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脖子”核心技术之殇:我们如何学习美国

“掐脖子”核心技术之殇:我们如何学习美国
2018年06月28日 09:15 科学大家

  出品 | 新浪科技《科学大家》

  撰文 | 林章凛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政协委员、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摘要

  最近,在我国强国崛起的关键时候,美国对我国发起了核心技术围堵战,企图扼杀我国高科技产业。尽快提升我国高科技产业的核心技术,发展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产业安全的高科技产业,是我国走向强国的紧迫任务。

  美国能够保持持久的强盛,一个最关键的因素是其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和相应的高科技新产业发展。主要依赖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科技的巨额投入、以及科技和产业的融合。科技和产业融合的核心,则在于为高科技产业提供可持续的融资机制,并有一批科技创业型大学引领高科技创新创业。

  学习对方的伟大,才能打败对方的伟大。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第一,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在香港设立中国版的高科技证券市场NASDAQ,解决我国高科技产业的融资问题,通过国家的力量创建一个与香港交易所规模相当的高科技股市,推助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壮大。第二、结合我国正在开展的双一流大学建设,以若干理工科大学为基础,建设一批科技创业型大学,为科技创新和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科技发动机。

  I、美国的核心技术围堵战

  二个多月前,美国政府宣布禁止向我们最大的通讯公司之一出售关键硬件和软件。背后,美国剑指我国高科技产业,趁我们的相关产业还没有真正崛起之前,发动对我国高科技产业的“核心技术围堵战”。

  该事件,暴露了两个严峻问题

  1)我国高科技产业大而不强,很多产业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欧美国家手里。我们曾经认为,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美国或者欧美国家不会对我国实施技术禁运。这次美国的禁令,应该让我们彻底觉醒。一个大国不能让别国在核心技术上掐着我们的脖子。

  2)我们可能低估了现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固然,特朗普在美国内部也是恶评如流。然而,他有两个特征需要我们特别的注意。第一、无论在美国国内还是国际社会,他都不按理出牌。美国是第一大国,任何国家、任何国家组织包括G7、WTO,对此都无可奈何。第二、特朗普是一个强烈的美国民族主义者。无论是他的移民政策、还是目前对中国发动的技术围堵战,都是符合美国的长远国家利益,不可低估。而且,事实上,他在美国拥有强大的民意基础。

  尽快解决我们高科技产业的核心技术问题,发展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产业安全的高科技产业,是我国走向强国的紧迫任务。这里我们先分析一下美国的历史经验。

  II、美国怎么做到高科技产业的强盛

  一战前美国已经是世界大国,但是真正成为世界强国则是在二战之后。美国能够保持持久的强盛,一个最关键的因素是其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和相应的高科技新产业发展。美国的成功有三个支柱:

  1)宪法及其具体的专利法案对专利的保护,极大地促进了美国公民的发明创造和创业热情。人类社会现代文明相关的发明,从汽车、收割机、电报、无线电话到飞机、空调,到高端芯片、生物医药,几乎都来源于美国。

  2)美国政府对科技的巨额投入。直到二战之前,美国政府对于科学研究的态度都是放任和很有限的支持。二战完全地改变了美国的国家科技政策。大战爆发后,美国设立了联邦政府“科学研究和发展局”进行集中的管理和协调,使科学技术力量有效地为战争服务,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全民福利的重要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这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是雷达、原子弹和青霉素大规模生产,推动美国进入了所谓“大科学”的时代,并深刻地影响了其战后的科技投入。在罗斯福总统的要求下,时任“科学研究和发展局”局长万尼瓦尔·布什(Vannevar Bush)于1945年7月提交了题为《科学—无止境的前沿》的国家科技政策报告。这份报告至今依然是美国国家科学政策实施的基本原则和依据。比如最近20年,在生命科学领域,美国就推动了著名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脑科学计划,最近在极大推动基因编辑技术。

  3)科技和产业的融合。如果说,前面两点我们国家已经基本到位,那么这一点,则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以生物技术为例子,咱们国家的生物技术科学研究,其实已经走在国际的前列。但是,我们经常问“生物时代到底什么时候到来?”,这实际上取决于我们的生物技术产业什么时候跟上。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加强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在这方面美国有两点先进的经验。

  第一、为高科技产业提供可持续的融资机制-美国高科技证券市场NASDAQ。NASDAQ是全球知名的高科技创新创业者的家园,为众多的科技创业型公司提供了融资,帮助英特尔、苹果、基因泰克等一批企业成为科技巨头。可以说,NASDAQ为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发展、为美国的国家繁荣富强做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以生物技术领域的基因泰克(Genentech)公司为例子:1973年,关于基因工程的第一篇文章,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通报(PNAS)。到1980年,短短的7年,因为NASDAQ的存在,相关技术就诞生了第一家现代生物技术上市公司,即基因泰克。该公司最初规模非常小,由1位美国加州大学的教授、1位他的前博士后、和1位投资人发起。 2009年,该公司被罗氏公司以468亿美元全额收购,至今还是全球最大生物技术公司之一。基因泰克开启了全球的现代生物技术产业。

  NASDAQ虽然出身于大家概念中的“创业板”股市,但是发展到今天,纳斯达克已经是主板和创业板的混合,并成长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总市值大致相当于我国整个A股市场(上海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略大于两个香港交易所。全球五家市值最大的公司苹果(AAPL)、谷歌(GOOG)、微软(MSFT)、亚马逊(AMZN)、脸谱(FB)无一例外都在纳斯达克。NASDAQ有单纯创业板股市无可比拟的规模效应和稳定性。很多初始的创业板企业成长为成熟企业并继续留在纳斯达克;纳斯达克上市标准本身也采用双轨制,兼容成熟企业和创业型企业。

  NASDAQ不但提供了直接融资,而且提供了早期投资人退出机制,因此,又极大促进了民间资本特别是风险投资进入高科技产业(在公司上市前),极大促进了科技的产业化,进而形成良性的循环。再以生物技术领域的基因编辑为例。该技术才出现几年,就已经迅速进入了商业化阶段,美国政府投入不到2亿美元,但是最近3年的市场融资已经达到15亿,而2018年第一季度已经完成超过5亿美元的融资,3家在NASDAQ上市的IPO公司,市值已经达到52亿美元。可想而知,这种规模的投入,将如何迅速促进技术的产业化。这对周期较长的高技术产业如生物技术产业尤为重要。小比例的成功率,就可以为国家为社会为股民带来巨额的收益。

  第二,美国高科技产业发展中,“创业型大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其最具代表性的是东岸的麻省理工学院和西岸的斯坦福大学,并引领了东岸和西岸的区域科技创新创业。Kauffman基金会于2006年发布了《创业的影响:麻省理工的角色》(Entrepreneurial Impact: The Role of MIT)并于2011年更新了数据。根据这个报告,MIT校友在全球创建了25,800多家企业,就业人数330万,产生相当于2万亿美元的GDP,以经济实力看,大约相当于全球第11大经济体(约等于7个北京或者1个意大利)。“创业型”大学和我们熟知的“研究型”大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将基础或应用研究及教学与产业创新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科技(知识)-产业”的良性循环。一直以来,传统的大学功能,第一是教学,或者说是保存和传播知识,第二是科研,或者说是产生新知识或新应用。而创业型大学进一步具备第三个功能,即将知识的资本化产业化,借此推动区域经济和国家经济发展,从而成为现代社会前进的发动机。目前,在美国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教授创业蔚然成风。

  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设立中国版的高科技证券市场NASDAQ,建设科技创业型大学,也应该是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III、我们该怎么学习美国:中国版的高科技证券市场NASDAQ

  我国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股市管理比较规范,服务水平与国际接轨,目前已经拥有香港创业板(GEM)。可以以此为基础,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从国家层面支持在香港设立中国版的NASDAQ,通过国家的力量创建一个与香港交易所规模相当的高科技证券市场,推助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壮大。

特点或者要求

美国NASDAQ

香港创业板GEM

未来中国版NASDAQ

企业结构

成熟型企业和创业型企业

创业型企业

在接纳创业型企业同时,由国家逐步注入成熟型科技企业

上市审核制度

注册制

保荐人制度

保荐人制度

上市要求

双轨制

创业型企业

借鉴NASDAQ

公司监管

严格的法律监管包括严格的信息披露

严格的法律监管包括严格的信息披露

严格的法律监管包括严格的信息披露

退市制度

严格

较为严格

借鉴NASDAQ

股票交易

做市商制度

竞价交易

建立做市商制度

创始股东股票限售

0.5-2

1-3

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为主

未知

鼓励基金等机构投资,组建国家投资公司

  表:中美高科技证券市场之比较

  1、美国和我国创业板市场情况

  1)美国NASDAQ市场

  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创建于1971年。与历史悠久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不同,它的初衷是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的渠道,即大家概念中的“创业板”。但是发展到今天,纳斯达克已经远超创业板概念。其上市公司总数约3500家,以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公司为主(俗称的IT和BT),占75%左右;其中市值百亿美元以上的公司占公司总数的5%,但是占总市值的70%左右。纳斯达克主要特点包括:

  (1)企业结构:成熟企业和创业型企业的混合。这比单纯的创业板股市更加稳定,有更好的规模效应,更好的交易活跃性。

  (2)上市审核制度:注册制。

  (3)上市要求:双轨制,分别对应较大规模的成熟公司和较小规模的创业型公司。对后者可以不要求运营收入或者利润,非常有利于创业型公司融资。

  (4)公司监管:严格的法律监管包括严格的信息披露。

  (5)退市制度:严格,分主动退市和强制退市。主动退市指上市公司出于公司利益的考虑,主动向证券交易所提出退出证券市场的申请。强制退市指公司因不再符合交易所规定的持续挂牌条件(如最低报买价不得低于1美元),而被交易所或监管当局勒令退市。

  (6)股票交易:做市商制度(market maker),每个股票由3-4个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法人组织为其提供买卖报价,这也有助于提高市值较低、交易欠活跃的股票的流动性。

  (7)创始股东的股票销售限制:无。

  (8)投资者结构:机构投资者占一半左右,注重理性投资,抑制了股市过度炒作,特别是本世纪初科技泡沫之后。

  2)中国深圳创业板市场

  深圳创业板于2009年10月23日正式启动,特锐德等首批28家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亮相。截止至2017年末,深圳创业板已经拥有700多家企业挂牌上市。深圳创业板主要特点:

  (1)企业结构:单纯的创业板市场。

  (2)上市审核制度:审批制。

  (3)上市要求:公司需要持续经营三年以上。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

  (4)公司监管:执行力不足。

  (5)退市制度:退市极少。

  (6)股票交易:竞价交易,无做市商制度。

  (7)创始股东的股票销售限制:无。时常发生创始股东套现出逃股市。

  (8)投资者结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为少数,散户为多,炒作严重。

  由于深圳创业板要求上市企业已经产生盈利,对创业型公司的融资需求非常不利,也并非真正国际意义上的创业板。

  3)中国香港创业板市场

  香港创业板(GEM)于1999年11月24日正式启动,是独立于主板市场的全新证券市场,与主板市场具有相同的地位,不过在上市条件、交易方式、监管方法等多个方面都与主板市场有着较大的区别。截止至2018年4月底,香港创业板已经拥有359家企业挂牌上市。香港创业板主要特点:

  (1)企业结构:单纯的创业板市场。

  (2)上市审核制度:实行保荐人制度,协助公司的上市申请、审阅所有有关的文件及确保公司作出适当的信息披露。

  (3)上市要求:上市公司需要持续经营二年以上、无运行利润要求。因此更加接近美国纳斯达克,有利于创业型企业的融资。

  (4)公司监管:类似美国纳斯达克。

  (5)退市制度:类似美国纳斯达克,但是对股票价格没有规定下限。

  (6)股票交易:竞价交易,无做市商制度。

  (7)创始股东的股票销售限制:创始股东必须接受为期0.5年到2年的股票销售限制期。这有利于减少创业型公司对股民的欺诈风险。

  2、中国版高科技证券市场NASDAQ的建议

  以香港创业板(GEM)为基础,进行转制。借鉴NASDAQ的制度,结合香港创业板的经验,设计如下的中国版NASDAQ。

  (1)企业结构:设立成熟企业和创业型企业的混合股市,在接纳创业型企业同时,由国家逐步注入成熟型科技企业,达到股市规模效应和稳定性,通过国家的力量,创建一个与香港交易所规模相当的高科技股市。

  (2)上市审核制度:维持保荐人制度。美国NASDAQ的注册制在诚信度较好的先进欧美国家比较适用。我国证券市场传统的“审批制”引入过多的非专业干预,造成长时间的上市等待,并带来廉政风险。香港GEM的保荐人制度,要求保荐人有高度的专业水平和诚信度,作为证券市场的第一看门人,并在一定时间内对上市公司的治理进行辅导和监督,提高了高科技证券市场的运作质量和效率,值得采用。

  (3)上市要求:借鉴美国NASDAQ的双规制。上市公司需要持续经营二年以上、可以不要求运营收入或者利润。

  (4)公司监管:借鉴美国NASDAQ,建立相关制度。

  (5)退市制度:借鉴美国NASDAQ,建立相关制度。

  (6)股票交易:借鉴NASDAQ,建立做市商制度。

  (7)创始股东的股票销售限制:加强限售,减少股市欺诈风险。

  (8) 投资者结构:鼓励基金等机构投资,组建国家投资公司投入该市场。

  IV、我们该怎么学习美国:科技创业型大学

  结合我国正在开展的双一流理工科大学建设,以若干理工科大学为基础,建设一批科技创业型大学,为科技创新和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科技发动机。如在华南地区,华南理工大学创新创业氛围浓厚,一直以来对华南地区的科技产业有较大的贡献,可以发挥其优势将其建设成科技创业型示范大学。以此带动区域其它高校共同形成支持创新鼓励创业的文化,为大湾区的高科技产业培养人才、输送技术。

  1、MIT做为创业型大学与知识经济的起源和背景

  MIT是威廉·罗杰斯于1861年创立的。19世纪中叶的波士顿已经是美国的一个教育、技术和工业中心,如纺织业和金属业非常强。罗杰斯的最初设想是建立一所以科学为基础的大学,为大学所在地区的企业发展服务。他强调以科学为基础的产业发展与创新,这也正是“创业型大学”和相关“知识经济”的雏形。这期间,创业大学的模式主要是科研人员为企业提供咨询,大学研究本身的商业化机会主要还是留给企业。此时出现了“五分之一”制度,即允许教师每周有一个工作日在企业工作。在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时任MIT校长康普顿进一步提出,MIT的教授可以通过创建公司参与到以大学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去。这时候,MIT和哈佛大学附近开始出现了一批起源自大学研究的公司如曾经非常著名的宝丽来(Polaroid)公司。不过,康普顿“创业型大学”理念的真正实现,归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之后美国政府科技政策的重大转变。二战期间和二战之后,美国政府对军用和民用科研的大力资助,为MIT成功实现罗杰斯的“创业型大学”理念,提供了绝好条件。MIT是这些资助的主要受益者之一,其研发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强化、科研组织特别是跨学科交叉研究形成了制度化,这期间造就了很多有工程技术的科学家,他们与军官、商人以及政治人物形成了一种新的关系网络。所有的这些经验结合起来,也为很多科学家在战后离开实验室,进入政府、学术、特别是商业组织的管理层奠定了根基。这些为战后康普顿校长发掘科学研究的商业化潜力,推动创业型大学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对于波士顿,知识型经济发展的创新战略在战争结束后的最初几年直接造就了“128号公路”高科技经济走廊,并迅速成为全球范围内争相模仿的榜样。麻省理工的模式,被其一位电机工程博士毕业生弗雷德里克·特曼带回斯坦福大学,直接促成了硅谷科技园区的发展。

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2、以华南理工大学为案例的科技创业型大学建设

  华南理工大学组建于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期,是建国初期全国四大工学院之一。目前,学校是一所理工科见长,多学科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已全面进入国际公认的“四大全球大学排行榜”,2016年位居201-300区间;工科排名全球第22位、国内第七。华南理工大学具备建设创业型大学的良好基础:

  (1)学校在中国大陆高校创新创业百强榜排名全国第三位;在亚洲最具创新力大学榜中排名第49位。

  (2)学校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2009年以来获中国专利奖数量(21项)和专利技术转让指标均排名全国高校第一。专利授权数排全国高校第二;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排全国第四;学校PCT申请共262件,2015年申请量居全球教育机构第32,全国第三。

  (3)学校承担的企业委托科研项目数和经费数、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率居华南地区高校首位,位列“中国高校产学共创排行榜”第12位。“十二五”以来签订技术委托开发项目超过10000项,总经费超过30亿元。

  (4)学校被誉为“企业家的摇篮”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校6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各类学生29万多人,每年进入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就业的比例超过30%;学生创业能力突出,仅在广东,华工校友创办和担任CEO的上市企业就超过40家,学校在胡润百富榜“最能生产富豪”的高校中排全国第七、广东第一,涌现了“家电三巨头”、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陈第等杰出创业人才。

  借鉴MIT等创业型大学的经验,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本科教育:将创新创业课程列入全校必修通识课程,为全校学生开设财务和管理选修课程。

  (2)借鉴MIT和国内清华大学的经验,资助学校组建5-10个跨学科交叉研究中心,更好推进科技创新。

  (3)鼓励教师和学生创业,教师的科技转化成果纳入职称评审和学科建设资源分配。允许教师有5分之1的时间在创业型公司工作。

  (4)设立创业型短期教授职位,聘请有创业经验的欧美国家教授来校短期工作;借鉴德国经验,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为学生上课。

  (5)政府主导设立创业基金,持续5-10年为教师和学生创业提供初始融资;逐步形成基金的自我造血能力,逐步吸引民间资本。MIT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二战后其校长康普顿认识到,建立科技创业型公司最大的障碍是资金问题。于是他创建了一个联系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风险基金公司,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基金、商业咨询和一整套管理机制。初期,创业基金宜由政府主导,发挥国家的力量。

  (6)借鉴坦福大学园区经验,提高广州大学城目前偏低的土地使用率,建设低租金的创业园;在交通方便的周边地区为创业型公司科技人员提供廉租房;将番禺区和临近地区规划为高科技产业走廊。

  《科学大家》专栏投稿邮箱:sciencetougao@sina.com  来稿请注明姓名、单位、职务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