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疟疾治愈癌症”:使用“治愈”易误导大众

专家点评“疟疾治愈癌症”:使用“治愈”易误导大众
2019年02月10日 09:07 新浪科技-自媒体综合

  来源:BioArt

  编者按:最近有一篇这样的新闻在各大公众号、各大媒体疯传,题目大多为“疟疾可以治疗晚期癌症”。很多公众号和媒体又开始狂欢,赞美之词溢于言表,什么“重大突破”,“中国人攻破癌症”,乃至“下一个诺贝尔奖”。本来看到这样的标题,一般作为专业人士是不大会点开认真看的。但是春节前后各方亲朋友好都把这类文章转发,并激动地询问很多专业人士到底是否靠谱,癌症是否被中国科学家攻克了之类的问题。尽管是在春节期间,BioArt还是特地询问了一些专家(肿瘤专家和传染病专家),专家们基本上对该新闻流传这么广都表示有些惊讶,批评了有些媒体的报道是不负责任和过于夸大的。BioArt也十分有幸邀请到了两位专家对“疟疾治愈肿瘤事件”发表一些个人看法,希望给公众一些指引。

  责编丨兮、迦溆

  专家点评(肿瘤生物治疗专家)

  (注:以下文字为录音整理)

  相关报道被媒体夸大,首先逻辑有问题,(1)提到使用抗疟疾的药物——氯喹来治疗肿瘤,又用此来证明疟疾可治疗肿瘤,这在逻辑上是正好相反的;(2)提到的有效率50%是不对的,十个病人中最多可能有两个得到缓解(按客观缓解率计算),所以也最多只能说是20%(如果按照已公开的影像数据,以及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似乎尚不足以支撑缓解),另外样本量少;(3)该项研究的信息披露并不完整,关于入组病人的信息仍不清楚,比如多少病人是真正的晚期;(3)临床研究质量控制在细节上是欠缺的,比如按照GCP要求,病人的病号及病人缩写不能公开(据公开的信息显示,病人的名字清晰的显示在影像资料上),部分专业术语还有待商酌的;(4)疟疾是有传播风险的,从公众风险来说,使用疟疾来抗肿瘤也要考量到公众因素;(5)该研究中大部分病人是没有受益的,至少没有显著地受益。总之,这项研究中好多细节没有披露,我们不能做出很完整的解释或阐明,同时媒体在报道此项研究时也有夸大之嫌。

  这种事情“解铃还须系铃人”,最好这事由研究者自己出来发声,做一次澄清。很多报道用那么多夸张的语言来描述,这是不合适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病人什么阶段,经过什么样的治疗,然后得到了什么疗效,等等,要稍微比较科学准确地描述,比如文中说“医院下通知书:病人只能活3至5个月”,医院会下这样的通知书吗?肯定是不会的。哪个医生也不会对病人说你能活3到5个月,更不用说下通知书了,等等这种太夸大、不严谨、不严肃的描述。

  专家点评(传染病研究专家)

  近期,一篇关于“中国科学家用疟疾治愈病危晚期癌症”的新闻报道 (以下称“新闻报道”)引起广泛关注,我在此应BioArt之邀表达一下个人的几点观点。首先,基于我个人的知识范围:1。 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携带疟原虫的蚊子叮咬传播。疟原虫感染后会引起强烈的人体免疫反应。疟疾发病的主要表现为周期性全身发冷、高热、多汗等;2。 通过人工接种疟原虫来治疗另外一种疾病曾有所报道。如利用疟疾产生的高热及免疫反应治疗梅毒引起的麻痹痴呆 (malaria inoc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ementia paralytica) 曾获得诺贝尔奖 (奥地利科学家Julius Wagner-Jauregg,1927年获生理及医学奖);3。 类似的,也有研究通过人工接种细菌来治疗癌症。早在百年前美国医生科利 (William Coley) 向晚期癌症患者体内注射链球菌与粘质沙雷氏菌的培养过滤液,发现该制剂可以有效延长部分晚期癌症病人的生存期,这种细菌制剂被称为科林毒素 (Coley-Nauts and McLaren, 1990, Adv Exp Med Biol, 267, 483)[1]。近期一些研究也显示,注射多种细菌制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进展 (Forbes, 2010, Nat。 Rev。 Cancer, 10, 785-794; Toso et al。, 2002, J。 Clin。 Oncol。, 20, 142-152; Roberts et al。, 2014,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6, 249ra111)[2-4]。

  在前述各种早期研究的基础上,我认为该新闻报道所介绍的技术具备一定的科学基础,即可能通过人工接种疟原虫调控人体免疫反应来控制肿瘤进展,但是深层次的机制需要阐明,更充足的临床验证研究需要开展。对于该项研究的报道,我还有几点思考:1。 新闻报道所显示的数据中,10例患者有3例出现病情稳定(SD),2例完全缓解(CR),仍有5例肿瘤进展或死亡。目前在没有更加充分的科学论证前提下使用“治愈”这个词容易误导大众;2。 科学基础尚未充分阐释,临床应用存在一定的未知风险。是否对不同接种治疗方案进行过比较研究,如不同疟原虫株系、接种时间、接种剂量等? 3。 不同人群中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需要通过开展严谨的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客观缓解率(CR+PR)如何?能带来多长时间的总生存期获益?癌症患者自身已经非常虚弱,是否能够承受疟疾感染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是否会诱发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是否存在相应的生物标志物?等等。

  在上述问题得到严谨科学的回答之前,任何指向临床疗效的论断都为时过早。

  附疟疾与肿瘤相关文献资料:

  在Pubmed上(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以malaria(疟疾)和cancer(癌症)搜索论文。搜索结果如下:

  在文章中,同时出现“malaria”(疟疾)和“cancer”(癌症)两个词共有2241篇文章,不算很多,说明在世界范围内“疟疾与癌症”并不算热门研究话题。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官网中,我们可以看到从2007年到2017年,新闻事件的焦点人物陈小平研究员一共发表了30篇文章,而关于疟疾与癌症的文章大概有5篇。同时,我们又在Pubmed上以“malaria+cancer+Chen X+guangzhou”为关键词又搜索了一次,发现了6篇,如下:

  其中第4篇,我们并不认为该文章(准确说是论著)与陈小平研究员、疟疾、癌症有关。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陈小平研究员的数据虽然不是全部来自于这5篇文章,但是从这5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端倪,这5篇文章中2008年1篇,2011年1篇,2017年3篇。这5篇文章分别发表在Cell Mol Immunol, Plos one, Infect Agent Cancer, Oncotarget和Oncogenesis杂志上。

  首先我们看2008年那一篇文章Dynamic Balance of pSTAT1 and pSTAT3 in C57BL/6 Mice Infected with Lethal Or Nonlethal Plasmodium yoelii。这篇文章说的是小鼠感染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后,STAT会被激活,而STAT信号是免疫中的重要信号,该文章中并没有关于癌症的结果。

  第二篇文章 Antitumor Effect of Malaria Parasite Infection in a Murine Lewis Lung Cancer Model through Induction of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ity于2011年发表在Plos one杂志上。在该文章中,研究者利用小鼠肺癌模型为对象,通过注射疟疾病原虫后发现肿瘤生长受到抑制。值得注意的是,该文章通讯作者有钟南山院士。

  第三篇文章Worldwide malaria incidence and cancer mortality are inversely associated于2017年发表在Infect Agent Cancer杂志上。在该文章中,研究者调查了疟疾的地区发病率与癌症(排除伯基特淋巴瘤)的地区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呈现负相关。在这篇文章的通讯作者中也有钟南山院士。

  第四篇文章Plasmodium parasite as an effectiv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tigen glypican-3 delivery vector发表在Oncotarget上。在这篇文章中,研究者改用了小鼠肝癌模型,通过注射过表达GPC3(该蛋白同样在文章中的肝癌中过表达)的疟疾病原菌,发现其可以诱导免疫反应,抑制肿瘤生长。

  第五篇文章Exosomes from Plasmodium-infected hosts inhibit tumor angiogenesis in a murine Lewis lung cancer model发表在Oncogenesis上。在该文章中,研究者从易感染疟疾的小鼠中抽取了外泌体并注射到了肺癌小鼠体内,发现可以抑制肺癌的生长,进一步揭示了VEGFR2与microRNA在其中的作用(BioArt注:说实在的,这类文章每年估计上百篇,外泌体因子和microRNA抑制肿瘤一点都不新鲜)。

  在上述文章中,陈小平研究员均是利用小鼠癌症模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注射疟疾病原虫发现肿瘤的生长受到抑制。由于小鼠和人还是有着巨大的不同,陈小平研究员在一次讲演中,提到了使用肿瘤病人,数据如下:陈小平研究员选取了9例肺癌,1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在经过不同疗程的疟原虫治疗后,除了3例死亡(其中一例因自杀死亡)外其它均生存良好,并且有2例是无癌生存。

  上述文献中谈到都只是在小鼠实验中看到对肿瘤的抑制,这一点都不奇怪,每年发表的肿瘤论文中估计有上万篇的结论都会提到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但是具体到人体临床试验结论一般都是慎之又慎,走国际同行认可的程序做严格的临床试验,然后才会慎重的得出结论。

  编后记:

  早在2017年10月19日,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曾联合主办了“2017疟疾与癌症跨界交流会”,会上就曾报道了“我国科学家利用疟原虫免疫疗法治疗癌症取得得了初步的临床疗效,晚期癌症患者未来将有救了”。据公开报道,陈小平研究员的主题报告提到,在3例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中观察到2例显效,其中1例转移病灶消失,并通过微创手术切除了完整的肿块。目前该患者体内已经无肿瘤病灶,他还应邀出席了本次会议。

  一年多前的新闻看起来和今天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为什么在农历己亥春节前后疯狂传播呢?个中缘由我们不去揣测。由于该新闻是在太火爆,也引起了国家媒体的关注,并采访了与陈小平研究员合作进行临床试验的的钟南山院士。钟南山院士的表示还是比较谨慎的,认为“现在看起来有一些苗头,但是下结论太早了。”

  钟南山院士在采访中表示:“该项实验已经进行了近4年的时间,都用于其他治疗方法均无效果,病症处于终末期病人的治疗,目前已临床试验了近30例,有10例观察了一年,其中5例有比较明显的效果,这些病人主要患有肺癌,也有少数前列腺癌,肠癌患者。目前该项研究仍有很多未知数,尚没有充分的证据和足够数量的案例证实该方法有效,个别案例不足以说明问题。现在看起来有一些苗头,但是下结论太早了。”此外,钟南山还强调,“感染疟原虫会导致病患出现周期性发烧等各类症状,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发烧太高需要控制,另外,感染疟原虫之后,病人要被特别防护,防止蚊虫叮了病人之后传染疟疾。”

  “疟疾治愈肿瘤”这个结论都没有经过严格的论证就盲目向大众普及是不可取的。中国的百姓被这类新闻忽悠了一次又一次,在很多媒体眼里,癌症被中国科学家每年都要攻克好几回。为什么现在大众百姓渐渐对专家丧失信任感?这里面很多问题不得不让人深思。

  这里特别提一下,“疟疾治愈肿瘤”事件出来之后,浙江大学王立铭教授在微博上发表了很有说服力文章《疟疾治癌症,靠谱么?》,提出了很多好的问题,面向大众给出了比较科学的看法;另外,公众号“菠萝因子”发布的《用疟原虫治愈晚期癌症,靠谱吗?》一文也给出了很客观的解读。然而这类良心文章还是太少。科普之路,道阻且长。。。。。。

  然而正如王立铭老师在评论中所说的,“忽悠新闻可以千万次阅读几万次转发,澄清的文章。。。”。在此,BioArt呼吁广大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同行尽可能的向身边的亲朋好友澄清一下所谓的“疟疾治愈癌症”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Coley-Nauts H, McLaren JR。 Coley Toxins – the first century。 Adv Exp Med Biol。 1990;267:483

  2、Forbes, N。 S。 (2010)。 Engineering the perfect (bacterial) cancer therapy。 Nature Reviews Cancer, 10(11), 785。

  3、Toso, J。 F。, Gill, V。 J。, Hwu, P。, Marincola, F。 M。, Restifo, N。 P。, Schwartzentruber, D。 J。, 。。。 & Freezer, L。 J。 (2002)。 Phase I study of the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attenuated Salmonella typhimurium to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melanoma。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20(1), 142。

  4、Roberts, N。 J。, Zhang, L。, Janku, F。, Collins, A。, Bai, R。 Y。, Staedtke, V。, 。。。 & Khanna, K。 V。 (2014)。 Intratumoral injection of Clostridium novyi-NT spores induces antitumor responses。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6(249), 249ra111-249ra111。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来电聊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