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正文

胡喆专栏周7月25日:WEB2.0几家身与名俱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5日 10:02 新浪科技
科技时代_胡喆专栏周7月25日:WEB2.0几家身与名俱灭
胡喆专栏周7月25日:WEB2.0几家身与名俱灭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胡喆,26岁,男。北方血脉,长于江城。 少时性格柔弱,为人随和;及长,入文学院四载,广涉群书,志气稍长。 而后迭经曲折,屡经锻炼。闲时长日以读书自遣 间或远近行走。因为相信信息改变社会而进入科技报道领域,浸润六年收获良多,其中较多致力跨国公司、互联网和信息立法。现供职于《电脑报》新闻中心,为副主任、高级记者。

  WEB2.0,几家身与名俱灭?几家江河万古流?

  胡喆的博客 博文

  7月25日 星期二

  很抱歉用了一个这么长的标题。用的原因很多:首先是渲泄个人情绪,因为我是做报纸的,报纸很难用这么长这么变态的标题,所以我用了一次就觉得邪行般的快乐。

  仔细想想,这也是符合web2.0精神的,就是极其方便的提供个人渲泄的空间,而且有人喝彩。

  其次的原因则更为重要,就是虽然新浪博客的编辑经常催促,但我因为各种原因(很多是懒惰)而一再拖延。拖延的结果是,上网一搜,发现几乎我所有的记者朋友们都把Web2.0写了一遍,而且高见云集、精华阵列,让我颇有“眼前有景道不得,万人题诗在上头”的苍凉。但仔细想想,还是要写,而且出于某种个人主义的私心,还力图多少出点新鲜,因此只好先在细节上动点脑筋,xx老师、xxx总编,您的文章可以比我好,但估计您用不了这么长的、这么怪异的一个标题。

  这其实也是符合web2.0精神的,就是无论内容如何,题目总要尖新奇特,先声夺人甚至吓人。

  最后一个原因其实颇为狭隘,原因就是这个标题对web2.0多少有些不恭。但正好是我的一点个人倾向。我个人其实一直认为现在的Web2.0甚至都不是一个概念,只能说是一个“伪概念”。因此我写文章的时候恨不得把所有的Web2.0字样都加上双引号才称心。最后之所以没有这么做,一个是因为打字麻烦;另一个是还要做更多的概念阐述,可能还引起混乱。

  但我始终认为现在的Web2.0最多能称上1.5……原因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所有应用都是过去应用模式的一种改良,博客可以说是自动版的个人主页;而类似豆瓣或者大众点评的,采用tag、动态个人主页和站内搜索组合起来的网站也可以看做是升级版的论坛……所有的应用都是在改变、改良但不是革命,因此过于着急的就宣称2.0,实在有点小孩子希望别人把自己当大人的感觉。

  对于这个小孩子的成长,现在业界已经看出来点“伤仲永”的味道。最近拜访了几个互联网大佬、VC达人,得到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大规模的投资热潮已经过去,整个对于Web2.0的评估正在回归理性,大部分的匆匆上马的网站可能面临死亡。

  仔细品位Web2.0面临寒冬的原因,我的看法主要有几点。第一是对现阶段的用户原创内容的能力过于高估,甚至是严重的高估。博客(还包括播客、图客等各种客)给了每个人表达的机会,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能写生活里的酸甜苦辣、情感上的油盐酱醋,这类东西身边的人看看则罢,大多人还是无心关心,他们需要优秀的、娱乐化的、使用价值高的内容,而这类东西实在太少。现在几个视频网站的朋友都告诉我,目前正在通过各种方式激励用户来原创,但效果不太好。和国外的水平差距是,国外视频播客的一个普通视频的点击次数是2900万次,这个数字大概是中国所有视频播客站点一个月全部点击率的总和……差距的原因,则还是因为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文化力和信息化阶段的整体落后。既然事实如此,我们很难长久的在这类网站上获取真正有价值的,有黏着力的信息体验,何况还有那么多的人在做。

  第二个原因主要是头脑简单,对Web2.0的商业模式的思索还停留在“聚集人数+广告”的粗糙模式上,其实无论是内容的增长还是商业模式的开发,web2.0都应该吸收1.0的教训,也就是人数的增加仅仅是“目”不是“纲”,而“纲”在于聚集的人气力量必须简洁的、直接打到线下的一个利益焦点上,半点都马虎不得。豆瓣网和大众点评网是两个比较好的例子,一个抓住了图书音像制品的销售;一个抓住了餐饮行业缺乏推广渠道,食客希望信息对称的关键环节,组织起了一个简单明暸的“聚集评论-指导消费-以线下的消费卡和手册来抓住行业用户”的清晰模式。近来我还颇多关注校园2.0社区的建设,看了很多网站,倒是关注一个叫faceben(花名册)的小网站,它在目前的几个大学社区里人数最少,但模式最清楚,一个是在国外大力搜罗中国的海外

留学生入站,这对国内的学生们来说是极大的信息吸引;另一个是把广告销售的对象直接瞄准国内企业的招聘。这种小而清晰的模式在当前的站点里十分罕见。

  第三个原因是一拥而上,僧多粥少,模式重复,心存侥幸。最近晤谈过10个以上的创业型Web2.0网站的负责人,发现大家的想法都蛮一样,就是抄抄豆瓣、博客的模式,用很少的钱(几万元到十几万不等),把网站上线,然后人家做什么,我复制什么,间或出新,小修小补,希望骗个10来万用户,几千人在线,然后找个冤大头卖掉,就此不管。这种心态,实在普遍,也实在让人痛心。不是致力于创新,不是想创造新的价值而去用心思考,普遍存在骗到就得捞到就走的想法,成为这个领域的普遍心态后,行业的发展必然是千人一面,风雨飘摇。

  写了这么一些话,不算泼冷水。而是冷眼旁观,看谁家身与名俱灭,谁家江河万古流。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150,000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