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区块链60讲 | 第2集:区块链为什么叫区块链?

OK区块链60讲 | 第2集:区块链为什么叫区块链?
2019年09月09日 10:05 新浪科技

  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10月31日,“中本聪”发表了一篇名为《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论文,描述了比特币的工作模式。

  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在位于芬兰赫尔辛基的一个小型服务器上挖出了第一批比特币,标志着比特币的诞生。

  2010年5月22日,一位程序员花费了1万枚比特币购买两块披萨,第一次赋予了比特币价格。

  比特币作为区块链的第一个应用,被大家所熟知。可是作为底层技术的区块链,大家肯定不太了解,区块链为什么要叫做区块链呢?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就要从区块链的数据结构来讲。区块链之所以叫区块链,因为它是由数据块和“链”组成的,数据上传所形成的数据块,会按时间顺序链接在一起,形成链式的结构。

  简单来讲,我们都知道,互联网世界是一个巨大的网络数据库,而区块链本质上也是一个不可篡改的数据库,在数据上传的过程中,数据会被打包到一起,形成一个个数据块。这有点像工厂将水果打包到玻璃瓶,生产水果罐头一样。而被打包好的数据块,又有另一个学名叫做“区块”。

  区块是这个数据库的基本存储单元,记录了一定时间内,参与维护网络的节点间的全部交 易信息,每次记账生成的一连串交易就会被打包成一个区块。像比特币最初诞生的时候,就 是 2009 年1月3日,中本聪在位于芬兰赫尔辛基的一个小型服务器上,建立了第一个区块,也叫做创始区块,然后才挖出了第一批比特币。

  那既然是数据库的话,就需要对里面的数据进行验证和保护。于是,区块链这个数据库就通过时间顺序,以一种密码学的方式把每一个区块关联了起来,从而使整个数据库更加安全与可信。

  这里面具体采用的密码学方法是哈希算法,也叫做哈希函数,可以通过这个函数,计算一个 叫做哈希值的东西。每个区块在开头都要附上上一个区块的哈希值,以此实现关联。

  这个函数的特点就是,只要输入的数据发生改变,哪怕只改了一个小小的字符,整个哈希值都会面目全非,这就意味着一旦想要恶意篡改之前区块中的数据,之后的哈希值就会产生变化,从而被其他人所发现,以此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

  当所有区块都通过哈希算法,一块一块的连在一起,就像铁锁链一样,就形成了一条链式的数据结构。因为区块链的链式结构,所以最开始在比特币英文原版白皮书中,就形象的称之为chain of blocks,也就是由块组成的链,后来在最早的比特币白皮书中文翻译版中,将其翻译成区块链,久而久之也就称区块链,即blockchain了。

  区块链作为一门新型技术,虽然名字有点与众不同,但是它的前景却非常广阔,因为其特殊的链式结构,决定了这门技术具备数据不可篡改和可溯源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又广受金融机构所喜爱,比如银行在做金额结算、信息录入的时候,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可溯源等特性,可以使记录不可被篡改,并且能追溯到每笔资金的流向,从而使金融交易更加安全与可信。

  所以,区块链天生与金融是互补的关系,金融为区块链提供应用场景,而区块链为金融提供安全的土壤。除此之外,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互联网时代,确实存在很多的信息安全问题,导致用户与用户、用户与企业间的信任成本不断增长。而区块链的特性,正好为解决这些信任问题提供了技术性的支持。如果说互联网引领了信息传递的革命,那么或许在某一天,区块链会像互联网一样引领数据信任的革命,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感谢孟岩导师对本集内容的帮助和支持。

  《OK区块链60讲》是由OKEx&新浪科技联合出品的区块链科普动画视频,针对区块链零基础用户,通过系列文章、科普动画等形式,从概念、技术、应用等角度,通过5大板块,60个知识点,生动形象地科普区块链概念。本集课程内容由数字资产研究院副院长孟岩老师指导完成。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