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客今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交易,开盘价4.32港元,较3.85港元的发行价上涨12.2%。[详情]
映客今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交易,股票代码为“03700”,开盘价4.32港元,较3.85港元的发行价12.2%。以开盘价计算,映客的市值为87.1亿港元(约合11亿美元)。[详情]
映客创始人奉佑生提到,2015年,我们22个人在北京的民宅起步,创立映客,初衷是希望通过视频直播将天南地北的年轻人连接起来。[详情]
映客今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交易,开盘价4.32港元,较3.85港元的发行价上涨12.2%。[详情]
本次发行完后,映客有30亿人民币的现金,未来将用于业务扩张及投资并购。[详情]
作为三家最早上市的直播概念股之一,由于欢聚时代和陌陌都是在美股上市,使得在港股上市的天鸽互动有些“偏安一隅”或“孤芳自赏”的意味。[详情]
映客发布公告,预计将于7月12日在香港挂牌交易,公司发行3.0234亿股,IPO价格定在每股3.85港元。[详情]
映客CEO奉佑生介绍了3年前创办映客的初心和想法:“人内心是孤独的” 。[详情]
2018年第一季度,映客平均月活2525万人,环比增长0.3%;平均月付费用户72.9万人,环比增长11.8%。[详情]
在去年12月中旬,与宣亚国际的并购交易终止,曲线上市的计划宣告失败后,映客在今年迅速转战港股。[详情]
在去年12月中旬,与宣亚国际的并购交易终止,曲线上市的计划宣告失败后,映客在今年迅速转战港股。[详情]
映客2017年的直播月活数从第一季度的2212.4万人次上升到四季度的2518.4万人次,小于2016年四季度的3000.6万人次。[详情]
映客2015年3月31日至12月31日期间收益总额为2870.2万元,2016年全年的收益总额为43.35亿元,2017年全年收益总额为39.42亿元。[详情]
招股书显示,映客董事长、CEO奉佑生直接持股20.94%。首席运营官廖洁鸣与首席技术官侯广凌各直接持股4.69%。[详情]
用户购买其虚拟货币时可能遭第三方欺诈也令其承担风险;政府加强对直播行业及互联网行业的规管可能会限制映客维持或增加平台的用户群或用户流量。[详情]
据路透旗下IFR报道,中国视频直播平台映客筹划3亿美元香港IPO。[详情]
12月15日晚间,宣亚国际公告称,终止此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今日,宣亚国际复盘一字跌停。[详情]
只是账面现金只有3.3亿元的宣亚国际,要买下估值70亿元的映客的一半股权,也只有另辟蹊径了。[详情]
宣亚国际今日发布公告,宣布终止现金收购买蜜莱坞资产。至此,宣亚国际和映客持续半年多的重组过程终于有了定论。[详情]
公告称,截至 2017年12月15日,上市公司尚未发出召开审议本次交易相关议案的股东大会通知。[详情]
接近映客的人士表示:“广告收入并非是掣肘,只是目前映客的工作重心仍然在C端,广告业务属于未开通状态。”[详情]
如同港交所曾经拒绝了阿里巴巴,如今不得不修改规则一样,A股及宣亚是否一样会感到遗憾呢?[详情]
人人都看好的交易为何草草收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趋紧的政策监管或是原因之一。[详情]
昆仑万维旗下昆仑游戏CEO陈芳则第一时间发朋友圈:“下一步,香港见?”似乎在暗示映客将谋求香港上市。[详情]
有金融从业人士认为从映客基本面而言,映客在加强市值管理的基础上,后期股价有上涨空间。[详情]
招股章程所述超额配股权已由联席全球协调人于2018年7月19日悉数行使,涉及合共45,351,000股股份(超额配发股份)。[详情]
映客登陆港交所后第三个交易日,股价出现下跌走势,截至收盘,报4.89港元,跌幅2.2%,目前市值98.56亿港元(约合84亿人民币)。[详情]
我们仍旧无法准确预测直播行业还能活多久这个问题的准确答案。但我们应该看到,昨天奉佑声在台上敲响港交所的锣的时候,台下已经见不到王思聪,周鸿祎,甚至郑刚,朱啸虎这些听故事和讲故事的人了。[详情]
奉佑生说,映客希望上市后能把一部分利益让给投资者,尤其是资本形势不太好情况下,给大家树立信心和强心剂,不要说新经济跑到港股是来骗钱的,对所有投资人良心上也有交代。[详情]
尽管受市场热捧,但映客直播面前也并非坦途,盈利模式单一、用户增长放缓、短视频冲击等问题都亟待解决。[详情]
网络直播平台映客今天正式登陆港交所,与年内多数港股上市破发不同的是,映客(3700.HK)股票上市首日盘中涨幅一度达到42.34%,市值突破110亿港元,至收盘仍涨10.39%,总市值超过80亿港元。[详情]
映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奉佑生表示,“那一批新经济公司,投资者预期是非常高的,才造成很高的价格发行。”[详情]
天天财经独家,速关注继直播平台虎牙5月登陆纽交所后,映客也没有掉队。7月12日,映客登陆港交所,以4.32港元开盘,开盘之后一度涨逾40%。[详情]
7月12日上午消息,映客今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交易,股票代码为“03700”,开盘价4.32港元,较3.85港元的发行价上涨12.2%。[详情]
映客今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交易,开盘价4.32港元,较3.85港元的发行价上涨12.2%。[详情]
映客投资人、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出席映客上市现场,接受专访时表示,映客上市只是个起点,映客希望借助资本市场获得更大的发展。[详情]
映客今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交易,开盘价4.32港元,较3.85港元的发行价上涨12.2%。[详情]
一周之内,香港迎来第二家内地新经济公司上市。此次映客在全球发售3.02亿股,发售价为3.85港元/股,截至9时36份,映客大涨超30%,股价超5.1港元/股。[详情]
本次发行完后,映客有30亿人民币的现金,未来将用于业务扩张及投资并购。[详情]
映客今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交易,股票代码为“03700”,开盘价4.32港元,较3.85港元的发行价12.2%。[详情]
7月12日,映客将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3700,每股定价3.85港元,发行3.0234亿股。[详情]
作为三家最早上市的直播概念股之一,由于欢聚时代和陌陌都是在美股上市,使得在港股上市的天鸽互动有些“偏安一隅”或“孤芳自赏”的意味。[详情]
映客发布公告,预计将于7月12日在香港挂牌交易,公司发行3.0234亿股,IPO价格定在每股3.85港元。[详情]
尽管2018年上半年中资公司再度掀起一股赴港上市潮,但七成企业集体出现“破发”的情况,对映客而言也许并不是个好兆头。[详情]
根据映客最新披露的招股书显示,映客股份代码为3700,在全球将发行3.0234亿股,计划香港本地发售10%,国际配售90%,每股招股价为3.85港元~5港元,每手1000股。[详情]
对映客来说,无论是效仿B站亲自运营游戏,还是对标触手直播在游戏直播上投入资源,游戏都是绕不过去的增长点。[详情]
映客集团发布更新版港股招股书。招股书显示,映客全球发售的股份数目为3.02亿股,每股发售股份5港元,股票代码为3700。以此计算映客香港IPO拟募资约15.12亿港元,约合12.71亿元。[详情]
借壳上市失败后,映客寻求独立IPO。3月26日,映客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了IPO招股书,但未在招股书中披露计划募集资金的金额。[详情]
唐欣表示,未来直播平台可能进一步优化商业模式,降低风险,如将直播的品类向综艺、教育等品类扩展,增加广告收入是一个顺理成章的选择。[详情]
6月27日,泛娱乐直播平台映客(映客互娱有限公司)在香港举行投资者推介会,宣布了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计划。[详情]
国内直播龙头映客互娱有限公司(简称映客)今天(6月27日)在香港举办投资者推介会,并宣布在香港联交所的主板的上市计划。[详情]
6月27日,映客互娱更新了在港交所提交的招股书。招股书详细披露了映客在过去几年的一些财务表现和当下的股东占比情况。[详情]
2018年第一季度,映客平均月活2525万人,环比增长0.3%;平均月付费用户72.9万人,环比增长11.8%。[详情]
映客曾制定紧密计划由上市公司收购来实现A股上市,但是收购方案却被迫终止;盈利模式依赖直播,新开拓的直播答题产品又受到监管;竞争对手同期宣布被巨头投资且均流出计划上市消息。[详情]
随着映客招股书的曝光,外界在这份内容丰富的上市文件中,也第一次有幸窥探到这个外表花团锦簇、网红扎堆的行业里那些鲜为人知的机密和内幕。[详情]
独立直播平台争抢直播第一股的战火也越来越浓。然而,先不论上市能否成功,但上市的过程就是一次大考,意味着资本和市场对相关公司前景的判断[详情]
对于直播业务来说,影响其收入的主要有三个因素,从招股书来看,映客在过去一年,用户方面的数据出现了大幅下滑。[详情]
斗鱼、虎牙直播也先后释放出上市信息。其中,虎牙直播已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秘密提交IPO申请文件。随着此番映客递交IPO招股书,意味着映客要与斗鱼、虎牙抢夺直播第一股。[详情]
在去年12月中旬,与宣亚国际的并购交易终止,曲线上市的计划宣告失败后,映客在今年迅速转战港股。[详情]
注入A股上市公司宣亚国际(300612)不成,映客直播拟冲刺港股上市[详情]
用户购买其虚拟货币时可能遭第三方欺诈也令其承担风险;政府加强对直播行业及互联网行业的规管可能会限制映客维持或增加平台的用户群或用户流量。[详情]
招股书显示,映客董事长、CEO奉佑生直接持股20.94%。首席运营官廖洁鸣与首席技术官侯广凌各直接持股4.69%。[详情]
映客2015年3月31日至12月31日期间收益总额为2870.2万元,2016年全年的收益总额为43.35亿元,2017年全年收益总额为39.42亿元。[详情]
映客2017年的直播月活数从第一季度的2212.4万人次上升到四季度的2518.4万人次,小于2016年四季度的3000.6万人次。[详情]
纵观直播行业的整体增速已经放缓,而资本市场留给映客的时间会有多久……[详情]
据路透旗下IFR报道,中国视频直播平台映客筹划3亿美元香港IPO。[详情]
12月15日晚间,宣亚国际发布公告称,已召开董事会,决定终止此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并申请于12月18日复牌。这宣告了与映客联姻无果,以失败而告终。那么,对于映客来讲,如果未来的另外一半不是宣亚,那么其未来到底在哪里?映客谋求上市的关键:主业强劲利润惊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同港交所曾经拒绝了阿里巴巴,如今不得不修改规则一样,A股及宣亚是否一样会感到遗憾呢?这就需要从企业内在价值的角度判断映客能否独立上市,换句话说,映客未来是否具备高增长的潜力,能否通过持续不断的盈利给股东创造高额回报。关于映客当然的营收情况,根据2017年9月4日重组方案公布的数据,2016年,映客营业收入43.38亿元,净利润达4.8亿元。2017年Q1,映客收入为10.35亿元,净利润为2.44亿元,现金流非常好,可以说令人眼红。 图片说明:映客与其他平台流水对比观察映客当前的财务情况,不难发现映客的盈利模式,其99%的收益都是直播的C端业务收入,B端的广告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基于此,对于直播的C端模式,为了能够保证今后的持续发展,映客自然不敢放松,而且在在经历了2016年的直播大战之后,映客不断提升C端用户的用户体验,通过多人直播间等产品的打造以及主播打造、内容发力、用户体验等多维度进行了全方位加强。映客下一步资本化的助力:从直播经济到娱乐经济更重要的是,面对未来的下一步发展,映客决定进行娱乐视频化,将直播与娱乐挂钩,这让映客获得了不断的内容来源与广泛关注。这个业务是如何实现的呢?资料显示,2017年,映客先后斥资数亿元,重点推出了几大IP,上半年的“樱花女神”和下半年的“映客先生”,映客都把它们做成了可持续的“大IP”,意图通过与IP、泛娱乐绑定,拓展业务边界。这种超级IP的打造直接刺激了UGC优质内容的产出,进而形成了模特、舞蹈、游戏等重点频道,多样化视频娱乐形式加强主播用户互动,形成内容生产的良性自循环。由此来看,映客的意图非常明显,那就是准备在自制内容、娱乐综艺等方向发力,构建娱乐综艺新生态。当然,事实证明,如果映客真的能做好艺人经纪、打造自己的优质IP内容,则会在各个战略支线上发散出更多的赢利点,因为从映客的收入构成当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其高消费用户群体占比达到81.9%,意味着有更好的盈利基础,这些人如果进一步激发其消费欲望,还能够继续给映客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理想很美好,只是,所有的前提是映客能否做好该业务。当然,正是基于此考虑,才有了宣亚与映客的联姻,那就是“将内容方、用户连接在一起,通过优质内容获得更多优质付费的C端用户,从而吸引更多的B端商家为其流量买单。”这是映客选择同宣亚结合的逻辑。虽然,明天很美好,市场前景也足够大,但是映客需要自己一个人来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一切需要时间来验证。投资人赌的正是这个机会和挑战并存的未来:在主业依然是令人艳羡的摇钱树的时刻,映客向娱乐市场的进击并非被迫之举,而是主动进击,已经展现出这家公司对未来的更大野望。如果映客能持续在娱乐市场耕耘,率先取得娱乐业的果实,那么,这家公司将从一个千亿级的直播市场领导者,转型成为一家万亿级娱乐经济的重要挑战者,成为一家真正赚钱又值钱的公司。万亿级娱乐市场,用户对优质娱乐内容的需求增长,将在5-10年,甚至更长时间里,解决这家公司的天花板问题。港股,一扇正在打开的机会之窗无独有偶,香港交易所15日宣布,于《主板规则》中新增两个章节,也将修改第二上市的相关规则,便利新兴产业及创新型公司来港上市。港交所改革释放的信号已经再清楚不过了:就是要竭力扫清内地科技企业赴港上市障碍,这对创业者涞说,无疑为他们提供一个更方便的融资平台;而在VC/PE的角度看,以后在港股IPO退出更容易了。放眼国内,小米、蚂蚁金服、陆金所、腾讯音乐,包括映客.....到时会不会投入香港的怀抱呢?但千金不换的机会窗口已经打开。在港交所这场20年来最重大的改革之后,再重温映客创始人奉佑生的表态——“我们会选择更合适的时间和更合适的方式”,似乎并非空穴来风。映客投资人之一紫辉投资创始人郑刚曾公开表示,他认为映客是一块“香饽饽”,映客市场历练的盈利模式、海量互联网用户,强大且健康的现金流,是互联网企业重要估值维度,映客一个都不缺少,“像这样利润高、想象空间大的企业从来不会缺乏资产证券化的路径,选择的方式也可以更加多样化。”当然,谋求独立上市也是映客的另外一种可能,正如其股东之一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曾对第一财经表示,“还没有卖掉,可能会追求独立上市,现在还在判断。”映客之前,YY、陌陌及天鸽互动已经铺好了路如果说直播能否独立上市值得探讨的话,那么,在映客之前,如今在资本市场上早已经有了三家直播平台作为前辈,它们分别是YY、陌陌和天鸽。因此,直播平台登陆资本市场显然并不存在问题,只是,一旦登陆之后,资本市场到底会如何表现呢?让我们观察YY、陌陌和天鸽的财务表现及资本市场表现。如果从2017年第三季度财报来看的话,这三家直播巨头的各项主要数据表现都非常亮眼。其中,营收方面:YY第三季度净营收为30.923亿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20.898亿元增长48.0%;陌陌第三季度净营收约为23.4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0.3亿元增长126%;天鸽互动第三季度净营收为2.74亿元,比去年同期的2.36亿元增长16.2%;毛利润方面:YY第三季度毛利润为人民币12.030亿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8.148亿元增长47.6%;陌陌第三季度毛利润约为人民币11.68亿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5.84亿元增长100%;天鸽互动第三季度毛利润为人民币2.48亿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8亿元增长38%;净利润方面:YY第三季度净利润为人民币6.36亿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4亿元增长59.0%;陌陌第三季度净利润约为人民币5.22亿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2.57亿元增长103%;天鸽互动第三季度净利润为人民币1.28亿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0.82亿元增长56.8%;利润率方面:YY第三季度毛利润率为38.9%,比去年同期下降0.1%;净利润率为20.6%,比去年同期提高1.5%;陌陌第三季度毛利润率为49.8%,比去年同期降低6.9%;净利润率为24.9%,比去年同期提高0.1%;天鸽互动第三季度毛利润率为90.4%,比去年同期大幅提高14.3%%;净利润率为46.7%,比去年同期大幅提高12%;当然,值得一提的是,这三者所处的不同阶段也让这三者产生了不同的财务表现,那就是YY和陌陌的直播业务还处于成长阶段,而天鸽的直播业务已经进入成熟收割阶段。因此,YY和陌陌在营收增长方面具有优势,而天鸽互动则在毛利润率和净利润率方面有着更为突出的表现,远远高于YY和陌陌。这也直接影响了这三个巨头的资本市场表现——陌陌股价跌了近一半,而业绩表现稍微逊色的YY股价却涨了一倍,而进入成熟期的天鸽一直波澜不惊,稳步增长。因此,值得对比的是YY与陌陌。关于陌陌的股价下跌,在华尔街一些观察人士看来,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告别了高速增长,2017年以来陌陌的付费用户人数连续三个季度都保持在410万左右,但是付费用户人数增长开始停滞,让投资者担忧其未来业绩增长可能遇到瓶颈。另外一个则是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从陌陌董事会辞任,阿里巴巴的减持及人员的变动让投资者感觉到了不安。而对于YY,其股价能够出现大幅上涨,除了财报表现靓丽之外,更重要的是华尔街的投资者们从YY身上看到了「规模化」的身影,这种思路其实也是直播行业「老前辈」天鸽互动在河里摸石头探索出来的道路。而对于映客来讲,无论是与陌陌还是YY,包括天鸽互动相比,其成立及发展时间均晚于三者,无论从增长还是其他业务模式来看都一直处于高速增长当中。在直播前辈YY在如今股价大增的背景下,对于高速增长的映客来讲,无疑提振了其登陆资本市场的想象力。毕竟,如果企业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哪个希望赚钱的投资人会拒绝? [详情]
12月15日晚间,宣亚国际公告称,终止此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今日,宣亚国际复盘一字跌停。[详情]
本文来自北京晨报 “直播第一股”落空了 “爱情来得快就像龙卷风”。但令宣亚和映客没想到的是,这段“爱情”去的更快。在经历了长达7个月的浓情蜜意以后,宣亚和映客这桩接近29亿的交易最终宣告失败。“直播第一股”和“蛇吞象”的场景终究还是没有上演。 重组交易戛然而止 12月15日,宣亚国际公告,由于公司未按约定在2017年12月15日之前,发出召开审议本次交易相关议案的股东大会通知,综合考虑本次交易的推进实施情况后,各方一致同意终止本次重组事项。公告还称,各方均不因协议终止对任何其他方承担任何形式的违约责任。宣亚国际股票将于2017年12月18 日复牌。 今年6月20日,宣亚国际发布重大资产重组进展公告,显示将协议收购映客直播创始团队在内的蜜来坞48.2478%的股权。如果交易如期履行,映客创始团队套现超过33亿。 对于这笔交易,映客的投资人当时一致看好。映客投资人,昆仑万维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亚辉曾表示,映客做得很好、很成功、盈利水平非常高。在评价映客和宣亚的交易时,他表示:“这一交易并不是映客被卖掉,而是资本化的方式。重组合并是公司想要与资本市场挂钩方式之一,映客选择这种方式是团队资本化的一种选择。” 监管趋紧或是主因 人人都看好的交易为何草草收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趋紧的政策监管或是原因之一。 今年4月起,市场上就传出监管部门收紧影视文娱等行业的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政策。而宣亚国际这次以29亿的总价收购映客直播的主体公司蜜莱坞48.25%股权,采用的是全现金而非股份(需要监管部门审批)交易,这种规避监管的做法,显然是要承担很大风险的。 此外,宣亚国际通过向大股东借钱收购映客的做法,在A股市场上十分罕见和大胆。今年9月6日,深交所向宣亚国际发去重组问询函,列出14个问题,要求公司进行回复并完善重组方案。在重组问询函中,深交所首先关注到资金来源情况,并要求宣亚国际披露与股东增资之间的关系,借款的资金来源以及映客的业务情况。 卖身失败,何去何从? 另一方面,这桩“蛇吞象”的交易也引发了质疑。在营收上,映客远远高于宣亚国际;从估值上看,两家公司相差不大;在现金流方面,宣亚国际账面资金远低于收购所需29亿资金。 根据重组方案公布的数据,2016年,映客共实现营业收入43.38亿元,净利润达4.8亿元。2017年一季度,映客收入10.35亿元,净利润为2.44亿元。根据日前公布的数据,映客累计用户数已达2.5亿。大量用户基数,是映客目前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保障。但单独靠打赏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映客来说,在发展势头正猛的时间段有意向同宣亚国际的结合,最主要的还是看到了“B端”这块的大蛋糕。 对于此次宣亚国际和映客的收购终止,紫辉投资创始人郑刚表现得相当淡然。郑刚表示,映客是一块“香饽饽”,市场历练的盈利模式、海量的互联网用户、强大且健康的现金流,这些互联网企业重要估值维度,映客一个都不差。也有分析称,映客未来也可能通过其他途径登陆资本市场。不过,也有人对此持谨慎态度。 北京晨报记者 韩元佳[详情]
创业项目优选 好项目来A5招商 ,点击入驻! 作者 | 杨柳青 阿宝 编辑 | 郑道森轰动一时的宣亚国际收购映客直播事件,在经历了长达7个月的挣扎以后,最终宣告失败。昨晚(12月15日),宣亚国际公告,由于公司未按约定在2017年12月15日之前,发出召开审议本次交易相关议案的股东大会通知,综合考虑本次交易的推进实施情况后,各方一致同意终止本次重组事项。 实际上,早在宣亚国际公布收购方案之初,就埋下了失败的祸根。从今年4月起,市场上就传出监管部门收紧影视文娱等行业的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政策。而宣亚国际这次以29亿的总价收购映客直播的主体公司蜜莱坞48.25%股权,采用的是全现金而非股份(需要监管部门审批)交易,这种规避监管的做法,显然是要承担很大风险的。另外,宣亚国际通过向大股东借钱收购映客的做法,在A股市场上也十分罕见和大胆,不易被监管所认同。这起重大并购案失败之后,无论是对于映客直播,还是上市公司宣亚国际,影响都不小。这对映客的长远发展似乎并不是坏事。“映客这个利润体量已经足够上市了,香港也许是不错的选择。收购失败也许是映客方面发现自己业务发展比想象中理想,不愿意出让大部分股份?现在已经有直播平台在准备香港IPO了。”有业内人士告诉娱乐资本论。而对收购的主角、今年上市的宣亚国际来说,影响同样有利有弊。放弃收购映客,对公司公关业务的推进影响并不大,而且公司不必背负大笔收购带来的巨大债务压力。不过,收购失败的利空,将对公司股价造成冲击,进而给公司7000多名的大小股东带来严重的损失。 宣亚国际放弃收购映客直播,挑战监管或是最大败因?自从今年9月宣亚国际披露收购映客直播的方案以后,外界对此的争议就不曾停歇过。根据自媒体并购汪的说法,宣亚国际设计了一个或许A股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独一无二的现金收购方案。其独特性至少有以下三点。首先,宣亚国际可收购蜜莱坞的控股权,而蜜莱坞的总资产、净资产、营收均超过宣亚国际的100%;蜜莱坞的创始人股东奉佑生等人,将通过入股成为宣亚国际股东的股东,而宣亚国际的控制权不变。通过上述种种安排,这次收购规避了借壳的模式,而如果本次收购构成借壳,通过监管部门审批的难度将大幅增加。第二,本次交易中宣亚国际不需要自己出一分钱,就能收购蜜莱坞近半数的股权。先是由宣亚国际4个股东宣亚投资等将向上市公司提供收购所需全部29亿元的借款,接着宣亚国际用这笔钱收购奉佑生等人所持蜜莱坞48.25%股权,然后奉佑生等用出售蜜莱坞股权所得资金约21亿,增资宣亚国际的主要股东。尽管这种做法有助于减轻宣亚国际目前的资金压力,但是未来公司将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29亿借款共分两部分,宣亚投资等4名股东分别提供3年期(利率4.75%/年)的借款7.39亿元,15年期(利率4.9%/年)的借款21.56亿元。因此,收购完成的前3年宣亚国际每年需支付利息1.4亿,之后12年每年利息都超过1亿,而宣亚国际2016年的净利润只有5800多万元。第三,罕见的债务对赌设计。本次交易的业绩承诺方,不是交易对手奉佑生等人,而是宣亚国际的4个大股东宣亚投资等,其承诺蜜莱坞2017年至2019年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92亿、5.75亿和6.65亿。而业绩承诺的补偿方式,将是豁免债务的形式。如果2017年蜜莱坞的业绩没有达标,宣亚国际对上述4名股东的21.56亿元15年期贷款将得到部分豁免。补偿金额超过贷款上限,就需要用现金向上市公司补偿。除了规避借壳、全部借钱收购等问题以外,宣亚国际这次收购更大问题,似乎是有意规避监管。从今年4月起,市场上就传出监管部门收紧影视文娱等行业的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政策,之后就涌现了多起影视文娱行业并购失败的案例。7月19日,台基股份放弃收购润金文化;9月26日,长城影视公告停止收购德纳影业,大幅调整收购首映时代的方案;9月28日,华录百纳终止并购欢乐传媒;10月17日,印纪传媒终止重大资产重组;11月17日,出版传媒终止收购世熙传媒等。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宣亚国际这笔总价达29亿的收购居然全部采用现金交易,因为现金并购不必通过监管部门审核,只需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通过即可。但这种挑战监管部门的做法,是要承担很大风险的。未来映客将独立IPO对于这次收购的失败,紫辉投资创始人郑刚认为,映客是一块“香饽饽”,市场历练的盈利模式、海量的互联网用户、强大且健康的现金流,这些互联网企业重要估值维度,映客一个都不差。根据日前公布的数据,映客累计用户数已达2.5亿。如此巨大的用户基数,是映客目前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保障。对于映客来说,在发展势头正猛的时间段有意向同宣亚国际的结合,最主要的还是看到了“B端”这块的大蛋糕,将内容方、用户连接在一起,通过优质内容获得更多优质付费的C端用户,从而吸引更多的B端商家为其流量买单。另外,今年以来,映客先后斥资数亿元,重点推出了几大IP,上半年的“樱花女神”和下半年的“映客先生”,映客都把它们做成了可持续的“大IP”,引起了主播和用户们的热捧,成为了带有映客强标签属性的IP。 映客创始人奉佑生表示:“随着95后新生代人群的崛起,移动直播对新生代人群产生深远的影响,‘樱花女神’和‘映客先生’等IP的打造,刺激了素人产生优质正能量内容。”在映客方面看来,此次收购终止对于公司经营发展不构成实质性影响,对于仍然方兴未艾的直播市场,未来不管是创新商业模式还是继续寻求资产证券化,留给映客的道路仍很多。言外之意,映客未来将通过其他途径登陆资本市场。有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A股上市政策逐渐收紧,以及阅文集团在香港火热上市的情况来看,未来映客在香港等地上市的概率也不小。不过,也有人对映客的未来及上市前景,持谨慎的态度。“其实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映客的商业模式过于简单,而且是有天花板的。”某投资人士表示,在其看来,最适合收购映客的其实不是宣亚,因为宣亚解决不了映客接下来要发展的问题。“我认为映客已经是独立的直播平台中最好的之一了,如果被BAT任何一家收购的话,现在它的前景都会更好一些。但是因为BAT各有自己的直播平台,映客的前途看起来是比较堪忧的。除非它能够在直播这个领域里,找到自己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的轨迹。否则接下来它要想再烧钱或者再往前走,其实还是蛮难的。”今年上市的宣亚国际,股价下跌压力大在宣布终止收购映客直播的同时,宣亚国际还公布两个重要信息:公司股票将于12月18日(星期一)复牌;下周二,针对本次终止重组事项,宣亚国际将召开投资者说明会。宣亚国际是今年2月15日才上市的新股,上市后不到2个月,公司就因为收购映客直播的事项而停牌,至今已达10个月之久。这期间,由于新股发行提速等原因,二级市场频频发生暴跌潮,宣亚国际也很难独善其身。值得一提的是,一般新股上市股价经过炒高后会大幅回落,从最高处跌20%、30%的情况很常见。而宣亚国际的股价开板后不跌反涨,一个多月就涨了将近50%。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巨大的收购利好的支撑。 但是现在,收购映客直播失败,宣亚国际的股票恐怕会大幅下跌。2017年三季报显示,宣亚国际的股东总数为7074户,这7000多名股东可能会遭受巨大的损失。下周复牌后,宣亚国际的股价走势如何?停牌10个月却一事无成,宣亚国际将如何向投资人交代? [详情]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