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新浪科技评论空间专题 > 正文

马勇:别杞人忧天“郎顾之争”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9日 16:17 金羊网-羊城晚报

  最近,“郎顾之争”越演越烈,有人担心会因此一发不可收拾,影响国企改革的进程,甚至影响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希望有关部门出来表表态。我认为这是杞人忧天。

  在这场前所未有的论争中,政府一直保持低调,几乎没有发表什么意见。只是来自国资委的王忠明在一个论坛上露了脸,但表现也是极为谨慎,只是介绍了国资委在国企监管中的做法。而作为中国经济学家的大本营,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也没有如人们
用UC每月免费发短信 新浪搜索联盟 不一样
人大附中网校招生中 1拍网 满200送100
所期望的那样,加入到这场渐入高潮的学术大讨论中。他只是再次重申了他的观点———国有企业改革不能单纯理解为产权改革。

  有人因此批评政府“失语”了。我倒是觉得政府的“失语”恰恰是正确的。作为规则的制定和维护者,政府应该是争论中的“中立者”。我想,有关部门也正在思考,应该从这场争论中吸取什么营养,今后的改革选择怎样的路子才会走得更好。

  因为“郎顾之争”迟早是要来的。没有它,也会有“王张之争”、“李赵之争”。从表面看,“郎顾之争”及其引起的大争论,只是各方对改革方向和方法的观点不同而引起的“口舌之争”。但事实上,这“口舌之争”的背后,是一场典型的利益和立场之争,是对代表全民权益的国有企业与代表千千万万白手起家的个体创业者利益的民营企业,在改革深化过程中,因现有经济政策、分配政策而受到的不同影响的不同解读和差别判断。这是由中国25年来改革逐步深化后必然产生的一个利益和思想冲突———宏观调控与微观搞活之间的冲突决定的。这场近年来少见的冲突正反映了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进步。

  所以,我们在看这场争论时,也得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论双方或各方观点如何,相信“真理越辩越明”,而改革也将继续前行而不可逆转。笔者认为,这场讨论关键要做到对事不对人,讨论要理性,态度要积极。希望这场全民大讨论能够像20多年前的那场大讨论一样,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廓清迷雾。如此,则“郎咸平事件”是中国的幸事。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