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南方都市报:北大引才四成是假宁信其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 14:30 南方新闻网

  最近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教授炮轰北大,称北大引进的外来人才有40%是假的。我没有调查。但是根据常识判断,丘教授的说法真实成分恐怕很高。

  我人在海外,不了解国内的情况。之所以倾向于丘教授的话,主要有两个理由。第一,丘先生揭露的游戏规则,是中国高等教育界一个公开的“肮脏秘密”:名校花一两百万,到海外请个不教书的名教授,弄个什么“点”或“站”,再向国家要几千万元的经费。这反
正不花自己的钱,一二百万换来了几千万,同时这一二百万给了海外的哥儿们或者需要巴结的名流,人家自然会投桃报李,以后自己出国交流也方便。

  我把我在美国听来的情况报告一下。一位准备回去的学者,描述回国当教授的情况:“工资基本不动,吃饭总有人请,老婆基本不用。”这一顺口溜据说很盛行。怎么解释,相信大家比我更了解中国国情。另一位朋友知道我总写文章批评自己的母校和中国的名牌大学,就半开玩笑地说:“手下留情吧。以后在美国找到名校的教职,到国内可以当个‘挂薪教授’,假期带着老婆孩子回去免费旅游,口袋里装一大把钱回来。看看,现在在美国教书的教授,并非不知道国内的大学黑。但大家都很客气。你把人都骂了,谁还请你?”其实,海外某些教授岂止是对国内的大学客气,甚至有甘为其充当打手的。

  在我的博客上就有一条匿名的威胁性留言,大意是:你现在批评北大清华,好像挺得民心。但你要小心。你不过是在美国一个小学校教书,还没有拿到终身教职。你能否拿到,要看我这样在大学校当了终身教授的人的脸色。你再这么说下去,我们就会在美国砸你的饭碗!很明显,“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运动,在海外也发展出了利益集团。

  相信丘教授的话的第二个理由是,中国的大学真要从海外引进人才,就应该在海外人才市场上公开招聘。我孤陋寡闻,只注意文科的领域。香港的大学几乎年年到美国的高等教育网站和刊物刊登广告,招募人才。日本、韩国、新加坡,乃至埃及和黎巴嫩的大学,也频频刊登这样的广告。这是一个在国际上哪怕三四流的学校中都通行的惯例:你有一个教职,就要公开登广告,从全世界招募人才竞争。北大既然引进了人才,而且规模不小,怎么看不见这类公开的招聘广告?中国的大学,到底遵守什么样的游戏规则?

  不错,如果北大中文系招聘教授,当然未必要到美国来登广告。但是,许多院系既然从美国引进了许多人才,见不到广告就需要查一查。我从来没有准备回国任教。但是,我即使有回国的念头,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正规途径。有位同行最近在美国的最顶尖大学拿到博士,想回内地,最后还是没有办成,去了香港。我曾好奇地问:你怎么和国内几个名校联系上的?又是怎么办不成事情?他叹口气说:全靠过去在国内的关系。不过,你真想回去当个全职教授,办起来常常要半年多,最后可能还黄了。香港的学校则很规范,就像美国一样,决定雇你后马上给你寄个合同,一切条件开得清清楚楚,你一签字就生效了。

  北大不是私立学校,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北大从国家那里拿了不知多少亿,给学生的最高奖学金才五六千元,而且覆盖面很小。钱都花到了哪里?难道纳税人无权过问吗?上次

审计,包括北大在内的几个重点大学,都有经费下落不明的现象。既然查处财政上的漏洞,那么应该谁负责任?纳税人至今还没有讨得一个说法。

  因此,我呼吁对北大等学校进行重新清查和审计,看看北大从海外聘请了多少人才,每个受聘教授拿多少薪水,上多少课时,每堂课多少学生,平均每堂课给教授支付多少钱。最后,把单子登报公布,看看纳税人能否接受。同时,还应该让学生在匿名的条件下,对这些教授的授课质量加以评判。政府绝不能因为几个名字就向一个大学拨款。要知道,如果真像丘教授说的那样,一个不太教书的海外教授拿了百万以上的年薪,这笔钱按现在的标准,就可以支付100个贫困生的最高助学金(按一人1万元计)。这样花钱,我们的大学置学生于何地?

  (美国来信之薛涌专栏 作者系旅美学者)

  本版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