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科学家,别落入“八卦”俗套

讨论科学家,别落入“八卦”俗套
2018年12月14日 10:03 新浪科技综合

  来源:科技日报

  媒体上近乎热烈地讨论着,那些在近似时间节点发生的独立事件,是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神秘兮兮地交换着他们从不同渠道搜集而来的半真半假的信息,试图围绕科学家之死,拼凑出一段曲折离奇的故事。

  张首晟是谁,他做了什么?他的量子自旋霍尔效应是什么,他的拓扑绝缘体又是什么?他的这些研究究竟对电子信息产业有何作用?……这些追问,在日渐升温的讨论中,一度沦为边缘话题。

  这样的情景似曾相识。毕竟,围绕着物理学家杨振宁,网友关注更多的也是他的家庭生活,他的情感经历。每次有杨振宁先生出现的新闻,评论里必然有人盯着他的私人生活夸夸其谈。至于他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领域作出的贡献,没有人认真对待。

  谈论这种八卦和花边,没有任何门槛。你无需了解这位科学家,也不用搞清楚高深的物理学术语。你从人性角度剖析,用社会经验“脑补”,就能言之凿凿,振振有词,成为信息传播的热点。

  但请警惕,八卦不应该成为讨论科学人物时的唯一重点。毕竟,能在普通公众中获得关注度的科学家本就不多,他们展开的科学探索,他们践行的科学精神,本可以深入人心。但如果知名科学家的科学故事也淹没在流言蜚语中,对公众来讲未尝不是一种遗憾。

  不是说谈论科学家一定要“正襟危坐”,他的生活、个性和经历,也是他的组成部分。只是,你已经认识了一位科学家,并对他产生了兴趣,却与他所搭建的辉煌的科学殿堂擦肩而过,一脚踏入装满“奇闻轶事”的后花园还流连忘返,这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亏了。

  执着于八卦,还有另一个坏处——愿意走出圈子的科学家恐怕会更少。

  毕竟,如果在公众中知名就意味着要被八卦、“被扒皮”,甚至引来不负责任的猜测,科学家们自然也会选择“躲进小楼成一统”,这样更为稳妥安全。在同行圈子中发发论文,做做研究,就能获得声誉,何必费劲出来面对公众?科学家不是娱乐明星,面对“窥私欲”,他们也没有让渡自己部分隐私权的义务。但如果他们都缩了回去,谁来做那些拉近公众与科学距离的人,谁来做孩子心中的科学引路人,谁来成为他们的偶像?

  这个时代依然需要知名科学家,他们是帮人类答疑解惑的人。他们用卓越成就赢得名声,他们也是传播科学精神的重要载体。猎奇少一些,好奇多一些,你才没有辜负这个存在大师的年代。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来电聊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