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投资人解读PPG三大疑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6日 02:01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郝凤苓 翁海华

  “关于与战略投资者1亿美金的融资的事情,David(李亮)是和我们沟通过的。”对于李亮在美国又融资1亿美金的说法,电话那头,三山基金合伙人李山一板一眼地说道。

  与最近市场普遍传闻PE将一齐讨伐李亮的说法不同,集富亚洲朱建寰12月4日也明确告诉本报记者,“我们在11月都到过美国开过会,他要是潜逃的话,他不会这样。”

  此前KPCB合伙人吴运龙也对记者称,继续看好PPG,对李亮还是有信心。

  近期一则关于PPG创始人兼CEO李亮携款2000万美金潜逃的传闻,再一次将PPG推到风口浪尖。

  “这个事件我觉我应该出来说一下。”12月3日,作为第三轮投资PPG的李山,被逼的有必要出来说说话。

  李山称,此前携款潜逃的报道是没有依据的,是中伤。“谣言已经损害到了我们投资者的利益。”

  “三山”3年来的唯一项目

  2007年3、4月份,经朋友介绍,李山知道了PPG这家公司。

  “我以前并不认识李亮,而且我当时投的时候大家都在抢着投资PPG。”李山说,他并非一哄而上,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觉得PPG的模式非常有创意。

  PPG被称为“轻公司”,没有工厂和店铺,消费者通过电话或网络订购,即可享受送货上门、货到付款的便利。

  在李山看来,中国基本上是大多数衬衫的产地,所以有制造的优势,产品的供应商有优势。“(PPG)再利用互联网,Call Center这种模式,把两个环节即制造生产这一块和销售、退售这一块连接起来,我觉得这个想法,不管怎么样,李亮是第一个想出来的,这是天才的。作为一个创新型企业,企业家的远见卓识、创意是最关键的。”

  投资PPG,李山说,他看好的另外一个因素是“李亮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

  李山一直把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国金融机构作为自己的一个梦想。“我很希望参与这种民族的东西,我有点民族情节的,”李山说,“David跟我讲,要打到美国去,作为投资者,我是支持PPG尝试这种民族品牌。”

  然而,2007年上半年,三山基金考察PPG之际,有关PPG跟供应商、广告商之间纠纷的报道已经纷纷见诸报端。

  李山表示,他本人的确知道有这些消息。

  “负面消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都会有的,我们也不是法官,这种东西都很难讲的,但整个宏观的情况 作为股东我们都是了解的。”

  另外,“这只是说明PPG还不是一个成熟到像某些投资银行所说的,已经价值几十亿美金的公司,PPG现在还是一个以亿为单位的数量级的公司。”李山说,“在估值时,各个方面的因素都会考虑进去,所以,总的来讲,我觉得这些事情应该不是最主要的问题。”

  因此,2007年9、10月份,三山基金注资PPG,“钱就打进去了”。

  而且,三山和PPG之间就业绩、上市等问题上,没有对赌协议。

  “我觉得很多投资者搞些对赌,然后很快IPO,这会给人什么感觉?假如我是一个企业家,就会觉得你跟我不是同心同德的,就是想赚一把快钱就走了。”李山解释,“我的理念不是这样的,我觉得你不行我就不会投;反之,如果我投了,看准你了,而且也没有任何事实证明我看走眼了,那我跟你是一条船上的,荣辱与共,而且要共同长远发展,我根本就没想一年就退出,或者七八个月出去。”

  值得一提的是,三山费了很多功夫,才竞争成为PPG第三轮融资的惟一一家机构投资者。

  李山说,“我不管别人谁以前投过,我花很多时间跟管理层沟通,我理解他。”

  2005年10月,李山和前高盛全球总裁约翰·桑顿(John Thornton)及曾在高盛任职的美国PE专家郑凯文(Kevin Czinger)共同创建三山基金。

  此前,李山曾与莫天全一起创立过搜房网,并担任过中银国际的CEO。

  PPG融资真相:8000万?3600万!

  2008年3月,李亮在媒体面前高调宣布,三山共投资3000万美金给PPG。

  据报道,此前PPG已获得集富亚洲、TDF和KPCB共约5000万美金的两轮注资。

  据媒体的公开报道资料,两年时间内,一个成立不到3年,没有工厂、没有店铺,只通过电话和网络直销卖男士衬衫的“轻公司”,迅速吸金约1.8亿美金(包括此次声称的1.8亿美金)。

  事实上,记者近期采访得知,PPG实际的融资额与对外宣称的数据存在较大差别。

  是这样一个结构。

  开曼公司“PPG Direct Merchant Corp.”(下称PPG开曼)100%控股两家公司:注册在中国上海的“批批吉服饰上海有限公司”(下称PPG中国)和注册在美国的“The Pereect Products Group”(下称PPG美国)。

  PPG开曼得到了前三轮的投资,基本上100%投到PPG中国,主要用于广告等方面。

  但李亮向本报坦承,PPG前三轮的实际融资额只有整整3600万美金,第一轮600万美金,后两轮分别是1500万美金。

  “8000多万美金,反正有人讲有人承认就OK了。”李亮说。

  对此,李山回应,“这是事实。我们是非上市公司,确实没有任何义务去向任何地方披露这些东西。但既然你问到了,我也就如实跟你回答了。”

  对于三山投资“3000万美金”的说法,李山说,“我也不知道哪来的。我去年就投了,今年3月份才出来的消息,不是我自己说的。”

  2008年9月,PPG还向本报透露,PPG完成第四轮融资,获得来自美国一家百货公司1亿美金注资。

  李亮向本报确认,PPG的确获得1亿美金注资,而且“1亿美金投资是战略投资,投到PPG美国,一定是用来发展和开拓美国市场的,用来收购特定需要的公司”。

  对于PPG美国融资1亿美金的说法,李山告诉本报,“David(李亮)是和董事会汇报过的。”

  李亮拒绝透露投资方和未来收购的目标公司,只表示,1亿美金只占PPG美国不到50%的股权。

  PPG美国是PPG于今年刚在美国开设首家境外分公司。

  因此,对于成立不久的PPG美国公司,缘何以不到50%的股份吸引到1亿美金的融资外界有颇多质疑。

  在本报后来的邮件采访中,李亮并未就此回复。

  李山认为,“PPG这种模式是一种创新,不光在中国是一个创新,尤其是美国现在的经济(这么)糟糕,我也相信PPG这个模式很有可能在美国也是很有前途的。我想,那些投资者也是看好,至少相信这样一种战略吧。”

  但坊间仍有传言称,PPG资金链问题严重。

  广告曾是PPG的一大笔支出。

  PPG发展初期,广告投入是销售额的150%,后来又逐步下降到70%和30%。2007年,在获得风险投资后,PPG开始大量的广告轰炸。李亮承认,2007年,PPG的广告费达2.3亿人民币之多(相当于3000多万美金)。

  但从2007年底开始,PPG拖欠供货商、广告公司欠款等问题开始见诸报端,一时间媒体纷纷开始质疑PPG的模式和未来的前景。

  据此前媒体报道,PPG拖欠上海中润解放传媒、唐神广告、旷视广告、元太广告等几千万元广告费用。

  当记者问及PPG与供应商官司,李亮有些无奈,“这个问题去年就回答过了,PPG有这么大的销售量,这样一个公司有这么一点官司算什么?”

  而对于广告公司的债务,李亮的态度是,“第一要把水分挤掉,不能欺负我,第二,如果不挤掉水分,就要给我们多点时间,让我慢慢还你钱。”

  但无论如何,对于PPG目前的运营,李亮告诉记者,“现金非常丰富,要比那些在中国上市的服装公司丰富得多。”

  对于这些债务,一位接近PPG的人士表示,李亮不是没钱,而是不愿意还。

  坊间也有说法,李亮在开始创业时并没有太多的资金,当时李亮开的是一辆老款的奔驰。但此后李亮相继拥有了法拉利、劳斯莱斯和奔驰新款,并且还拥有自己的游艇;另外,李亮在上海西郊庄园买过一套别墅,后来卖掉了还赚了钱。

  李山也强调,“现在PPG有钱,David还是挺聪明的,他懂得现金为王。”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