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宏亮
据可靠消息,继从新东方、北大附中撤资之后,作为联想进军互联网业务关键一环的“北京联想赢时通科技有限公司”已于日前正式关闭。一位原赢时通负责证券交易分成业务的中层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整个北京赢时通仅剩的4个人已经全部搬到赢时通在北京的另一家合资公司——中彩通公司办公,其余的人则早已解散。
清算赢时通
“公司刚刚按法律手续进行了清算,但由于有些员工的辞退补偿还没有拿到,现在公司上下弥漫着一股火药味十足的对立情绪。”他说。
据消息人士透露,由联想抽调过来的赢时通原总裁荆红已于今年4月离职,尽管他还同时担任联想助理总裁,但迄今并未回联想上班;而赢时通的主要创始人、副总裁朱在国更早在去年四五月份就已离职。
来自其他渠道的消息证实,北京赢时通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一些分公司已经撤销或者收缩,比如济南、青岛分公司——这些分公司事实上是北京联想赢时通科技有限公司在各地的办事机构。作为单独注册的一家全资子公司,北京赢时通由赢时通有限公司和联想集团联合注册,赢时通同时注册的全资子公司还有深圳讯凌和深圳迅达(后改名为赢时通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有意思的是,赢时通有限公司本身的注册地是在英属维尔京群岛,一望而知,这是出于方便海外上市的考虑。目前,北京赢时通的财经网站还在运作着,但已经无法聚集人气,曾经投入重兵的证券分成业务则已经压缩到底线,至于联想入主后带进来的集成业务,也已于今年四月被瀛时通董事会取消,在此前后被取消的业务还有移动短信、PDA和网卡销售等等。
与业务的收缩同时而来的是裁员。据记者证实,从去年9月开始,赢时通有限公司大约裁掉了200多人,目前只剩下不到100人。北京赢时通也如出一辙:去年底裁员50%,今年4月开始又陆续裁掉了“余部”,其速度之快令人瞠目。
7月9日,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财务总监马雪征在接受香港《东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证实了此消息。她并声称,虽然集团已预留拨备资金,但关闭北京赢时通是否需要作出拨备,目前尚未作出决定。
更有传言说,联想正着手将40%的股份卖给赢时通的二股东汪人泽——汪所代表的投资机构在整个赢时通持股20%。
汪人泽何许人也?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汪人泽以前本是在澳洲作PC生意的,堪称澳洲华人创业者中的佼佼者。但由于与微软打一场官司,加之国际资本市场的动荡,汪人泽的公司于2000年宣布破产。好在他于1996年就立足香港涉及足风险投资业务,并在当年投资深圳一家经营远程可视委托交易软件业务的公司——深圳讯凌。到1998年,互联网骤然兴起,汪决意让这家深圳公司转型,最终于1999年推出了赢时通网站。然而,网站运营不到一年,汪人泽已难以支撑,而其澳洲电脑和电信业务开始露出败相,于是开始四处找下家,终于在2000年8月一举获得2.759亿港元的有形资产。此后,汪人泽一直拥有赢时通20%的股份。
据来自赢时通的人士证实,联想近期确实是在考虑从赢时通撤出来,为此已与汪人泽多次接触,但鉴于双方在转让价格、补偿条件等具体问题上还没有达成一致,且多有反复,因此负责该事宜的联想策略投资部迟迟拿不出一个可行的方案。
据说,联想起初提出半40%的股份卖给汪人泽,而汪提出的条件是将买股份的钱先借用两三年,联想自然不肯——此人当初能将烧钱如流水的赢时通股份卖给联想,其精明自然不在柳传志、杨元庆之下。、
赢时通是烫手山芋?
不少业内专家认为,赢时通之所以一直难以盈利,主要问题在于其业务模式。联想入主之后,其业务主要有两块:一块是网站,基本上不赚钱,还有一块是与证券公司合作收取证券交易佣金。
“后一部分业务,说白了其实就是通过向客户赠送电脑、PDA、手机等设备吸引客户到营业部,然后与券商按一定比例分取手续费。说是手机炒股,实际上那只是个概念,至于网上炒股则更少。”一位知情人士对记者说。
不要小看这个送手机,其前期投入还是蛮大的。有人做过测算:一个手机回收周期至少要半年,而证券交易的手续费一般是千分之三点五,赢时通与券商的分成比例最多也就是一半对一半,这样算下来,整个业务并不赚钱。有人因此形象地称之为“花100元挣5元”的金钱游戏:一来回报不确定,二来政策上有风险——商业网站无法分取佣金,走网上券商之路目前毫无出路。
其实早在去年,联想就决意将赢时通转手了。到去年下半年,联想先后接触了包括湘财证券内在的数家证券公司,其中有一家甚至已经谈好了价钱,就差签字了,但对方临了又变卦了——道理明摆着:尽管赢时通手头还有六七千万现金,但买家是不可能拿到现金的,只能买业务,而这个业务正在每日不停地“烧钱”。
细心人算了这样一笔帐:联想为此次收购共花了3537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个亿,其中现金投入约有2000多万美金,还有一些联想专门为并购赢时通定向发行的新股。如今,赢时通的现金量还有6000万元到8000万元,以联想40%的股权计算,如果卖出,联想当可以分到2400万元。这与2000年收购时赢时通作价8个亿简直是天壤之别。
但问题是,谁会来接这个烫手山芋呢?
弃守互联网
据联想最初的想法,投资赢时通时,联想本意是想把财经领域的互联网服务做起来,从而完成由信息产品技术向网络技术和信息服务全面的转型,而不是为了套现。换句话说,联想的注资是一种战略投资,这与作为风险投资商的汪人泽截然不同。后来,当联想发现互联网业务远非当初想的那么好,因而决定向移动终端(掌上电脑、手机)、IT服务等有利可图的业务转移阵地时,赢时通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甩也甩不掉的鸡肋。
联想进入赢时通之前,本来是要做一个财经信息网站FN365的,但由于收购赢时通,这个网站最终并没有推出;至于后来推出的FM365,定位则是门户网站。虽然FM365的财经信息由赢时通网站提供,但二者基本上还是独立运作的。然而,时至今日,不论是赢时通,还是FM365,都已经不是联想的主流业务,尽管它们还属于联想的六大业务之一——信息运营群组,尽管联想并没有说要放弃包括FM365和赢时通在内的信息服务。
从掌上电脑到PC,从无线局域网到高端服务器、路由器,从存储设备到手机产品,从IT服务到咨询服务,联想今天在各个战场都采取了攻势,唯独在信息服务上,却不断退守。甚至在杨元庆提出的三年营收目标(600亿元)中,也几乎没有为信息服务预留下位置。杨元庆把90%以上营收的重任都放在了消费IT、企业IT、移动终端上。“信息服务、IT系统服务和IT1for1中小型企业服务,目前都还需要发展,三年以后,预计这三块加起来可以占到联想营收的10%左右。”他表示。
从减持新东方、北大附中的股份,到退出赢时通,从与AOL成立合资公司出让FM365股权,到收购汉普、智软介入IT服务领域,联想弃守互联网业务的脉络昭然可寻。
以FM365为例。这个曾为联想融来28亿港元的网站如今的盈利能力仍有待证实。AOL为什么会看中这个亏损中的.COM?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是,AOL看重的并不是网站本身,而是联想的PC——在联想的出资中,大部分出的是联想电脑。而AOL通过对FM365品牌的重新改造,将在PC市场轻而易举获取其利。
相较之下,联想两年来在互联网业务上的种种尝试则是喜忧参半,而且也是不无代价的。好在联想审时度势地暂时放弃了这场网络豪赌。至于将来,在AOL带着技术、网络内容和赢利模式加入联想的赌局之后,联想的互联网之路会不会柳暗花明,眼下谁也不敢断言。
热力推荐三星 三菱 松下手机图片专区,最炫、最酷、最流行!
新浪手机图片每天增加上百幅,下载最新图片送数码相机钻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