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大辩论:人类要不要敬畏大自然专题 > 正文

何祚庥:以大自然为本是不能自洽的理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6日 09:08 新京报

  《新京报》发起的“人类要不要敬畏大自然”的辩论,是一场有意义的争论,因为它涉及如何理解“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等原则性问题。

  在人和大自然之间,究竟以谁为本?如果说,人和大自然没有任何矛盾,没有任何不协调之处,其逻辑的结论,当然是“以人为本”,亦即“以大自然为本”。但如果出现了人和自然间的冲突,甚至是对抗,在我们这些从事科学工作的人士看来,惟一的选择是“以
人为本”;而从部分环保人士看来,更看重的是“以自然为本”。那么,究竟谁的意见正确?

  1月25日,我曾向汪永晨提问:“比如说老虎要吃人,现在老虎少了,吃不了人了,比如说武松打虎的时代,老虎要吃人,请问汪女士对吃人的老虎采取什么态度?”汪永晨在第二天回答说:“第一,老虎要吃我,我要武松打虎,因为我要保存我的生命;第二,如果老虎不吃我,我不会因为要这个老虎的骨和老虎的皮去杀这只老虎。”可以认为这是比较理性的发言。但为什么当老虎要吃“我”的时候,你就转变到以“我”为本呢?至少,释迦牟尼佛就倡议过要“以身饲虎”。所以,从逻辑上讲,佛教的理论是自洽的,而汪女士的理论却不是。

  为了证明“以大自然为本”的观念有理,汪女士等人还提出如下理论:如果承认大自然“也是一个家庭的话,它不只有人类一个孩子,在这个家庭中还有其他成员。如果在这个大家庭中还有其他成员,所有的存在都只为了人类一个孩子,这是不公平的。”那么,我就要问,老虎是不是也是这个大家庭的一个孩子?为什么汪女士在“老虎要吃我”的时候“我就武松打虎”,亦即去伤害大家庭中的另一个孩子?你这样做,是不是太不讲虎道主义呢?如果汪女士只是在口头上大讲“以大自然为本”和“大自然是一个大家庭”,而在关键时刻却去伤害另一个“孩子”,那么你的理论是不是属于不能自洽的理论呢?

  类似的理论也还表现在梁从诫先生的文章中。他说,“我想任何人都不会否认,人是自然的产物,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如果有人认为自己的生母只有工具价值,那是对母亲的侮辱,也是对自己的侮辱。”对此,我要质问:“问题在于人和大自然的关系是不是母亲和儿子的关系?比如说母亲会高度爱护孩子,而如果大自然是母亲的话,为什么大自然对儿子竟如此暴虐地来一个海啸?所以某些环境理论学家,自己在逻辑上就不自洽。”我一直主张从科学理性精神来审查各种现实问题,其中包括环境伦理问题。我的质疑是:为什么“大自然是一个大家庭”?为什么“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这样的“理论”在科学上能成立吗?人类能按照这种“理论”去指导自己的行动吗?至少汪女士就承认了宋代的老虎要吃“我”的时候,“我”要武松打虎。其实,不仅在宋代,现代的老虎从笼子里跑了出来,而又无法引导它回笼安居,其惟一的选择,也是武松打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汪女士的“实践”,就批驳了“大自然是一个大家庭”、“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等荒谬的理论。

  对老虎或耗子等问题,廖晓义女士则承认了对老虎要打,对耗子要用耗子药。但是她却认为,人们除了要敬重人类的生命(按:这是正确的),还“要用对待同类的态度去敬重其他的生命,只要你敬畏人的生命,必须要敬畏其他的生命”。这就又涉及到“以人为本”还是“以其他生命为本”的问题了。比如说,在非典时期,人们把非典患者隔离了起来,给人们以很好治疗,甚而为此而牺牲了一百多位白衣战士。但如果“鸡”得了禽流感,“牛”得了疯牛病,我们能“用对待同类(指人类)的态度”去对待“鸡”或“牛”吗?很抱歉,答案是“杀”,而且一杀一大片。其实,“鸡”或“牛”,还是人类的好“朋友”,然而当“朋友”威胁到人类的安全时,也只好采取断然措施:“杀”!

  廖晓义说:“人是自然之子,那就不存在一个人和自然谁为本的问题。”其实,这不过是一种遁辞。因为在禽流感或疯牛病流行时期,廖晓义将不得不做出选择。

  如果她选择了“杀”,那就在实际上承认了“以人为本”;而且,为了防止禽流感或疯牛病的祸及于人,她还不得不选择了大杀特杀,杀及许多并未真正感染,或属于无辜的鸡和牛;如果她不采取这样的行动,其可能出现后果将是大批的人感染上了禽流感或疯牛病,从而完全抛弃了人道主义;而反过来,廖晓义口称“必须敬畏其他生命”,而在行动上“大杀特杀”,那她“以大自然为本”的理论就不能自洽。

  所以,我们说,“以大自然为本”是一种不能自洽的理论。从表面上看似乎这些人大发爱心,把爱心推及到人以外的生物,推及人以外的环境,而实际上却损害了人,甚而严重地损害了人。

  不要以为这一争论只是概念上的争论。这一争论也涉及实际工作。比如说,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对于日渐稀缺的老虎要适当地保护,我们完全支持。但如果说,由于老虎需要保护,因而需要将老虎送到南非去“留学”,这值得吗?因为当前更需要的是,支持一些贫困而优秀的学生出国留学。

  作者:何祚庥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