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慕斯
在《荒野之息》中,amiibo被赋予了更多的附加价值和意义——它和游戏中的装备挂钩了,还具备“重复使用”的功能。
淘宝一直都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有人曾戏称,在深圳华强北你可以买到一切你所能想象到的山寨手机;但在淘宝,你甚至可以买到一切你根本想象不到的东西。
这就和我们可以在快手上买到全套的GTA魔改版一样,游戏市场总是会有那么一两个角落,展现出这个圈子里不为人知的阴暗面,就和盗版游戏一样,只要一有空子钻,往往便会迎来蜂拥而至的人群,挤的人多了,也就行成了一扇扇认为理所当然的大门。
不过这一回遭殃的并不是游戏,而是“amiibo”——这个早在任天堂2014年的E3大会上就进行了亮相的互动玩具,可以理解为一种可以追加道具、关卡、角色和外观的实体DLC。从2014年刚一推出仅有12个角色,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上百个不同款式可供玩家选择。但是在国内,amiibo依旧是属于“看不见摸不着”的那一类存在,没有正规的渠道,也没有价格管控。既然没有约束,自然也就走向了畸形发展的一面。
amiibo有玩具,也有卡片
这次要说的amiibo自制卡,就是一个从各种层面来说都会出现的必然产物,也是淘宝上又一个特有的“灰色生意”。
amiibo带来的“盗版生意”
现在在淘宝上以“amiibo”为关键字进行搜索,你就能马上找到一大批贩售自制卡的店铺,主推的基本以《荒野之息》和《马里奥赛车8》为主,套卡价格基本都在40-60元左右,当然这个价格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据说在初期,这种套卡价格一度高达70-80元。按照销量排序也能清晰的看到,最高的两家交易额已经达到了两三千笔。
这类自制卡,基本已经占据了淘宝“amiibo”搜索结果80%
为了搞清楚这些卡的原理,前两天我也拍了两套卡回来,而实物又给我带来了新的感觉:原本以为不过是粗制滥造的“仿冒品”,但体验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这些自制卡的设计是很整齐划一的,有些还用上了磨砂的背贴让质感更好。毕竟在淘宝的小圈子竞争下,有点追求的淘宝店家早已不再停留单纯的制卡上,有的店家甚至打出了“精美皮套”、“银行卡制作工艺”、“赠送1.5G中文攻略”等噱头,真正体现出淘宝所特有的“贴心服务”。
所谓的“1.5G中文攻略”,基本来源自UCG杂志415期电子版,以及国外Piggyback和香港地区攻略本的电子版
深究下不难发现,这些所谓的“自制卡”,大多是基于所谓的“NFC白卡”加工而成,其中一类名为NTAG215的白卡,在淘宝的千张批发价只需要1块钱,量越多价格越便宜,只要通过NFC读写机将对应的amiibo数据拷贝进去,配合打印出的封面图,就可以很快的制作一套像模像样的“amiibo自制卡”。
YouTube上的“amiibo自制卡”教程,只需要几张白卡和一台NFC手机就可以实现
不过,自制amiibo卡并非是唯一一个钻技术漏洞的产物,早在2015年,Eurogamer便曾报道过一个名为“amiibo”的设备,可以简单理解为是amiibo的“NFC烧录机”。这个售价不到250元的设备如今同样在淘宝有售,虽然并没有amiibo自制卡那么火爆,但是功能更为全面,基本只要有一台支持NFC功能的Android手机,就可以将市面上近乎所有的amiibo人物数据,都拷贝到同一个小圆盘里。在国外,类似的教程视频在YouTube上也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
这几个信息其实都指向了一个问题,那就是amiibo“被盗版”的成本非常的低。一方面,尽管任天堂对amiibo的NFC信息进行了加密,但出于NFC技术本身的开放性和普及性,破解和拷贝的成本如今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另一方面,在中国如今的大环境下,amiibo本身购买渠道的不通畅和成本上的“不对等”,也是让这些产物泛滥并获利的根源之一。
以《荒野之息》的amiibo为例,原价为250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50元)的“古代守护者”amiibo,现在在日亚上基本无法以原价入手,而在淘宝上则大多以300元标价出售;至于稍微便宜点的“骑马林克”和“弓林克”,两者的原价为150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00元),实际也需要150-200元左右的价格才可以买到。
想原价入手《荒野之息》系列amiibo?不存在的
消费者都不喜欢看到“黄牛价”,其实也从侧面反应出amiibo市场供需不平衡的现状,但也并非所有的amiibo都是这个情况,一些冷门的游戏或是角色,还是可以很轻松的在日亚甚至是淘宝上,以原价入手现货。归根结底,判定一个amiibo是否受欢迎,从它的真实价格中也能猜得八九不离十。
不过说真的,我一直认为早期的amiibo功能都十分“单纯”——之所以会有“单纯”的印象,或许更多是由于这些“刷”出来的内容,很好地回应了amiibo定位——即作为实体DLC而存在,DLC其实就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有或许算锦上添花,没有也不会对游戏本体内容带来过多的影响。
比如在《马里奥赛车8豪华版》中,amiibo只是解锁对应Mii角色限定服装;在《大乱斗》系列中,则可以用于存储自己所培养的特定角色;在《动物之森》系列里,则是刷房车或者带特定的家具。哪怕是在《塞尔达传说黄昏公主》中的“狼林克”,或者是近期的《火焰纹章另一位英雄王》的“阿鲁姆”和“赛利卡”,也仅仅只是来解锁特定的迷宫关卡。
但是在《荒野之息》中,amiibo被赋予了更多的附加价值和意义——它和游戏中的装备挂钩了,还具备“重复使用”的功能。
每一个amiibo都对应着不同的素材和装备
一位在微信上卖卡的朋友告诉我,amiibo自制卡并不是今年才出现的:“以前国内玩家集数小,游戏类型也偏幼齿,就算想做,没有量也不会有厂家愿意接单,基本就是自己做自己的,但Switch和《荒野之息》出来后就火了,游戏本身吸引了很多人来玩,主要还是因为可以刷装备。”
根据《荒野之息》的设定,武器和防具基本都需要靠击杀特定怪物亦或者是在中后期场景才可以获得,但如果有一套这样的amiibo卡,不少高阶装备都可以靠每天“刷卡”一样刷出来,比如只有在游戏后期才可以获得的王家系列武器、古代守护者兵器等,至于限定的风之杖套装、神鬼林克套装,更是只能通过对应的amiibo才可以获得。你甚至可以在游戏开局,就召唤出一匹自带20颗心的狼林克进行辅助战斗。
刷amiibo的素材基本是固定的,但宝箱内的装备则是每日随机掉落
这还不够,《荒野之息》的“刷卡”并非一次性的,每一种amiibo在游戏中都有一天一次的“刷卡”机会,这个设定也意味着,如果你拥有一套amiibo卡且又是以通关为目的,基本上就不用在装备和素材问题上发愁了。
于是在很多玩家心中,这些可以刷出装备和各种素材的amiibo卡几乎就等同于“免费的氪金道具”。我很好奇,这些购买了amiibo自制卡然后每日一刷的玩家,是否发现自己在隐性破坏着游戏本身所推崇的探索和冒险乐趣,但如果把乐趣单纯定义为“爽快感”的话,或许问题就变得不那么复杂了。
当虚荣心和欲望同时在作祟时,伴随着那一个个清脆的箱子落地声,没有人会对这种“天上掉馅饼”的感觉产生抗拒感。
游戏业内的“玩具生意”
互动玩具不是一个新鲜的代名词,任天堂也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这个领域里,amiibo需要面临的是来自Activision的Skylanders系列,迪斯尼的Infinity系列,以及新晋的LEGO Dimensions系列的竞争。但是互动玩具发展也并非一路高歌猛进,在2016年5月份,由于游戏发行业务的乏力,迪斯尼就宣布砍掉了自家的互动玩具生产,转为授权自家旗下的知名 IP,这也是近几年来互动玩具市场遭遇的最大一次变局。
不过和任天堂Amiibo的“游戏附属品”的定位不同,Infinity、Skylanders和Dimensions这三个系列,主推的都是名为“Toys-To-Life”的模式,区别在于,如果说amiibo只是代表“游戏DLC”的话,那么在“Toys-To-Life”模式下,这些实体玩具才是游戏的主体——不仅是能“看”,也同样具备在游戏中“玩”的体验。想要玩什么内容、什么角色,用户可以按自己的喜好购买相对应的套装,随之带动的便是包含了各种角色、道具甚至是关卡扩展包的销售链条,实体玩具在这个领域里扮演着更加核心的地位。
Skylanders需要购买基本包,里面包含了传送门和模型,只要将模型放到平台上就可以导入到游戏中进行互动
Activision的Skylanders系列算是这个领域走在最前列的品牌,作为一个2011年就进入市场的互动玩具系列,某种程度也可以看作是amiibo的“领路人”。但是如今这个系列已经无法和前几年的爆炸性增长相比了,迪斯尼Infinity系列的雪崩也间接证明,“Toys-To-Life”市场整体在放缓,Activision也表示Skylanders今年不会有全新的主机平台作品,未来会逐渐将重心放在移动端。
至于LEGO Dimensions系列,虽然进入市场比amiibo还晚一年,但是LEGO本身有着其它品牌所不具备的拼搭特色,作为新晋玩家来说势头也算不错。
LEGO 玩具依旧有其独特的积木拼搭特色
不过正如刚才所说,互动玩具市场的增速正在放缓,这个市场的体量还不足以喂饱这几家巨鳄。有分析师曾给出数据,称迪士尼的Infinity系列发布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拿下了5.5亿美元的全球销售额,在2016年更是超越Skylanders系列,成为了这个领域最受欢迎的品牌,且大部分收入都来源自实体玩具的销售而非游戏。
但哪怕是在这样的成绩下,Infinity系列的营收依旧没能达到迪士尼的预期,尤其是对比上百亿美元的影视娱乐和主题公园业务,互动玩具系列之于迪士尼而言,只能算是沧海一粟。相对的,开发商需要养活300人工作室规模的团队,才能保持不断开发大量的新扩展内容——毕竟人们对热门角色的热情可能快速燃尽。对迪士尼来说,这显然是一个花钱不讨好的项目。
所以本质来说,击垮Infinity系列的根源在于开支与收入之间的不匹配,而非缺乏良好的口碑。
迪斯尼的Infinity系列同样拥有不少享誉世界的IP人物
对比之下,任天堂的amiibo显得更“轻量”,也更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一方面,以任天堂的IP数量和质量来说,估计也只有迪士尼能够和它媲美了;此外任天堂对amiibo的定位十分明确,即作为“实体DLC”而存在,至今为止,任天堂还从未开发过只面向amiibo的游戏,购买amiibo的人也不需要再额外购买一个读取底座,毕竟不管是3DS、WiiU还是Switch都配备了NFC芯片。
有趣的是,根据外媒Polygon中的一篇对Skylanders创始人采访报道,其实这种互动玩具的概念早在Wii时期就已经知会过任天堂,当时的Skylanders希望任天堂能够成为其独家合作伙伴,然而却被任天堂以“我们从未见过这样的东西”理由所拒绝。
但没人预料到Skylanders于2011年推出后,会销售得如此火爆,迪士尼也成为了反应最迅速的那一个,一年后便推出了自家的Infinity系列,而任天堂推出amiibo则是2014年后的故事了。
不可否认的是,游戏依旧是带动amiibo销售额提升的关键所在——比如在2015-2016财年段,《Splatoon》和《大乱斗》系列都为amiibo带来的显著的销售额提升;而在2016-2017财年前三季中,amiibo销售数据则出现了大幅下滑,任天堂官方将这一期的低迷表现归咎于WiiU主机的发展停滞,以及缺乏主力游戏作品的带动。
当然,迟到总比不到好,迪士尼选择退出这个领域后,也意味着留下了一大片的市场空白,所以机会依旧存在。某种意义上,任天堂和它的amiibo生意,似乎已经成为这个领域最具潜力的系列。
任天堂的“情怀生意”
我姑且认为,多数人选择购买amiibo的心态,和购买手办是相似的——amiibo具备了收藏品的价值,设计的初衷是让玩家与角色之间产生感情上的强关联,其观赏性更大于其作为扩展DLC的意义,那些掉下来的宝箱不过给玩家感情投入的一份报恩罢了。
实体玩具带来的影响力不言而谕,虽然amiibo在做工上还没办法和手办界的“御三家”级相比,但在百元的价位上,也算给出了与之对等的制作诚意和质量。
买amiibo同样是买情怀,不少人眼中更看重的是这些手办的实体价值
一方面,出于“恋物”的情结,amiibo赋予了任天堂虚拟角色真正的外形和存在形式,手办的意义自不用多说,观赏用、收藏用、传教用,都有其特定的价值,游戏玩家能够将他们的所思所想拓展到现实世界,而不仅仅局限于虚拟空间;另一方面,尽管amiibo在多数游戏都是“一次性用品”,但是在任天堂的设定中,同一个amiibo是可以“跨界”到其它游戏中的,这也维系了玩家与amiibo之间的感情。
然而amiibo也同样吸收了手办产品的“稀缺性”特质,在日本这个早已被宅文化影响到骨髓深处的国度,一些稀有或是限定手办的价格被炒到上天这种看似匪夷所思的事情,似乎早已被大众接受并潜移默化的影响了类似的行业。
任天堂在2015年的CSR报告中简单介绍了amiibo的生产流程:先通过3D打印技术进行原型制作,再进行二次打磨,然后拆件进行分别的上色,也就是手工实体的制作,此外每款amiibo都会进行不同方式的安全性检测,比如面向幼童的amiibo,为了安全可能还会打磨掉一些比较尖锐的部分。
amiibo的制作流程,和常见的动漫手办十分相似,所以难免造成较长的周期
至于最终的量产流水线管控,似乎又是另外的一个话题了,尤其是当规模达到成百上千万的量级后,哪怕是一款做工十分简单的amiibo,也还是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如果后续没有补货和再版的计划,基本就成了“限定款”,不少商家也是看中了这种商机,专门收购这类各种珍稀的Amiibo。也正如前文所说,在日亚或者eBay这类电商平台,需要以两倍甚至三倍的价格才能入手到热门的amiibo人物。
令人费解的是,对于“稀缺性”问题,任天堂一直没有给出理想的方案。哪些amiibo应该被补充,哪些amiibo又应该被停产,缺货会对amiibo的前途带来影响吗?起码现在任天堂还不会这样认为。当amiibo作为“收藏品”而存在时,等待价格趋于合理这种事似乎永远都不会发生。
在这种供需关系下,amiibo自制卡的出现被不少人认定为“合理且必然的”,如今买卡的人也早已不止是国内玩家,国外的用户也比比皆是。不少国外网友将盗刷的“原罪”怪在了任天堂的头上,表示正因为amiibo频繁出现“饥饿营销”的情况,才会导致这些自制卡泛滥成灾。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这位YouTube主播一样,拿出175个amiibo刷《荒野之息》
卡片式的amiibo不仅代表着的是一个更加经济实惠的形态,从携带角度来说也比实体玩具更合适。任天堂也并非没考虑过,早在《动物之森》系列游戏里,任天堂就推出过一个个集换式卡牌包装的amiibo卡,从量产的角度来说,生产卡片肯定要比生产手办简单得多,而且也并非所有人都拥有一个能摆满手办的大房子。
更何况,卡片化也不是唯一手段,还有人认为任天堂应该考虑将amiibo进行“数字化”,建立一个在线的amiibo商店,凭借如今高度普及的智能手机,通过手机NFC来可以实现感应操作;又或者改变策略,让这些依靠amiibo才可以获得的道具,通过在线DLC的方式,以合理的价格提供给那些没办法第一时间购买到amiibo的人,这样购买了游戏的人也都能够公平享受所有的扩展内容。
但这些需求都透露出另一个信号,那就是关于amiibo作为实体玩具的存在意义——并非所有人都看重amiibo的“实体价值”,反而更关心amiibo在游戏中所带来的“额外内容”。尤其是对于《荒野之息》这样的游戏来说,“刷高级装备”的诱惑力是不言而喻的;更不要说那些首次接触塞尔达传说的玩家,你无法强求他对一个戴绿帽的人萌生感情再把一堆长得差不多头顶绿油油的小人抱回家。
一位在eBay的上卖amiibo自制卡的卖家说,他曾写信询问过任天堂对这些卡的立场和态度,最终获得的回应是,任天堂以“违反专利法规”、“未经授权复制/拷贝任天堂amiibo的产品、商标、图片”等条例,告知这位卖家在24小时内必须下架这些自制卡,否则将采取法律行动。
他最后选择下架所有的自制卡,但至始至终,他都不认为这些自制卡算是对amiibo的“盗版”——“自制卡并没有对收藏amiibo手办的人带来影响,我只是为那些想要享受游戏内容的人提供了某种便利。归根结底,我更希望任天堂能生产出更多的amiibo,而不是让每个人都只能花60美元,去买一个原价不到15美元的玩具。”
就和对待盗版游戏一样,我也没办法对这些卖卡的人表现出嗤之以鼻的态度。可就算有再多怨怼amiibo的糟糕理由,有再多解释自制卡合理的借口,也无法让自制卡的存在站得住脚。真正热爱马里奥、林克和喷射战士角色的玩家,依旧会无视吊牌价,买得豪气冲天;而那些对实体amiibo不那么感冒,却又对游戏内容十分在乎的人,终究只能以自己的方式在台面下狂欢,都说无功不受禄,没有付出,谈何回报?
作者丨慕斯
游走于二次元的科技宅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