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惠普CEO卡莉-菲奥莉娜辞职专题 > 正文

卡莉谢幕背后:惠普之道渐远 未来怎能精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5日 10:52 eNet硅谷动力
科技时代_卡莉谢幕背后:惠普之道渐远 未来怎能精彩
图1:在服务器发展上的战略混乱导致惠普市场表现不佳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作者: 肖虎仕

  【eNews专稿】未知无处不在,未来怎能精彩

  与以往的公司CEO变动引发股价下跌不同,在卡莉.费奥瑞纳在2005年2月9日宣布辞去惠普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一职后,惠普股价当天大涨1.39美元,达到21.53美元,涨幅为
6.9%——这“非典型”的市场反映,似乎也表达出市场对于明星女CEO以及惠普5年来战略的讽刺态度。如同最近一段时间业界再度盛传的惠普拆分和重组论调一样,卡莉的离去又再一次给惠普的未来添加了浓重的迷茫色彩。

  一年之前,卡莉曾在拉斯维加斯宣布了惠普与苹果公司的合作,惠普将在苹果iPOD、iTune数字音乐盒以及在线商店的基础上,向消费者推出惠普自己品牌的数码音乐播放器。一年之后,苹果在发布最新的MP3数码音乐播放器iPod Shuffle时,选择了这样一句扬长避短的广告口号:“Enjoy the uncertainty (生活随机演绎) ”,将无液晶显示屏的劣势巧妙转化,延续着广受全球消费者热烈追捧的良好形象。

  然而在企业级市场,同样的口号是否能有同样的效果?企业用户们是否愿意跟随IT厂商的跌宕,享受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刺激?如果回过头来看看惠普在近几年间飘忽不定的公司战略,以及由这种不确定性所带来的种种后果,似乎不难得到问题的答案。

  惠普在卡莉执掌期间所期望看到的良好局面迟迟未能出现,尽管明星CEO卡莉得到的荣誉越来越多,但惠普在成就卡莉的同时也尴尬的发现,公众的注意力或许已经更多的被卡莉自身吸引,而不是经由卡莉口中宣讲出的新的“惠普之道”。  

  斥巨资塑造惠普高科技形象、重兵挥师消费电子领域、逐渐放弃缺乏竞争力的产品线、不断调整公司部门结构,卡莉种种力度鲜明的变革举措虽然声势惊人,却让惠普的形象越来越像是穿上了一件华丽的外衣!——“她更像一个有光芒在外的明星,内心却是茫然的。”

  安腾不归路,引发企业级市场的节节败退

  惠普于2004年9月1日放弃了基于英特尔公司安腾2芯片工作站的销售,并于10月31日停止该产品的出货。惠普把停止出售安腾工作站归因于市场环境。市场传来怀疑的声音——这是否意味着一个信号,即二十多年以来和英特尔共同研发并使用的安腾技术将被惠普所抛弃?

  惠普曾经希望通过与英特尔的结盟,来节省自己开发高端服务器芯片数亿美元的花费。上世纪90年代初,英特尔和惠普开始联合开发安腾处理器,在经历近十年的努力后,安腾处理器于2001年正式面世。自推出以来,虽然其后也经过了几次性能改进和更新换代,但是安腾处理器的销量平平,其市场份额至今仍少得可怜并没有达到这两家公司的预期。

  近些年来,英特尔的高层把安腾处理器视为取代Sun和IBM出售的RISC处理器的替代品,但Sun、IBM和惠普都销售基于RISC处理器的产品。为此,惠普甚至逐步放弃了自身的RISC服务器产品,重新规划了服务器战略,宣布将全面转移到安腾架构上来,2007年将不再销售Alpha系统和Tru64 UNIX。对于惠普来说,安腾的前景关系到自己未来的命运。在安腾问题上,它没有第二条退路可走。

  然而仅仅时隔3个月,2004年12月17日,惠普宣布将其设置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芯片设计团队出让给英特尔公司,从此不再参与安腾芯片的设计。至此,惠普已经停止了PA-RISC、Alpha芯片新版本的开发,并正式退出了安腾芯片的开发设计工作,仅在未来的几年内继续销售使用这几款芯片的服务器产品,并提供支持服务。

  对惠普来说,安腾遭到市场冷遇就意味着巨大市场失误。Caris & Co.的分析师马克.斯达赫尔曼(Mark Stahlman)对此评价说:“这就等于惠普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资源投入到了一个失败的平台之上。”

  从图1看到,惠普已经毅然决定结束Alpha、PA-RISC芯片的研发,将高端系统全部转入到安腾平台上来。现在虽然惠普放弃了安腾芯片的研发,但仍宣布不会放弃安腾,并将会在未来三年内继续投资30亿美元发展安腾系统。不过,从目前的市场发展来看,惠普的这一承诺实在让人难以信服。

  而如果从低端切入,从此专心售卖服务器的惠普看起来并不比DELL更具有更多的优势。卡莉曾认为DELL是一家“低成本低科技”的公司,而惠普可以做到“高科技低成本”而避开和DELL、IBM的正面竞争,并取得最后的胜利。但现实恰恰表明,惠普还是和DELL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

  为了和DELL竞争,卡莉在强力购并康柏之后就没有停止过降低成本的措施,大幅裁员、消减上游供应商的利润空间、放弃一些缺乏竞争力的芯片开发设计、尝试和提供更低成本芯片的AMD合作等等。然而,这些努力似乎无法帮助惠普形成竞争优势。在PC市场,惠普的冠军宝座已经被DELL拿去,在服务器低端产品、甚至打印机市场上的争斗也无法摆脱DELL这个难缠的对手。

  可以说,在安腾道路上的失败,和在低端市场上被DELL的侵占,直接导致了惠普“高科技低成本”这一目标的流产。惠普在2004年8月发布的当年第三财季报告显示,其企业服务器及存储业务比去年同期下滑了5%,折合损失2.08亿美元,这使得卡莉立刻将该项业务部门内的三名高级主管撤换。虽然今年2月时隔卡莉下台一周后发布的新一季财报相对顺眼了不少,但明眼人也指出,其中很大一部分功绩却直接来自于涉及服务、存储、服务器和软件部门的大规模裁员。

  然而,与Dell竞争的不得力只是惠普受挫的一部分,真正令它窒息的是来自其最强劲对手IBM的威胁。“高科技低成本”策略的失败使得惠普在科技服务及技术综合市场上挑战IBM霸主地位的争夺中,又一次落了下风。也许惠普不得不承认,在技术研发、咨询服务能力和软件等领域综合实力的欠缺,注定它在这场大范围长时间的持久战中要输给它最大的竞争对手IBM。

  效仿难以匹敌头号劲敌

  在惠普看来,IBM显然是一个比DELL更难对付的对手,难在硬件、软件、服务、芯片研发等领域的全面优势,更难在对IT产业未来发展的预测和把握。在IBM宣布“随需应变”战略不久,惠普也提出了自己的“动成长企业”的理念。而正如业内人士评论,“区别的似乎只是名字”,而在核心概念的阐述上没有什么很大的不同。理念可以仿效,但冷酷的市场竞争却能给出不争的事实。在服务器市场惠普面对的节节败退尚无良策之时,IBM却正凭借“Power战略”的力量在服务器领域和产业联盟上改变着世界。

  服务器是企业用户整个IT基础设施的中心,IBM多年以来就处于全球老大的地位。尤其是在UNIX服务器市场,经过十余年发展历程中的5代重大升级,IBM的POWER架构愈加成熟稳健。目前,IBM凭借其Power5服务器产品在市场上遏制住了其他竞争对手。新的eServer p5系统在系统效用、性能表现、灵活性和 IT 管理成本上的重大突破,成为IBM在UNIX领域令竞争对手难于逾越的技术分水岭:据非赢利组织事务处理性能委员会TPPC的数据,随着去年Power5芯片的推出,IBM服务器运行标准数据处理任务的速度几乎是先前记录的三倍;在TPC指标测试中1颗Power5处理器可以匹敌3.18个英特尔Itanium 2处理器或者5.93 个惠普PA8700处理器。

  与惠普技术方向摇摆不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IBM 对于 POWER 架构研发有着持续巨大的投入。仅2004年4月以来,已有超过1400余名研发人员加入了POWER架构团队。POWER 架构所采用的铜芯片、绝缘硅、多内核和并发多线程技术领先竞争对手1-3年时间。为用户提供长久清晰的 POWER 架构未来发展路线并准时兑现,让IBM在企业级市场上可以轻松赢得客户的信任感;同时,IBM一手缔造的Power.org联盟又把Power的核心价值极大扩散,并因此吸引到广泛的合作伙伴。

  由IBM发起、以“Power Everywhere”作为口号的Power.Org于2004年底成立,声称将打造开放、标准的生态链作为目标的该组织的核心就是利用联盟的力量扩充IBM POWER架构的影响力,从而帮助Power体系形成在服务器等领域更加根深蒂固的影响力。IBM期望Power构架能够成为性能最佳、性价比最高以及灵活性最高的计算机系统的基础。

  《商业周刊》2月3日刊文指出,蓝色巨人专注于单一系列芯片产品Power的战略正逐步获得成功。凭借着先进的Power技术,蓝色巨人可以纵横任何领域。先进的Power处理器不仅帮助蓝色巨人赢利高端服务器市场的份额,也使得蓝色巨人成为了索尼微软和任天堂下一代游戏机产品的芯片供应商,无疑这是一个100%的市场份额。

  市场数据是竞争结果的最好左证。根据咨询机构Gartner发布的研究数据,2004年IBM在服务器市场继续一支独秀,其增长幅度超过了竞争对手,并且其x86芯片服务器市场和Unix服务器市场的份额不断增加。蓝色巨人2004年的服务器业务收入增长了9.3%,达到了161亿美元。这一增长率超过了整体市场的平均增长率7.2%,全球服务器市场收入达到了495亿美元。

  在Unix服务器市场,IBM的市场份额正在增加。来自Gartner的分析家认为,IBM的Power5服务器在市场上拥有明显优势。尽管全球Unix服务器市场的收入下滑了2.8%,为162亿美元,但是IBM的市场份额从24.3%增长到了26.7%,从Sun和惠普手里夺走了约3%的市场份额。

  “惠普”变成“惠尔浦”?转型、重组还是分拆?

  分拆或许是惠普摆脱困境的一条出路,这样的观点已经在最近一年内被业内的许多分析师和观察家们多次提及。近五年来,惠普实施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已经使得惠普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模糊,而惠普自2002年并购康柏之后,内部也持续不断地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机构重组计划。

  2004年9月29日,惠普曾经名声响亮的“实用数据中心(UDC)”业务部门被迫取消,惠普公司的发言人Don Gentile当时表示,尽管UDC是“实用计算”中比较成功的一例,但由于整个系统的部署成本相当高,因此在过于一段时间内,几乎没有几家客户安装了该套系统。尽管Gentile一再强调,“惠普的信念并没有改变,发生变化的只是方法而已”,而且在UDC解散后,其中的许多技术工具仍将被应用到管理服务器或分配计算能力等诸多领域,但这次部门调整还是涉及了近200人的裁员。而这只不过是惠普内部机构重组过程中一个典型的案例。

  自2003年12月开始,惠普陆续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轮力度巨大的机构重组风暴。在惠普原有的企业系统集团(ESG)、专业及支持服务集团(HPS)、打印成像及消费市场集团(IPG)、信息产品及商用渠道集团(PSG)等四大业务集团中,ESG与HPS被企业客户及公共事业集团(CSG)和技术支持服务集团(TSG)取代。与此同步的是各部门管理层的大换血。

  此次调整的收尾工作还未完全结束,惠普新一轮的机构重组已经迫不及待。今年1月15日,惠普宣布将IPG和PSG合并为新的集团IPSG,而IPG正是惠普所有业务集团中业绩表现最为稳定和出色的。以惠普2004年第四财季的数据为例,IPG与PSG部门的销售收入均为65亿美元,但IPG的利润高达11亿美元,而PSG只有7800万美元。

  惠普发布的一份声明说,此举是为了增加其PC业务的总体利润。但分析界的绝大多数人士都对此持谨慎乐观态度。美林分析师史蒂文•米卢诺维奇(Steven Milunovich)表示,惠普的重组计划将有利于节约开支并提高整体运转效率,但如果处理不当,PC业务就可能成为打印业务的拖累。他因此敦促惠普拆分为两个公司,建议惠普可以按照产品拆分为打印机和计算机部门,也可以按照市场拆分为消费者部门和企业部门。IDC的分析师Roger Kay甚至认为惠普的此次重组计划是“权宜之计”,并不会使惠普PC的财务业绩大幅改观。

  面临IBM和DELL上下夹击的局面,卡莉在一年前访华时曾高调地为惠普确定了下一步的市场策略和行动方向——进军消费电子领域,并且陆续在中国市场上尝试转型。目前,除了打印产品,惠普在其业务涉及的各领域,无论服务器、存储、服务还是PC,都无法找到明确的定位,缺乏明确的核心竞争力。先是高唱着“企业们动起来”,接着就转身大打“消费数码牌”,让用户如何跟随忽左忽右的探戈脚步发展未来?

  这使得惠普整体的核心竞争力和战略本身都更加的模糊不清。这让惠普的未来更加充满了无法回避的不确定性,同时也让华尔街和分析师们又开始了一轮关于惠普分拆可能性的大讨论。但随着卡莉的离开,惠普再次陷入了未来不确定性的战略模糊状态。《商业周刊》对此评价道:“明确竞争战略,理清发展思路,将是惠普新CEO必须完成的课题。”

  当IBM早已明确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级客户提供产品与方案”时,惠普却成为又一个陷入多元化战略迷失的IT企业——什么都想要,变成了什么都要不到。作为IT巨头,如果对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认识不清,又怎么能说服客户与你一起向左走,向右走?真的想象过有一天惠普出现在“索尼”身边,成为又一个消费级产品的著名品牌么?恐怕还需要先花一些功夫去区分与“惠尔浦”的误会吧。

  “惠普之道”,渐行渐远

  “惠普之道”曾经是众多IT企业创业和发展的教科书,但在最近几年,惠普已经无法像自己以前那样,能够及时、快速、高效的抓住并利用新兴市场的商机,同时也在渐渐失去对创新和技术的敏感性。而这样,曾经是惠普的立身之本。

  在卡莉上任之后,惠普第一件颇具寓意的改革就是在商标中加入了“invent”字样,并且毅然做出了其前任路易斯•普拉特(Lewis Platt)想做却没能做的事——在互联网热浪的背景下大力变革,留下惠普的核心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定义“惠普之道”。她甚至亲自出现在了以惠普公司起家的车库为背景拍摄的广告中:“保留惠普的精髓,就是我们的创造力、核心价值观以及车库准则的精神,并对其余部分再创造。”

  可惜,再创造的结果是,惠普原有的众多技术人才大批外流到了竞争对手那里。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从IBM、英特尔到EMC、Sun甚至DELL,都因此而获益匪浅。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正是卡莉所实行的紧缩成本策略,导致大量惠普老员工携带技术转投其它公司。惠普2004财年的研发资金为35亿美元(而且大部分都和打印技术及相关的数码产品有关),这一数字在2003和2002年分别为37亿和40亿。

  据美国专利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惠普以1775件专利数居全美第四位,落后于佳能的第三。而IBM全年的专利数高达3248件,连续12年遥遥领先于其他公司占据榜首,比列第二位公司的专利数目多了1314个。这也是IBM连续第四年取得三千多个美国专利,同时,IBM还是唯一一家一年中获得两千个专利以上的公司。而且还在今年年初尝试着开放其中的500项专利,供全球开源社区使用。

  更重要的是,在将这些专利成功转化为利润的能力方面,现在的惠普又远不如IBM那样出众,许多分析师已经将这一点视作惠普创新能力衰败的鲜活证据,“在卡莉任职期间,惠普的创新能力实际上已经急剧降低,”Envisioneering集团研究主管Richard Doherty评价说,“这对惠普在商标中添加invent字样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卡莉领导下的惠普一直也希望能够将“惠普之道”中的创新精髓继续发扬光大,比如曾将“惠普的精神就是创新”这一主题作为其核心广告活动之一,还配上了惠普当年的两位创始人在帕洛阿尔托的车库内构想创新和建立公司的怀旧照片。可惜,现在的惠普理想还在,行动力却今非昔比。

  最新的故事来自惠普在台湾的“2005年惠普无限版图经销大会”,继之前的“把IBM变不见了”广告,又打出“连想 (联想),都不要想”的攻击性广告。有媒体评论:“台湾惠普的这一举动将惠普的用人模式破坏殆尽。我想高科技企业总应该是现代企业,而现代企业还在用类似于旧时代的给人抹黑的手段,虽在法律层面上无法判定是否侵权,但是在道义和企业之本——诚信上,恐怕台湾惠普首先输了第一仗。”

  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元庆正面回应了这一事件,甚至直言不讳的暗示惠普近期将个人电脑业务并入影像业务是病急乱投医,他说:“把最差的业务装到最好的业务中去,惠普还是应该先管好内部的事情再说。惠普曾经是一家被联想视为老师的企业,我也曾要求员工去学习惠普的经营之道,现在我对这种情况非常痛心,他们已经把祖训都丢了!”

  “ + 惠普=?”

  也许在用户心目中,惠普作为生产打印机和PC的公司形象似乎太过根深蒂固,尽管卡莉先后拿出近十亿美元进行全球范围内的集中式广告轰炸,试图塑造惠普的“高科技”形象,但效果似乎并不尽如人意。两年来,惠普一直在全球广告攻势中以一个表达式“(客户)+惠普=惠普科技,成就梦想”,强调惠普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希望借此让客户重新认识合并后的惠普。让我们再问一次惠普,将客户的未来交与你的手中,等于什么?

  对卡莉.费奥瑞纳的离职,HP公司董事会在网站上仅仅贴出了一个单词的标题“改变”(Change)。对于惠普来说,这可能仅仅是几年来若干变动之一。 而对于客户来说,这意味着对未来的不确定,对安腾2战略的不确定,PC业务生存能力的不确定,以及是服务企业级客户还是消费类客户的不确定……这一切已经让华尔街和分析师们开始讨论再次惠普分拆的可能性。

  “打印无处不在,惠普精彩时代”的广告词还犹在耳畔,惠普又再次面临重大的抉择与挑战。这不仅是一个IT公司自身发展的十字路口,同时也是对它如何兑现客户承诺的关键时刻。诸多的不确定因素让人不得不追问一句,如果“未知无处不在,未来怎能精彩”?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卡莉新闻 全部惠普新闻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