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对话:生物技术创新与投资

巅峰对话:生物技术创新与投资
2018年08月12日 18:06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讯 8月11日消息, 8月10-12日,世界科技创新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包括Kip Thorne、Thomas J.Sargent、Michael Levitt、朱棣文在内的20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中科院院士曹春晓、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陈刚等诸多中外顶级学者专家应邀出席,共同打造史无前例的中国最高级别智慧盛宴,探讨全球科技创新成果、描绘未来中国科技创新蓝图。

  对企业家来讲如果投资一个新的领域可能赌上一个企业的未来,一个失败的科研项目不仅意味着金钱和挫折,而且影响整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以下是演讲全文:

  接下来有请两位著名的企业家,他们同时也是科学工作者,同时也经历了在资本市场中的历练,他们就是正大制药集团董事长谢炳先生;慈铭体检创始人韩小红博士,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生物科技与创新的秘密。

  发言嘉宾:Richard J.Robert,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Arieh Warshel,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

  谢炳,泰国正大集团副董事长、正大制药集团董事长

  郭家学,西安东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广誉远中药掌门人

  韩小红,慈铭体检创始人兼总裁、韩博士医院管理集团董事长

  其实科学从来都需要一定的自助和支持,但科学家最大的愿望是把科研成果能为人所用、造福人类,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想听听正大集团谢炳先生对两位研究的感悟,以及科学在你的事业中起到哪些作用?有请谢炳先生。

  谢炳:我是正大的谢炳,因为我们公司也是在这些科学前辈和精英们的肩膀上,才能去发展我们的事业。

  因为正大制药集团下面有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上市公司,也是目前中国可能在香港的唯一一家进入蓝筹股的生物制药公司,市值也是全香港这个板块里面最大的。我们下面有几个研究院,都是生物的。我们每年大概投资10多个亿,去年是16个亿,今年可能会到20亿,在生物方面的研发。

  这三年来,因为谈到投资公司我还可以讲一讲。这三年来在中国的纳税里面,我们正大生物制药光纳税大概有110亿,可以说是在中国生物制药方面,也是一个佼佼者。我们大概有1000多人在做这一方面的研究,大概我们有400多个技术正在做各种不同的临床。几天前,我们也出了一个安罗替尼,也是中国1.1类的新药,当天销售了一个多亿,这也被称为中国真正一个解决癌症多抗谱的药物。

  我们下来可能还有很多生物方面的东西(我下面讲的都是我们已经成功的),比如润滑油里面的生物,我们可以做到都是可以讲解的、再生降解的,都是用生物来做,以前都是在石化里面的污染非常严重,我们也解决了这个问题。

  还有一些万亿的产值,我讲的都是成功的,我们的布料非常透气,但是又可以防水、防虫,甚至不用洗,抖一下就干干净净;酱油倒下去,擦一下干干净净,这些都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防腐的,都是用这种生物技术来做,这种科技影响我们人类健康方面和生活方面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因为在这些科技应用方面,因为我们进入这个行业差不多二十多年了,所以我们也在不断地摸索、投资。

  我们上市到现在,可能的投资者在我们这边的回报大概是300多倍。我相信除了腾讯以外按,我们的投资回报应该算是高的。你们在网上也可以1177香港中国生物。因为我每三个月就披露一次,每三个月派一次息,这是18年来从上市到现在一直都是这样的。这是我回应我投资在这里面的好处。

  杨健:因为我们这个对话确实讲到了投资,下面请韩小红博士讲一下她自己的生涯中科学起到的作用,谢谢。

  韩小红:因为我自己做体检出身的,我一直在追逐着科学解决问题。听了刚才两位科学家的演讲,当然他们是诺贝尔获得者,非常尊重和崇拜他们。但我越追逐科学、越学科学,我自己本人也是医学博士,其实我更多的是焦虑和迷茫。

  比如说我们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位先生,刚才说细菌给人类带来的好处,这个课题在最近国内也非常时髦和盛行。他们说的很具体,说到螺旋杆菌对我们的益处,说到它可能和哮喘带来的关系,说到哮喘和螺旋杆菌的关系,像这样的知识越多就会越迷茫。而且我们在临床上因为螺旋杆菌和胃癌的关系,导致每一个客户都要去查螺旋杆菌,而且推动和倡导这种检查,检查以后用三联四联药给客户治病,当然我们经常推荐他到医院,现在已经标准化了。如果第一次检查出现阳性接着继续让他服药,把身体的螺旋杆菌杀掉了,本来我们是非常愉悦的,现在听完他的演讲我开始焦虑了,经常各种角度听到这种科学。

  第二位科学家给我们带来的知识是用计算机怎么促进蛋白组学的发展,怎么能进入到杀菌这样科技的发展,所以你会发现科学家们是非常尖端、细节的领域。因为我们每天在体检行业面对这些体检结果,数据非常敏感,其实对科技是非常追逐的,我非常希望用科技的手段解决现在面对的困惑和问题。

  比如大家都知道现在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代谢病大国,每一种疾病的数据都是上亿人次。但是我们这些慢性疾病,这些不治疗的疾病,在我们的主流医生眼里又是不可治的,又是要终身服药的。大量的人要终生服用抗高血压药、降压药、降血糖药、抗免疫抑制剂药,包括得到哮喘之后要终身用抗哮喘药。这些事情让我们知道面对科技,一定希望能用科技先进的办法解决的。

  还有很多让我焦虑的,比如体检很正常,但你就是不舒服,就是不健康,你失眠,你焦虑,你抑郁、记忆力下降,很多很多问题。像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困扰着我们,我们科技的发展,怎么能和现在这些事情结合起来。还有疾病是动态的,本来我皮肤是很好的,但前两天脸上长了包包,而且随着我的心情是变化的,结果我到了海南我的博鳌医院待了几天之后,也在高强度的工作,可那样的环境下,青山绿水,突然一夜消失掉了,内脏的疾病是看不到的,但你皮肤上的变化是清清楚楚的。所以人类的疾病也是动态的,这一切都让我们想到如何用科技的手段解决,我都想怎么能用科技怎么能转化。

  杨健:谢谢,因为我们不是专业的人,如果一个医学博士都感到焦虑,何况在座诸位,请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听听他们的焦虑,有没有解决,第二是你们的研究领域和我们的实业有没有更紧密的联系?

  Richard J.Roberts:如果大家认真听了我的演讲,其实我说的细菌可以在很多方面对我们有用,但我们关键要清楚哪些细菌对我们有用,以及它们有用的机制怎么体现,它们相互之间怎么沟通。这里有一个有趣的发现,我们肠子里的细菌和大脑是可以沟通的,只是我们还不知道它具体的沟通机制,还不知道它的信号的机制。但是如果我们知道肠子里的细菌如何跟大脑沟通就太好了。

  比如说最近发现帕金森和阿尔茨海默症很可能是肠道内出现了问题,已经搞清楚早期阶段了。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人研究或者是没有人知道比如说肠道内有细菌,没有人知道如何替代,这也是基础科学的发现。细菌还是很容易研究的,可以完整获得它的序列。小的累进的科研的进步多了之后就可以很快转化到门诊,而且在中国可能转化成门诊的速度比在西方更快。就是因为中国的药监方面的工作会更简单一些。

  Arieh Warshel:在我刚才的演讲中,我说成功的使用计算机与生物技术,这还处于它的早期阶段,我们在生物技术研究方面使用计算机还处于早期阶段。我们也知道,我们计算的准确性哪怕只能提高一个小小的单位,也可以促进我们预测的准确性。毫无疑问,通过使用计算机,我们可以更好的去设计蛋白质,设计药物,基础的分子的结构,我们相信未来这方面的进步会非常得快。不同的制药公司,需要朝这个方向投资。我们制药集团还是需要在基础研究方面投入的。因为一开始在早期阶段你也不知道什么会有用。今天很多公司投入生物制药,这个虽然同样重要,但是我说基础的物理建模非常重要,在这个阶段投入非常重要。可能在未来10年在这方面做好投入会有更大的效果。

  杨健:时间关系,我们现在想让谢总能够为我们在座的企业家,介绍一下如果想投资医药行业或者和科技项目有关的行业的话,我们的投资标准以及怎么样能够规避风险,能够成功?

  谢炳:这个课题还是比较大,因为我们是一个非常注重科技的公司,因为我们总觉得任何一个企业,如果你没有掌握到相关的这些科技,你是根本没有竞争力的,下来会在竞争中被淘汰的。特别是现在这个时空里边,光你一种技术还不是不够的,因为它还要跟它相关的技术进行整合,产生新的这种,你才能够慢一点被人家颠覆掉。所以,我们特别是这里讲的是生物,我就讲生物。今天讲的是高科技,高科技来讲,如果你有运气的时候,能接触到一个科技,那可以去进入。但是,像生物的时候它是一个投资非常大的一个企业,你真的是丢了几十个亿,有时候还看不到什么东西。所以我们应该是讲吧,因为像正大在做什么样的?我可以把一个程序给大家讲一下。就是你首先是发现了一些有苗头的可以做的时候,或者是怎么样构建一个新的业态。在这个业态构成以后,你还要下来把这种业态,把它变成平台,大家都可以来玩。光这个平台不够,还要建立你的基地,因为你后面的形象也好,人也好,你是供应不上的。所以这些也要跟着想,你才能够在刚才的金融方面,你对这些的风险的控制,或者整个支持系统,会再进一步的加强。其实,它是整条链的一种做法。

  因为可能现在都不大一样,因为有很多有什么都会来找我们,我们也是刚才讲的通过大数据,通过什么有什么好的东西,我们也会去接触,反正来讲现在提倡的是“数字中国”,所以你在做任何事业,底部先要打牢,用数字化去完成这个,你能够做大做强。以后这其他的板块上边插一个树的,怎么来做,我相信是这样。

  杨健: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已经接近尾声了,这也是最后一个主场的内容了,在座的诸多企业家一直等到最后,我很希望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对中国的企业家提一些自己的建议,两位不单单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大科学家,他们也有一些公司有很多经验,我相信他们的经验可能有助于我们的成长。首先有请Richard J.Roberts。

  Richard J.Roberts:我经常给出的一个建议就是你要去想,你其实有了这样一个想法,并不一定要通过一个公司才能实现几十亿的收入。比如说你可以开一个比较小的公司,或者你不需要有很多外部的投资,那么你可以用这个内容慢慢的让你的公司增长。因为现在我看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很多的创业者,有很多的想法,然后他们觉得说,我一定要有一个计划,然后这个计划下公司能够很快赚到几十亿美金,这样子吸引到进一步的投资者,获得下一轮、下一轮、下一轮的投资。但是其实你有一小笔就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比尔盖茨就是很好的例子,积跬步以行千里,比如说,找一个小的方法赚,公司持续下去,渐渐的增长,不断提出新的产品。我们有时候说小而美,而小精,这个公司会有很好的发展。谢谢。

  Arieh Warshel:我是做科学的,我自己发明出来的东西从来没有想过怎么赚钱,但是我觉得有一个可以的做法,就是在比如说在这个大学当中,往往会有很多很好的想法,可以把投到大学的研究人员,鼓励他们在大学之外走出大学花一点时间在外面。我本人一直做研究,但是基础科学方面做投资,绝对是非常值得的。但是并不一定很快看到收益。事实上很多的基础方面的研究到现在只是有声音发出来,但是也许在未来会赚钱,但是我觉得在基础科学方面做投资,它是可以有利润的,有这种可能性。但是就像Richard 教授讲的要花很长的时间,要有耐心。

  Richard J.Roberts:我觉得我做的这个诺贝尔奖的研究是在1977年的时候做的,但是第一个商业机会是去年才获得的,大家想想是去年11月份,第一次一个产品真正上市,是基于我做研究的产品。今年公司买了这个药的公司,利润是有史以来最高的,卖这一个药,就达到历史上最高。所以你不知道基础科学要花多久的时间才能真正的商用成功。

  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说从基础科学方面产出来的知识,其实在很多地方都有很多的应用,比如说人类基因组项目,不仅可以给基因组测试,那么这些基础的科学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的领域,但是你可能也不知道它到底可以应用于什么领域,有的时候这种利用是非常间接的,但是要有耐心。

  杨健:大家用掌声表示一下感谢。最后因为小红博士也是我们厚益的佼佼者,代表我们大家向诺贝尔奖获得者,向大家致意一下,就作为结束。

  韩小红:非常感谢你们来到中国分享你们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刚才我还是要说一下,说其实在中国监管比较容易,技术可以中国尽快应用,但是我是一线的实践者,在中国监管非常麻烦,中国所有的体系从科技转化到应用转化出来到临床是一个漫长的道路,我觉得在中国要创业的话,做的是跟随政策,了解国情,我们现在因为知道国家目前对先进的技术有了几个试点的地方,第一个试点的地方是在海南的博鳌医疗现行示范区,四年前进区有一个综合的筹建的医院,中国即使这个城市允许你做,大家听到了科技干细胞,免疫细胞,允许政策开始走出来,但是想用这样的技术,必须是在匹配的医疗机构。而匹配医疗机构目前政策是在三级医院,所以首先得有一个三级的综合医院,当地的政策允许你先行先试,我说的很多事情,比如说免疫治疗允许一些城市用,比如说PD1,PDL1,欧药都出来了,但是这样的药物是经过了四年才走到了中国。四年前卡特总统因为这种药物治愈而今天在电影的催化下,前两天一个电影《我不是药神》,很快在中国进入临床六个月批下来了,但是以前这种药物在中国5-10年的时间,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监管的问题,政府对事业的认知问题,我觉得不仅仅是产品的问题,街巷刚才老总说的是一个整个的平台和大的生态的非常复杂的体系。

  补充几句吧,因为这个事情很复杂,不是一句两句说清楚的,今天的时间又很短,谢谢。

  杨健:谢谢两位分享,也谢谢两位嘉宾,本场到此结束。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来电聊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