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互联网手机会杀死传统渠道手机吗?

2015年03月25日 09:27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maomaobear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maomaobear

  2015年3月23日,联想正式发布了自己互联网品牌乐檬。同时发布了自己的新品,乐檬K3note,其实联想早在去年年底就试水了乐檬品牌,推出过一款叫做K3的产品。如今正式命名互联网品牌,只是补票而已。

  由于小米的快速崛起,各个传统手机厂商纷纷发布自己的互联性价比品牌。华为荣耀、中兴Nubia、OPPO的一加、金立IUNI,如今联想又发布了乐檬。

  有一种说法是互联网手机会杀死传统渠道的手机,难道未来真的是互联网手机的天下吗?

  一、互联网手机的优势在哪里?

  最早的互联网手机是小米,小米上市轰动,靠的是高配低价。用雷军的说法是,抛弃传统渠道层层代理的成本,不靠传统渠道昂贵的广告,靠电商压缩渠道成本,靠炒作和互联网营销去掉广告成本,性价比赢得用户。

  这是互联网手机最初的优势,但是这个优势在各家全部跟风以后已经不存在了。一加、IUNI的手机做得也很不错,价格也是1999元,大家都是高配低价,都走电商、都做互联网营销。

  而小米这个时候还有新招,软件和服务的增值,通过高性价比小米手机,小米自家的网站成为了一家不小的电商,这个电商本身就有很大的价值。

  通过投资引进,小米有了云服务、有了内容、有了虚拟运营商资格……逐渐形成了一套体系,小米手机和MIUI成为服务的入口。小米还可以通过入口赚钱,扩大了优势。

  正式因为这一条,现在有人说小米可以通过各种收益形成体系,反过来用在手机降价上,压倒竞争对手。继而出现所谓的互联网手机杀死传统渠道手机。

  二、入口的层次问题

  从理论上看,互联网杀死传统渠道手机的看法似乎有些道理。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入口的真实性。

  小米或者其他互联网手机,可以制造自己的体系,通过手机把服务和APP分发给消费者,产生收益,但问题是消费者会用吗?

  理论上,最高级别的入口是硬件入口,其次是ROM,互联网手机厂商掌握硬件入口,就能掌握消费者。

  但实际上,在硬件入口之上还有一个入口,就是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入口。

  在消费者习惯尚未养成的时候,可能手机上有什么,消费者就用什么。这个时候硬件入口级别的确是最高的。

  但是,当消费者习惯养成或者改变以后,你给他预装的软件和服务,消费者未必用。

  小米现在有移动支付的牌照,但是小米不能强迫用户不用支付宝,只用小米的支付。因为用户用支付宝是多年来用淘宝养成的习惯,无论用户用小米手机、三星手机、OPPO手机,一加手机都会安装支付宝。

  用户习惯的入口级别高于硬件,所以想要靠手机垄断软件与服务的入口是很难的。

  手机的入口价值不如很多人想象的那么高。

  三、预期收入反作用于手机价格的局限

  入口收益没有想象的那么高,但是互联网有一个优点是可以吹泡泡,我可以向投资者描绘未来5年、10年的预期收益,让用户甘心情愿的赔本赚吆喝。这些投资可以补贴在当下,扩充用户数量。用在手机行业就是所谓的手机不赚钱。

  这个手段应该是有效的,毕竟便宜的手机很多人喜欢,不过期望这个垄断市场还是不太现实的。

  追求性价比的用户有,数量还不少。但是同样有追求消费层次的用户,在中国iPhone的销量居高不下就是明证,而国产品牌中OPPO和vivo也卖了3000万。

  此外,这个补贴的幅度很有限,小米一代的时候确实便宜,但是到了2015年,小米的价格其实相比荣耀、魅蓝已经没有多大优势,虽然小米互联网运营和变现的能力更强,体系更广,但是反映到价格上并没有看到明显的优势。能够补贴的力度非常有限,不足够构成压倒性的优势。

  四、互联网品牌和传统渠道品牌的关系

  线上,线下是两个世界,虽然两者有一定的替代关系,但是消费者的消费层次是多种多样的,各自有各自的目标用户。

  对于追求性价比的用户来说,线上渠道更便宜,对于追求较高消费层次的用户来说,线下渠道有更好的体验。两者都能活的很好,不存在谁替代谁的问题。

  手机本身的入口价值现在趋于淡化,互联网收入能够补贴到产品价格的幅度也非常有限,无论什么渠道,最终产品的品质还是关键。

  本月,魅族魅蓝note的销量在淘宝已经超过了小米,好产品总会受到欢迎,无论它是互联网手机还是传统渠道手机。

  (本文首发百略网)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互联网手机 小米 传统渠道手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