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不能吃药?大多数药物"非活性成分"或引起副作用

还能不能吃药?大多数药物"非活性成分"或引起副作用
2019年03月14日 09:46 新浪科技综合

  来源:学术经纬

  吉奥瓦尼·特拉维索(Giovanni Traverso)博士是哈佛医学院旗下布莱根妇女医院的一名医生,也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名教授。5年前,他观察到了一起奇怪的病例。

 ▲本研究的通讯作者Giovanni Traverso教授(图片来源:Giovanni Traverso教授个人推特账号) ▲本研究的通讯作者Giovanni Traverso教授(图片来源:Giovanni Traverso教授个人推特账号)

  当时,一名患有乳糜腹泻的病人正在接受治疗。这种疾病隶属于自身免疫疾病,往往由麸质过敏引起。这种疾病在美国并不罕见,医生们也为他提供了常用的奥美拉唑(omeprazole)进行治疗。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接受治疗的一周后,症状非但没有得到消除,患者自身反而还感到不适。

  这个反常的现象引起了医生们的关注。进一步的调查发现,患者接受的奥美拉唑配方里含有小麦的成分,其中就可能带有麸质。而这一信息在当时只有药物的生产商知道。不明就里的医生所开具的药物,反而是给患者提供了过敏原。

  “这让我深思,我们对于药物和其副作用的了解有多匮乏,” 特拉维索教授说道:“我认为药物中‘非活性成分’的潜在影响被严重低估了。”

▲不同药品中的“非活性成分”比例及潜在影响,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复杂得多(图片来源:Daniel Reker and Gio Traverso)▲不同药品中的“非活性成分”比例及潜在影响,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复杂得多(图片来源:Daniel Reker and Gio Traverso)

  特拉维索教授的担心并非没有理由。为了让有效成分在药片或者胶囊中稳定下来,或者是为了便于患者吸收,许多药物里都会加入一些“非活性成分”,有时甚至会占到药片本身质量的一半。通常情况下,这些成分被认为是无害的。但上文中提到的病例也提醒我们,在人群中,总有一些敏感的个体可能会对“非活性成分”产生过敏反应。因此,弄清楚药品中有哪些潜在带来风险的成分,就显得至关重要。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研究人员们利用在线的药品数据库,弄清了几乎所有在美国销售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信息,并得出了一些惊人的结论。

  首先,大部分药品中,“非活性成分”的比例超过一半。在一些极端情况下,这些成分的比例可以高达99%。

  其次,大约93%的药品含有潜在过敏原(包括花生油和乳糖),也有55%的药品带有“FODMAP”糖类,这是一类能在肠易激综合症患者中诱发消化问题的糖类。

  第三,花生油之外,大部分的潜在过敏原并没有在包装上得到清楚的标识即便一名病人清楚自己对乳糖或者麸质不耐受,他/她也无法从包装上得到关键信息。

  由于其重要指导意义,这项研究今日发表在了《科学》子刊《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

 ▲本研究今日发表于《科学》子刊《科学·转化医学》(图片来源:《科学·转化医学》) ▲本研究今日发表于《科学》子刊《科学·转化医学》(图片来源:《科学·转化医学》)

  当然,研究人员们并不是说现在的药品都不能使用,而是希望通过他们的发现,提高公众对“非活性成分”潜在风险的认识。如果医生明确药品中含有某种会引起过敏反应的分子,就可以避免误开给患者。

  “对大部分患者来说,药品里多一点乳糖和果糖,或是多一点淀粉,都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对于一部分患者来说,他们对这些成分非常敏感,可能会产生新的症状。我们目前还不知道这样的患者群体有多大。”本研究的共同一作之一Daniel Reker博士说道。

  “尽管我们把它们称作‘非活性成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还是会有‘活性’。尽管它们的含量很低,但我们不知道患者作出反应的阈值是多少,” 特拉维索教授补充道:“这催促我们对精准治疗进行思考。在标注带有潜在副作用的成分时,我们需要监管和立法的共同参与。”

  我们期待这项研究能提高人们对“非活性成分”的认识,让全球诸多病患更安全地用上药物。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