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战投时代:阿里换帅,巨头们的修罗场仍在继续

互联网战投时代:阿里换帅,巨头们的修罗场仍在继续
2019年06月21日 14:50 新浪科技-自媒体综合

  来源:创业邦

  投资已成为影响互联网格局的重要力量,或许,互联网“巨头”们的战投时代已经到来。

   | 邓双琳

  编辑 | 曲琳

  对巨头来说,战略发展部约等于未来的前景和想象力。

  历经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互联网行业“低垂的果实”还没有全部摘完,对于成长起来的互联网巨头来说,投资是采摘“新生果实”的最好手段。它们以超前的战略眼光和雄厚的资金实力,投向大量新生企业,逐步向外扩张自己的边界,避免潜在颠覆者的威胁,构筑自身生态体系。

  如同蔡崇信之于阿里一般,刘炽平之于腾讯、马东敏之于百度,操盘手们不同的风格造就了BAT迥然不同的投资逻辑和节奏。而后起的小巨头们,小米、滴滴、美团、今日头条,为了防止自己被颠覆,也忙着踩风口、插旗子,凭借着各自的投资逻辑,杀入了互联网公司或出于防御或出于增长的战投修罗场中。

  独木不成林,或许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才忙着靠投资织出一张密集的网,将血液充盈地输送到每个细枝末节,巩固疆界。

  或许它们各自的投资策略,正是主导它们未来十年命运的关键所在。

  阿里:说一不二的老大哥,掌握绝对控制权

  代表案例:饿了么、小红书、高德地图、优酷土豆、UC优视、分众传媒等。

  前几日,阿里战投“换帅”的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投进池塘,在互联网圈和投资圈炸起了层层涟漪。

  2019年的618,阿里“操盘手”蔡崇信正式退居二线,CFO武卫兼任战投负责人,并向张勇汇报。

  这一幕“交接仪式”有些眼熟,事实上,这是武卫第二次接棒蔡崇信。2014年,阿里宣布原CFO蔡崇信将出任集团董事局执行副主席,负责集团战略投资,而其所担任的CFO职务正由武卫接任。

  作为“关键先生”,蔡崇信主导了阿里许多里程碑事件,1999年,帮助马云注册成立阿里巴巴;2000年,助攻马云,拿下软银的2000万美元,挺过熊市风暴;2005年,主导收购雅虎中国及雅虎对阿里巴巴的投资谈判,翻身坐稳中国第一大电子商务宝座。

  最初,阿里战投的定位是财务投资者。2013年是阿里从财务投资转向战略投资的关键之年,也就是在这一年,蔡崇信卸任CFO,出任集团董事局副主席,主要负责集团战略投资。

  蔡崇信热爱曲棍球这样激烈对抗的运动,而在其带领下的阿里投资部的投资风格也有源可溯——整体风格强势激进,高举高打,2018年至今,阿里共计投资75笔,涉及金额超5586亿元。

  从投资事件数看,2018年阿里投资次数最多的TOP5行业分别是企业服务、电商、汽车交通、金融,和人工智能。而从投资金额来看,阿里撒钱最多的行业则是餐饮业、文娱传媒、汽车交通、企业服务,和电商。从天使轮到VC/PE,甚至入股上市公司,阿里进行了全线布局。

  阿里形成“激进”的战投风格,并非无缘无故。

  当年阿里对不愿意接受战略投资的美团采取了财务投资,却在4年后失去控制权,美团拿下大众点评倒戈腾讯,这让蔡崇信一改先前主张,决心坚持走战投思路。在外界看来,阿里这几年投资手段强硬,要求被投公司配合阿里整体战略,掌握控制权,而阿里一旦决定投资,也会不遗余力的扶持被投公司。

  饿了么的例子足以体现阿里的投资风格。2016年4月13日,阿里宣布对饿了么第一笔12.5亿美金战略投资后,饿了么从底层的财务、HR系统到上层管理结构,都开始逐渐向“阿里式”改造,例如饿了么在当年底就开始从500强、阿里中供铁军等地方挖来管理层,全资收购后,这一动作更加明显,收购当天原阿里健康CEO王磊就宣布担任饿了么CEO,而此后多个阿里高管接连接管饿了么各业务部门,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则成了张勇的“新零售战略特别助理”。

  其他部分被阿里收购的项目,也经历过先少数股权投资、再被整体并购的命运。如2013年,阿里以2.94亿美元购入高德28%的股份,成为高德第一大股东,后一年,阿里便花费10.45亿美元完成对高德的并购。

  而阿里的投资标的,向来是能够补强母体业务的。从投资陌陌到退出陌陌建立钉钉就能明显看到阿里战投的风格转变:如果不能被阿里巴巴主导或者补强阿里,就会“解除关系”。在2018年9月18日,马云宣布传承计划一周后的阿里巴巴全球投资者大会上,蔡崇信就未来阿里的投资方向表示,阿里巴巴战略投资和并购本质上的目的是“为了给阿里带来长期的战略价值。”

  在这样的目的下,凡是能和“新零售”沾上边的新业态,能够为阿里零售商业帝国实现流量输入的新服务,阿里都阔绰出手,着重布局。因此,我们能看到,在2018年,阿里不仅投了诸如衣二三、垂衣、女神派等新业态电商,也投了今日头条、WPP、分众传媒等线上线下流量大手,对饿了么的收购也补齐了本地生活的短板。

  阿里布局如下棋。棋盘是基础,投资手段分进攻型和防守型两种,第一条路死守严防,不能让自己的棋子被拿走,第二条路联合围攻,吃掉最多的黑子,帮助阿里大赢全局。

  腾讯:靠投资补足短板,在流量的田野里尽情收割

  代表案例:滴滴、喜马拉雅、知乎、大众点评、拼多多等。

  腾讯是BAT三家中最“像”投资公司的。

  如果阿里有蔡崇信操盘,那么腾讯则有刘炽平掌舵,两位老对手带领着不同的投资班底,十年来在同一维度上采取不同拳法不断过招。

  如果说在投资上阿里流露出了控制欲,那么腾讯释放给外界的信号则是“友好协同”,马化腾在腾讯产业共赢基金成立初期就明确表示过,“纯粹的财务投资,我们不做。要做,就做源头。可以投资,但不要控股。”

  腾讯坚持全阶段覆盖,从种子轮到Pre-IPO到上市公司全线覆盖,以VC打法布局了各行业大量创业公司,甚至如同红杉一般买下赛道。在腾讯,投资和业务相对保持独立,且投资分散,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且腾讯在投资中极为重视财务回报,不追求控制权,大多只要10%~30%少数股权。

  这套拳法也并非一开始就形成,我们能看到,2011年几乎是腾讯投资风格转变的分水岭。

  前一年3Q大战后,腾讯进行大反思。在一次内部诊断会上,腾讯把“开放”定为大方向,聚焦“流量”和“资本”两点,其中“资本”的主张便是刘炽平提出。

  当年1月末,腾讯宣布成立腾讯产业共赢基金,改变投资风格,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将自己不擅长的业务拆分,交给被投的兄弟企业来做,标志性的投资事件是2013年腾讯投资搜狗后,将自有搜索业务“搜搜”打包注入;2014年战略投资京东时,把腾讯电商交给了京东。对于一些有潜力的业务,腾讯也不再自己做,而是选择标的投资并购。

  此后,腾讯投资的速度一年比一年快,据公开数据,2014年腾讯投资了40家公司,而2018年,这一数字是93家,比起2014年已经翻了一倍有余。2018年腾讯投资次数最多的几个行业分别是文娱传媒、游戏、企业服务、金融、汽车交通;从投资金额来看,腾讯出资最多的行业则是:汽车交通、文娱传媒、游戏、体育健身。

  2019年1月,刘炽平在腾讯投资年会上对外披露,过去十年,腾讯投资了大概700多家公司。其中,63家为上市公司,市值或估值超过10亿美金的独角兽企业共有122家。它的触角也伸向了在线生活的方方面面:搜狗、大众点评、京东、拼多多、滴滴、同程艺龙、丁香园、蘑菇街蔚来汽车……腾讯通过投资,几乎与整个行业的每条赛道都建立了共同呼吸的命脉。

  腾讯还充当LP,并投资了几十家基金,其中不乏大名鼎鼎的头部基金:如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云锋基金、中信产业基金、经纬中国、晨兴资本、创新工场、高榕资本、金沙江创投、钟鼎创投等。这意味着,只要一家企业接受上述任何一家基金的投资,也间接与腾讯有关。

  如今,投资已经成为腾讯发展的核心之一。

  微信为腾讯建立了水平生态,而广泛投资成为腾讯连接各垂直生态的重要策略,微信能够如一台流量收割机一般尽情收割。也就是说,投资是腾讯做新业务或者进入新领域的一种方式,如同刘炽平所说,“投资给腾讯提供了很多向新领域扩张的机会和可能性。”

  百度:奋起直追,圈地AI

  代表案例:Uber、蔚来汽车、极米科技、禾赛科技、新潮传媒等。

  百度在过去几年的投资布局,相比腾讯和阿里巴巴,看起来慢人一步。

  以出行赛道为例,2013年的4月和5月,腾讯和阿里接连而至,分别对滴滴和快的进行了第一笔投资,而百度则在2014年末才宣布投资Uber。早前大手笔出资19亿美金收购91助手,更是被外界质疑“价格太贵”,2015年高位布局的O2O业务,也未能押宝成功。

  作为李彦宏最放心的人,“老板娘”马东敏于2017年年初,与陆奇一起空降百度管理层。对于这次回归,马东敏形容,是“危机感和使命感”促使她从“党外布尔什维克 ”转回一线。

  2016年年中开始,百度投资体系开始变革,2017年形成了百度内部的投资并购部,之后又陆续成立了独立投资机构百度风投与百度资本三个路径,形成百度投资“三叉戟”局面

  百度投资决策周期长的弊端也被马东敏大刀阔斧的改革——根据IT桔子数据,百度三叉戟体系2018年的投资事件数量达92件起,比2017年的两倍还多,创下历年新高。

  阿里与腾讯的投资风格极具特色,而百度则是一直在“绝对控制”与“流量+投资的联邦生态圈”二者之间试图摸索到一个平衡点。

  AI成了百度投资新的关键词。收起曾经赛道分散的打法,百度将投资方向聚焦于人工智能、出行和企业服务,同时开始布局海外投资,且多集中在B轮后体量较大的企业,例如D轮投资极米科技、云丁科技等。

  近几年,李彦宏给外界的感觉是“All in AI”。而百度的确不吝惜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投资。

  百度2018年投资的项目标的大量集中在智能硬件、医疗健康、汽车交通、物联网、先进制造,乃至于农业等有明确人工智能落地场景的领域,其中智能硬件与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数量均为10起,且公布出了明确金额的过亿元大额投资均占比一半以上。

  小米:上下游布局资本,不断扩张生态疆界

  代表案例:华米云米、御家汇、万魔、爱奇艺哔哩哔哩、九号机器人等。

  中国CVC投资越来越耀眼,而小米是其中值得深究的案例之一。

  2018年,小米的股价平平,反倒是在小米投资部的战略主导下以资本布局构建的庞大IoT生态链,成了当前小米财报中唯一抢眼的明星。

  小米在财报中指出,2018年以来,已有10家“小米系”的企业成功上市;截至一季度末,小米共投资超过270家公司,总账面价值290亿元,同比增长28.6%,一季度自处置投资录得税后净收益5.9亿元。另据统计,2018年小米以及雷军旗下顺为资本,累计共投资了134个项目。

  与BAT巨头不同,小米并不追求投资的广度和体量,而是围绕自家手机,构造封闭的生态系统,投资风格介于腾讯与阿里之间。

  梳理小米的投资逻辑,我们可以发现,被投企业的创始人和核心团队均与雷军本人、以及小米的管理团队有密切联系,这点符合雷军作风,中国投资界有一个公开的秘密,那就是雷军爱投熟人。

  另外,投的企业的业务涉及小米产业生态的上下游布局。这点与雷军做天使投资人时的投资风格不太相同,雷军投资方向多元,电商、医疗、硬件都看,如凡客诚品、好大夫、拉卡拉、长城会等。而小米是基于主营业务,在产业链上下游纵向投资,软硬件一同布局,构建一个巨大的生态。

  2013年底,雷军前瞻地看到了智能硬件和物联网的趋势,决定用小米的成功经验去复制100个小米——最初小米生态链从移动电源开始打造,紧接着扩散到智能家居,最后扩展到梳子、毛巾等生活用品,打造整个大生态圈。

  其中的逻辑是,以小米布局智能硬件为例,投资智能硬件公司,使其进入小米生态体系,最大限度地利用小米的资源。另外,围绕小米智能硬件做内容布局,2014年末,小米科技和顺为资本共同出手,出资18亿元人民币投资爱奇艺。

  小米其实在被投企业持股很低,大部分投资于目标公司持有股份不超过30%,但由于被投企业成为小米生态链的一环、依赖小米供应链和平台的能力,所以即使持股低,被投企业对小米的依赖性也很强。

  小米的双重持股值得一提——小米投资的公司均有顺为资本参股跟投,利用50%顺为基金财务投资持股+50%小米战略投资持股,保证被投公司上市后小米能够利用顺为基金从二级市场获得高回报。

  目前,小米系投资过的公司已超400家,覆盖智能硬件、生活消费用品、教育、游戏、社交、文娱、医疗、金融等各领域。其中上市公司不乏有爱奇艺、哔哩哔哩、华米、云米等明星企业,借着科创板的东风,石头科技、九号机器人也正在筹备上市。

  京东:多点开花,布局广泛,稳中求胜

  代表案例:饿了么、途牛、天天果园、易车、分期乐等。

  京东热衷广泛的投资布局,目光并不局限在电商,它也在寻觅下一个值得培育的巨头在哪里。

  目前京东已经分别在移动互联网、O2O、电商、垂直品类、大健康、金融等多个领域进行资本布局。从目前的投资版图来看,其意在围绕自身业务的各个垂直领域建立京东的“生态链”,形成一个以零售+零售基础设施服务为基础的格局。

  京东集团的资本主体有多个,京东及旗下京东金融、京东物流、京东云,京东金融旗下的千树资本都在参与投资。梳理来看,京东及京东金融对电子商务、金融、本地生活、企业服务和智能硬件领域较为关注,而京东物流则更关注自身业务相关领域,京东云关注云计算。千树资本在金东金融旗下,专注中国市场消费领域的早期投资,投资标的是天使轮到A+轮的初创公司。

  京东投资方向优先是围绕主业,比较倾向于和主业务板块形成互补或者更大合力的企业,比如易车、天天果园、金蝶等。分批投资,稳中求胜,对表现好的项目进行二次投资,例如途牛。同时,京东会利用投资项目来扶持自身的新业务,永辉超市则是一个典型例子,为了扶持2015年京东自有O2O产品“京东到家”,京东以43.1亿元投资永辉超市,联动线上线下,形成闭环。

  腾讯战略投资京东,而京东的很多投资也是和腾讯一起来操作的,比如易车、饿了么、分期乐,均是如此。

  京东在大健康上的投资布局也值得一提。2013年,京东开始自建京东医药后,便打开了医疗投资的大门,投资的医疗企业天使轮、Pre-A轮、A轮、B轮、C轮均有覆盖,做互联网检验的小鸟医疗、健康管理领域的郁金香运动、做电子处方的上药云健康等都是京东在医疗领域出手捕获的项目。这一系列的大健康布局,将有利于京东健康完善自己的生态体系。

  今日头条:自成拳法,靠投资航向海外

  代表案例:抖音、虎扑、快看漫画、半次元、musical.ly、石墨文档、Tower等。

  对今日头条来说,投资不仅是为了扩张疆土,更是为了破局突围。

  今日头条的战略投资启动较晚,2016年前后才开始大范围布局投资,但从这三年的成绩单来看,头条的投资逻辑清晰,在其他巨头们的“围剿”下阵脚丝毫不乱。版图基本围绕自身业务展开,从内容到社交,到销售体系,再到海外扩张,头条投资路径一目了然,多条源流汇聚到一点,形成自身文娱业务的“护城河”。

  内容上,短视频一直是今日头条的重要战略之一。除了旗下抖音和火山小视频,头条在2017年末主动出击,将海外短视频应用musical.ly全资收购,结束了双方的跨境战争。如今musical.ly已经与TikTok(抖音海外版)升级成一个全新的短视频平台,musical.ly已经被头条全身换血。

  除了短视频,头条在媒体内容上也有所布局。头条的基因是算法与技术,擅长内容分发而不是内容制作。如何填补这部分短板?头条的打法是靠“买买买”来弥补缺口。2016年3月,今日头条宣布成立2亿人民币规模的内容创业投资基金,同时启动旗下孵化空间“头条号创作空间”。机器之心、餐饮老板内参等媒体获得了今日头条的投资。不过这两年头条向内容平台与社区出手较多,投了快看漫画、半次元、虎扑等。

  出海,是今日头条的关键词,头条的国际化战略正在有条不紊的铺开。今日头条相继投资并购了印度新闻聚合平台Dailyhunt、美国移动短视频创作者社区Flipagram、主打东南亚市场的移动短视频AppVshow,还推出了自营海外版新闻平台Top Buzz。从投资的海外项目发展阶段来看,均属于成长期。

  今日头条本身是款To C的应用,但在To B领域它未雨绸缪地展开了布局:如团队协作工具Tower、在线编辑工具石墨文档、笔记应用幕布等。

  如此梳理,今日头条在投资方面虽起步晚,但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逻辑:围绕自身业务展开投资、爱好向成长期项目及竞品类项目出手,以自己的流量和技术扶植被投企业。

  这套打法或许可以让头条在BAT的“天罗地网”下加固根基,站稳跟脚。

  美团:出手谨慎,聚焦生活服务

  代表案例:摩拜、喜茶、幸福西饼、爱鲜蜂、别样红、餐行健等。

  美团的战投相对以上几家而言,似乎存在感并不高。大多数人只记得去年美团大手笔收购摩拜。

  但事实上,美团战投出手并不算少:出手节奏稳且有逻辑可寻,经过数年投资布局,美团已经形成从商家选址、引流、外卖配送、经营管理、供应链金融、影响推广等一整个餐饮生态体系,比如,美团战略投资酒店PMS服务商别样红,争夺供应链上游(酒店)的信息化资源。此外,还有社区便利店爱鲜蜂、校园生活平台宅米、餐饮垂直媒体餐饮老板内参、软件服务商餐行健等等。

  美团的战略与投资部成立于2014年,由曾做过腾讯产业共赢基金执行董事的陈少晖做操盘手。2017年,美团成立美团点评产业基金(后更名为“龙珠资本”),由陈少晖做CEO,曾任联想控股执行董事、天图资本合伙人的朱拥华做创始合伙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美团王兴、今日头条张一鸣等互联网新巨头作为LP与GP合伙人加入了源码资本,通过市场化的VC来加速布局。

  相较腾讯、阿里的广泛投资风格,美团的投资风格显得谨慎得多:出手节奏不算快、且投资体量较小,主要投资C轮及以前的项目,单个项目的投资金额大多在3000万人民币到1亿人民币不等。目前看来,美团的投资范围主要聚焦在生活服务,包括餐饮、零售、酒店旅游、休闲娱乐等,进行To B和To C的双向投资,意图是完善美团的本地生活生态。

  美团具有生活服务领域的天然数据优势,能够第一时间捕捉该领域成长较快的企业,同时,在开店选址、异地扩张、融资、流量、推广方面为被投企业输入资源,能够为这些创业公司节省大量成本,扶持其快速发展。

  这时不得不提喜茶。喜茶在2016年A轮融资后,再未引入新的投资者,但在和龙珠资本接触后,喜茶迅速在2018年敲定了龙珠资本的B轮投资。美团投喜茶的核心逻辑是想要和喜茶结合打造一个范本,开拓线下流量,而喜茶也正是看准了美团的线上流量扶持。

  王兴曾喊话,“美团希望未来每天能够服务10亿人次”。如今看来,美团正在利用投资,完善生活服务领域的毛细血管,逐步向这个目标发起进攻。

  滴滴:投出行、投海外,通过投资竞品赶超对手

  投资案例:ofo、小蓝单车、优步中国、Lyft、99Taxis、OYO等。

  滴滴不再只是一个独角兽,它正在成长为一个“投资巨头”,靠投资撕开海外市场一条裂缝。

  在投资并购方面,出行市场依然是滴滴的重头戏。收购快的和Uber以后,滴滴的脚步跨向了海外市场。柳青曾当众表示:“滴滴着眼于全球布局,国际化是我们的重要使命。滴滴将向中国以外的市场扩张,夺取全球份额。”

  为了牵制Uber,滴滴在2015年拿出1亿美元战略投资投向了美国市场占有率第二的打车应用Lyft,今年2月末,Lyft突然登陆纳斯达克上市,成功举起网约车上市的首面大旗。另外,滴滴出行还投资了东南亚地区的领先出行平台GrabTaxi,印度规模最大的移动出行平台OlaCabs,以及巴西最大的本地移动出行服务商99Taxis。目前,滴滴的跨境出行合作网络已触达北美、东南亚、南亚、南美1000多个城市超过60%的世界人口。

  2019年,滴滴的国际化版图又添新伙伴,印度住宿行业连锁公司OYO获得滴滴1亿美元投资。滴滴和OYO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17年,当时OYO利用滴滴的网约车平台进入中国市场,那句广告语如今再看很有意思,“和滴滴舒适地出行,和OYO舒适地待在一起”。

  国内出行领域,滴滴也投了诸如专注汽车后市场的明觉科技、汽车保养公司嗨修养车、主打电动汽车的时空电动、二手车交易服务平台人人车、车载智能货架魔急便等,完善出行上下游产业链。

  除了出行领域,滴滴还把触角伸向了到了金融、外卖、网络安全等多个领域。2015年末,滴滴战略投资饿了么,宣布将与饿了么在配送业务方面全面合作,但目前来看,这块业务上双方鲜有动作传出。

  后记:

  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投资除了获取财务回报,也是通过被投企业学习新产业逻辑、把握新产业机会的手段,足够出色的战略投资能够将公司业务携持到新高度。

  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产业互联网,风口屡次变迁,以BAT三家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们暗自发誓要抓住下一次时代机遇,因此,他们从根据地出发,采用合纵连横的战投战术逐步向外扩建,构筑起一套可攻、可守的生态体系,在下一次浪潮袭来前疯狂跑马圈地。

  毕竟在时代浪潮逼近时,只有高筑城墙才能迎击浪潮之巅。

  二手信源参考:

  《战投之王:蔡崇信、刘炽平和刘德的精密战争》,朱思码迹

  《战投十年,腾讯投了700多家公司,阿里手握800亿美元资产,“二马”瓜分中国独角兽》 ,《财经》,管艺雯 房宫一柳

  IT桔子创投信息库

小米美团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