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开玩笑:10年内可合成生命?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10年内化学合成任何生命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10年内化学合成任何生命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在2017深商大会上表示,未来的5-10年,我们可以化学合成任何生命,人造生命的进展可能比人工智能还快。[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12月27日  20:36
林章凛:人工生命离我们有多远?进展比AI还快?
林章凛:人工生命离我们有多远?进展比AI还快?

从科学史看,人类总是有足够的智慧控制科技发展带来的风险。事实上,1990年开始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也是争议极大。[详情]

新浪科技|2018年01月15日  09:05
5-10年后可合成生命?专家称这么说有点过
5-10年后可合成生命?专家称这么说有点过

长期关注生物合成技术的复旦大学医学院教授陈力12月28日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任何’两个字是不对的,汪建说的有点过了。”[详情]

澎湃新闻|2017年12月28日  12:11
华大汪建:人类的医疗方式 已到改变之时
华大汪建:人类的医疗方式 已到改变之时

在十几年前,一个人的全基因组测序,成本高达30亿美元,到现在测序成本已经降到了1000美元。[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1月30日  16:03
华大基因汪建:健康第一 别把积蓄都花在最后的28天上
华大基因汪建:健康第一 别把积蓄都花在最后的28天上

提交招股说明书之后,华大基因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对于这家最早进入基因产业的民营机构来说,上市已经是毫无悬念的事情。[详情]

一财网|2016年07月05日  21:18
华大基因院士:粮食蔬菜今后都能在发酵罐里合成
华大基因院士:粮食蔬菜今后都能在发酵罐里合成

未来人类如何养活自己?可以靠发酵农业,即在工厂的发酵罐里,把世界上近200种农作物(包括粮食和蔬菜)生产出来。[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6月03日  21:05

人工合成生命新进展

定制人工生命将诞生?科学家首次合成含六种碱基生命
定制人工生命将诞生?科学家首次合成含六种碱基生命

尽管新生命体的实际变化很小,但它的意义十分重要。[详情]

新浪科技|2017年12月01日  08:56
是否允许人工合成基因组?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引忧虑
是否允许人工合成基因组?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引忧虑

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改进操控基因编码的方法。就在同一期《科学》中,还有一篇文章报道了在编辑DNA的“近亲”。[详情]

新浪科技|2018年01月15日  08:31
科学家接近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组:已合成6条染色体
科学家接近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组:已合成6条染色体

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我们正从微小的单基因编辑转变为在基因组中写入我们想要的任意内容。[详情]

新浪科技|2018年01月15日  08:33
超越ATCG!科学家首次合成包含六种碱基的生命体
超越ATCG!科学家首次合成包含六种碱基的生命体

从生命诞生的那一刻起,所有生物的‘命运’都被ATCG这个四个字母控制,40亿年来,没有任何生命能够摆脱‘上帝’创造的这套自然法则。[详情]

新浪综合|2018年01月11日  14:58
科学家将完全人工合成酵母基因 对人类有积极意义
科学家将完全人工合成酵母基因 对人类有积极意义

科学家操控生命基本构建块的能力日益增强,令人担忧的是,未来有人会使用这项技术创造出其他生物的合成基因组,尤其是人类。[详情]

新浪科技|2018年01月10日  15:14
人造生命核心人物:合成生物学还很年轻 中国力争引领
人造生命核心人物:合成生物学还很年轻 中国力争引领

继“钱多没事干的去打宫颈癌疫苗”这一观点引起外界哗然后,中国基因测序界龙头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在12月26日启幕的“2017中国深商大会”上再次语出惊人,“未来5到10年我们可以化学合成任何生命。”[详情]

澎湃新闻|2017年12月28日  21:06

科学家培育出半合成生命体

1/24

宫颈癌疫苗争议

宫颈癌疫苗打不打?华大基因董事长:反对不如基因检测
宫颈癌疫苗打不打?华大基因董事长:反对不如基因检测

算经济账,反对中国女性去打外国的宫颈疫苗,不仅如此,在接受采访时,其还把疫苗读成了yu苗。[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12月21日  08:44
HPV疫苗不值得打?华大基因掌门人观点遭医学界呛声
HPV疫苗不值得打?华大基因掌门人观点遭医学界呛声

深圳HPV四价疫苗开打在即,二价疫苗也在10月底面市。随着国内引进的宫颈癌疫苗在各省份逐步上市,居民对于宫颈癌疫苗也有进一步的认识[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12月26日  16:02
华大基因董事长唱衰宫颈癌疫苗,真的妥吗
华大基因董事长唱衰宫颈癌疫苗,真的妥吗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的一段访谈视频传遍网络,他在视频中反对接种宫颈癌疫苗,称“接种疫苗一次价格在4000元左右,隔五年需要重新注射。如果换成基因检测,则只需要每3年花50元做一次。”[详情]

新京报|2017年12月27日  12:29
宫颈癌疫苗该不该打 华大基因董事长:钱多了的去打
宫颈癌疫苗该不该打 华大基因董事长:钱多了的去打

2017年7月,中国内地打破无宫颈癌疫苗可打的局面,迟到十年终于引入。[详情]

澎湃新闻|2017年12月22日  09:26
10年内合成任何生命?华大的底气源自哪里
10年内合成任何生命?华大的底气源自哪里

  华大作为中国的代表团队之一,主导了2号染色体的从头设计与全合成(长770Kb)。[详情]

《科学大家》|人工生命离我们有多远?进展比AI还快?
《科学大家》|人工生命离我们有多远?进展比AI还快?

  2016年以来,以AlphaGo为标志的人工智能技术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成为了民众热议的话题。2017年12月27日,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在深商大会上表示,未来的5-10年,我们可以化学合成任何生命。[详情]

科学家接近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组:已合成6条染色体
科学家接近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组:已合成6条染色体

  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我们正从微小的单基因编辑转变为在基因组中写入我们想要的任意内容。[详情]

是否允许人工合成基因组?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引忧虑
是否允许人工合成基因组?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引忧虑

  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改进操控基因编码的方法。就在同一期《科学》中,还有一篇文章报道了在编辑DNA的“近亲”。[详情]

能包装自身遗传物质并演化的合成蛋白质组装体
能包装自身遗传物质并演化的合成蛋白质组装体

  合成蛋白组装体的设计经过了复杂运算,只在实验室中形成,在自然界中还从未出现过。[详情]

人工合成生命要来了!请给我造出一个吴亦凡
人工合成生命要来了!请给我造出一个吴亦凡

  壹读精选 对哲学问题很困扰的壹读君|吴锐 最近,国内某知名生物技术公司的董事预言,未来5到10年,人类可以人工合成任何生命。过去人工只能合成病毒、细菌,现在能够合成酵母,“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未来人工生命合成技术的发展可能比人工智能还快”。 所谓人工生命合成技术是指把原有细胞中的基因组去掉,再加入人工合成的基因组,创造出新的合成细胞。在未来技术成熟的时候,甚至可以制造人工合成的胚胎细胞,创造完美的人类;或者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生物物种。也就是说,人类科技正在接近“上帝的能力”。不过就像电影《冒牌天神》演的一样,人类真能驾驭好“上帝的能力”吗?     生命的终极思考?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想想这个星球上的生命是如何产生的? 很多科学家在研究走向极端后很容易产生唯心主义的思考。人类如何产生,固然可以从进化论的角度说是从猿猴进化来的。那么生命的产生要如何解释呢?原本的无机物,空气、土壤、水……它们怎么就变成了细胞,怎么就变成了有机生物呢? 目前的科学假设有“智能设计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由更高级的智慧生物创造的,就像电影《普罗米修斯》反映的那样,这其实和上帝或者女娲造人的神学观点也差不多。     影片《普罗米修斯》 此外还有“内在目的论”,大概意思是说万事万物都有内在的规律在引导其发展,生命就是这个内在规律引导下的产物。嗯……这个观点太抽象了,好像和上帝造人的说法也没什么区别。总之生命如何产生这个问题就是这么神奇难以解释。 如今的人工生命合成技术似乎为“智能设计论”提供了佐证。2016年,人类基因组研究先驱克雷格·文特尔(这个名字值得记住)及其团队耗费20年时间,设计并制造了一个简单的生命体,该生命体只有473个基因,是目前已知最小的生命体基因组。 克雷格·文特尔曾这样评价这项技术:“我们所说的是一项能从本质上改变我们世界的技术。创造样品细胞,使宇宙中出现新的生命形式成为可能,也能解释生命起源的奥秘。” 为什么人类的科技越接近造物主级别就越让人感到恐惧呢?正如恩格斯说过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完美人类”将引发的伦理问题 再回到人类能否驾驭“上帝能力”这个问题上来,人工合成技术将可以创造完美的人类,那我们这些有缺陷的平凡人以后还怎么混? 《人工合成技术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伦理规范》一文曾对未来人类社会做出这样一种假设,科技会发展到能创造完美的人类胚胎,比如拥有博尔特的速度、霍金的大脑、施瓦辛格的肌肉、吴亦凡的小脸,这样的男人是不是很完美?或者拥有柳岩的身材、柳岩的小脸、柳岩的……突然觉得柳岩还不错哦!     父母们会希望拥有比普通孩子更健康、长寿、聪明、美丽、善良的子女,因此有条件的家庭会高价购买经过改良的人工合成胚胎,这种胚胎的基因密码经过人工编写后再放入母亲子宫内生长,它可以集各种优秀的身体素质于一身,让父母拥有完美的子女。 但这样父母相当于完全放弃了自己基因的延续,因为自然人无法在未来社会同完美的人工合成人相竞争,满大街都是身材健美的吴亦凡,让纯天然的人类怎么找对象啊? 而经济条件不具备的父母只能选择生育拥有自己基因的自然人,再然后就可能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人工合成人的身份认同,基因不同究竟算不算父母的亲生子女呢?两个人种间的资源竞争;最后可能就是人工合成人和自然人之间的暴力冲突(单身狗和人造吴亦凡可歌可泣的战斗)! 发展到最后有点X战警的感觉了!嗯,科学家的思考都是很好的电影题材。 如何与人造新物种和平共处 壹读君之所以把人工生命合成技术称之为“上帝的能力”,是因为这项技术可以创造出全新的生物,并改变我们生活的环境。比如日本和瑞典的科学家合成的具有耐汞基因的单胞杆菌能吸收剧毒的汞化物,这种吃毒的人造生物可减少汞化物对环境的污染。 而文特尔则正在同美孚石油公司合作,研制一种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成燃料甲烷的藻类生物,如果成功,这将有效改善人类环境和能源供应状况。到时候什么全球变暖,什么北极冰川融化,都不是事了! 毫无疑问,人类未来会创造出越来越多具备特定功能的动植物来改造世界,但是这些动植物也可能成为像美洲鲤鱼、网纹蟒一样的外来入侵物种,带来巨大的灾难。     就像电影《变种DNA》中表现的,科学家为了对付一种通过蟑螂传染的致命病毒,发明了一种可以消灭蟑螂,不会繁殖,只能存活半年的人造昆虫。但蟑螂被消灭后,人造昆虫却进化成为可以繁殖且会攻击人类的巨大昆虫。造成了更严重的危害。     影片《变种DNA》 当然,以上假设都是基于人类无法驾驭自身的科技发展的前提下产生的后果,但如果科学家有意想要把基因合成技术应用于战争、侵略,那后果必然更为严重。比如创造出经过基因合成技术改造的天花病毒,疫苗将无法对它免疫。 人类对科技的进步永远要充满敬畏,最后引用马克思的一段话来与诸君分享!“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加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具有理智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     参考资料 1. 《人工合成技术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伦理规范》,冯云珠,武汉科技大学 2. 《革命性的基因编辑技术》,叶水送,《自然杂志》 3. 《关于人类克隆的哲学思考》,李建会,《医学与哲学》 4. 《人造生命又一里程碑:人工合成真核染色》,《中华创伤骨科杂质》 ▼ [详情]

华大基因董事长反对打宫颈癌疫苗
华大基因董事长反对打宫颈癌疫苗

  [详情]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这不是玩笑!10年内化学合成任何生命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这不是玩笑!10年内化学合成任何生命

  [详情]

十年内能合成“任何生命”?脑洞开得有点大
十年内能合成“任何生命”?脑洞开得有点大

  科普之家 能否合成“人”,即使技术上的难关能够克服,还有伦理、道德、法律上的问题。人类社会对于合成的生命能够接受到哪一步,这些都有待讨论。 最近,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在一次演讲中发表了惊人之语:“未来5到10年我们可以化学合成任何生命。”汪建在演讲中表示,原来人们可以合成病毒、细菌,现在能够合成酵母,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合成更高级的生命也不是难事,“这不是开玩笑,人造生命进展可能比人工智能还快。” 任何生命,是个什么概念?汪建没有多做解释。但是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合成个把人也肯定包括在这“任何”里面了吧?那英国作家玛丽·雪莱笔下的《弗兰肯斯坦》岂不是要成真了? 汪建在演讲中提到,去年3月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报告了化学合成酿酒酵母方面的重大突破。这个项目由中、美、英、法等多国科学家共同协作承担,华大基因也是参与者之一。这意味着人工合成生命实现了从简单的原核生物到稍复杂一些的真核生物的突破。这或许就是汪建这番惊人之语的底气由来吧。 酵母属于真菌,结构虽然比细菌稍微复杂一些,但是仍然属于单细胞生物。要想化学合成“任何生命”,显然还要包括多细胞生物,而多细胞生物里也有简单和复杂之分。从合成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再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复杂的多细胞生物(包括人类),无论是技术上,还是伦理上,都有很多门槛需要跨越。 目前的生命合成技术,比较成熟的是利用现成的细胞,把细胞里原来的基因组去掉,再把合成的基因组放进细胞里,来合成新的细胞。如果把基因组比作图纸,细胞比作加工厂,那么现在的技术就相当于在现成的图纸上做一些修改,再交给现成的加工厂去生产产品。结构复杂的生命体,就好比复杂的产品,需要的图纸更加复杂,对加工厂的要求也更高。 比如,首先要在体外合成高级生命的基因组;然后,要把合成好的这个基因组替换掉细胞的原有基因组;最后还有生产出来的零件怎么组装的问题,也就是从单个细胞到胚胎,再到完整的生命的过程。目前合成的单细胞生物不需要考虑这一点,但是要合成高级的多细胞生物显然避不开这个过程。这几个步骤每一步都很不容易。 即使这些技术上的难关能够克服,还有伦理、道德、法律上的问题,人类社会对于合成的生命能够接受到哪一步,这些都有待讨论。 目前来讲,基因组技术能够被普遍接受的应用,是对遗传性疾病和肿瘤等恶性疾病的治疗。随着科学的进步,应用范围会逐步扩大,但这个过程肯定不会一帆风顺。科学研究需要大开脑洞,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技术上实现的可能和伦理道德上的可接受程度。 □崔略商(医学科普作家)[详情]

华大基因将人造任何生命?未来改写基因治愈疾病不是梦!
华大基因将人造任何生命?未来改写基因治愈疾病不是梦!

  据报道,在2017深商大会上,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称“未来5到10年我们可以化学合成任何生命。”(汪建,图片来源于网络)虽然专家表示“任何”两字说得有些夸张,但不得不肯定基因研究已取得惊人成果,其发展速度之快有目共睹。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2003年,一对患有先天性脑瘫的双胞胎通过基因测序技术被成功治愈。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在罹患胰腺癌后花费了约10万美元进行基因检测,他在接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采访时曾表示:“我要么是第一批以这种方式击败癌症的人,要么是最后一批死于癌症的人。”可惜,他于2011年死于胰腺癌。2013年,影星安吉丽娜·朱莉通过基因检测发现乳腺癌高风险后切除乳腺。2014年,中国首次批准基因测序诊断产品作为医疗器械注册,用于为孕产妇检测唐氏综合征等染色体疾病风险,以避免新生儿出生缺陷。(安吉丽娜·朱莉,图片来源于网络)虽然基因检测技术目前尚不十分完善,还不能够识别全部疾病,但其前景非常广阔。基因测序不仅可以发现并治愈人类疾病,还可以用作法医鉴定、农作物研究、动物健康、食品安全等众多领域。汪建表示:2018年以后绝不允许重症地中海贫血孩子出生,自己要活过120岁,且尽可能减少罕见病患者在这个国家、在这个社会出现。如果真如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所说,那么华大基因必须首先掌握了目标生物的基因序列,如果这一序列是完美的、没有任何缺陷的基因,那么它将表达出完美无缺的生命。倘若这一技术应用在人类,创造一个完美无缺的个体也不无可能。或许未来,人们可以通过基因检测预知自己的健康状况;通过修复、替换致病基因改变自己的命运;通过完善遗传基因孕育完美后代。或许将来,入学升学要看基因、公司招聘要看基因、买保险要看基因、择偶要看基因,甚至连犯罪倾向的认定也要看基因……或许人一生下来就要进行基因检测。通过保存原始基因,在疾病发生时能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对比查找基因突变位点,帮助医生锁定病变基因,准确迅速的治愈疾病。基因将成为人生的标签,改写基因将改变未来,你做好准备了吗?[详情]

专访华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长:所谓的“天赋”检测绝不能做
专访华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长:所谓的“天赋”检测绝不能做

  随着基因检测越来越“热”,其背后的硬件支持——基因测序仪,也渐成行业必争之地。中科紫鑫、华因康、瀚海基因等多家企业近年都宣布成功自主研发国产基因测序仪,打破美国的技术垄断。对此,国内基因测序领头羊华大基因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回应道:推出一款原型机是不够的,希望行业尽快地推广到量产和临床应用上。深圳华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长蒋慧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说道:“我们并不会说我们是唯一一个,但我们会说我们是能够达到量产级别的。”第二代高通量基因测序仪的出现,让基因检测在肿瘤预防治疗、控制出生缺陷等医疗临床领域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价值。此外,消费级基因检测的市场也开始萌动。寄一份唾液样本,消费者就可以得到一份个人的“趣味性”基因检测报告:祖先来自哪里?疾病风险如何?具有哪些天赋?蒋慧表示,中国消费级基因检测市场刚刚起步,未来肯定会经历一个监管加强的过程。重要的是检测报告不能误导消费者:所谓的“天赋”基因检测是不可接受的。国产第二代基因测序仪蒋慧介绍道,基因测序仪主要有两方面的用途,一是科学研究,比如研究肿瘤的发病机制,寻找致病的主要基因位点;二是临床诊断。现有的测序技术可分为两类。第一代测序仪的准确性高,测序长度长,但是通量低,即一次能测的分子数很少,价格昂贵。相比起来,第二代测序仪的测序长度短,但通量大大提高,价格低廉。2013年华大集团完成对美国硅谷企业Complete Genomics(CG)的收购。2015年,华大推出了首款自主研发的测序仪BGISEQ-500。2017年10月,华大发布了最新的MGISEQ-200和MGISEQ-2000测序仪,测序时间进一步缩短。蒋慧强调,目前全球只有中、美两国的三家机构(Illumina、Thermo Fisher、华大)可量产临床级别测序仪。那么,华大对收购自美国公司的测序技术进行了哪些国产化改造呢?蒋慧说道,由于CG之前只做全基因组检测,并不面向临床应用,华大需要对其应用场景进行拓展,小型化就是第一步。“我们把CG的机器从美国运回来,只能放在一楼,因为它是个超大型的机器,有好几吨重,承重都接受不了,所以我们做的第一步就是小型化。你们现在看到的BGISEQ-500已经小了很多了,我们后来发布的BGISEQ-50更小,只有50到60公斤。”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长蒋慧介绍基因测序仪BGISEQ-500目前,市面上也有几家测序仪生产商宣布成功研发国产的基因测序仪,甚至是第三代测序仪。所谓的第三代测序仪,主要针对的是单分子测序,测序长度很长,能更清楚地分析细节。蒋慧对此回应称:“我们并不会说我是唯一一个,但我们会说我们是能够达到量产级别的。”中国现有的基因测序仪大约在2500台左右,其中华大生产了大约700台,市场占有率超过四分之一。“我们希望大家尽快地推广到科研上面、临床上面,而不是仅仅说我出来一台原型机。因为出来一台原型机在实验室用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一个技术发挥价值,最关键的是要走向产业化,要走向量产。不仅是你自己去运行,你需要有其他的运行来支持稳定的产出数据。我们希望是由我们的合作方说这个测序仪好用,能产出数据,能够给我们的患者带来比较准确的结果。”蒋慧说道。从30亿美元到5000人民币新一代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带来了成本上的革命。蒋慧说道,1999年,华大基因参与被称作生命科学“登月计划”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时,做第一个人的基因组检测花了30亿美元。而现在个人做基因组检测,了解遗传性疾病风险、祖源、运动能力等基因组信息,只需要不到5000元人民币。近来,肿瘤发生的遗传因素受到了广泛关注。像好莱坞影星安吉丽娜·朱莉这样有家族病史的人,通过基因检测确认高危后,就可以提前做好干预措施。不过,目前单基因检测费用非常昂贵,单个基因上的单个位点检测就要花费数千。而第二代的高通量基因测序仪,一次就能完成上百个基因检测,尽可能覆盖到所有与肿瘤发生相关的突破位点。这样的高通量检测费用,也需要数千人民币,但一次性得到的信息量大大增加。这对于治疗阶段的药物筛选、靶向治疗同样有很大的帮助。孕前、孕中、新生儿:全过程控制出生缺陷成本大大降低后的基因检测,开始飞入非常百姓家。基因检测的普及,首先对减少和控制出生缺陷有重要的影响。蒋慧介绍道,中国的出生缺陷比例较高,在5.6%左右,其中接近一半是遗传性疾病。为了减少和控制出生缺陷的发生,从怀孕前到生产后的整个过程,人们都可以进行不同的基因检测。目前,国内共有近三百家医院使用测序仪进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其中三分之一配置了国产测序仪传统的无创产检是对一些蛋白标志物进行检测,准确度比较低,测出来200例唐氏综合症高危,可能只有一例是真阳性。华大基因在2011年发表了一项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只需抽取孕妇的5ml外周血,安全性高,阳性准确率超过99%。华大目前已完成了250万份临床检测,检出2万份阳性样本。除此之外,第二代基因测序仪也可以进行植入前的胚胎检测和妊娠后的新生儿检测。新生儿耳聋会带来终生的影响,筛查耳聋基因有助于早期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如果发现是遗传性耳聋,可以尽早安装人工耳蜗,避免儿童因聋致哑;如果发现是药物敏感造成的应激反应,就可以提前避免使用这些药物。华大已完成超百万例耳聋基因检测,发现基因突变携带者与受累者5%左右。“天赋”检测绝不能做针对非医疗临床的消费级基因检测,蒋慧介绍道,目前华大基因做得比较少,比如检测酒量、易胖体质和运动能力。消费级基因检测在国外有过许多争议,美国对此逐渐建立了监管规范。蒋慧说道:“中国的消费级基因检测,它必然也会走上这样一条弯路,现在没有特别的监管,一旦这个行业开始发展起来,肯定会有对应的一些监管趋严、然后再建立规范的过程。现在来讲,整个市场发展还非常早期,更多的企业或者是专注于科研的这一块,或者是临床的这一快,真正做到B2C的消费级基因检测的还是很少。”不过,该给消费者怎样的基因检测报告,蒋慧希望行业内能形成一定的共识:“就是不要去误导。即便去做这样的事情,也用比较合理的方式去做。通过加强对基因知识的科普和培训,让大家了解知识,而且用好知识。”“现在很多所谓的天赋基因检测,我觉得是绝对不能做的。这个完全是误导或者误用信息。就像现在关于转基因的概念理解,实际上就存在这样的问题。”[详情]

在知乎上向华大基因提问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知乎上向华大基因提问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知乎上充满了各种各样关于华大基因的问题,比如最热门问题之一:“华大基因到底有多牛?”今天,这个“到底有多牛”的华大基因在知乎上开通了一个机构号。以后,大家再有任何关于华大基因或者基因科技方面的疑问,欢迎在邀请回答里选择“华大基因(集团)”机构号(带蓝色认证标志的哟)。基因君看到后一定会热情地回复你“谢邀”。虽然华大基因诞生于1999年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但不太关注基因科技行业的人,或许并不认识华大基因,也不清楚华大基因在做什么。尽管华大基因一直追寻着“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梦想,但目前大众对基因科技知之甚少,甚至对基因技术、产品,存在偏见和误解。我们希望改变这样的现状,让基因科技流行起来,使基因科技发展的成果惠及普罗大众,比如把基因测序的成本降至人人都可以承受、消灭罕见病、告别出生缺陷、推动精准医疗,实现人人健康活到120岁。我们期待在分享知识、经验与见解的知乎上讲讲华大基因自己的故事,让“原来你是这样的华大基因”在互动问答里刷新知友们的认识。这并不是华大基因第一次与知乎亲密接触。在机构号入驻之前,我们曾与知乎主办过知乎圆桌——基因解码,一同讨论测序成本降低、罕见病、基因检测、遗传咨询等话题。并且,华大基因的成员遍布世界,也有许多华大人平时活跃在知乎平台。入驻知乎后,华大基因将邀请科学家和专业团队介绍华大基因的项目以及项目背后相关故事,分享科研经验与成果,交流基因科技是如何塑造我们的生活,回答生命科学、基因科技、华大人的日常等相关问题。更多可能,我们知乎上见!文章来源于华大基因微信[详情]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健:10年内可合成任何生命,比人工智能发展还快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健:10年内可合成任何生命,比人工智能发展还快

      华大基因董事长 汪健 我们合成了一个酵母,原来可以合成一个病毒,后来可以做成一个细菌,现在做成一个酵母,酵母有多大呢,1200万个碱基,我们一个人的基因细胞有多大呢?30亿。现在我们已经到了千万水平了。所以在未来5到10年,我们可以化学合成任何生命,不是开玩笑的,也不是吓唬大家的,这个人造生命,进展可能比人工智能还快,它带来的社会问题,伦理问题、宗教问题、哲学问题、法律问题会更大,但它对社会的冲击(也是无法避免的),你喜不喜欢它都来了。     华大基因CEO尹烨     弄个人体器官都费劲,还合成任何生物。国家啥时候收牛逼税 呵呵,吹牛逼又不犯法[详情]

专访丨人造生命核心人物:合成生物学还很年轻,中国力争引领
专访丨人造生命核心人物:合成生物学还很年轻,中国力争引领

  继“钱多没事干的去打宫颈癌疫苗”这一观点引起外界哗然后,中国基因测序界龙头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在12月26日启幕的“2017中国深商大会”上再次语出惊人,“未来5到10年我们可以化学合成任何生命。” 实际上,汪建在谈及宫颈癌疫苗的同时,也就是此前在接受腾讯财经的视频采访中,一开始就曾聊到过人造生命。汪建当时称,“用化学的方法来造生命,完全在体外,今年影响世界,人造生命就成了。” 汪建最近频繁谈及的人造生命其实源于华大基因参与的一项国际科研项目——人工合成酵母基因Sc2.0。今年3月10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以封面的形式同时刊发了中国科学家的4篇研究论文,这4篇论文由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华大基因分别完成,介绍了合成生物学研究的最新突破:完成了4条真核生物酿酒酵母染色体的从头设计与化学合成。     上述成果被《科学》杂志中国区负责人相艳评价为“里程碑式的成就”,同时“期待基因组合成技术能够在其他生命体以及在其他应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然而,“其他生命体”迎来重大突破还需要多久?会是汪建口中的“5到10年”吗?12月28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围绕合成生物学的进展专访了前述突破性成果的核心研究人员之一,来自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员戴俊彪。时隔近10个月,戴俊彪的身份也已发生转变,目前是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筹)合成基因组学研究实验室的领头人。 戴俊彪眼下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深入推动“国际基因组编写计划•中国”( GP-write China),这一计划已于12月2日在深圳正式启动。“力争在‘编写生命密码’这一新兴领域让中国在世界具有引领地位。”一年半之前,也就是2016年6月2日,国际科学家宣布筹资1亿美元启动“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目标包括在10年内合成一条完整的人类基因组,把合成大型基因组的成本降低为现在的千分之一。     单细胞真核生物酵母染色体合成尚未全部完成 人工合成酵母染色确实是合成生物学上的一次跳跃。 在更早的2010年,曾领衔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美国科学家克莱格•文特尔(Craig Venter)完成了在原核生物细菌中进行基因组合成,自此开启了化学合成生命,也就是人造生命的大门。 相比于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碱基数量更大,合成时间、成本等相差悬殊。正因如此,美国科学院院士杰夫•博克(Jef Boeke),也就是前述人工合成酵母基因Sc2.0的主导者,耗时3年才完成了第一条人工合成酵母染色体,大小也仅为300kb(千碱基对)。 截至3月10日论文发表,中国科学家共完成了4条酵母染色体合成(接近Mb级别,1Mb=1000kb),戴俊彪团队攻克的正是最长的一条,976kb。加上同期美国团队合成的另一条,目前16条酵母染色体共计完成了6条。 据戴俊彪向澎湃新闻介绍,目前各研究团队仍在继续合作。“澳大利亚、新加坡、英国有几个课题组还在合成剩余的几个染色体,华大基因这边也还在继续做。按计划我们国内三个团队一共需要完成6条,还剩下的2条是华大基因正在做的7号和13号酵母染色体。” “我们希望在2018年把酵母所有的16条染色体合成完,能够把它们放到同一个细胞里面,这样一个细胞就是完完全全由合成的染色体构成。”戴俊彪提到。 人造生命是合成生物学的终极目标之一 戴俊彪团队,以及华大基因相关研究人员上述的工作可归类到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即合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简单的概念就是一个构建的过程,相当于用工程学的方法把生物体搭建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个生物体是怎么样工作的。” 戴俊彪特地比喻,“我们想要知道一辆汽车为什么能跑,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把它变成一个个部件,再把这些部件组装起来,如果组装起来的可以跑了,我们对它的机理也就非常了解了。” 但是,“合成生物学还很年轻,本身也是一个大的方向,涵盖范围比较广。”戴俊彪认为,合成生物学在本世纪初新起,主要源于科学家对生物体最基本的理解,尤其是基因组的理解逐渐深入。“搭建生命体,实际上搭建的不是其他东西而是它的整个遗传物质,这就要求我们知道这个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什么,遗传物质中各部分分别发挥什么作用,需要这样一个前期的基础条件,有了这个认识才能去进行设计、进行修改。” 在戴俊彪的理解中,合成生物学的终极目标主要有三点。 “第一是帮我们更好地去理解,现在有很多的生物学现象我们并不知道是怎么形成的,我们通过对DNA的重新设计、构建帮助我们去更好地理解这个生物学现象,怎么样能更好地工作。” 戴俊彪提到,“人造生命”应该来说就是属于这个范畴。“我们目前还不完全了解遗传信息是如何一点点去发挥作用的,我们能不能通过对整个遗传物质的设计帮我们理解。人造生命就是通过对生命的“造”去了解这个生命是如何工作的,原理又是什么。” 上述被总结为“构建以助于理解”,第二个目标则是“构建以助于应用”。“ 比如说植物里面有各种有用的产物,我们希望通过构建改造细胞让它变成一个“工厂”,去大量生产原本这个细胞不能或只能非常微量生产的这种天然产物、药物,用于治疗疾病等。” 最后一个跟疾病和生命相关。“我们能不能去设计一些生命体,包括细菌、噬菌体、病毒等,帮我们有目标地区分癌细胞、正常细胞,如果是癌细胞就进去把它杀死,这些思路在治疗糖尿病等其他疾病方面也可以应用,这些最终需要放到人体内去做。” 科学角度来说“5到10年”有点夸张 谈及如何看待汪建所说的“未来5到10年我们可以化学合成任何生命”,戴俊彪笑言,“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汪老师说得有点夸张了。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去走,起码在技术层面还有很多的问题要去解决,应该还需要多一点的时间。” 就以如何从酵母这一单细胞生物深入研究到多细胞生物来说,跨度依然很大。“现在有一些这样的计划还在探讨过程中,做一些前期的技术储备,我们当然希望能够把它扩展到更多其他的微生物、多细胞生物等,比如说了解多细胞的发育能怎么样被更好地调控等,我们希望在这些方面有更深入的研究。” 不同于企业家汪建,戴俊彪显然更加谨慎。“但因为现在整个基因组的大小、后续的遗传操作成熟度等原因,我们还在发展各种方法,需要把前期的技术障碍先给克服掉。” 戴俊彪具体提及,“第一,大部分的多细胞生物基因组的大小要比酵母大10倍甚至100倍,意味着我们合成的时间就长了,需要耗费的经费也多了。第二个限制因素是多细胞生物的遗传工具并不是那么的成熟,你或许可以做很大的基因组,但最后很难整合到它们的基因组里面去,去取代掉原来的那部分,这里还有相当大的困难。另外即使我们可以用酿酒酵母拼接出很大的染色体,但怎么样把这么大的一个染色体转移放到另一个多细胞生物里面去,也就是大片段DNA的移植也是需要去解决的问题。” 尤其对于人类生命再造而言,难度则更大。“其实我们还有很多的问题,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其实我们对微生物知道得比较多,但对人体的基因怎么样去决定各种性状,这个基础方面的知识还远远不够”。 正如戴俊彪一开始提到的合成生物学的出现源于对基因组的理解,“即使你有能力去合成人所有的DNA,但你合成出来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你不知道合成出来的东西是如何发挥功能的,也就不可能去设计让它功能发挥得更好。”点击查看全文[详情]

华大基因董事长称5-10年后可合成生命 专家称有点过
华大基因董事长称5-10年后可合成生命 专家称有点过

  长期关注生物合成技术的复旦大学医学院教授陈力12月28日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任何’两个字是不对的,汪建说的有点过了。”[详情]

华大基因董事长:5-10年可以化学合成任何生命。网友:???
华大基因董事长:5-10年可以化学合成任何生命。网友:???

      他还说:人造生命的进展可能比人工智能还快。 文|Evelyn 杜 “未来的5-10年,我们可以化学合成任何生命。” 在2017深商大会上,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语出惊人,称未来人造生命的进展可能比人工智能还快,并不是开玩笑。     他同时认为,化学合成的人造生命带来的伦理问题、道德问题、宗教问题和法律问题会更大,但不管你喜不喜欢,它都来了。 言论一出网友们震惊了,纷纷在微博发表看法。有的网友认为,“生物技术发展比想象中快。”、“很神奇,以后完全可以人工合成人体器官,哪里坏了就换哪里。”不过,也有不少网友表示,质疑汪建的说法过于夸张,称“忽悠,接着忽悠。”、“这明摆着是玩笑,打赌吗?”     还有一部分就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吃瓜群众,玩笑称“合成一个女朋友。”、“我先预定一个新垣结衣。”     汪建的言论并不是第一次引起争议,就在上周他接受腾讯《财约你》节目采访时,公开反对打宫颈癌疫苗,并称“疫苗4000块钱,5年打一次,做早期检测,50块钱,3年检测一次。” 汪建的观点引发了医学界的怒怼,德传投资董事长姜广策称汪建无知,华大基因股价被高估,买其股票的投资者很可怜;方舟子在“微头条”发布消息,称这样是会害死人的;知名妇产科医生王玉玲也发声认为汪建不尊重科学,“非常的气愤”。 华大基因成立于1999年,是一个专门从事生命科学的科技公司,尤其是基因测序技术。今年7月,华大基因登陆创业板,股价屡创新高。年度增长逼近950%,最高一度达到1200%,市值也突破了千亿人民币,带动基因检测成为新的风口。 不过,华大基因也遭遇了投资者的看空,认为其并没有所谓高科技含量的核心技术。此前《国际金融报》刊发《“A股明星”华大基因IPO数据“撒谎”!项目还曾遭3000多人联名反对》文章,认为华大基因IPO前后申报稿的财务数据有重大的差异。     7岁男孩丧失了2/3的皮肤后,基因治疗拯救了他的生命 | 潮科技[详情]

华大基因携手深商总会 共建全球创新中心
华大基因携手深商总会 共建全球创新中心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12月27日讯 e公司记者获悉,12月27日,在2017中国深商大会暨全球龙商大会上,华大基因集团与深圳市深商总会签订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共同开发建设“华大基因全球创新中心”,为深圳企业提供“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双向流动机会,建立互惠互利的生态系统。该中心将会成为推动深圳企业国际化,嫁接西雅图医疗、教育、科研和IT等优势资源,促进西雅图和圣何塞两市人才、科技等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详情]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10年内化学合成任何生命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10年内化学合成任何生命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在2017深商大会上表示,未来的5-10年,我们可以化学合成任何生命,人造生命的进展可能比人工智能还快。[详情]

华大基因掌舵人为啥被斥“大忽悠”?
华大基因掌舵人为啥被斥“大忽悠”?

  文 观察者网童黎对王老吉“礼节性点头”的华大基因又火了,但这次,是因为董事长汪健的“大嘴巴”。2003年,华大基因成为国内首个破译四株SARS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全球首个公布SARS诊断试剂盒的机构。之后,华大基因又向社会捐赠了30万人份的试剂盒,价值过亿元。但也正是这家上市公司的掌舵人告诉我们:“夫妻相是接吻造成的”,“华大基因有办法治疗狂犬病”,“未来人类中的大多数活到100岁都是有可能的”,以及最近的“坚决反对打宫颈癌疫苗”。据媒体此前报道,虽然贝瑞和康借壳上市导致华大基因落于下风,遗憾错失“基因测序第一股”的名号,但华大基因在今年7月上市之后曾多次涨停,盘中市值于11月中旬首次突破1000亿元,跻身到A股市值前列。但同时,上市之后的华大基因掌舵人——集团董事长汪建与CEO尹烨也走到了风口浪尖,被网民斥为“大忽悠”。让我们来梳理一下。“坚决反对打宫颈癌疫苗”在12月19日播出的一档访谈节目中,华大基因集团董事长汪建表情嫌弃,斩钉截铁地表示坚决反对打宫颈癌疫苗,原因是他算了一笔经济账。汪建称,去香港注射疫苗要4000元,隔5年要重新注射,但做早期基因检测,3年检测一次只需花费50元,只是方案不同;钱多了没事儿干,去打疫苗没问题,但普通老百姓没这必要。他还称,外国疫苗是否适合国人还有待商议。华大基因集团董事长 汪建  本文图片均为截图但这一说法遭到众多网民指责,大家指出“预防”和“检测”不一样,此举属于“偷梁换柱”。有人直接称,汪建提及了“如果换成基因检测”,于是猜测他爆出这一言论是否旨在“打广告”。“华大基因有办法治疗狂犬病”8月30日,尹烨在中国未来经济论坛上的演讲中称,在中国历史上,狂犬病5天死亡率95%,10天死亡率100%,但一位身在深圳的美籍患者通过华大基因的测序技术和医院治疗,成功离开了重症监护室(ICU),展开了恢复治疗,尹烨期待他成为第一个在中国治愈的狂犬病人。尹烨的这一说法被广泛传播,此后,“奇迹!中国治愈狂犬病第一例将诞生”的说法传遍网络。但随着舆论的进一步发酵,据澎湃新闻报道,与尹烨当时的说法不同的是,院方消息称该患者其实并未离开重症监护室。9月26日,华大基因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此前患者出ICU只是医院的阶段性尝试,但尝试失败,“演讲那一刻获得的是阶段性信息”。此外,该人士表示,病人一直在南方医科大救治,华大只是参与了其中的确诊环节,为医院提供了确诊的证据,“通过华大的基因检测技术确诊了是狂犬病患者,使医院能够对症下药。”该人士说,华大提供的就是技术上的支持。据悉,该患者已于9月23日去世。或许有人认为尹烨的说法很谨慎,他只是在“期待”。但他在透露这一案例之前说了几句指向明显的话:“有人说,狂犬病发病百分之百死亡,这个你们有办法吗?是的,有办法。”“夫妻相是接吻造成的”转至11月,在当月8日的《觉者》访谈中,华大基因CEO尹烨表示,细菌是一个星球式方式运行的一个整体。两个人接吻十秒会交换8000万个菌群,夫妻之间吻得多了就会越来越像,“夫妻相”就是这样产生的,因为菌群趋于一致了。对此,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环境微生物基因组中心主任朱宝利曾表示, “夫妻相”和人体内的微生物有关系,但是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证明。尽管并不能斩钉截铁地否认尹烨的说法,但夫妻长时间共同生活在一起,饮食结构相同、作息时间相近,加上亲密的夫妻行为,两个人原本不同的体内细菌微生态环境才可能越来越相似。单单将“接吻”提出来说未免有“哗众取宠”之嫌。部分看到“接吻造成夫妻相”说法的网民表示,“这理论真牛掰”。题外话,近期,网络上又出现了“接吻减肥法”的说法,理论是胖子和瘦子的肠道菌群明显不同,两人接吻10秒,互换8000万个菌群,然后就能变成易瘦体质。但据网民科普,人的肠道里真的存在与变胖或变瘦有关的细菌,接吻10秒交换数千万口腔细菌也是事实,但并不能交换肠道细菌。你可以猜猜肠道细菌在哪里。“未来人类中的大多数活到100岁都是有可能的”之后,在11月24日的论坛上,华大基因CEO尹烨又透露,公司董事长汪建对自己的寿命预期是120岁,并且称“不允许员工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在此之前,尹烨在论坛上给大家画了个大饼。他称,“华大基因的愿景是造福人类,我们可以控制出生缺陷,精准防控肿瘤,精准治愈感染,未来人类中的大多数活到100岁都是有可能的。”有人直接感叹,“大忽悠的公司真厉害”。或者留下了意味深长的3个字——“乐视2”。也有人忍不住劝解尹烨,“先做事,后说话”,因为“先说后做,就是吹”。还有点押韵。“点赞喝王老吉可延长10%寿命”转眼至12月,王老吉宣称“研究表明喝王老吉可延长10%寿命”,并在官微称“华大基因CEO尹烨点赞认同”。舆论发酵之后,尹烨在微博紧急澄清称,这只是“礼节性点头”[详情]

宫颈癌疫苗该不该打 华大基因董事长:钱多了的去打
宫颈癌疫苗该不该打 华大基因董事长:钱多了的去打

  2017年7月,中国内地打破无宫颈癌疫苗可打的局面,迟到十年终于引入。[详情]

乐视网被踢出创业板指数样本股 华大基因等7股获调入
乐视网被踢出创业板指数样本股 华大基因等7股获调入

  曾经的创业板第一权重股乐视网(300104),如今被宣布剔除出创业板指样本股。[详情]

合成生物学大突破,科学家创造人工半合成生命
合成生物学大突破,科学家创造人工半合成生命

  11月29日,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一篇关于人造生命的文章,介绍了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科研工作者们利用研发的两种非天然的碱基,将DNA的碱基种类拓展到了六种,并用它们创造了一个半合成的生物并利用该生物成功转录翻译了蛋白质的事情。 据悉这项研究由该所化学系教授Floyd Romesberg领衔研发, Romesberg教授的研究领域涉及有机化学、微生物学和遗传学,是国际核酸化学生物学领域著名科学家,近年来在《自然》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 这次的研究成果建立在Romesberg教授20多年的研究基础之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 Romesberg教授就开始寻找新的DNA分子碱基对,在他的设想中这种碱基对要可以编码以前从未存在的蛋白质和生物。     但这项工作并不简单,要在DNA中加入新的碱基对,那么新的碱基对就必须要与四种天然的脱氧核苷酸A和T、C和G之间具有极高的亲和力,而且在DNA的复制过程中还要不被DNA的天然修复机制给清除掉,这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 2008年的时候,Romesberg教授和团队成员从三千多个核苷酸分子组合中筛选出了一组分子,它们可以和天然碱基对一样在DNA的双链上链接,而且这些半合成的DNA还可以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复制。 2009年,Romesberg教授带领团队找到了能够将这种半合成DNA转录成RNA的酶,向人工定制蛋白质和生物迈进了一大步,但该成果是在特定环境中进行的,真实的细胞环境比这个要复杂得多,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时光荏苒,一晃眼时间来到了2014年,Romesberg教授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重大突破,利用d5SICS和dNAM这两个分子作为非天然碱基对合成了一段环状DNA—质粒,并将其插入大肠杆菌体内,创造了一个具有人工碱基对遗传信息的半合成生物体。 虽然这些人工碱基对在大肠杆菌的体内的遗传并不是很稳定,但在同年,Romesberg教授和其团队还是在加州圣迭戈成立了一家名为Synthorx的公司,希望能用扩展后的遗传密码子来创造出新的蛋白质做药物,用于疾病治疗。 而在今年,Romesberg教授团队用dTPT3分子代替了d5SICS分子,形成了dNaM—dTPT3的碱基组合,并分别将它们命名为X和Y碱基。这不仅解决了人工碱基对的遗传稳定问题,还能使大肠杆菌将这些信息遗传给子细胞。     随着遗传信息稳定性的解决,Romesberg教授团队通过编码遗传信息,使大肠杆菌被重新设计的DNA分子成功转录成RNA并被翻译成了绿色荧光蛋白的变体。     尽管这其中的变化很小,但意义却很大,是人类合成生物史上的第一次,也证明了非天然核苷酸遗传信息可以被解码成天然氨基酸和非天然氨基酸。 以前,4个DNA碱基能编码20个氨基酸,而随着X和Y的加入,预示着生物体可以编码多达152个新的氨基酸,Romesberg教授用这些遗传密码子来创造新药的愿望很可能成为现实。     除此之外,在此实验中,X、Y碱基的部分被设计具有疏水性,只能相互配对,排斥具有氢键的天然碱基。这也很可能揭示了在DNA解码过程中氢键的作用没有以往科学家认为的重要,毕竟没有氢键的X、Y碱基被成功转录和翻译了。 也许有人会担心这种细菌会逃逸到自然界中,对人类和自然界造成难以想象的恶果。Romesberg教授表示,由于该细菌无法在不添加特定物质的情况下自身合成X、Y碱基,所以这种半合成生命体无法再实验室以外存活。     可以说,随着新的实用碱基的加入,6个碱基将极大的拓展可以编码的遗传信息,更多的氨基酸、蛋白质将会出现,为未来的医药、材料等行业提供丰富的可能性。而在生物安全领域,被改造的生物也将会被更好的控制在实验室内,避免泄露危害自然界。[详情]

王思聪怼华大基因CEO:恕我直言,礼节性点头你也是傻X
王思聪怼华大基因CEO:恕我直言,礼节性点头你也是傻X

  5日,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宣布:国家863计划研究结果表明,喝王老吉可延长寿命大约10%。同时还表示华大基因CEO尹烨对此“点赞”,只不过广药话音刚落,尹烨就出来辟谣称自己只是“礼节性点头”,不代表认可该结论。没想到,虽然尹烨站出来辟了谣,但许久没吭声的王思聪还是把他给怼了。只见王思聪在尹烨的这条微博下评论:“恕我直言,礼节性点头你也是傻X”,尹烨则不痛不痒地回了一句“恕你”。王思聪强烈质疑所谓“喝王老吉可延长10%寿命”这一说法,就连“礼节性点头”的尹烨也被怒火波及,让人哭笑不得。据此前媒体报道,“延寿”的说法发布后,该项目真实性及其结论的科学性很快遭到网友质疑。12月6日,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毒理所主任黄俊明向记者承认,王老吉等凉茶品牌的确曾作为实验对象用于一项863计划子课题,“这个项目是存在的,课题编号是2010aa023001……但我们只参与了前期大鼠的实验,不负责人体实验部分”。也就是说该中心仅做过相关大鼠实验,不能确定“延寿”功效同样适用于人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王凤忠表示,由于大鼠与人属于不同物种,在大鼠试验中取得的结论并不一定适用于人体。而多位相关领域专家则表示,目前尚没有哪款功能性食品,甚至药品,敢宣称能延长人类寿命10%。[详情]

华大基因否认点赞"喝王老吉延寿:礼节性点头
华大基因否认点赞

  【观察者网综合】针对广药方面发布“华大基因CEO点赞的喝王老吉可延长10%的寿命”一说,华大基因首席执行官尹烨作出回应,称“礼节性点头都被炒作”,并强调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单一因素能形成如此显著的异。据@广药集团 12月5日消息,今天,全球著名的《财富》国际科技头脑风暴大会在广州正式开幕。本次大会由广药集团与《财富》论坛共同举办,也是大会首次落户中国。大会期间,董事长李楚源向世界宣布:国家863计划研究结果表明,喝王老吉可延长寿命大约10%。这一成果得到现场华大基因首席执行官尹烨等嘉宾的点赞认同及全场掌声。@广药集团 微博截图对此,华大基因首席执行官尹烨个人微博@尹烨-华大基因 回应,礼节性点头都被炒作。虽然同在一个Panel,也喝王老吉,但不代表认可此结论。关于人类寿命延长是综合课题,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单一因素能形成如此显著的异。ps我们是华大基因不是华大基金。尹烨微博截图[详情]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成立合成生物学研究所 探索“人造生命”奥秘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成立合成生物学研究所 探索“人造生命”奥秘

  新华网深圳12月2日电(记者陈宇轩)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2日成立了合成生物学研究所,该研究所将采用工程化的研究理念,对生物体的遗传物质进行设计、改造乃至实现全新合成。 记者在成立仪式上了解到,该研究所下设定量合成生物学、合成生物化学以及合成基因组学三个研究中心,专注于人造生命元件、基因线路、生物器件、多细胞体系等领域的研究,探索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此外,该研究所还将开展面向市场的、以产业化为导向的技术转化。 合成生物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兴交叉学科,被认为是继“DNA双螺旋发现”和“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之后的又一次生物技术革命。2017年3月,我国科学家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成功用化学方法合成了酵母的四条染色体,对农业、生物医药、环境环保和能源等多个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目前,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团队已经在生物功能分子合成进化、基因线路设计原理、酵母染色体合成、人工改造细菌治疗肿瘤、人工改造噬菌体治疗超级耐药菌感染等前沿项目上取得了科研进展。 “合成生物学不仅有潜力帮助我们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诸多挑战,而且能让我们从全新的视角,来揭开基础生命科学的奥秘。”该研究所所长刘陈立说。 [详情]

定制人工生命将诞生?科学家首次合成含六种碱基生命
定制人工生命将诞生?科学家首次合成含六种碱基生命

  尽管新生命体的实际变化很小,但它的意义十分重要。[详情]

六个遗传密码的人造生命体,翻开合成生命新篇章 | 前沿
六个遗传密码的人造生命体,翻开合成生命新篇章 | 前沿

      ► 除了ATCG能存储遗传信息外,还有其他的遗传密码吗?图片来自synthorx.com ●●● 在生命科学高强度渗透以及多方位的普及下,很少人不知道基因、DNA是什么。基因是DNA链上一段可编码蛋白的碱基序列,由A(腺嘌呤)、T(胸腺嘧啶)、C(胞嘧啶)和G(鸟嘌呤)四种密码子组成,其中A与T配对,C与G配对,形成一条长长的遗传密码片段。 地球上物种丰富多样,形态各异,忠实地记录着由4种核苷酸(ATCG)组成的遗传信息。除了这四种碱基之外,有没有其他的可存储生命遗传信息的物质?对于这个问题,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有科学家感兴趣,并猜想遗传信息的存储,是否会更加丰富多样。 直到最近几年才有一些重要进展开始出现。     ► 新发现的两种碱基与自然状态下的A-T比较,图片来自nature 2014年,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化学系教授Floyd Eric Romesberg与其团队成员在试管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碱基复制方式。通过在大肠杆菌的基因序列中植入两个新碱基dNaM–dTPT3,可形成半人工合成生命。近年来,围绕着人造碱基方面的工作,他和同事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工作。 11月30日,Romesberg及其团队又有了新的重要发现,他们发现非自然状态下的碱基能够植入大肠杆菌的基因组中,产生半人工生命体,其可以通过转录、翻译非自然状态下的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效率和天然核苷酸并无差距。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Nature杂志上。     ► 在核糖体上非自然状态下的基因编码,表达出非标准的氨基酸,图片来自scripps.edu “人造碱基的研究发展至今已有近 30 年的历史,它又被称为非天然碱基对或人工扩展碱基字母,是一种通过对碱基的改造,人工设计合成的可以行使或模拟天然核酸功能、而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人造 DNA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百人计划”学者陈非对该研究做了解读。 陈非研究员表示,“2014年,Romesberg研究小组成功构建了包含一对人造碱基(dNaM–dTPT3)的人工合成细菌,首次成功实现人造碱基对的体内复制,这一里程碑式的工作发表于Nature上,并被Science杂志列为当年十大科学突破之一。本研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Romesberg研究小组借助人工合成的反密码子GYT(Y为非天然核苷酸TPT3)的 tRNA 的帮助,成功实现了非天然碱基X(dNaM)的体内翻译。本研究以绿色荧光蛋白为非天然碱基体内翻译的报告基因,在其151位氨基酸密码子中掺入了一个人工碱基X(AXC),合成并使用了3种人工合成的包含人工碱基反密码子的tRNA(分别源于E.coli, Methanosarcina mazei, Methanococcus jannaschii的tRNA序列),均实现了人工碱基的高效内源表达,且不影响细菌的正常生长。” 目前,陈非研究员正从事合成生命遗传系统设计与构建、重大疾病基因组学及相关核酸分子精准检测、诊断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他曾师从现代合成生物学联合创始人Steven A Benner教授。     ► 半人工合成大肠杆菌敲入一个非自然状态的遗传密码,表达出绿色荧光蛋白,图片来自scripps.edu Romesberg认为,半合成生命体能够储存、复制非自然状态下的遗传信息,未来可被用来创造新的新的蛋白质,新的材料,甚至新的治疗方法。对于药物的开发以及其他有用的分子来说,半合成人工生命体同样也会有帮助。 也许有人会担忧,未来可能会造出完全不由ATCG组成的、由其他遗传密码组成的人工生命体。Romesberg强调,目前这项研究仅在单细胞(如大肠杆菌)等低等生物中进行实验,仅用它们来存储遗传信息。 对于这项研究,陈非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无疑是人工合成生命领域的一次革命性的突破,它的成功打通了人造碱基的体内复制、转录、翻译生命中心法则的主要环节,为构建稳定遗传的人工合成生命遗传系统翻开了新的一页。这既是‘生命工程化’的一次有益的尝试,也是‘从头合成生命系统’领域的一次革命,对化学合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发展也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促进作用,并可能为合成生物学开辟出一条新的、更安全的别样健康发展之路。”         ► Romesberg教授曾在TED演讲:Expanding the genetic alphabet。 值得一提的是,Romesberg于2016年由河南师范大学推选,入选有机化学学科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名单,并成为该校首位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专家。 参考资料 Zhang Y. et al. A semi-synthetic organism that stores and retrieves increased genetic information. 2017. Nature. doi:10.1038/nature24659.    [详情]

人类能“合成生命”吗?——新华社记者对话国内外学者
人类能“合成生命”吗?——新华社记者对话国内外学者

  新华社深圳7月30日电(记者周科、王晓丹)人类能“合成生命”吗?人类生命史上是否存在“基因大转移”?合成生命技术已达到什么水平?在深圳举行的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上,德国植物分子生物学家拉尔夫·博克、国家基因库(深圳)执行主任徐讯、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朱健康就这些疑问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生命史上存在“基因水平转移”吗? 生物将遗传物质传递给其他生物而非子代,叫作基因水平转移。有研究认为,距今20亿年至10亿年之间,生物之间发生了大量的基因水平转移。 记者:“基因水平转移”有没有发生过? 拉尔夫·博克:我认为在进化早期发生过是有可能的。首先,当时绝大多数存在的生物体都由单细胞组成,这些单细胞生物体比多细胞生物体更频繁地参与基因水平转移。第二,那时的细胞有着更原始的结构,其周围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很可能没那么坚硬,因此更具渗透性。这意味着来自环境和其他生物体的DNA可以容易被吸收。 徐讯:随着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基因组数据的积累,发现不同物种之间,甚至亲缘关系很远的生物之间基因组上有大量同源基因存在。 记者:如果“基因水平转移”存在,我们对进化论的理解将产生什么变化? 拉尔夫·博克:这表明基因水平转移和基因组水平转移极大地促进了地球上的早期生命进化,以及更复杂的生命形式的进化。生物的进化可能被大大加速。 徐讯:新基因对物种的起源、演化及对环境的适应性有重要作用,而基因水平转移作为物种引入新基因的一条重要途径,打破了亲缘关系的界限,使基因流动变得更为复杂,这也是生物进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朱健康:如果这个转移存在的话,说明生物可以不需要通过自然界的变异循序渐进地进化,在进化过程中可以飞跃。 记者:基因水平转移能否发生在高等动物之间? 拉尔夫·博克:高等动物之间的基因水平转移是极为罕见的。原因在于高等动物有生殖细胞,即所谓的生殖系,它们在体内受到很好的保护,因此外源DNA是很难遇到它们的。 合成生命技术已达到什么水平? 记者:合成生命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拉尔夫·博克:合成生命有两个关键的要求:一是对维持生命所需的最低限度的基因和蛋白质有进一步了解;二是拥有能合成大片段DNA并将其组装合成基因组的技术。这就是我们在细菌中合成生命所需的一切。 徐讯:美国《科学》杂志有研究称,有研究团队使用电脑程序设计和编写了遗传信息,然后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将这些遗传信息合成出来,之后放入细胞中替代原来的DNA,并且保证其能继续保持活性。如果这项研究可靠的话,说明合成生命依旧需要基于蓝图,也就是我们对现有生命形式的理解、对基因组的解读,需要测序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工具作为支撑。我们目前合成的酵母染色体连人最小染色体的五十分之一都不到,所以如何构建超大DNA并高效地导入受体细胞,是另一个技术关键。 记者:人类现在能对生物体进行多大程度的改造? 拉尔夫·博克:我们可以利用基因和基因组水平转移作为工具,来促进植物生物技术和合成生物学的全新应用。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横向转移基因,还可以将基因和基因组进行组合,创造新的植物物种。例如,将两个现存物种的基因组合并成一个新的物种。我们希望能在可预见的未来,通过这种方式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农作物上,产生新一代农作物。 朱健康:基因水平转移能不能作为通用工具,现在还只是猜测,但有些东西已经成为重要工具了,如农杆菌侵染植物形成植物瘤,人们通过对其研究发展了植物转基因技术。 人类能大规模合成生命吗? 尽管合成生命仅在萌芽状态,但社会舆论已经开始关注它了。因为它是一柄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类,又有可能因失控而打开“潘多拉魔盒”。 记者:人类能大规模合成生命吗? 拉尔夫·博克:我认为,未来几年会有大量合成细菌基因组的制造,以及它们在细胞中的功能测试,相关技术将很快在许多实验室中成为常态,但由于基因和基因表达的复杂性,完全合成的植物或动物将十分困难。 朱健康: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现在所谓的生命合成并没有真正合成一个细胞。人类对于生命体的理解还不够,现在只能合成最简单的细菌基因组,甚至真菌的部分染色体。对于工业用的细菌、酵母,比如生产抗生素的菌株,有可能大量合成。要合成一个高等生物,我认为100年内很难实现。 徐讯:对于整个学术界而言,基因组设计合成研究必将颠覆生命科学的研究模式,并提升人类对生命过程的理解,加深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尤其是通过基因组合成研究检验我们当前对基因组的所有认识,并将进一步加强我们对生命过程的调节和控制能力。[详情]

2018年01月04日 14:13|播放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