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Libra再飞一会儿

  来源:北京商报

  原标题:让Libra再飞一会儿

  Libra横空出世的一个月,有如巨石投湖。

  争议如沸如羹。Libra将自己描述为以区块链为基础、用100%资产做担保、有独立协会治理的全球货币,为金融基础设施不发达地区的用户提供服务。

  用扎克伯格的话来说,以后转账汇款跟发张图片没什么区别。

  这话并不轻佻。毕竟,Libra不是割韭菜的币圈魍魉,而是有着27亿活跃用户的互联网寡头背书,一旦成行,就很有可能“赢家通吃”。因为Libra的金融基础设施只要上马,就有了自我生长和繁衍的生物机能,谁也不敢说不会反客为主。

  Libra有没有可能成为第一个全球货币?或者说,全球货币和主权货币能不能和平相处?现在没有人能够给出清晰答案。但问题能够被提出来,就说明这个问题已成气候。

  当然,信任和监管,这是Libra眼下难以绕过的鸿沟。主权国家既不愿让渡货币信用,也不愿放弃货币政策。强货币国家尚能讨价还价,弱货币国家只能“束手就擒”,因此,各国在监管上不会轻易松口。

  美国的态度则耐人寻味。政府和国会言辞激烈,美联储则温和许多。前者可能更多是对Facebook的不满和心存芥蒂,后者想必更多看到了Libra的“月之背面”,即美元霸权的泛化和延伸,也就是坊间议论纷纷的“网联储”。

  今年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第75年,美元霸权虽有削弱,却仍然无虞。如果Libra挂钩美元资产,受美国监管,美元化趋势肉眼可见。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Libra,中国不能视之为“蚍蜉撼大树”,而需要未雨绸缪。

  首先,如央行前行长周小川所言,不管Libra能不能做出来,未来可能会出现一种全球化货币的趋势,强势货币侵蚀弱势货币。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如何保持强势货币地位,需及早研究。央行适时推动数字货币的研发,做好“备胎”,不失为先手。

  其次,中国在移动支付上的领先地位,面临着Libra的颠覆,需要应对之策。事实上,Libra的“来者不善”,在美国是银行觉得要被“架空”,在中国是支付宝们恐被“弯道超车”。移动支付在中国大获成功、深入人心,但在全球并无优势,还在艰难做“地推”。如果Libra取得监管谅解,支付宝们要不要入伙打进“敌人”内部,是个费思量的问题。

  我们不能决定别人,我们只能决定自己。在这样一个不确定性愈发张扬的全球环境里,规则之争不可避免,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

  至于Libra,让它再飞一会儿,“动”观其变。奥地利学派的台柱子哈耶克,写的最后一本书叫做《货币的非国家化》。这本书久久被束之高阁,因为大家觉得“太傻太天真”。一生反对乌托邦的哈耶克,被认为最终跌入乌托邦的陷阱,描绘出一个难以实现的“美丽新世界”。

  Libra是不是乌托邦?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