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2004年度诺贝尔奖专题 > 正文

今年第三项诺贝尔奖终于打破美国人垄断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7日 16:50 解放日报

  解放日报

  化学奖得主:解释蛋白质之“死”

  阿龙·切哈诺沃和阿夫拉姆·赫什科目前都是以色列工学院的教授,78岁的欧文·罗斯目前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担任专家职务。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间,他们联名发
表了一系列论文,揭示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机理,指明了蛋白质降解研究的方向。三位科学家在1979年1

  2月10日一期美国《全国科学院学报》上连续发表的两篇文章,被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称为"突破性成果",并奠定了他们获得诺贝尔奖的基础。(据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

  据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0月6日电(记者马世骏王洁明)瑞典皇家科学院6日宣布,将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由于此前揭晓的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及物理学奖得主全是美国科学家,因此当主持人宣布两名以色列人和1名美国人获得今年的化学奖时,全场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

  评审委员会说,蛋白质是构成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基础,近几十年来生物学家在解释细胞如何制造蛋白质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却很少有研究人员对蛋白质的降解问题感兴趣。但今年获得化学奖的3位科学家却独辟蹊径,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发现了被调节的蛋白质降解。其实他们的成果就是发现了一种蛋白质“死亡”的重要机理。人的很多疾病就是这一降解过程不正常导致的。

  蛋白质的降解在生物体中普遍存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却发现,同样的蛋白质在细胞外降解不需要能量,而在细胞内降解却需要能量。这成为困惑科学家很长时间的一个谜。70年代末80年代初,今年诺贝尔化学奖三位得主终于揭开了这一谜底。原来,生物体内存在着两类蛋白质降解过程,一种是不需要能量的,比如发生在消化道中的降解,这一过程只需要蛋白质降解酶参与;另一种则需要能量,它是一种高效率、指向性很强的降解过程。这如同拆楼一样,如果大楼自然倒塌,并不需要能量,但如果要定时、定点、定向地拆除一幢大楼,则需要炸药进行爆破。

  评委们指出,“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方面的知识将有助于攻克子宫颈癌等疑难疾病。据介绍,目前已有建立在这一研究成果基础上的药物问世,正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进行检测。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