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诺奖大师登坛讲健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 07:19 北京晨报

  “2006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昨天开幕

  晨报讯(记者 王大鹏)“中华文明延续了几千年,他们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国家与国家间的和谐,有了这些我们才有一个有序的社会,正是为了这些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和各个国家的人的和谐共处,中国人才创办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论坛。”昨天,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伯特·蒙代尔在“2006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开幕式
上这样评价本次论坛的宗旨。

  昨天上午,人民大会堂小礼堂内座无虚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宣布论坛开幕,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

  诺奖北京论坛开坛,中外生物学家共同描绘人类美好未来

  “中华文明延续了几千年,他们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国家与国家间的和谐,有了这些我们才有一个有序的社会,正是为了这些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和各个国家人的和谐共处,中国人才创办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论坛。”昨天,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伯特·蒙代尔在开幕式上这样评价本次论坛的宗旨。昨天,人民大会堂小礼堂内座无虚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宣布“2006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开幕。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中外生物学家描绘人类美好未来。

  花1000美元可预知疾病?

  ●主讲人: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于军

  ●科学依据:人类基因组计划

  -基因组计划堪比登月

  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后,只需为他(她)花上1000美元就可以预知他(她)长大后会不会得上高血压、乳腺癌或者糖尿病,这并不是神婆占卜,也不是痴人说梦,也许在不远的将来,这样的高科技就会进入你我的生活……这是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专家、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于军在诺奖北京论坛上描绘的景象。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与曼哈顿原子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的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工程,美、德、日、英、法、中等6个国家的科学家先后加入。

  “中国有1.6亿人患有高血压。现在科学家认为高血压与遗传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高血压有很大的一部分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等到年龄、其他条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患上了这种病,另外与基因关系密切的疾病还有癌症、糖尿病、乳腺癌、肥胖等等。“香港著名歌星梅艳芳患的就是家族性遗传性比较强的癌症,如果早期知道了患癌的可能性,就会有很多办法提早预防。”

  -22年成本下降99%以上

  于军说,人类基因组计划正是以这样的目的,试图破译人类遗传密码而开展的一项全球合作的研究。“人体有数十万个基因,要测一个人的基因这一成本在过去的20年中急剧下降。1984年测定一个人的基因需要花30亿美元,2004年需要3000万美元,目前是150万美元,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用1000美元来测定一个人的全部基因组。一旦我们的技术条件准备好了,就可以把成本将到这么低。”

  -未来15年人人能测序

  成本下降意味着用基因法来预测疾病离普通民众越来越近,目前在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已经有比较成熟的专业测基因的工作组,中国的技术也日趋成熟,但是用1000美元这样低廉的价格来测定一个人的基因组还要多久?于军说,人类基因组学研究第一步用了近十年时间完成第一个人的基因组测序,又用了两三年完成了几百人的测序,目前正在做几千人的测序,“将来每一个人的基因都可以测序,这一天不会太远,也就是五到十年,最多不超过15年。”

  砒霜可治白血病?

  ●主讲人:Scripps研究员教授厄尼斯特·巴特勒●科学依据:中国两位科学家的论文

  -中国推进白血病治疗

  砒霜在中国人的词典里几乎是毒药的代名词,但是昨天北京诺奖论坛上,特别嘉宾厄尼斯特·巴特勒给记者描绘了这样一种情景:也许砒霜——这种以砷为主要成分的“中国毒药”对治疗急性白血病会有所帮助。

  巴特勒说,在他从事医学研究的50年时间里有许多惊异的发现,其中在治愈一种急性白血病的进展有很多是在中国发现的,“有一个医生在1985年发表了论文,他发现砒霜可以对某种特性的白血病有帮助,但我们也在治疗其他的白血病患者,却发现效果没有那么好。”

  -治愈率能实现100%

  他说,上海的一个研究小组的王教授和陈教授发表了论文,发现之所以有时用砷治疗白血病效果不好,是因为这些白血病本身很特殊。“以色列一个科学家帮助了他们的理论,王教授和陈教授据此发现,如果辅助使用以色列科学家提供的全反式维A酸治疗,这些病的治愈率就能够实现100%。”

  “在过去30年的研究当中,我们逐渐发现,研发的新技术对于我们的健康会有很大的潜在效果,有一些已经实现了,但是从最初的想法到最后成药之间要花很长时间。如果人类要想充分实现这种高科技的潜力,就需要更多的耐心。”

  微生物提供新能源?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所长高福

  ●科学依据:新生突发性传染病研究

  -人类挑战病毒领地

  埃博拉病病毒、艾滋病病毒、非典病毒等已有很长时间的历史,本来它们与人类同处一个星球相安无事,为什么突然进入人类的生活?究竟它们进攻了人类,还是人类侵犯了它们的领地?

  昨天的诺奖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所长高福做了题为《禽流感与新生突发性传染病》的报告。他指出很多时候是由于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使病毒开始产生的。“比如出血热这个病毒就是由于在朝鲜战争期间,士兵进入到过去人类从不进入的地方,而产生了这样的病毒。”

  “人类进入21世纪,我们感觉对自然的挑战好像人类已经取得很大的胜利,其实不见得,2003年非典、2004年禽流感,最近又暴发出猪链球菌对人感染的病例。”这些都是微生物“报复”人类进攻其领地的方式。

  -微生物提供新能源

  但人类并非束手无策,在科学基础研究方面,科学家经过努力,对流感病毒有了认识,“由于微生物学方面的进展,目前像艾滋病病毒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这第四代就是将病毒挡在细胞里,不持续扩张,遗传物质也无法进入。”

  但是微生物不只给人类带来灾害,高福也对病毒的益处做了展望,他说微生物无处不在,而且可以为我们人类造福,尤其在资源、环境等方面。“再过50多年,我们的化石能源会被用尽,生物质能就是我们可选择的一种新能源。”

  现在充斥全球的塑料如何降解?微生物可能就会起到这一作用。微生物能否为人类利用呢?高福说目前全世界都在利用微生物,美国有人研究从玉米中提取出汽车用的“石油”,而我们也有人把秸秆变成生物质能源。这些都是微生物发挥的强大作用。

  论坛亮点

  诺奖得主开出健康食谱

  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过去人们都有自己的主张,但根据科学理论,我们吃什么才健康呢?昨天,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教授路易斯·J·伊格纳罗给中国公众解析了通过“食疗”和“运动疗法”抵御心血管疾病的方法。

  饮食:水果蔬菜很健康

  建议:甜食不是健康食品

  伊格纳罗说,心血管病人可以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心血管疾病的因素首先是体重超重,“即使超重5公斤也不是好事,而超重可能是饮食结构造成的。”

  什么是不健康的饮食呢?甜食!伊格纳罗给出了答案,他说,经常吃甜食导致高血糖,而高血糖在美国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致病原因。

  “25年前,我发现人的身体里生成的一氧化氮小分子在你体内的运作可以帮助你避免心血管疾病。”伊格纳罗说,一氧化氮可以保护心血管系统,而一氧化氮是由精氨酸共同生成的,自然界中的“食疗”有助于补充精氨酸,所以应该多吃含有精氨酸的食物,“它有很多来源,无论是鸡肉、鱼肉和蔬菜、水果都含有精氨酸。”

  另外,抗氧化剂也是可以辅助一氧化氮抵御心血管疾病的,“很多水果、蔬菜当中都含很多种抗氧化物,你吃的水果、蔬菜越多,你身体摄入的抗氧化物越多,一氧化氮破坏的几率越小,鱼、黑巧克力、黑酒、葡萄汁等也是很好的食物,但是酒不能喝太多,需要适量饮用红酒。”

  起居:吸烟长坐引疾病

  建议:锻炼不能一周一次

  他说,除了饮食外,生活方式也十分重要,吸烟是很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所以从一开始就应该养成不吸烟的习惯。

  “锻炼可以造成血液流动加快,也会刺激一氧化氮的形成。因为一氧化氮是能够扩张血管,这就使得更多的血液流进你的血管。这样还能激活那些能够生成一氧化氮的酶。”他说,通过研究发现,如果经常锻炼或者重复某一种锻炼,还能持续不断地产生一氧化氮。

   “在你运动的时候,你的骨骼,肌肉当中处在不断的运动当中,这样就可以给周围的组织和细胞组织带来营养物,进一步加速组织的恢复。同时,新陈代谢也会加快。但是锻炼必须持久,一星期只锻炼一天是没什么效果的。”

   “如果你长期坐着,即使很瘦,但由于运动量很少,也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他告诫在坐的中国听众,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当的锻炼能尽早帮助人们预防这种疾病,“即使你已经上了岁数,并且曾经吸烟,而且饮食结构不合理,从现在开始改变也不晚,可以把疾病患病率再重新降低。”

  论坛人物

  蒙代尔深谙中国“和谐”

  罗伯特·蒙代尔教授(上图),这位为中国公众熟知的“欧元之父”是个地道的中国通、北京通,他拥有北京的“绿卡”,他常年穿梭于中国和美国两地,熟悉中国国情,在北京还有一所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蒙代尔国际企业家大学”。而诺贝尔奖北京论坛的促成,这位外国老头也可谓厥功至伟。

  “人类的发展与和谐”是去年开始的诺奖北京论坛的永恒主题,昨天在开幕式上,蒙代尔的致辞不但完美地概括了诺奖论坛的“和谐”宗旨,言谈间也流露出他对中国怀有的浓厚感情。

  “各位诺奖演讲者可能会专门谈他们研究的专长,但是他们也会谈到北京论坛的共同主题,那就是人类的和谐和发展。这个主题深深植根于中国的文化,是中华文明自己的世界观。”

  蒙代尔夸奖中国人的世界观就是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身体和精神之间也没有分立,而西方人在过去的两千年中一直有分立的思维。”

  他借用中国三大宗教当中“道”的精神说,“中国人相信的是‘道’,‘道’是宇宙运行的方式,是自然的规律,是一种统一的和自发的行动。世界万物和每一种变化都有它内在的必然性,都是部分的协同的合作来促成的一个整体。”

  深谙中国和谐之“道”的蒙代尔了解中国今日的发展,也了解这个论坛所彰显的和谐魅力,“中国的思想家认为宇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华文明在几千年中一直延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团体之间的和谐,不同的经济阶层之间的和谐,公民和政府之间的和谐,以及世界各国政府之间的和谐,必须有了这些,我们才有一个有序的社会;正因为这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以及各个国家的人在和谐共处,他们才创办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论坛。”本版撰文 晨报记者 王大鹏

  本版摄影 晨报记者 蔡代征

  论坛背景

  “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是由北京市政府主办的世界顶级学者参与的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以“人类的和谐与发展”为永久性主题,以诺贝尔奖获得者为参与的主体,今年是第二届。

  论坛宗旨

  论坛旨在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和我国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界人士提高一个思想交流、实务对话和开展国际合作的平台。同时,通过组织高水平、多层次的学术活动,打造“学术北京”的品牌。

  论坛日程

  今天上午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论坛 《一氧化氮和环化5’-鸟苷酸二钠信号路径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作用》

  演讲人: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教授费里德·穆拉德

  《基因、脑与行为》

  演讲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教授刘力

  《膜蛋白质在医学中作为药靶》

  演讲人:德国马普学会生物物理研究所教授哈特穆特·米歇尔

  《基于肿瘤发生机理的抗肿瘤药物》

  演讲人:美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

  《生物技术与转基因技术》

  演讲人: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副局长朱祯

  今天下午

  生命科学圆桌会议

  记者手记

  诺奖离我们有多远?

  去年的诺奖经济论坛在北京掀起了一阵“诺奖旋风”,很多人认为是因为

中国经济在急速发展中积聚了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有待大师去号脉、去望闻问切,才热起来的。那么今年以“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为主题的诺奖论坛,是不是生物学小圈子里的几个专家鼓捣的东西呢?是不是离市民很遥远呢?

  昨天,诺奖得主路易斯·J·伊格纳罗没有主讲他的高深莫测的生物学理论,而是从普通公众该吃什么、该做什么的角度开讲,呈现给了观众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诺奖。

  “外来和尚”再好终归是外人,中国本土科学家离诺奖又有多远呢?当记者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去审视本次诺奖论坛时,突然发现,这次诺奖论坛引发了一次全体市民的“科普狂欢节”,市民虽听不懂DNA和RNA的区别,但这次论坛却掀起了全面对生命科学的狂热,有了这种“狂热”的群众基础,有了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诺奖对于中国人还不是犹如探囊取物吗?

  诺奖都是颁发给为明天而投资的项目的,但是有志的科学家都一如既往地不计较今天的得失,而为明天努力,这就像中国人在为奔向诺奖努力一样,今天投资,明天收益,如果真的这样,诺奖就离中国真的不远了。

  晨报记者 王大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