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垃圾分类首单罚款9000元!不分,真的不行吗?

北京垃圾分类首单罚款9000元!不分,真的不行吗?
2020年05月15日 09:28 新浪科技综合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

  北京于2020年5月1日起,开始实行垃圾分类,11日,北京市城管执法局开出了首张罚单,金额9000元。

  我们为什么要垃圾分类,不进行垃圾分类,真的就不行了吗?今天,我们就几个关键问题好好聊聊。

  Part.1

  不分,真的就不行了吗??

  但凡还行,但凡还能应付下去,谁愿意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

  如下图,真是不分不行了。

数据截图自“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截图自“中国国家统计局”

  上图为中国历年“生活垃圾清运量”统计,可以看到:

  2010年,中国生活垃圾清运量约为1.56亿吨,随后逐年升高,2018年时约为2.29亿吨。

  而北京的数据跟中国整体数据一样,也是节节攀升。

北京历年“生活垃圾清运量”,截图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北京历年“生活垃圾清运量”,截图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若未来几十年,中国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一直停留在2018年的水平,那将是很美好。

  然后客观情况是,若不果断采取一些措施,以后每年的生活垃圾量还会上升,最终变得不可承受。

  比如上图,只显示到2018年,北京生活垃圾清运量为978万吨。而从其他地方得到的数据显示,2019年为1011万吨了,相当于日均产生2.77万吨垃圾。

  2010年,在央视《新闻调查》节目中,提到了一个数据,即:

  北京的运垃圾车,如果排成车队,可以占满整个三环路。

  这可是10年前的数据。

  同样是在2010年,导演王久良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垃圾围城》,他当时走遍北京周围大小各垃圾场,并把其位置标注了出来。

2010年,《垃圾围城》中标注的,北京四周的大小垃圾场2010年,《垃圾围城》中标注的,北京四周的大小垃圾场

  《垃圾围城》播出后,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对垃圾处理的极大重视,并出台了一些政策。

  该纪录片虽然说的是北京,但其实,无论是美国还是韩国,国外各大城市的情况无不大同小异。

图为韩国最大的一座垃圾山起火画面图为韩国最大的一座垃圾山起火画面

  2019年2月,韩国最大的一座垃圾山起火,始终没扑灭,当大火严重到引起媒体报道时,它其实已持续燃烧3个月了。当时想到的解决办法是在这个地方建一个焚烧厂,但韩国垃圾发电厂老板李元贞说,要把所有的垃圾都烧掉需要5年时间。

  Part.2

  以前都是怎么处理垃圾的?

  以前对城市垃圾的处理方式就是,把垃圾集中运到偏僻的垃圾场,之后,大量拾荒者从中分拣出可回收利用的东西,比如塑料、纸壳等。

  最后剩下的,要么焚烧,要么就地掩埋,或找一个合适的地方掩埋。

拾荒者拾荒者
羊也是拾荒者,注意远处在建的居民楼羊也是拾荒者,注意远处在建的居民楼

  世界之大,哪里才是垃圾最合适的归宿?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央荒无人烟,那里最合适了,但想一下运费成本。

  北京本地呢?北京任何地方都不适合掩埋垃圾,因为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污染地下水,污染河流等。

  当农民使用被污染的地下水种蔬菜,那么这样的蔬菜最终还会回到大家的身体中。

  另一个严峻的问题是,由于城市扩张,曾经荒无人烟的垃圾场,现在其周围已是高楼。由于散发异味,引发了大量不满。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

  世界各发达国家,他们这么多年折腾下来,发现靠谱的道路目前只有一条:这就是垃圾分类。

  Part.3

  不是有拾荒者吗?为何还要麻烦我们?

  如果你在网上关注“垃圾分类”的评论,就会看到这样的说法。即:

  每个小区都会有一些拾荒者,他们收集垃圾桶里面的塑料和废纸,既然有他们了,为什么还要麻烦我们?

  显然,若不能解答这个质疑,则“垃圾分类”以后都会有抵触,也就是说,虽然有的人也被逼着垃圾分类,但内心,他们是不屑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为解决就业,小区每户多交一些物业费。然后在每个小区统一配一个分类员,他负责对小区所有垃圾分类即可。

  如此,既解决了就业,也节约了所有人的时间,以及精力。

  一眼看去,以上两种说法都很美好。但结合到实际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首先,小区里面的拾荒者是不是一直都有?是的。但你看解决问题了吗?

  没有,不少城市依然被逐年递增的生活垃圾围着。

  问题到底出在何处?

  来,一起回忆一下你平时的生活场景,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你把两个快递纸盒压扁,扔进家里的垃圾桶A。

  喝完的矿泉水瓶,扔垃圾桶A。

  中午做饭时,你杀了一条鱼,而鱼的内脏,你扔垃圾桶A。

  饭后的汤汤水水,以及盘子里面的油腻残渣,你也一股脑儿倒进垃圾桶A…

  最后,你把这垃圾袋扔到小区垃圾桶里,问题来了。

  你认为拾荒者还会从垃圾桶里面取出那已经被你打湿了的,且已经有大量腥味的纸盒和矿泉水瓶?显然不。

  到这里,有人就不服了,说:“那些能污染和打湿纸盒的厨余垃圾,我一般都是单独放一个垃圾桶。而可回收垃圾比如纸盒,我通常扔另一个垃圾桶。你说的这种情况是别人,不是我!”

  你瞧你瞧,你现在不就是一个垃圾分类的先行者吗?

  若所有人都如你这般细致,恐怕“垃圾分类”这个词汇就不会诞生了。

  回到上面问题,小区雇一个分类员可行否?

  依然不可行,因为垃圾出第一道门时,它就已经被污染了。

  另外就是,让大家多交物业费,试着想象一下那难度。

  其实,只要略微思考一下就能明白:

  如果以前的那些处理方案非常高效可行,也就是拾荒者先在小区过一遍,到垃圾场时拾荒者再过一遍。

  那现在就不会出现这么多环境问题了,你说是吧?

  Part.4

  垃圾分类能解决什么?

  绝大多数生活垃圾都是可回收利用的。而有害垃圾,比如废油漆、杀虫剂、温度计、过期药物等,它们的数量其实很少。

  然而,仅仅是因为我们没有对这些有害垃圾进行分类,而是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干垃圾统统混在一起后,一下子就把事情搞糟糕了。

  若你曾经逛过野外的垃圾场(大概率是没有),那么就会知道这么一个事实:

  只有经过分拣和清洗过的塑料垃圾,才属于国家可再次利用的资源。

  数据显示,当所有人都自觉遵守垃圾分类,则每一个城市可以减少60%以上的垃圾量。

  原因不难理解,当大家提前将垃圾分类,并投入到不同垃圾桶,则垃圾的可回收利用率就大幅提高了。

  每回收一吨废塑料最多可回炼出600千克柴油;

  回收一吨废纸可以变成700千克好纸;

  厨余垃圾处理后,可以将其转化为土地的肥料,以及猪的饲料。

  还有废玻璃、废金属、废旧衣服以及废旧电子产品,它们也是可回收的。

  如此一来,城市的生活垃圾数量就急剧减少了。

  Part.5

  北京市生活垃圾是怎么分类的?

  就4种,分别是:

  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对于这4个分类,我们不要过于着急去记下所有具体名目,那是很让人紧张,以及烦躁的。

  慢慢来,最初我们只要这么去记就行了:

  凡是跟我们吃有关的,比如菜帮菜叶、瓜果皮核、剩菜剩饭等,都是“厨余垃圾”。

  凡是你认为可以再回收的,比如纸、塑料、玻璃瓶、金属、电子废弃物、衣服等,都是“可回收物”。

  凡是你认为有害的,比如废电池,废灯泡,温度计(水银),血压计,药品,废油、杀虫剂、消毒剂等都是“有害垃圾”。

  凡是你不能很好进行分类的,别烦躁,因为它们都是“其他垃圾”,你瞧你瞧,这多人性!

  最后,我们还可以这样来记忆:

  猪能吃的,叫厨余垃圾。

  猪吃了会死的,叫有害垃圾。

  可以卖出去换猪的,叫可回收物。

  不知道猪是否需要的,叫其他垃圾。

  嗯,就这样,扔垃圾时稍微考虑一下猪,就不会错了。

  Part.6

  垃圾分类真的很难吗?

  垃圾分类是中国各城市的大势所趋,若我们没有在三个月内逐渐习惯,也会在未来5年内逐渐“被习惯”。

  “被”是不好的,它令人不悦,让人抵触。

  所以,明智的做法就是早点习惯。别被各种文章带歪了,垃圾分类其实并没有那么难。

  回想一下,多年前,当你第一次从实体键盘手机切换到“全触摸屏”手机时,你是不是痛苦,并怀念过去?

  但一周后,你那大拇指在屏幕上划得比谁都溜。

  故,垃圾分类前期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养成习惯后基本上就是本能操作了。

  Part.7

  北京市民家里需要做那些改变?

  几乎不用改变!

  因为每个家庭几乎都有三四个垃圾桶。

  而北京市的垃圾分类,最少可以做到只要两个垃圾桶即可。

  是的,最少两垃圾桶就够了。

  一个装“厨余垃圾”,一个装“其他垃圾”。

  而“可回收物”,诸如纸张、纸壳、衣服、玻璃瓶和塑料瓶等,你只要把其统一放在一个袋里,挂在家里固定某处即可。因为它们都是干的,不会滴水。

  “有害垃圾”比如旧电池,废温度计等,它们又干又小,量还少。故,用一个固定的容器装着,放在小孩子不易碰到的地方,半年或者一年扔一次即可。

  中国是一个干净的国家!

  我们希望她以后更干净,空气更清新!

  现在,正是大家为一个更干净、资源利用更高效的中国,做出自己贡献的时候!

  我分类,我光荣。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