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邀请一位天才少女,中国的

在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邀请一位天才少女,中国的
2019年10月30日 14:12 新浪科技综合

  来源:综合新闻晨报、东方网

  10月29日

  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开幕

  除了世界最顶尖的科学家之外

  论坛邀请了不少青少年科学家参加

  他们大多出生于2001-2004年

  其中最年轻的一位是

  来自华师大二附中高一的谈方琳同学

  年仅15岁的她

  研究成果是

  菲波那契数列与贝祖数的估计

  长相清秀的谈方琳在会场上听得很认真,两只手握着拳头……看上去和一般认真听课的高中小女生没什么区别。

  然而,这位“普通”小女生取得的科研成就却一点儿也不普通。只有15岁的她,早在初中阶段就凭借课题“菲波那契数列与贝祖数的估计”获得了“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一等奖、专项奖一项

  她的研究项目第一次建立了菲波那契数列和贝祖数的联系。作为应用,解决了贝祖数的最佳上界和下界的估计问题,改进了加拿大数学家Rankin教授于2013年在《美国数学月刊》上给出的一个粗糙的估计式。

  #15岁女生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大会#

  这个话题也一度冲上热搜

  引发广大网友讨(羡)论(慕)

  不少网友感叹:

  “千万别让我妈看到……”

  除了谈方琳之外

  还有不少00后新生代的加入

  让论坛活力满满

  29日下午,世界顶尖科学家青年论坛在滴水湖畔举行,中国两院院士科学家、青年科学家、学者、青创科学家、中学生齐聚一堂,他们分散在15张方桌,探讨未来科学发展趋势。

  从人工智能到创新药,从新能源到金融,从黑洞到空天科技,从高中生到诺奖得主,他们在这一张张方桌上碰撞思想,00后新生代的加入更让这里充满活力。

  王砚弈

  来自北京四中的王砚弈坐在1号桌,正对主席台第一排。1号桌的“重量级嘉宾”,还有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科斯特利茨、2015年度图灵奖获得者赫尔曼、199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霍夫特。

  面对这些世界顶尖科学家,正读高三的王砚弈并不怯场,他十分踊跃地参与讨论。活动结束后,他兴奋地向记者介绍他们的讨论内容。

  怎样在科学上取得突破?王砚弈讲了一个赫尔曼在交流中分享的故事。赫尔曼有一篇文章第一年被杂志社拒绝,却在第二年成为年度最佳文章。

  王砚弈总结道:“永远不要害怕被拒绝,不要害怕犯错误,要把它们当做一种成就。做你所喜爱的事情,并挑战不可能。保持疯狂,保持饥渴。

  能够参加顶尖科学家论坛的高中生自然不简单,2016年,正读高一的王砚弈就以“一种快速自稳定影像平台”项目获得第3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不过,像王砚弈这样的高中生还有十几位,他们通过中国科协的“英才计划”的遴选来到这里。“北京四中只有我一个,整个北京只有四个(学生)。”王砚弈告诉记者。

  潘柏乐

  光催化、电吸附海水脱盐、消防员防火润肤霜,年仅16岁的潘柏乐对自己参与的科研项目甚是自豪。

  在2018年入选英才计划后,潘柏乐师从中山大学化学学院童叶翔教授。去年,潘柏乐参加了科研项目,并作为第三作者,在SCI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

  今年5月,潘柏乐和团队凭借“利用废弃物和太阳能对抗淡水危机——花生壳基活性炭/缺陷MoS2电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容脱盐性能研究”项目,拿到了代表中国出征斯德哥尔摩青少年水奖瑞典总决赛的入场券。

  斯德哥尔摩国际青少年水科技发明奖,被誉为“世界青少年水科技诺贝尔奖”。每年不同国家和地区通过相关比赛选拔出最优秀的获奖学生来参与此项国际赛事。

  当然,这些成果也离不开潘柏乐的家庭因素。潘柏乐介绍说:“父母在大学工作,九岁的时候我就买了一套化学实验箱在家里做实验,从那时候开始父母就非常支持我做科研。

  求知若渴的他也承认年龄带来的限制:“作为高中生,知识的积累非常有限。缺少大学基础知识,是非常需要我去突破的地方。

  在与各位顶尖科学家交流后,潘柏乐了解到,需要在更多领域的不断探索,才能形成比较宏大的世界观。潘柏乐说:“要有好奇心,而且要去探寻那些看似荒诞奇怪的东西,如果一开始不能让你觉得荒诞,研究下去的话,你可能会找不到方向。

  陈逸晗

  杭州二中的高二学生陈逸晗是来自杭州的唯一一位学生代表。

  谈到诺奖大咖,陈逸晗满是星星眼:“当我们用一些稀奇古怪的幻想去问同桌的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时候,他们开心雀跃地对我们说,只要科学在发展,这一切美好的愿望都会成为现实,这也是让他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潘阳

  讨论结束之际,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潘阳略显紧张,面对记者的采访要求,她的眼睛却直勾勾地看着正在收拾资料准备起身的诺奖大咖们,害羞的她最后选择先去跟顶尖科学家打招呼要签名。

  简单沟通并拿到签名后,潘阳一脸轻松:“我比较感兴趣建筑学,未来学习的方向已经差不多确定啦。

  这场从高中生到诺奖得主齐聚一桌的交流,让具有科学潜质的年轻学子获得世界顶尖的指导。虽然短暂的交流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实际成果,但也许就像迷雾中的灯塔,能在少年们今后的科研生涯中与之相伴一生。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