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国产手机一边作践自己,一边贬低别人

2015年06月12日 09:24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孙永杰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孙永杰

  小米本来好好的一场发布会,却招致了乐视与其的一场口水战,并引来各路水军及业内的跟风和观战。好似双方都为自己营销了一把,但细细想来,对于市场和用户而言却将自家的软肋暴露无遗,其实质更是一场互贬。

  提及互贬,除了上述小米与乐视之外,近期360新近成立的奇酷公司发布的399元的大神F1 Plus智能手机也从产品和价格上着实贬低了小米的红米2A。不过让我们感到不解的是,即便是未来奇酷公司不靠硬件盈利,但在配置和体验上均要高于红米2A,为何非要比人家价格低呢?难道同等的价格就没有竞争力了吗?至少同等的价格可以让奇酷少在硬件上赔些钱,甚至是挣钱,这难道不是一个商业企业基本的诉求吗?由此看,还是对于自身产品及品牌在市场和用户中的影响力的信心不足所致,所以奇酷的这种做法,在贬低对手的同时,其实也在不经意间贬低了自己。

  类似的效应同样发生在乐视的身上,即其引以为傲的所谓打着惠及市场和用户的招牌,在手机行业公开BOM成本,迫使行业竞品纷纷降价应对。不知乐视是否注意到,被迫降价的几乎都是中国相关的手机企业,当手机产业几乎100%的利润均被国外的苹果和三星收入囊中,中国手机产业及厂商艰难生存之时,你的这种做法,在贬低整个中国手机产业价值的同时,也是对于自身手机硬件和品牌的贬低吗?毕竟乐视在发布手机时,打破工艺边界,无边框ID,全悬浮玻璃,全金属一体化机身等的宣传让市场和用户觉得乐视手机超越了苹果,但怎么到了体现这些超越苹果价值的价格时,却大相径庭呢?

  如果说上述乐视、奇酷的做法更多是在贬低对手的同时不经意贬低自己的话,近期联想、中兴等这些传统手机企业做法更倾向于自贬。

  例如联想通过移动业务高层的换人,力挺自己神奇工厂,并在随后大肆宣传神奇工厂及相关产品的独立性,而作为联想本身的品牌似乎成为了造成其手机业务增长不利的瘟疫。同样中兴也宣布其努比亚品牌独立,也是竭力扯清与中兴的关系。不过我们在此想说的是,联想、中兴的手机业务能够走到今天,靠的就是母品牌的产品和品牌的影响力。而从未来看,这些独立出的品牌要么刚刚起步,前途未卜;要么对于自身整体业务的贡献微不足道,在这样的现实之下,如此急于划清与母品牌的界限,不仅有前面所说的贬低自身已有品牌和产品的价值之嫌,还有可能在实际发展造成自残,结果是自毁长城,两败俱伤。为何我们企业之间如此擅于互贬和自贬?

  首先从整个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看,事关其发展的核心技术、部件、系统等几乎全部掌握在国外厂商的手中。这就决定了我们厂商间的所谓的创新更多属于自娱自乐,自欺欺人。最终比拼的仍是价格;其次是整个产业的浮躁,造成机会主义盛行(最典型的就是风口理论),而忽视了产业发展过程中积淀的重要性第三是贪大厌小,动辄就是生态,似乎做单纯的手机硬件都不好意思和人家打招呼,显不出高大上,孰不知,正是这种误区让中国手机厂商的价格比拼愈演愈烈,而其中蕴含的仅有的价值也在这种价格战中被稀释殆尽。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直到今天,手机硬件本身仍是我们多数手机及相关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本。面对上述的窘境,我们除了缺乏自信心驱使的互贬和自贬还能有什么?最终的结果就是离我们表面不屑,实则羡慕嫉妒恨和追求的类似苹果这类企业的品牌溢价和价值驱动盈利的目标越来越远。

  据美国消费电子协会(CEA)新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尽管目前8成中国人使用国内品牌生产的智能手机、电视机或可穿戴设备,但约三分之二(63%)的中国人表示喜欢国际品牌生产的这类产品。这项研究还表明,由于约三分之二的中国消费者表示愿意购买美国(67%)、欧洲(66%)、韩国(62%)而非中国(41%)品牌产品,海外科技公司在中国面临重大销售机遇。

  另据市场研究公司Newzoo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以营收来看,苹果已成为中国排名第一的科技品牌。报告显示,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年营收达到370亿美元,超过了中国国外及本土的所有科技公司。苹果的规模要超过腾讯,同时也远高于华为的175亿美元和联想的147亿美元,这两家中国公司也生产智能手机。

  不知业内的厂商们看到这两个研究报告作何感想?不要误以为中国的用户认可自己的产品,那是受限于消费水平,而一旦他们的消费水平能够达到从价格消费到价值消费时,这部分价值也不会转移到咱们国内厂商身上,更何况在当下,很多中国用户已经将价值贡献给了苹果。同在一个产业,同在一个屋檐下,从现在开始应该停止彼此间的互诋和自诋,踏实做事,塑造良性的竞争环境,突出价值而非价格,否则不要说现在的智能手机产业,就是下一个产业机会来临时,我们趋之若鹜的以价值和品牌驱动的发展模式仍是梦。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国产手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