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未来科学大奖公布:王贻芳、陆锦标获物质科学奖

2019未来科学大奖公布:王贻芳、陆锦标获物质科学奖
2019年09月07日 14:32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讯 9月7日下午消息,第四届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今日公布,2019未来科学大奖今日在北京揭晓,王贻芳、陆锦标获物质科学奖。

  两人的获奖评语为:实验发现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为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研究,特别是解释宇宙中物质与反物质不对称性提供了可能。

  王贻芳,实验高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因领导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并且长期以来推动中国的高能实验物理发展,获得2019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

  现年56岁的王贻芳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随后师从诺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在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所专攻高能物理。博士毕业后,他又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进行研究。

  陆锦标出身贫寒,依靠学贷和兼职读完本科,1976获香港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回顾自己的求学历程,他感激母亲的无限支持,“她受教育不多,但仍以微薄薪金支持我购买课外书和材料。”

  本科毕业后,陆锦标成为了一名中学物理老师。“但我不爱刻板工作,我喜欢挑战。”得知赴美深造可以获得资助后,他毅然赴美读研。1983年,陆锦标获得罗格斯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又在华盛顿大学做了3年研究,于1989年就职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现场连线时,王贻芳第一时间表示了感谢,表示自己很激动也很感动,感谢评奖委员会对自己工作的肯定,对自己基础研究的肯定,对自己长达十多年的工作的肯定,并称,下面自己还有工作要做。陆锦标表示,很惊讶自己能获奖。

  未来科学大奖成立于2016年,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未来科学大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大中华区取得杰出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奖项以定向邀约方式提名,并由优秀科学家组成科学家委员会专业评审,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则,保持评奖的独立性。

  未来科学大奖,目前设置“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三个奖项。生命科学奖涵盖所有与大生命学科相关的基础科学领域,包含医学、偏生物的基础化学;物质科学奖涵盖所有与物质科学相关的基础科学,如物理、化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涵盖数学与计算机学科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每个奖项获奖人数不超过5位,每一奖项由四位捐赠人共同捐赠,每人出资25万美金,单项奖金100万美金。

  2016年,清华大学薛其坤教授获得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为了表彰他“在利用分子束外延技术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和单层铁硒超导等新奇量子效应方面做出的开拓性工作”。

  2017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获得物质科学奖,奖励他在量子光学技术方面的创造性贡献,使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通信成为现实可能。

  2018年物质科学奖授予了马大为,冯小明,周其林三人,表彰他们在发明新催化剂和新反应方面的创造性贡献,为合成有机分子,特别是药物分子提供了新途径。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