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 | 新浪首页

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做客CNG讲堂

 
   2007年12月10日,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在挪威奥斯陆举行,IPCC以其因人类活动引发全球变暖的科学认知和提出减缓这一趋势的建议,而荣获了诺贝尔和平奖。秦大河院士作为中国唯一的代表领取了该奖项。IPCC由四千多名国际气候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他们历经十九年的努力,通过对气候系统各大圈层的观测研究,以确凿的事实,判定自人类工业化以来(1750年来)地球气候变暖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秦大河院士研究的冰冻圈在全球变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记录着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和环境信息,而对中、低纬地区冰冻圈最发育的我国来说,它又与水资源、生态保护、气候预测和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面对气候变化对自然和社会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为了保护地球环境,人类必须采取一致行动,减缓全球变暖。 [详细][留言]
 
下期预告 被冷落的遗产——农业文化遗产

时间:2008年6月19日(周四)晚19:00-20:45
主讲人:闵庆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生态学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秘书长。近些年,主要致力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研究及实践工作。
主讲内容: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申遗”热,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还有一类与我们生活更密切的遗产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那就是农业文化遗产。那么,什么是农业文化遗产?我国有哪些农业文化遗产?我们又将如何保护它们呢?闵庆文老师将带你一起了解探索农业文化遗产背后的秘密。[详细]
报名电话:64845374

 杂志最新封面  杂志简介

《地理知识》创刊于1950年1月,2000年10月杂志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以崭新的办刊理念,架设起科学与大众的桥梁。[全文]

大讲堂回顾         

吴秀山
北京动物园高级兽医师 

长期从事动物保护及种群繁育工作,曾远赴英国泽西动物园学习濒危野生动物管理,为我国动物园中众多珍稀物种的繁殖和保护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吴先生很关注存在于野外的动物种群。
 

目前世界上鹤类共15种,其中灰鹤的数量较大、分布最广。而作为部分灰鹤越冬地的北京,长期以来一直被国内的鹤类研究者所忽视。面对这样的现状,吴秀山老师将从鹤类的基本知识、北京湿地状况入手,介绍北京越冬灰鹤的迁徙规律、食性特点、栖息地选择、面临的主要问题、保护现状及野外观察要领,带大家走进灰鹤的生活世界……

吴秀山:候鸟寻踪

大讲堂回顾         

成卫东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民族画报社高级记者,20年时间走遍全部藏区,在藏区累计时间1300多天,是目前中国进藏采访次数最多的记者。曾连续5年担任全国新闻摄影评委,并参加过《青藏铁路大穿越》、《藏彝走廊》等大型系列专题采访。

 

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今日的青藏高原,在国内外愈加引起世人的关注。人们要问:今天的青藏铁路沿线是什么样的现状?发生了哪些变化?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又如何?人们乘火车或自驾车沿途都能看到什么……成卫东老师将分享他最新拍摄的数百张纪实图片,让大家从人文、地理、历史等诸多方面了解照片背后的故事,并带领大家如同亲历,去目睹、感受和体验原生态的青藏高原……

成卫东:穿越青藏高原

大讲堂回顾         

张书清
资深户外探险专家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俱乐部主任,拥有20年中国西部考察经验,与许多著名科学家一起野外工作过。曾多次带队进入罗布泊,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藏北羌塘无人区、阿尔金山、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考察可可西里,长江源头,制作了一系列备受欢迎的专辑和报道。
 

2007年10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组队对羌塘、可可西里、阿尔金山及罗布泊“四大无人区”进行考察。在这些人迹罕至的荒原,有我国最大的内陆冰原——普若岗日;有众多的冰川融水形成的高原湖泊,还有人们熟知的高原动物——藏羚羊,从冰川雪峰到雅丹地貌,考察队用镜头记录下无数震撼的景观。2008年1月10日考察队领队张书清将带您走进 “四大无人区”,感受——荒原的壮美……

张书清:穿越四大无人区

大讲堂回顾         

刘书润
著名植物学家和草原生态学家 

1964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生物系生态地植物专业。先后在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大学、内蒙古教育学院等单位从事植物分类学、植物地理学和生态学的研究。近年来主要从事保护区建设、游牧文化等领域的教学和实践工作。
 

内蒙古草原地处欧亚草原区的东部,不仅是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更是我国的生态屏障和民族文化的摇篮。内蒙古草原作为各族人民的家园,哺育了以蒙古族为主的伟大民族,他们互爱进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思想成为当代人类和谐社会的一致追求。让我们一起聆听刘老师讲述发生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故事……

刘书润:蒙古人与草原生态

大讲堂回顾         

王衍用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生于1953年,山东省梁山县人,,旅游管理系主任,中国地质学会理事,曾发表过多篇有关地理环境与人类行为的文章,主要著作有《社会·文化·环境》、《文化地理学》等。
 

“一方水土一方人”,人类的身高、容貌、服饰、饮食、聚落、行为习惯及宗教、政治、军事等诸多方面都与人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王衍用老师从司空见惯的现象和行为中解读地理环境影响的要素,诠释隐藏在地域差异背后的秘密。其视角之独到、观点之奇特,内容之幽默会令您耳目一新,其乐无穷!同时您将从中了解地域风情差异之美,学会尊重地理环境,尊重自然规律。

王衍用:地域之美,一方水土一方人

大讲堂回顾         

尤联元
著名河流地貌专家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河流地貌、环境地貌领域的研究工作。曾任中国地理协会长江分会的副主任,地理所地貌研究室副主任。主要著作有《黄河下游断流发展趋势与水环境效应》、《长江三峡工程修建后下游河流环境变化》等。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而作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及世界最高的悬河,它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难题。黄河究竟是害河?还是利河?人类与黄河应该如何相处?让我们一起聆听黄河专家尤老师的深刻阐述与独到见解。

尤联元:黄河,害河?利河?

大讲堂回顾         

奚志农
中国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 

野性中国首席摄影师.曾获得世界自然影像最高奖——“BG野生动物摄影年赛——濒危物种”单项大奖。2002年创立了野性中国工作室,2004年创办中国第一个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其作品大量发表于《中国摄影》、《美国国家地理》等国内外知名期刊。
 

二十多年来,奚志农穿越在崇山峻岭间拍摄野生动物,用相机记录了包括藏羚羊、滇金丝猴、马可波罗盘羊等珍稀物种的生动影像。这次讲座他将用100多幅精美的幻灯片讲述拍摄和保护滇金丝猴的故事,诸多早期研究滇金丝猴的照片将首次亮相,让我们一起感受视觉的盛宴,聆听滇金丝猴的故事……

 

奚志农:用影像记录野生动物世界

大讲堂回顾         

李渤生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研究员 

是国际知名的喜马拉雅和中国自然保护专家,在我国青藏高原植物生态研究领域有较深的造诣。1975年至今,曾50余次赴藏考察、3次穿越羌塘无人区、7次赴珠峰、6次深入雅鲁藏布大峡谷、5次赴尼泊尔进行科学考察。

第三纪早期(四五千万年前)伴随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喜马拉雅地区的各种生物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丰富多彩的山地生命世界,本期讲座将为大家揭开喜马拉雅山地生命的奥秘。

 

李渤生:喜马拉雅奇特的生命世界

大讲堂回顾         

李新海
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现为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生物多样性保护蓝图规划技术主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景观生态学、生态模型、野生动物栖息地利用和多尺度生境分析。

主讲人在加拿大圣约翰河调查短吻鲟栖息地的工作经历,其研究工作涉及捕获短吻鲟、声纳遥测、对短吻鲟冬季集群的水下摄像等。主讲人将公开第一手的珍贵摄像资料,让观众亲眼目睹冬季圣约翰河里短吻鲟的生存状态。同时主讲人也将以大量的纪实照片向听众们揭示其在异国他乡有趣的野外科考生活。

背景小资料:短吻鲟栖息于大西洋西岸19条河中,在于1967年美国列为濒危种,在加拿大于1980年列为特别关注种。

李新海:寻找短吻鲟

大讲堂回顾         

单之蔷(blog)
中国国家地理执行总编 

酷爱思考,观点新颖,嗜书如命,行路万里。他曾率队深入可可西里,珠峰绒布冰川,希夏邦马峰,塔克拉玛干沙漠,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长江源,雅鲁藏布江等,制作一系列深受读者欢迎的专辑和报道。

单总编将传统的“意境审美”与当代感受自然力量的景观审美进行了比较,同时介绍了辫状水系、石河石海、冰瀑布等新景观概念。

一、过去我们对于我国风景的思维总是忽略西部。
二、中国美景分布的规律
三、景观审美新范式取代旧范式
四、中国东部和传统审美观中的风景类型
五、许许多多的新景观类型需要我们去建构

单之蔷解读旧风景与新景观

大讲堂回顾         

徐健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前编辑,《博物》杂志前编辑部主任,现任CCTV高清频道《美丽中国》节目组 调研员。热爱野生动物摄影,是资深野生动物摄影专家。

讲述国外那些精彩的野生动物影片是如何拍摄的,以及制作这些影片背后的有趣故事。回顾国外野生动物影片工业的发展历史,介绍那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优秀影片,并放映它们的精彩片断。

1.简单回顾野生动物影片的发展史
2.欣赏一些精彩的野生动物影片片断, 以及它们是如何拍摄的?
3.国际著名的野生动物电影节
4.中国的野生动物影片

徐健:野生动物影片背后的故事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板 电话:010-82628888-5162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