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失败154次投入6千亿美元 却治不好苏大强的病

科学家失败154次投入6千亿美元 却治不好苏大强的病
2019年03月28日 16:12 新浪科技综合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最近,一部着眼于父母和子女家庭关系的《都挺好》火了。

  片中爱作妖、瞎折腾的父亲苏大强,一度让观众恨得牙痒痒的,甚至一组粉丝自制的“苏大强表情包”也迅速走红。

  不过,在让人泪奔的大结局播出后,很多观众从心里原谅了已经老年痴呆的苏大强。。。

  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大约60%-70%的老年痴呆症状,都源自于苏大强被诊断出的阿兹海默症。有患者家属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阿兹海默症已成为美国老年人的第三大杀手,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在全球范围内,目前每3秒钟就有1位新确诊的阿兹海默症患者。

  但更可怕的是,这种慢性疾病需要患者家庭付出巨大的时间、精力和经济投入。美国国家老龄化研究所(NIA)的数据显示,阿兹海默症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中最“烧钱”的一种疾病:

  2018年,仅仅在美国境内,与阿兹海默症相关的治疗成本高达277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7万亿元),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同年芬兰的GDP(2766亿美元);

  而在全球范围内,阿兹海默症带来的治疗花销已经总计突破1万亿美元,预计在2030年会突破2万亿美元。

  而这些数字,还没有包括患者家属24小时的陪伴,以及留下的伤心眼泪。

  为了攻克这个给人类带来无数痛苦的慢性疾病,各国医疗机构以及全球三十几家最顶尖的制药公司都不惜投入重金,集中了最优秀的科学头脑研究这个难题。

  从1998年起至今,为了攻克阿兹海默症,全球累计研发投入超过6000亿美元。

  据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的不完全统计,公开宣布的研发失败至少有154次。而最新的一次攻坚失败,刚好发生在《都挺好》大结局播出前夕。

  难以攻克的阿兹海默症

  3月21日,美国渤健(Biogen)公司联合日本卫材(Eisai)公司宣布,提前终止渤健公司开发的β淀粉样蛋白(Aβ)抗体治疗阿兹海默症患者的3期临床试验。

  受此消息影响,渤健股价盘中最低跌至216.7美元,最终报收226.88美元,收跌29.23%,较前一日收盘价跌去93.7美元,创下十四年来最大单日跌幅,市值也抹去近180亿美元。

  为了稳定股价,渤健公司随后紧急宣布了50亿美元回购计划,但投资者“不为所动”,截至北京时间3月28日凌晨1点,该公司股价尚未出现明显反弹。

  渤健和卫材携手开发的药物暂名为aducanumab,从2017年10月开始对外公布,并已进入临床第三阶段的试验。这一阶段的药物试验在全球随机选取患者(几百至几千人)进行,以此来确认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晚期阶段的试验结束后,新药申请将会提交至美国食药监局(FDA);FDA如果批准,新药就可以上市使用。

  也就是说,此次渤健停止临床试验的药物已经处于上市前夕。华尔街分析师此前认为,如果这款药物顺利上市,到2023年这款药物销售收入有望达到30亿美元,为渤健公司贡献接近20%的年收入。

  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就在今年1月,著名的罗氏制药(Roche)宣布,将停止治疗早期散发性阿尔茨海默患者的试验。这一次,科学家们同样是倒在了临床第三阶段的“临门一脚”上。

  除了在2019年这两次失败,据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不完全统计,在2018年,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研究失败至少有6次。其中最令人震撼的是在2018年1月,全球最大制药公司辉瑞(Pfizer)发表声明,宣布因技术能力不足将暂停治疗阿尔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症的药物研发。

  美国制药研发协会(Phrma)统计显示,在1998-2017年间,测试失败的阿兹海默症药物实验总计146次。算是2018和2019两年的新增案例,在过去20年间,全球最聪明的科学家们,在阿兹海默症身上总共至少栽过154次跟头。

  二十多年来,包括拜耳(Bayer)、礼来(Eli Lily)、葛兰素史克(GSK)、默沙东(MSD)、辉瑞(Pfizer)在内的顶尖医药企业已经投入超过6000亿美元用于该领域研发,仅2017年一年研发投入就高达714亿美元。

  患病成因未知,研发进展困难

  1901年,德国神经病理学家爱罗斯·阿兹海默,对一位陷入老年痴呆的50岁妇女跟进观察数年,确诊了相关症状。从此之后,这种可怕的病症,就以阿兹海默的名字命名。

  史上第一位阿兹海默症患者 图片来源:共有领域

  然而,118年过去了,人类对阿兹海默症的成因和治疗方案还是知之甚少。目前世界上并没有可以阻止或逆转病程的治疗方法,只有少数几种药物被认为可以暂时缓解或改善阿兹海默症状。

  目前阿尔茨海默症被视为一种退行性神经疾病,是一种发病进程缓慢、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恶化的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

  科学家普遍认为,有将近七成的患病与遗传有关;其余的风险因素还包括头部外伤、忧郁症和高血压等。同时,环境污染、生活方式、过度肥胖等因素也会增加患病几率。不过到目前为止,只有1%-5%的阿兹海默症患者被诊断出非常明确的患病成因。

  海外媒体科普宣传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对阿兹海默症的研究集中在大脑中异常累积的两种蛋白:Tau 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

  研究者发现,随着年龄增长,一部分人的大脑中会出现β-淀粉样蛋白斑块的积累,这种斑块在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海马体区域(学习及记忆功能相关)尤为集中。

  患者大脑萎缩变异 图片来源:阿兹海默协会

  因此,目前大多数的临床试验是以β-淀粉样蛋白为靶向,试图分解或阻止β-淀粉样蛋白斑块的形成。各大制药公司纷纷从这一思路出发研制新药,但又纷纷铩羽而归。在2019年最新的2起案例中,罗氏制药和渤健公司的药物研究都以β-淀粉样蛋白为靶向。

  Science杂志介绍到,最近几年来,科学家的思路也在不断扩展,β-淀粉样蛋白以外的研究方向不断受到重视。这也许是未来取得突破的希望所在。

  在美国,阿兹海默症患者人数预计在2025年将达到1400万,是现在的三倍,而与之俱来的沉重医疗负担则大半要靠医保报销解决。为了缓解资金压力,美国联邦政府提出了在2025年之前攻克阿兹海默症的目标。

  从2008年开始,美国健康中心就专门为阿兹海默症研究拨款,这是继癌症和艾滋病之后,第三个美国官方单独拨款筹集研究经费的疑难病症。

  不过,该中心前总监哈罗德表示,他并不看好“2025目标”能够顺利实现。但他个人相信,医学界会为了攻克这个难题,持续奋战到底。

  患者家庭负担沉重

  其实,对于阿兹海默症患者本人来说,可能并没有什么生理上的巨大痛苦。

  有患者家属分享道,得病的外婆“除了脑子糊涂,没有其他生理病痛,吃的有时候比我们还香”。

  虽然患者本人“傻傻地”并不痛苦,但痛苦的负担却留给了负有照看义务的家人。

  照顾阿兹海默症患者是一项特别折磨人的任务。

  据阿兹海默协会的统计,2016年,仅仅在美国,就有超过1500万患者家庭成员和朋友提供了182亿小时的无偿护理,经济价值超过2300亿美元。平均每个患者家属,每周要牺牲的个人时间超过47小时。

  除此之外,由于老年痴呆带来的失智表现,患者最终会全面失去基本生活能力。陪护人员必须协助洗澡淋浴,并处理尿失禁后弄脏的尿布。

  与一般护理人员相比,阿兹海默症患者的陪护人员处理患者行为或情绪问题的时间多了四倍,处理大小便失禁等生活失能状况的时间多了两倍半。35%的陪护人员报告,因为照顾阿兹海默症患者,他们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出现下降。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