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的深夜独白:微信为何特别?

张小龙的深夜独白:微信为何特别?
2019年01月10日 08:27 中国企业家
1月9日晚,在2019微信公开课PRO特别活动“微信之夜”上,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发表个人史上最长一次演讲,畅谈时代、初心以及微信未来。  1月9日晚,在2019微信公开课PRO特别活动“微信之夜”上,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发表个人史上最长一次演讲,畅谈时代、初心以及微信未来。

  文 | 《中国企业家》记者 崔鹏

  编辑 | 齐介仑

  头图摄影 | 邓攀

  1月9日晚间接近零时,广州保利博物馆已经关闭了绝大部分场馆,只留下一个被数千人挤满的会场依然人头攒动。这是一场众人期盼已久的“微信之夜”,他们在集体聆听一位名为“张小龙”的人演讲,如同信徒般坚守到午夜降临才散场离去。

  第二天早晨赶路上班的人,可能会在朋友圈看到各种夸张的标题演绎。它们会说,微信是一个拥有10亿用户的“帝国”,张小龙是缔造它的人,一年只出来讲一次,你需要知道他说了什么;它们会告诉你,在这4个小时的演讲中,全场暂停休息3次,观众的鼓掌喝彩声此起彼伏,丝毫没有倦意。

  其实绝大多数人听完这4个小时后,也无法复制一个微信,甚至无法出人头地。张小龙并不是贩卖成功学和鸡汤按摩的所谓知识分子,他更多时候在扮演一个产品经理(几乎是全国最好)的角色,向你娓娓道来微信之所以是微信的原因。

  在这场长时间的演讲中,张小龙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人,面对台下观众讲述自己对8岁微信的理解,以及过去创业的难忘经历。

  以前,10年是一个时代;当移动互联网到来,短短三五年,时代就会变换。微信即将面临下一个8年,它的挑战并非新的对手,而是新的时代。用户总会产生新的需求,微信需要持续满足他们。

  “万物之中,希望至美”,这是张小龙很喜欢的一句话。能否为用户带去多一点希望,也是张小龙和微信衡量事情对错的准则。

  微信为何特别?

  微信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第一款DAU过10亿的产品,但张小龙并不看重这件事,这一天迟早要来,整个团队甚至没有进行庆祝。

  前段时间微信发布了7.0版本,张小龙调侃称“又有5亿人吐槽它,有1亿人要教我做产品,还有8亿人看不懂它”。

  多年来,微信的启动页面始终没有更换,一直是那个人站在地球前面。张小龙说,这个启动页面将来也不会变,这是微信与其他产品不同的地方。微信的与众不同,并不在于做了什么特别的事情,而是因为守住了底线。

  当下有太多产品不把自己当产品,也不把用户当用户看。每当节日来临,它们就喜欢更换图标颜色和各种设计,像番茄炒蛋一样做营销,但微信很少因为节日营销而改变自己的设计。

  同时,有太多人只关心产品的流量和变现,很少关心自己的产品是不是真的很好。这两年业内很多App都希望抓住用户更多的停留时长。

  但张小龙认为,技术的使命应该是帮助人类提高效率;如果是信息资讯类产品,就应该让用户快速找到最有用的信息,而不是一直在里面看个不停。

  他说,微信永远不会将用户停留时长作为目标,反而更加关心用户在这里发布照片、阅读文章、完成支付、找到想用的小程序等行为,能不能快速高效完成。

  微信的原动力

  张小龙说,微信的原动力(初心)可以概括为两点,首先是坚持做一款好的、与时俱进的工具。

  在目前的商业环境下,很多用户对糟糕的强迫式体验容忍度很高。他们会认为很多东西是正常的,比如开屏广告、系统推送的营销信息、诱导点击的链接等。这就好像在短信时代,用户手机里的垃圾信息比正常信息还多,更可怕的是大家都默认这是正常的。

  张小龙希望微信能够坚持底线,做一个可以陪伴很多人很多年的优秀工具,在用户看来,这个工具就像他的一个老朋友。

  现在微信已从很多方面融入到大家的生活中,包括群聊、朋友圈、红包、公众号、小程序等,张小龙认为,微信已经实现了“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的Slogan。

  第二个原动力是让创造体现其价值。

  当一个平台能够造福用户的时候,它才是有生命力的,如果只是一味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那它只会成为短视和不长久的产品。

  微信做公众平台的时候,就希望帮助人们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弊端,让人们获得更多优质服务,从而给创造优质服务的人带来相应的回报。

  “一个好的产品是有自己使命的。我很庆幸这么多年过去,微信的原动力从没变过。”张小龙说。

  微信事业群(WXG)下辖主要有六大业务板块:公众平台、微信支付、企业微信、小程序、小游戏和微信搜索。在演讲中,张小龙将全部业务都讲了一遍,但主要集中于小程序、小游戏、公众平台:

  小程序

  当下很多科技公司都在做小程序类产品,甚至有些产品的代码接口跟微信的都一样,但张小龙不认为这些会对微信小程序造成威胁。很多产品更希望借助小程序平台来做流量生意,但微信希望小程序能让创造者体现价值并拿到回报。

  张小龙特意强调说,在这个过程中,微信不会因为腾讯投资了某家公司,就破坏平台公正性。过去外界认为微信对腾讯投资的公司有倾斜,他说这只是微信目前做得还不够好,并非主观意愿出了问题,未来微信会投入更多人力和资源来确保平台的公正性。

  微信做小程序的决心非常大,同时也很有耐心。张小龙希望将它做成一个生态系统,而不是某款TO C的产品,所以小程序需要长时间的“成长期”。

  在2019年,小程序会重点做几件事:首先是搜索的直达,目前搜索是小程序的主要流量来源之一,未来微信将尝试让用户用搜索来直接连接小程序服务;其次,微信将为小程序搭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发挥社交评价的作用;最后,微信将解决小程序的找回功能,在小程序不能骚扰用户的前提下,提醒用户在何时何地可以使用何种小程序。

  小游戏

  张小龙评价小游戏时是这么说的:从商业角度看,发展很好,收入很不错,但“我并不满意”,因为大部分小游戏还是互相拷贝、洗用户流量,并不是真正高质量的原创游戏。

  微信做小游戏的原动力是,提供一个创意平台,让产生创意的人体现价值。小游戏不是传统游戏的换壳产品,而是各式创意的载体。

  张小龙一直向小游戏团队强调,在今年要看到更多没做过游戏的人来开发原创小游戏,让这些人用他们的创意获得应有的回报,“如果只把自己当成流量经营点,很快就会耗光流量,这个游戏就结束了”。

  公众平台

  根据传统的互联网“二八法则”,在微信公众平台中,应该是20%的用户挑选文章,推荐给80%的人阅读并受益,但在微信公号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并非如此。

  张小龙坦言,近几年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质量提升并不明显,对用户的贡献程度有所降低,公众号虽然做过一次改版,但效果并不明显。

  主要原因是微信没有找到核心问题——内容是否对用户有吸引力。这个问题不解决,微信做再多次改版都没有用。接下来,微信公众平台将重点鼓励内容创作者生产更优质的内容。

  微信支付和企业微信

  张小龙昨晚唯一表扬的产品就是微信支付。这款产品做到了“润物细无声”,用户很少感知到它的存在。未来微信将向微信红包中加入更多情感化因素,比如让用户能在红包中加入表情符号,更准确体现用户的心意。

  张小龙不希望微信和企业微信互通后带来很多负面效果,严重影响普通用户使用微信。同时企业微信在做一些新的尝试,理念是“人就是服务”,希望让每个员工都能直接提供服务,并依靠人的背书让某家企业更受认可。

  关于社交

  微信能够拥有10亿用户,本质上因为它是一款社交工具。

  虽然外界经常有唱衰微信朋友圈的声音,但根据张小龙现场公布的数据,朋友圈自发布以来,每天使用的人数多年间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目前每天有7.5亿人进入朋友圈,平均每人使用十几次,用户每天使用朋友圈100亿次。

  即使这样,张小龙仍然对朋友圈不太满意:朋友圈虽然是一种高效工具,但由于它和相册绑定在一起,用户的朋友越多,朋友圈的社交回报就越大,随之而来的压力也越大。现在有超过1亿人将朋友圈设置成了3天可见,这就是一种压力状态下的反应。

  微信在最新版本中上线了新功能“视频动态”,这并不意味着微信要大力做视频,视频只是一种技术和载体,朋友圈早就有视频功能。

  在张小龙看来,用户拍摄视频的需求不是为了保存给自己看,而是基于社交分享需求。他希望“视频动态”能让用户记录自己正在经历的事情,并分享给好友观看,这款产品不像朋友圈照片一样需要精挑细选,也无法在发布后被其他人反复回顾(一定时间后就将无法观看)。

  他希望“视频动态”作为更轻松的社交方式,开拓出朋友圈之外的另一种高效社交模式,满足那些不喜欢朋友圈高压社交的用户的需求。

  关于阅读产品

  微信“看一看”里目前有两个板块:好看和精选。它们分别代表着两个方向的尝试:前者代表社交推荐,后者代表机器推荐。

  微信团队在机器推荐上尝试了更多时间,但难以达到流量和质量的理想效果。有一次张小龙开会跟团队说,要么降低底线,用户想看什么就推送什么;要么做一款小众严肃产品,但没有流量。

  整个团队也很为难。如果用户迷信保健品,就一直推荐他看保健品的文章,团队会认为这不是一款好产品,但这样做很容易完成KPI考核,这里面有明显的矛盾冲突。

  微信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社交推荐。它更符合人性,因为很多人都是基于身边人的推荐来做决定,用户的朋友越多,推荐面越广泛,越有利于打破市面上很多资讯产品造成的“信息茧房”,丰富用户的眼界。

  人类进化而来的社交体系,是一个具有纠错功能的复杂体系,“如果你走偏了,会有人把你拉回来”。用户无法判断很多信息的好坏,比如一部电影或者一本书,可能在朋友推荐之下才会去看。

  所以,微信推出“好看”功能后,与此前“看一看”所做的机器推荐相比,数据增长非常快,用户对这个功能报以极大兴趣。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来电聊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