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技术无意间杀死的人最多?

哪些技术无意间杀死的人最多?
2020年06月28日 10:22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2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历史上的重大发明总是与死亡相伴相随。这里说的并不是枪械制造商或核科学家,这些人至少知道自己发明的东西有多大的杀伤力,而是印刷机、汽车、轮船等科技的研发者。这些人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并且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但与此同时,这些技术却间接夺去了成百上千万人的生命。那么,究竟哪种技术创新在无意间“杀死”的人最多呢?

  彼得·诺顿

  弗吉尼亚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副教授

  1963年,温彻斯特连发轻武器公司的泰尼·赫尔威格说了这么一句话:“杀人的不是枪支,而是人。”但在枪支等技术的帮助下,人类杀人的数量大大增加。

  如果通过占全世界人数的百分比来衡量某种技术的致死能力,那么最致命的技术当属远洋轮船。轮船设计的创新、以及指南针和十字仪等导航设备的问世使远洋航行成为了现实。和枪支一样,轮船本身并不会杀人,但疯狂膨胀的财富野心使它们变成了一件杀人工具。例如自1492年之后,欧洲人借助轮船,将天花和麻疹等疾病带到了美洲,导致美洲原住民人数在16世纪锐减了近5千万。

  但要算杀死的总人数,内燃机(包括任何利用燃烧做功的技术)的“成绩”甚至比远洋轮船还要高。古代也有将热量转化为动力的原始版机器,但真正的转折发生在1712年,英国的托马斯·纽可曼设计了一款机器,利用火产生水蒸气、再由水蒸气推动一个巨大气缸中的活塞。整台机器足有一栋房子那么大,耗煤多,做功少。但当时煤炭非常便宜,仅凭从煤矿中抽出积水便可回本。

  而纽可曼释放的能量远超他的想象。在他的发明的基础上,后人研制出了汽车的汽油发动机。第一款为烧煤的蒸汽外燃机,第二款则是一台烧汽油的内燃机。但从本质上来说,这两种机器都运用了同一种技术,均是利用燃烧推动活塞运动,从而将化石燃料中存储的化学能转化为有用功。

  一直到18世纪之前,人类只能依靠肌肉(包括人和其它动物)、风力或水流做功。自1712年、纽可曼发明了第一台具有实际功用的燃料发动机之后,燃烧化石燃料做功的比例逐渐上升。该机器帮助人们从苦力活中脱身出来,并通过改善食物与饮用水分配、污水处理、以及增加人们的就医机会,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与人类的贪婪相结合之后,内燃机也造成了无数人的死亡。例如,英国纺织厂开始使用内燃机之后,对纤维的需求大大增加,这就需要殖民地提供更多的棉花纤维,导致奴隶们需要为生产棉花付出更多的劳动。虽然大西洋上的黑奴贸易早在内燃机之前便已开始,但有了内燃机之后,这项贸易的利润变得更加诱人。

  内燃机还催生了新兴“工业贵族阶级”的出现。这些通过工业发家的人没有世袭的头衔,便通过炫耀钱财来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比如往茶里放糖。而糖的生产全靠奴隶劳动。奴隶贸易杀死的人多达成百上千万,而奴隶劳役杀死的人数还要多得多。糖种植园一度是美洲死人最多的劳动集中营。内燃机本应将人类从苦工中解放出来,但与贪婪、歧视和冷漠结合之后,却反而变成了致无数人丧生的杀人机器。

  传染病出现的时间比内燃机早,但蒸汽船问世之后才有了首次全球性流行病。霍乱一度仅限于南亚地区,但在19世纪20至30年代,这种疾病开始在全世界传播。蒸汽船加快了霍乱的传播速度、且扩大了其传播范围。在霍乱传染到的许多城市,若不是因为内燃机,人口密度本不会那么大。机器使人们的工作地点变得更加集中,还使得城市可以支撑数千万人口,导致城市变得拥挤不堪,为疾病创造了快速传播的条件。在人口稠密的城市中,霍乱和伤寒等水媒传染病往往肆虐得最为严重,因为污水会对饮用水造成污染。内燃机在这方面可谓功过相抵,因为它的出现使得大型污水处理厂和自来水厂成为可能,对阻止疾病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世纪共有7千万至9千万人死于车祸,如今每年依然有1300万人因此丧生。住在交通主干道附近的人成天呼吸着机动车尾气,寿命也会因此缩短。在美国等高度依赖开车出行的国家,因缺乏运动而罹患心脏病(美国人的头号死因)、严重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人数比例更是相当之高。

  而内燃机最大的破坏力也许还未显露出来。内燃机发明的初衷是为了提升水位,而如今这项任务已经扩大到了全球性规模,并且我们还不知道该如何阻止。内燃机排放的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还改变了地球气候,对人们的生活、食物和饮用水供应都造成了威胁,人口密度也大幅增加。拜内燃机所赐,我们如今已是命悬一线,却偏偏又离不开它。而要想控制住这些威胁,我们必须拿出研发内燃机的过程中动用的全部创造力才行。

  珍妮·丽·史密斯

  香港科技大学副教授,研究重点包括食物的历史与食品科技

  在过去40年间,全球前三大“杀手”分别为心脏病、癌症和呼吸道疾病。是否有些科技发明在无意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呢?我能想到两点。首先,各式各样的机器和化学物质将食物处理成了更美味、但营养价值更低的精加工食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癌症、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脏病患病率的增加。要确定慢性疾病的致病原因往往比较困难,但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流行病学家认为,现代饮食习惯是导致健康欠佳、营养不良的元凶之一。我们身边的糖尿病和肥胖症患者越来越多,这些都是大量摄入精加工食品的副作用。食品加工导致食物中的纤维素、微量营养物和益生菌大量流失,花样繁多的加工手段还会导致癌症患病率增加、免疫反应加强、以及慢性疾病恶化。

  我要说的第二大罪魁祸首是空调。控制气候的能力使我们拥有了舒适的现代生活,但究竟是谁在控制谁呢?假如没有空调,美国“太阳带”(指美国北纬36°以南的阳光灿烂、气候温暖的地区)的经济便不会蓬勃发展,香港、新加坡和迪拜等热带城市也不会成为全球金融枢纽。现代办公室一年四季总是维持着舒适的温度,商场超市也是如此。但舒适有时也可能意味着致命。就像精加工技术去除了食物中的维生素、粗糙的口感和苦涩的味道一样,空调也去除了我们走出室外、挪挪位置、在清凉的晚风中运动一番的需求和欲望。一直到不久之前,科学家才发现久坐不动严重影响身体健康。把我们“绑”在办公桌前的科技有许多种,而空调无疑是最大的罪魁祸首之一。我们已经习惯了室内工作、信息经济、购物休闲、以及需在凉爽干燥环境中使用的电子设备,也习惯了全年无休的工作。我们似乎永远都坐在办公桌前,眼睛盯着电脑屏幕,不停地生产知识、创造价值,只有在被办公室空调吹得太冷时才会暂停一下、加件外套。

  布莱尔·斯泰恩

  克拉克森大学历史助理教授

  虽然我很想给出“轮胎”或“铁”之类的答案,但我的回答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技术”和“意外”的定义。比如,假设一名行人“意外”被一辆公交车撞了,那么杀死他的究竟是哪种“技术”呢?是带来致命一击的挡风玻璃?没能快速启动的刹车装置?导致行人没听见公交车动静的耳机?还是说我们要从“杀人的不是枪支,而是人”的角度来回答,认为技术只有受到人为干预才能杀人?这样一来,杀死行人的就不是公交车,而是公交车司机了。有一些历史学家专门研究技术意外的风险、破坏力、以及造成的后果。

  这当中有个棘手的问题:我们说的“意外”究竟是什么意思?某起事件是否是意外,要取决于事情发生的地点、事件、以及有关人员的身份。以铁路为例,抛开死于铁路事故和施工意外的人不谈,铁路在殖民地背景下造成的基础设施变革导致了成百上千万人丧生。在19世纪末的印度大饥荒中,英国修建的铁路仍在不停地将粮食从灾区运走、以满足全球市场需求,视印度本地居民的苦难于不顾。类似的情况在美洲也不鲜见,铁路导致的结构性不公平对美洲原住民造成了极大影响。他们的死亡或许也算是“意外”,毕竟并非直接由铁路导致,而是顶着技术进步和国家建设的名义、在无意间造成的后果。但铁路终究是机器帝国的一部分,以技术形式彰显了帝国主义想要铲除一切不符合殖民梦想的人群的野心。

  我并不是说铁路意外杀死的人数比其它技术更多,而是想说,铁路的历史说明,我们对技术的责任方、风险和造成的伤亡思考得越多,这个问题就越难回答。

  乔纳森·科波史密斯

  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历史教授,主要研究技术史

  一个多世纪以来,汽车始终是人类的头号杀手之一。美国每天约有100人死于交通事故,受伤者更是多达成千上万。假如每天有100人死于飞机坠毁或恐怖袭击,人们的反应肯定要惊恐得多,但我们却对车祸导致的死亡习惯了。而随着全球汽车数量越来越多,死亡人数更是大幅攀升。

  在20世纪早期,人们曾就路权展开了一番争夺。马路究竟为谁而设?谁有权使用它们?到了30年代,行人被迫离开了马路,而随着汽车车速越来越快,马路的设计也越来越不适合人们在上面行走。此次疫情期间,马路上的汽车变少了,很多道路被改成了仅限自行车或行人通行,算是疫情带来的寥寥几项好处之一吧。

  话虽这么说,如今的汽车数量远多于从前,假如如今的每公里死亡率与70年代相同,那么美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便会高达15万,而不是“仅仅”3.5万了。这说明汽车技术的安全性一直在不断改进。并且在欧美驾车比全球其它地区要安全得多。

  拉加·阿达尔

  匹兹堡大学历史助理教授,研究重点包括技术史等方面

  我可以说是印刷机吗?常有人指出,国家主义是造成大多数现代战争的根源,比如一战、二战和越战等等。国家主义还常与种族大屠杀联系在一起。有专家认为,印刷机对国家主义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印刷报纸、小说等等,许多原本相隔万里、互不相识的人开始将彼此视为同一个群体。印刷机本是一台无害的机器,却在无意间与种族屠杀联系在了一起。

  彼得·舒尔曼

  凯斯西储大学历史副教授

  如果只看人数、不看比例,自18世纪以来,全球人数的指数级增长意味着近几百年的死亡人数远远超过之前的水平。如今全球总人数已接近80亿。而在1900年,这一数字还仅为15亿。在1800年,全球总人数甚至不足10亿。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问题问的其实是工业化时代因意外死亡的人数。

  在此基础上,我想指出,意外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技术当属詹姆斯·邦萨克在1881年发明的机械卷烟机。

  邦萨克发明的卷烟机重达一吨,但一分钟内生产的香烟就相当于一名熟练卷烟工人一小时的完成量。在短短五年之内,烟草业大亨詹姆斯·布加南·杜克便投入使用了10台卷烟机,由此掀起了该产业的机械化革命。到了19世纪中叶,卷烟机又增添了一道烟熏干燥的流程,赋予了烟草更加柔和的口感,让人们可以将烟雾缓缓吸入肺中、而不必尽快从口中吐出。快速增长的卷烟工业有了这件得力工具,一场全球性健康灾难的大幕就此拉开。

  早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当地人就开始享用烟草了。到了17世纪,烟草更是成为了英国殖民地的重要出口作物之一。随着烟草在欧洲传播开来,有人对它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但这并未影响它的受欢迎程度。到了19世纪末,大多数烟草都是以烟斗、雪茄或口嚼的形式被人们享用。但卷烟便宜的价格、方便的用法、大胆的广告、新兴的全球市场、以及便捷的购买方式使之后来居上、迅速流行开来。20世纪激增的人口更是使卷烟的消费量大幅提升。卷烟的这些特征都建立在大规模生产的基础之上,而这项成就自然要归功于卷烟机的发明者邦萨克、以及他最重要的客户詹姆斯·杜克。

  在过去半个世纪间,美国吸烟的成人比例已经从40%多跌到了15%,但即便如此,美国每年依然有近50万人死于吸烟导致的心脏病、肺部疾病和癌症等疾病。全球每年更是有700多万人死于烟草相关原因,据世卫组织统计,这相当于全部死亡人数的十分之一。

  半个世纪以来,公共健康部门一直在坚持不懈地宣传吸烟对身体的伤害。此外,烟草公司私下里明明知道自己产品的健康风险,对外却坚称自家产品是安全的。考虑到这些,由吸烟导致的死亡真的应该算“意外”吗?

  阿西夫·西迪奇

  福特汉姆大学历史教授

  奴隶船算一个。虽然跨大西洋的奴隶贸易早在16世纪初便已开始,但专门用于运奴的轮船一直到17世纪至19世纪初才发展到顶峰。这些船简直就是一座座移动的监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船还可以被视为某种“工厂”,将非洲西海岸的自由人转化为一件件名叫“奴隶”的商品。奴隶船是一套复杂的技术系统,专用于人类的长途运输,却丝毫不考虑运输对象的舒适和安全。由于它的目的并非杀死所运送的“货物”(虽然这无疑是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我将它们造成的伤亡算作“意外”。据研究估计,在1000万离开非洲西海岸的黑人中,约有15%在运输途中丧生,相当于150万人。但真正的死亡人数也许比这还要高得多。

  其次是大坝。虽然大坝引发的灾难似乎不那么广为人知,但相关意外其实并不罕见,并且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大范围的破坏效应。大坝的使用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数千年来曾多次造成严重的伤亡事件。而在现代,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座大坝曾经发生过一次事故,死亡人数超过2000人。英属印度在1917年的一次大坝意外也造成了几千人死亡。此外还有过好几起类似规模的事故。据我猜测,随着气候变化的副作用进一步加剧,大规模人口迁徙越来越多,再加上基础设施的欠缺,不久的将来也许会发生更多起大坝事故,也会有更多人因此丧生。

  艾伦·马科斯

  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历史教授,研究重点包括技术史等方面

  我认为是人类探索相关的技术。据估计,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之后,美洲原住民共减少了80%至95%。欧洲人带到美洲的致命疾病包括麻疹、天花、还有斑疹伤寒。

  在我们看来,麻疹并不是一种凶险的疾病,但它足以摧毁一个缺乏保护措施的群落。它就像新冠病毒一样,但没有医院、没有呼吸机、也没有药物来帮你,你只能靠自己挺过去。

  旧世界的人并未预料到这一后果,大约过了150年,他们才开始注意到其中的因果关系。当时人们大多将疾病视作一种局部现象,要么是身体里的某些物质失去了平衡,要么是吸进了污浊的空气所致。

  而欧洲人返回欧洲后,也将新世界的一些疾病带了回去。当他们前往非洲贩卖黑奴时,又把新旧两个世界的疾病统统带了过去。最终造成了数以亿计的死亡。

  埃里克·卢米斯

  罗德岛大学历史副教授,研究关注美国的劳工与环境历史等方面

  我不清楚死于火车事故的人是否比汽车要多,但火车在19世纪的确造成了大量伤亡。铁路工人和乘客在与火车打交道的过程中都担负了很大风险。在一连几十年的时间里,美国的火车要比欧洲危险得多。铁路工人的死亡率高得吓人,脱轨事故也造成了大量工人和乘客死亡。而铁路公司、法院和政治家们对待这些事故的态度都非常冷漠。美国的铁路网络成形后,还经常有人在穿过铁轨时被火车撞死。

  不仅如此,火车在城市里也经常造成死亡事故。大城市中铁轨密布,而铁路公司并未对铁轨进行适当的维护、确保人们能安全通过。经常有人被卡在铁轨上,然后被火车撞死。此外,火车还给城市带来了大量烟雾和噪音,严重降低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铁路工业的贪得无厌还对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导致了1873年和1893年的经济大萧条,使得底层人民的生计遭受了重创。

  到了20世纪,铁路交通的安全性大大提升。但由于铁路公司对人民生命安全的漠视,意外死亡事故依然屡屡发生。

  马尔·希克斯

  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历史副教授

  要说什么技术意外杀死的人最多,这类技术应当已经出现了很久,并且对工业扩张做出了巨大贡献,以致于它们的负面作用被忽视、甚至被刻意隐去了。

  伊莱·惠特尼在1794年发明的轧花机就是这样一个例子。19世纪,这种机器在美国得到了广泛采用,它使得生棉花的清洗和准备工作变得更加快捷、高效,因此也使棉花种植业变得更加有利可图。

  受此鼓励,越来越多的白人棉花种植者开始扩大生产规模,因此轧花机的发明进一步巩固了奴隶制度。在此之前,美国蓄奴的规模本没有那么大。从1790起、到1808年禁止“进口”黑奴为止,美国南部共“进口”了超过8万名黑奴。在1790至1850年间,美国奴隶的数量从70万增长到了超过300万。到了南北战争开始时,美国南部约三分之一的人都是黑奴。

  到了19世纪中叶,全球大部分棉花都由美国出产。自1800年之后,美国的棉花产量每十年便会翻上一番。有人说美国经济是在黑奴的脊背上发展起来的,他们所说的便是像棉花这样的产业、以及以黑奴的性命为代价积累起来的个人与国家财富。

  假如没有轧花机,奴隶制也许不会大规模扩张,而是很快便会被废除。把死于运奴路上的黑奴和在美国丧命的黑奴人数加在一起,这项技术便足以在“杀人数量最多的技术”榜单上高居前列,更别提奴隶制给黑奴们带来的悲惨与痛苦、以及他们的后代被剥夺的公民权利了。

  如今,我们仍能清楚地看到这段经济技术史对美国的黑人造成的影响。在18和19世纪,美国的白人奴隶主们曾利用技术、给黑人遭受的歧视、痛苦和死亡火上浇油。而现如今,在特定技术的加持下,相似的情景又再度上演。

  所以我认为,这是一段非常重要的技术史,必须铭记在心。因为这段历史说明,技术常常会受到其运用背景的影响。假如某种技术可以进一步巩固现有的经济与社会结构,那么在种族歧视的背景下,它就会进一步强化种族歧视。技术学家如果仅想通过技术解决问题,就会无视技术使用的大背景、以及技术在这种大背景下起到的作用。

  因此,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从业者必须学习历史、了解历史。倘若无视社会大背景,狭义的技术“进步”便可能在无意间造成严重后果,这无疑与真正的“进步”背道而驰。(叶子)

发明科技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