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孩子张小龙:孤独者重构市井

“佛系”孩子张小龙:孤独者重构市井
2018年01月24日 08:57 新浪综合

  作者:小瀑布 / 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张小龙

  上周一,我去广州参加了2018微信公开课,第一次近距离看到张小龙真人。对很多工作和生活都在微信里的人而言,我不知道这感觉像不像类似去“朝圣”的。我们高频地活在他制定的游戏规则里,所以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尤其重要。

  偌大的舞台,没有PPT,没有人报幕,聚光灯下他默默出场,微信公开课今年已经是第三年了,此前没有任何宣传预告中说张小龙会出来演讲。他静悄悄的,多年没有接受外面记者的采访了,可能连省政府领导找他他都不会出来应酬。一个没有什么应酬的人,做着中国最强的社交工具。

  当天,媒体同仁们,没等腾讯公关部给现场速记,就在会场上敲打出张小龙的观点,冒出来很多热气腾腾的稿件,抢时间抢热度,生产速度惊人。上周大概有数百上千篇文章在不同平台发放,集体制造了一场“张小龙”式的狂欢。在微信朋友圈里,在现场的和不在现场的都在说着这位产品神人的金句和观点。左一句小龙,右一句小龙,显得很亲近,很“朋友”。张小龙,从这个层面上,被动地接了不少地气,少了一点神秘感。

  孤独者

  张小龙,1969年12月3日生于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洞口县出过一个有名的人,叫蔡锷——中华民国初年杰出的军事领袖,他清癯儒雅、劲气内敛、高洁自守、捐生纾难。蔡锷小时候很刻苦,读书都会读到深夜,油灯尽了才睡觉。据说,作为蔡锷同乡的张小龙读书也很用功。小时候,孩子们都在玩,他在孤独地看书。

  1987年,18岁的张小龙顺利地考入华中理工大学(后更名“华中科技大学”)。在理工科院校的男生挺孤独的。张小龙是当年中国最早学C语言的一批人之一,他能够每天一起床就骑车到珞珈山上的实验室,在386电脑前坐到深夜12点。工作后,他在业余时间花了几个月时间写了一万多条代码,写出了免费共享邮件客户端软件Foxmail——1997年1月,Foxmail 1.0 beta(英文版)诞生。他的孤独使得他一个人的效率就顶一个团队,起初没人愿意一起干这个辛苦且不赚钱的事情。

  为了亲手塑造的这个作品,他还彻底辞职,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他全心全意维护软件,代价是没有收入来源。

  软件一旦写成,从0到1完成之后,进一步完善,也就是要实现从1到N,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需要搭档(甚或灵魂伴侣)和团队,一个人是做不成的。2000年4月18日,张小龙以1200万元的价格把Foxmail卖给了博大公司后他去了西藏,后来一度在江湖上也销声匿迹。

  2005年3月16日 ,腾讯从博大手里买来了Foxmail。孤独的天才张小龙,终于有了那个“人生伙伴”马化腾。马化腾让他专心搞研发,不必承担零碎的事务性工作。开始的第一年他们反复磨合,随后,他潜心花了两年时间,找到并解决了一个痛点,使得邮箱能够发送2G超大附件,这激活了大量休眠账户,到了2008年,QQ邮箱获得新生,成为腾讯七星级产品。

  当幸运来临的时候,他才敢放肆一点自己的爱好,比如他喜欢《蓝莲花》,就买下许巍的版权,挂在QQ邮箱入口;他还放了海子和马丁?路德?金的诗。后来,他又经过很多尝试,阅读空间、邮箱广播等等。2010年9月,QQ漂流瓶上线,张小龙将自己孤独化作了产品,一个内敛而深刻的人是能真正体会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感的。他试图通过陌生人社交来迎合众人的需求,漂流瓶很快每天发送量能达到1亿次。他的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有很多时间面临困惑、不安和焦躁,在这个社会和人际里浮浮沉沉,这让他更了解人性、人心和人生。2010年是他创新高度最强的一年,很快,他投入了微信研发。

  2016年10月22日,清华管理全球论坛上,钱颖一对话马化腾,马化腾说,微信最初就是一个邮箱。微信其实是邮件,是个快速的短邮件,只是它快到让你以为不是邮件。微信真正的启动是因为语音,按了就可以讲话,录音就出去了。有这个功能之后,微信迅速就火爆了。它把很多不习惯手机打字的高管变成了微信用户。张小龙的创新是一脉相承的,他对邮箱的近20年的理解充满了生活哲学。

  2011年1月21日,微信1.0上线。一个孤独的人在庞大的蓝色星球外。每个人都孤独且平等。

  重构市井

  张小龙的脸庞轮廓有点深,眼睛有点大,所以是帅气的。他的身材也是中等,不胖不瘦,骨骼也不显大,没有一点中年危机的世俗相。他的微信头像是只绿色的青蛙,名字叫Allen。

  我一直不知道怎么写他才好,从哪个点切入,因为写他的人实在太多。直到有一天我上班路上等红灯的时候,一辆O2O平台的货运车从我身边开过。

  十几年前我一个人住,需要搬家的时候总是很苦恼,我其实是个挺内向的人,不好意思向朋友开口帮忙,更不认识搬家的工人,只知道念书工作,完全不懂市井生活。换到现在,打开APP,预约一下就可以,省去了很多“人情世故”。我想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很多时候是在重构市井。你不需要什么人都认识,你不需要做到面面俱到、左右逢源,你一个人可以活得很舒服,很便捷。

  市井是什么?《管子?小匡》里说“处商必就市井”。市井文化是一种生活化、自然化、无序化的自然文化,它是指产生于街区小巷、带有商业倾向、通俗浅近、充满变幻而杂乱无章的一种市民文化。它反映着市民真实的日常生活和心态,表现出浅近而表面化的喜怒哀乐。

  一个没有应酬的人做着中国最牛的社交平台,在服务近十亿的用户时,超级产品微信没有变成一个超级市场,它仍坚持着简单、清澈的页面,简单直接地解决用户所有的问题。

  一个人来到新的城市,要建立新的社交关系,适应不同的市井气息。这些对于原本就孤独的人,需要巨大的成本。但是现在,他只需要认识微信里站在地球上的那个孤独的人。

  认识了“他”,可以找到帮你打扫房间的阿姨,可以让外卖骑手1小时内送来午饭,可以足不出户订到全城的演出门票,可以缴纳自己上周闯红灯被罚的款,可以扫一辆单车、叫一辆汽车,可以安心地献出你的爱心给需要帮助的人……

  微信中,简单的几个界面重新构建了新的市井,更适合孤独者的市井,属于用户自己的市井。其背后是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中,与行业内诸多佼佼者的通力合作。

  在它重新构造的市井中,有着微信自己设定的规矩,没有强权,十分平等。这种平等无论是对每个用户,还是对微信每个合作伙伴。

  微信已经成为近十亿用户的国民级产品,有着极大的决策权却并没有侵染“江湖大哥”的俗气。初心仍在,仍贯穿于微信的每个细节。

  技术爆炸,信息爆炸,用户爆炸……但张小龙和微信,却没有一点膨胀。好像一场热闹的聚会中,一位精英孤独地站着,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气质。

  PC时代,我们安装软件要提心吊胆,生怕一不小心就被“捆绑”;卸载时,又被如生离死别般的挽留措辞祈求着:求求您,别删我。很多产品有一种强硬祈求的气质,一种低姿态的驾驭。但微信不同,从一个字可以洞察张小龙对他数亿用户关系的定位——“你”。

  现在很多产品对用户的称呼是:“您”。 “您”,是尊敬,但有距离。微信用的是“你”,与用户走得更近,显得更平等,亲切,将“您”下面的“企图心”干脆地去掉。

  交朋友,不能为了利益用尽心思,去讨好,去迁就,去祈求着用户做些什么。而微信最开始时的初心很简单:好用。它与用户的关系也是平等的:不迁就你,也不迎合你。没有太强的控制欲,把用户的需求简单直接解决掉就足够了。

  他想要大家“用完即走”。这个是他三年的微信公开课都在说的词。

  2016年,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他穿着衬衫,外面套着一件淡蓝色毛衣。他说以前他觉得参加会议是浪费时间。这样的“市井”,他也在适应。他讲了蝴蝶效应,那时候“谁是你微信第一个好友”刷屏,服务器撑不住了,造谣就出现了,然后微信支付解绑的量很多,后台也要崩溃了……他说,他们其实很累,他们是服务者,并不是驾驭者、控制者。张小龙在这一年讲的是微信的四大价值观:“一切以用户价值为归依”,“让创造发挥价值”,“好的产品是用完即走的”,以及“让商业存在于无形中”。他说,为什么微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因为小小的疏漏就会有很可怕的蝴蝶效应。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他最重要的是以用户为中心,简单高效。

  他们会小心翼翼地保护着你的体验,因为得民心者得天下。会有多小心?微信用户数庞大,有着无数的需求,其中不乏呼声很高的功能。比如有人曾建议微信要优化图片质量,技术上调整些参数便可迅速上线。但微信要平衡带宽接受范围和最佳优化效果。而找平衡的过程是复杂的,也很可能寻找很久后的决定是:不做。

  对于张小龙,选择不做什么也许比选择做什么更重要。他不是喜欢“淋雨”,只是在寻找一把满意的伞。在找到之前,他不在乎打湿头发。

  因为他是孤独者,所以他更害怕失去。他说,他不能让微信的人有特权,比如朋友的数量、多发送的权限,链接功能等,他说在微信里不能有攀比,这样会不均衡。他想让每个辛苦付出的人才能获得粉丝。他喜欢google的理念,“搜完就走”,他讨厌诱导分享。他觉得朋友圈应该互利,而不是充满引诱和欺骗,只有一方得利。他似乎想重构整个市井文化,他不喜欢资源交换,他想要创造新价值。

  “佛系”的孩子

  “我自己在游戏里面获得了一个称号,叫‘无聊大师’,像上个星期我打到6000多分,我发现我又获得了一个称号叫‘立地成佛’,一不小心变成了佛系。”张小龙调侃了自己,2018年的演讲比前两次幽默得多。

  张小龙说,做一个好的事情并不是克制什么,而是要判断什么样的事情是该做的?什么是对错,这样一系列的判断是很理性的过程。

  “对微信来说,我认为我们每天在做的选择里面都遵循一个标准,就是这个事情是对的还是错的,而不是说它是不是符合利益最大化。”

  关于对错,如果做产品只是从利益的角度出发,可能会让产品越走越偏,变成它里面都是利益的堆砌。张小龙认为,这样会失去产品更本质的东西,坚持这种本质,就像在繁杂中坚持孩童的单纯和判断对错的能力。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但张小龙像一个简单、纯粹的孩子。

  你可以看到,他拥有不可替代的决策权,且他很珍惜决策权,并且在这个选择权上花了很多功夫巩固自己的哲学理念。哲学家的思考不会是如何解决温饱,微信团队的考核从不去设定达到多少用户数或者实现多少营收,能够有足够的底气,是因为腾讯给了极大的支持,支持庞大的微信仍然以工具而非生态去定位。

  他在这次提到,微信是个工具,希望是互联网上最好的工具;小程序是万事万物的语言,用完即走,走了还会回来;微信公众号APP即将上线;赞赏会恢复并将直接触达作者而非公众号;微信订阅号不会做信息流;微信不会看用户个人的聊天记录;不允许第三方做用户诱导行为;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做对的事情,而不仅是价值最大化的事情;坚持继续去中心化;将探索更多线下生活场景……

  小程序、企业微信、智慧零售,这些是张小龙的“术”;尊重用户、不去感动是他坚守微信的“道”;张小龙和微信的产品哲学即为“佛”。

  他的思考像庖丁解牛,在每个细节里自由游走。他说人们在微信上每天用2个小时就能处理的事情,为什么要多那么多碎片的时间。他们有自己的技术幽默——微信顶端下拉现在会出现小程序,继续下拉,下拉到不能再拉,写着——“这不是入口^_^”。如果你无聊,继续拉啊啦,他们还会跟你开玩笑——“拉这么多,你想干什么?”这种技术式的幽默,像电影的彩蛋,就像一个程序员的深层的调皮,也是一种,我的地盘我说了算的宣言。他确实伟大,你暂时还离不开他。尽管,他说要尽可能多的时间离开他。

  我们都在俗世的市井中,既然免不了,那就重构它。这是孤独者最好的建树,自由、平等与爱,多一点,平衡一点。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评论排行榜

科学探索

苹果汇

众测

来电聊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