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数学家丘成桐棒喝奥数热:奥数扼杀好奇心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5日 17:00 金羊网-羊城晚报

  今天上午,20位享誉国际的华裔数学家,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广州大学城,并与大学生们进行交流。国际数学大师、世界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教授为大学生作专题讲座。

  昨晚,华裔数学家们为来自广州、佛山、珠海、清远和江门的40名优秀学生代表现身说法,畅谈“数字人生”。

  得过奥数金牌差点难以毕业

  目前,中国已是国际奥数竞赛中的“霸主”。但数学界诺贝尔奖———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对奥数热却“当头一棒”:数学奥赛成就不了数学大国梦。

  “奥数即使得金奖,也只能证明考试的能力,不代表就有研究能力。数学是做研究,研究的根本是找问题。奥数只训练别人的题目,而不知道去做自己的题目,”丘成桐说,“曾有几个国内顶尖大学的毕业生,得过奥数金奖,到我这里来,结果学问狭窄,考试还行,思考没能力,甚至都不能毕业。”

  “奥数只是在做题目,跟真正的研究可以说截然相反。”中科院院士石钟慈对目前奥数成风的现象深表忧虑,“比赛侧重的都是技巧性问题,那只是会‘变戏法’的数学而已,失去了真正的数学那种纯粹的美。”

  著名数学家、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侯一钊教授直言不讳:奥数只是在训练技巧,失去了数学应有的创造能力的培养。

  早逼孩子成名学问心理失衡

  丘成桐说,在国外,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是自由的,是培养兴趣的活动,和国内的层层选拔、严格的强化训练不同。国内很多出色的中学生,拿个奥林匹克奖,就可以保送到北大清华,于是他们费了很多努力,自以为水平已经很高,忽视了基本训练,到了大学连基础的微积分都不会。他认为,国内现在很多学校应对奥数比赛的训练方法,是在扼杀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奥数热”的祸端之一,就是中国人太重名利,很早就逼孩子成名,做天才。丘成桐认为,这给孩子造成很大负担。“我有一个学生,马来西亚华人,21岁就是博士了。很小就成了马来西亚的天才。但是人沉默寡言,后来进精神病院了。为什么?他一路被压制着光读书,没一个朋友,最后终于受不了。”

  “其实,成才需要时间,何必强迫孩子早一两年成名,闹得学问和心理都不平衡?”丘成桐认为揠苗助长反害了孩子。

  中美学生相比创造力人家强

  中美两国学生数学水平的比较,成为当晚对话的焦点。

  毕业于清华大学、在微分几何学研究方面卓有成就的曹怀东教授说,比理论基础,美国学生的平均水平的确不如中国学生;但要比创造力,中国的尖子生就远比不上美国。“我在美国接触到许多来自国内一流大学的研究生,他们训练有素,基础扎实,但就是缺乏自己找难题、攻难题的能力”。

  对此,丘成桐认为,中国的学生急功近利一点,比较重视就业前途。美国学生接受的是通才教育,自信心很强。国内很多学生不够博,思想不够活跃,常被所学专业捆住,对不“对口”的工作有心理障碍。缺乏创新精神,成为捆绑中国孩子全面发展的“病灶”。

  数学大国之梦奥数不能成就

  一位来自佛山的学生代表,道出了不少数学“尖子们”的心声:“老师上课说的,我们都懂了,想研究深些的问题,却只能靠自己看书理解,效果很差。”

  如何治愈尖子“吃不饱”的难题?石钟慈院士开出了一服药方:名师辅导+灵活学制+集中辅导+自己思考。他认为,学校自主权太少,课程死板是导致学生思维出现僵化的重要原因,“课程、学制设置要灵活,适当地允许跳级,不能搞‘一刀切’。”

  “名师名校,加上兴趣与自信,数学的潜力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数学家侯一钊也现身说法。但石教授却对部分学校为“提高水平”,在中学教授微积分的做法表示否定。他认为,这是“拔苗助长”的做法。

  “奥数成就不了数学大国梦,让孩子多看几本名人传记,对培养孩子对数学、对基础科学的兴趣则大有裨益。”丘成桐认为,年轻人要有偶像,但不能只有歌星、影星,也要有科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辛周平说,自己就是看了当年媒体对华罗庚研究成果的报道,受吸引踏上数学“不归路”的。(记者 孙朝方 实习生 邓旭如 通讯员 沈卫红)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丘成桐新闻

新浪科技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