见了踪迹,取而代之的是标注着“北京可购”的U系列,而且还必须还是套装版,时速最高为20km/h,加装了脚蹬、链条等配件,以符合现有国家标准,用户也因此需要增加200元的预算。
目前这还只是针对北京地区强监管的“紧急措施”,各型号在其他地区销售并未受影响,但随着新国标的即将实施,小牛必须要对产品进行重新改造。
对此,李彦今年4月时表示,国家在出行新国标后,企业可能会有半年的调整期,布局会很快,同时也会给整个行业用户三四年的调整期。这段时期,企业会根据相应的政策帮助用户做新的调整,并决定调整到新国标车还是作为摩托车出现。
招股书中,小牛也将政策列为了风险因素之一,称将对M和U系列进行重新设计,以满足新国标的要求。
对于N系列,小牛将与有资质的第三方制造商合作,重新设计车辆,以满足电动摩托车的安全标准。另外,用户也需要额外取得相应的驾驶执照并且上牌,才能合法上路。
一旦N系列无法符合规定被下架,就意味着小牛失去了“王牌产品”。小牛在招股书中预警,这可能对在中国的N系列销售以及业务和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如今,电动车在城市中随处可见,但小牛仍难被列为“主流”。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产量数据计算,小牛的市场占有率还不足1%。究其原因,一位电动车车主表示没选小牛主要还是价格因素,“买个差不多的就行了”。
与此同时,高昂的价格并没有给小牛带来更多的利润,再加上政策带来的变量,小牛的未来仍存在不确定性。
早在2016年9月,李彦接受采访时就表示,“2017 年小牛目标之一是结束烧钱,开始赚钱。”但是时间到了今天,距离这个目标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何让电动车变为生活方式,说服用户选择价格更高的小牛?行业“异类”需要的或许不只是情怀,还要更多时间的积累。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