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重磅:微软EVP沈向洋离职!曾是华人在美科技圈最高级高管

2019-11-14 02:03:40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硅星人   

  原标题:重磅:微软EVP沈向洋离职!曾是华人在美科技圈最高级高管 来源:硅星人

  From: 光谱 杜晨 硅星人

  文 | 杜晨    编辑 | Vicky Xiao

  独家:沈向洋博士,负责微软公司人工智能和微软研究事业部的全球执行副总裁,二十三年老兵,在美国时间11月13日宣布了离职的消息。

  根据硅星人/PingWest品玩收到的一份微软CEO 萨蒂亚·纳德拉致全体员工的邮件,经过一段时间的计划和安排,沈向洋将于明年年初正式卸任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

  他的职责,包括领导微软人工智能和微软研究事业部 (AI + Research) 等,从今天起将由微软首席技术官凯文·斯科特接管。

  在明年年初正式离职后,沈向洋将继续以纳德拉和比尔·盖茨顾问的身份,为奉献了23年青春的公司添砖加瓦。

  微软员工,特别是华人员工,对沈向洋评价极高。在公司里演讲,他偶尔会用当年在美国上学打篮球时的外号"Single Hand Jordan"自黑。

  在硅星人和沈向洋多次的采访交流中,能够感受到他是一位随和、不高冷的高管。员工透露他爱跟人主动打招呼,即便只是见过一面眼熟的人。

  沈向洋1966年10月出生于南京市溧水区,13岁加入东南大学少年班,是当时学校年龄最小的学生。学士学位毕业后,沈向洋前往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系,并获得硕士学位。1991年,他加盟卡耐基梅隆大学机器人所,成为了著名计算机专家拉吉·瑞迪 (Raj Reddy) 教授的学生。

  沈向洋于1996年正式获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虚拟现实的研究之一。同年11月4日,位于雷德蒙德总部的微软研究院吸纳了这位年轻的科研天才。

  1996年,沈向洋从雷德蒙德回到了北京,作为创始成员,和李开复、洪小文等人一起从零开始创办了微软亚洲研究院 (MSRA)。仅用一年的时间,MSRA 就吸纳了包括张亚勤、张宏江、李江、王坚等人才,发展成为当时的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实力最强大的前沿科研机构。

  在 MSRA,他还主导和包括浙大、清华、哈工大、北大、上海交大等在内的众多高校合作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探索了校企研究合作的新模式,.不仅如此,他还力主推出了微软学者奖学金、微软创新人才学院等人才鼓励项目。对于中国新一代计算机科研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左一为沈向洋

  沈向洋曾荣获许多学术荣誉,包括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院士 (IEEE Fellow)、国际计算机协会院士 (ACM Fellow)、美国工程院院士和映过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等。他还在清华、北大、浙大和西安交大等顶尖院校拥有客座和名誉教职。

  在一封发给员工的全体信中,沈向洋解释了为什么选择在11月宣布离职的消息:他在微软,同时也是博士毕业之后唯一工作过的公司,每一次重要的生涯里程碑都是发生在11月:

  “11月,对我来说,在过去的二十三年里,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1996年11月4日,我在雷德蒙德加入了微软研究院;1998年11月5日,我参加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创建仪式;2007年11月,我作为搜索产品研发工程副总裁正式加入必应团队;2013年11月,我成为执行副总裁、加入高级管理团队,主管技术与研究;而今天,2019年11月13日,一切圆满始终。”

  在推进微软研究系统的发展滞后,沈向洋还为必应业务部门和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帮助。包括必应搜索、广告、新闻,以及从这个庞大的搜索引擎和知识系统中发展出的通用聊天机器人小冰,都可以归功于沈向洋。

  对于这位23年微软老兵,纳德拉给予极高的评价:

  “沈向洋在微软的生涯和成就,跨越了两个十年和整个世界,”纳德拉在信中写道,他在微软第一生涯是参与从零开始创办微软亚洲研究院,第二生涯则是打造了强有力的必应搜索业务,“在他的领导下,必应成长为一个强有力的业务,并且为微软的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平台构建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沈向洋晋升为全球执行副总裁,成为了继陆奇之后美国科技公司最高级别的华人员工。2014年史蒂夫·鲍尔默退休之际,沈向洋、陆奇等人也曾经是接任 CEO 的热门人选。

  在2016年的微软组织架构调整之后,沈向洋得到重用,领导了新成立的人工智能和微软研究事业部,与微软三大 Office 事业部、Windows 和设备事业部、云计算和企业事业部同级。

  纳德拉指出,沈向洋对于微软的人工智能+科研和产学研的结合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沈向洋的领导下,微软研究院的地位和影响力继续提高。在微软,所有的产品和技术都曾因为微软研究院获益。”

  在写给员工的信中,沈向洋表示,”能在这样一家伟大的公司,纵贯研究院与产品研发团队,其至上体验,永生难忘;感恩之情,无以言表,惟有深怀于心。“

  他透露,离职是为了去开展一个新的篇章,”去探寻超越微软、超越商业的新挑战;去思考为产业、为下一代计算科学领域的研究院和工程师们,还能多做些什么。“

  微软华人员工也写了一首赠别信给沈向洋:

  感谢你,Harry!感谢您,沈向洋博士!

  你给研究院选的那块地毯,依然如故,

  时刻提醒着我们,做科研要脚踏实地,

  因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你喜欢的10102会议室,仍常常灯火通明,

  我们始终牢记,

  你相信创新“不易,却非不能”。

  22,000余篇论文、4,000多项全球专利,

  我们不敢丝毫懈怠,

  因为你说过“为学,须先立志”。

  在中国,汇产学研以用,架中外科技合作之桥梁,

  你是微软的中国先生,更是中国的微软大使。

  在全球,聚天下之英才,壮世界创新研究之殿堂,

  您对微软、对创新产业、对计算科学界,竭智尽力。

  您以学者之才,言传身教,探究科技之本源,育未来之人才,桃李满天下。

  您以侠者之义,以身作则,传科技创新之能,坚守真理原则,推动科技赋能。

  您以仁者之德,身体力行,布科技责任之道,启迪社会思考,为人类造福。

  廿三岁月,赤子之心!

  纵有万千语,难诉离别情!

  感谢你,Harry!感谢您,沈向洋博士!

  以下是沈向洋的告员工书:

  沈向洋致员工

  同事们,

  11月,对我来说,在过去的二十三年里,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1996年11月4日,我在雷德蒙德加入了微软研究院;1998年11月5日,我参加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创建仪式;2007年11月,我作为搜索产品研发工程副总裁正式加入必应团队;2013年11月,我成为执行副总裁、加入高级管理团队,主管技术与研究;而今天,2019年11月13日,一切圆满始终。

  能在这样一家伟大的公司,纵贯研究院与产品研发团队,其至上体验,永生难忘;感恩之情,无以言表,惟有深怀于心。

  能与一群计算与技术产业最聪明的人一起共事,能有机会来参与解决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并帮助公司塑造“下一个未来”,我深感无比荣幸;能够帮助推动计算科学的发展,尤其是与微软研究院和学术界这么多才华横溢、成绩斐然的研究员与学生共同创新,我更感到无上荣光;我们在必应搜索领域的那些铁尺寸进——提升搜索质量和性能、提高广告盈利和用户体验,以让对手胆寒之势持续推出包括Bing for Business在内的全新产品;这一切都让我倍感难忘。而更让我珍视和骄傲的,是我们缔结的友谊。

  离开微软是我一生中最艰难的决定。今天,微软已经如此地成功,在人生的这个阶段,我觉得,已经是时候去开启一个新的篇章;去探寻超越微软、超越商业的新挑战;去思考为产业、为下一代计算科学领域的研究员和工程师们,还能多做些什么。

  我为你们感到自豪——为微软、为人工智能和研究事业部、为微软研究院、为搜索和广告新闻团队、为必应团队、为亚洲互联网工程院、为亚洲研究院,也为我们共同的成就而自豪!我将会非常想念大家。我相信,大家会在萨提亚和凯文的领导下,继续取得新成就。

  过去二十三年中,我学到了很多,其中最大的心得就是——我们虽无法预卜未来,但能够做最好的准备:坦荡、宽容、善待他人。

  谢谢你们,我的朋友们!

  沈向洋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