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战士一般的V社:艰苦卓绝,法不避亲

2016年06月24日 09:09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TECH2IPO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天使不投资人

  V 社大家都知道是什么,就是运营知名骗钱平台 steam 的那家私企 Valve。V 社社长 G 胖的微笑你懂,和长者的微笑、姨夫的微笑并列为三大高辨识度微笑。

  曾经开发了史诗级游戏半条命(其 mod 衍生了 CS 和军团要塞等伟大作品),并坐拥求生之路系列、传送门系列的 V 社,如今更多依赖竞技主题网络游戏获取收入。今天,V 社手下的几大捞钱法宝,除了平台 steam,主要是游戏 CS:GO、Dota2 和 TF2。今天我们要说的,主要是关于 Dota2 那点儿事儿。

  Dota 人的 V 社

  Dota 人眼中的 V 社,和一般 steam 玩家眼中的 V 社,是不同的。Dota 人眼中的 G 胖,和一般 steam 玩家眼中的 G 胖,也是不同的。

  在其他人看来,V 社是一家精心打磨 steam 多年,日积月累走向成功,最后几乎成为 PC 游戏救世主的,技术实力雄厚、运营自成体系的公司。而 G 胖是一个眼光独到、作风狠辣的老板,具有超前时代的意识——比如在 PC 游戏几乎死于盗版的时代,G 胖断言正版游戏一定会成为主流。

  如今 steam 取得的成就及 V 社的商业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 G 胖身为商人的精明。玩家们一边调侃 steam 打折活动,笑骂 G 胖奸商,一边在这个全球最大玩家社区上倾泻自己对游戏的热爱,丝毫不吝惜以金钱的形式。

  但在 Dota 玩家的眼中,V 社在精明的商人形象之外,更像是拥有卓绝品格的守护者,以及具备钢铁意志的战士——他们为 Dota 所付出的一切拯救了一款 dead game,而这款 game 在起初似乎并不值得他们这么多的投入。

  其实又何止 Dota 玩家,CS 玩家大概有着相似的感受——在 2010 年左右,随着英雄联盟等游戏的崛起和爆红,DotA 初代(War3 的自定义地图)和 CS 等‘年头过久’的经典游戏都逐渐退居二线,险些滑入被遗忘的深坑。在这种困境下,V 社毅然投入 Dota2 和 CS:GO 的开发,并勉为其难地联系了一支又一支著名战队,组织了一场又一场世界大赛,设置了一条又一条竞技规矩。

  最值得惊叹的是,Dota2 的 Ti1 有着高达 160 万美元的奖金,然而那时 Dota2 游戏本身甚至还未公测——换句话说这个游戏还完全没有收入。而 V 社宁愿自掏腰包拿出在当时看来惊世骇俗的电竞项目奖金,也要通过职业比赛塑造一个全新的 Dota,可见其思路之超前、决心之坚定。

  目光长远的游戏人

  当然,Dota2 如今的成绩回报了 V 社当年的大手笔付出。Ti 系列赛在 Ti4 通过奖金池积累了高达 1092 万美元的奖金,这一数字在 Ti5 更飙升至 1804 万美元。Ti 的成功有力地印证了职业比赛对 Dota2 维持游戏品质、吸引普通玩家的巨大意义,也说明当年 V 社从职业比赛入手运营,将 Dota 初代玩家吸引过来的思路是合理的。

  然而,这种跨度长达数年的运营策略,可说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环节越多,失败几率越高,做生意的都懂这个道理。V 社能从职业比赛运营下沉到普通玩家运营,难度之巨大、决定之艰难可想而知。这也正是 Dota 人对 V 社倍加尊重,不将其当作单纯的一个‘奸商’的重要原因。

  Dota2 如今已经基本稳定下来,有着一定规模的忠实玩家,游戏口碑也一贯不赖。在可以预测的时间内,Dota2 应该已经是一款成功的商业游戏,可以被 V 社用来赚钱了。

  V 社早已收回成本,Dota2 能赚钱是不言而喻的。然而,V 社却没有一天放松对 Dota2 的高投入,比如将一年一度的 Ti 变为一年四季的特锦赛,总投入巨幅增加,运营难度也丝毫没有下降。

  V 社仍然觉得不够。G 胖还想把 Dota2 做得更伟大,或者更长久一些,他仍然在游戏层面,而非商业层面,对这款游戏修修补补——而不像多数商人那样,已经准备着扑向下一个风口了。

  这些修修补补,有时甚至是反商业、反直觉,甚至不近人情的。V 社对 Dota2 的某些追求,甚至已经超过了商业利益,更像是在管理一个行业,甚至管理一个行政区划。

  就拿 Ti,这个对 Dota2 而言每年最重要的活动来说吧。今年 3 月,上海特锦赛(冬季赛)结束以后,V 社颁布了四大特锦赛相关的新规定。新规定涵盖了职业战队人员更换机制,防止某些战队或选手在 TI 邀请赛之前变更队伍——这其实是不太常见,但又不可避免的事情:在规定人员调整时间外(一般为特锦赛结束后较短的转会窗口期)任何的人员变动,都会导致战队无缘 V 社举办的赛事直邀。

  对于 Dota2 而言,比赛的主体自然是队伍,而队伍的主体自然是选手。选手、队伍与赛事的结合,构成了完整的 Dota2 职业圈。然而,选手与队伍却不一定是一条心的——队伍是企业,有着赚钱的目的,他们买入、卖出选手,不仅为了让队伍变强、打出好比赛,也在于通过转会运营让自己赚差价。

  在 Dota2 复杂的职业圈,每年都会发生、今年也发生了一些职业选手与队伍经理之间的矛盾(比如 Sylar 和 LGD)。也许是长久以来积累的矛盾令 V 社意识到,他们需要平衡队伍与比赛的关系:队伍在乎盈利,而不在乎胜败;观众在乎比赛质量,而不在乎队伍是否赚钱。由此,V 社规定了职业战队转会的窗口期,避免战队由于过于频繁或过于突然的选手交换破坏队伍水平和比赛质量,以保护粉丝情绪、维持比赛公平。

  法不避亲的卫士

  在规定之初,V 社就意识到这一规定显然没那么容易遵守:就算不出于故意,选手也可能因为疾病、红白喜事甚至签证问题错过比赛。而 Dota2 职业圈虽然已经相对成熟,但比起足球、篮球俱乐部而言,替补的数量和质量仍然很成问题,必要时刻引援,才是保证队伍存续的关键。也因此,V 社并未禁止(也无法禁止)规定外的转会,只是给予了说高不高说低不低的惩罚——不再直邀。

  这惩罚重吗?很重。全世界每年通过海选想要进军 Ti 的队伍何止数百支(虽然其中的绝大多数自己也认定自己根本没戏),最后能参加 Ti 正赛的不过 16 支。按照从 Ti1~Ti5 的经验来看,这 16 支队伍中会有超过 10 支来自 V 社的直接邀请——邀请原则主要是上届 Ti 的冠军,年内其他非 V 社大赛的冠军,以及世界排名高、观众公认的强队。

  这一邀请制度很容易理解:观众喜欢看明星,商业广告在乎明星队伍和明星选手。最终 Ti 主赛场聚光灯下呈现的,应该是‘豪强云集’而非‘真的最厉害的云集’。虽然豪强在多数时候就是最厉害的,但也有少数例外——比如历年的 Ti 冠军到下届 Ti 往往都鱼得不行,这也被玩家戏称为‘Ti 冠军魔咒’。

  回到正题。也就是说,放弃直邀,就等于必须要与几百支非豪强队伍(其中不乏一些职业强队,尤其职业队众多的中国赛区)一争高下,争取 Ti 出线名额。往年 Ti,10 个或更多直邀队伍占据大半江山,四大赛区第一名晋级正赛,四大赛区第二名晋级外卡赛争夺最后的一到两个出线名额。换句话说,规模盛大、几百支队伍参加的公开赛,所决定的不过是 Ti 参赛队伍的一小半儿。

  你觉得这很残酷?更残酷的还在后面呢。假如你是个强队,但表现并未好到被 V 社直邀,你可以在赛区预选赛的前 8 坐等公开赛升上来的一两个队伍——从公开赛一路搏杀出来的出线队伍还要面对当地其他豪门的竞争。

  而最残酷的则是,V 社规定‘非窗口期换人不再直邀’,指的不仅是 Ti 正赛,而是连地区预选赛都不再直邀——不管你曾经多强,是多么超一线的豪门,只要敢违规换人,就去和路人队、网吧队、论坛队一起打公开赛混战吧。

  而今年因为违规换人而躺枪的强队,就包括中国队眼中曾经的外国两大魔王——Secret 和 EG。

  Secret,人员豪华,Ti5 夺冠的最大热门,Ti5 之前及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多个赛事冠军,长期世界第一。

  EG,人员豪华,Ti5 之前及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水平与 Secret 相似,更重要的是,EG 是货真价实的 Ti5 冠军——理论意义上的 Ti6 卫冕冠军。

  EG 几乎是几年时间里北美的最强队伍,是北美多数 Dota2 粉丝观看比赛的重要动力。围绕卫冕冠军,V 社一向准备了众多专属礼仪和特殊待遇,来凸显顶级比赛的仪式感,如果 EG 不来,这些心血都要白费——顺便说,从 Ti2 之后,Ti 正赛一直都在美国,也就是 EG 主场举办。

  从实力上,EG 虽然最近半年表现有些问题(已经很久没有夺冠),但一直也是争议不大的一线强队(春季赛一轮游可能是最大争议)。更何况,在最近的换人调整后,其选手阵容有 4 个 Ti5 夺冠原班人马——而根据 V 社传统,他们不仅在乎拿过冠亚军的队伍,也重视拿过冠亚军的个人。

  有那么多理由偏向 EG 受邀——讲道理,南非世界杯都要给东道主一个面子——然而,由于违反了 V 社的规矩,EG 被迫参加公开赛,甚至可能淹死鱼塘。

  虽然很多人仍然看好 EG 可以一路搏杀晋级正赛,也正如 EG 智囊 PPD 所说:如果海选都不能胜出,去 Ti 无非是丢人现眼。但相同的结果(其实还是有可能不同的)不代表 V 社的法不避亲没有意义——在制订、维护规矩一事上,他们不仅展示出真正的游戏爱好者卓绝的长远眼光,更展示出成功商人所罕有的坚持和操守。

  事实上,整个 Ti 都因这一情理之外、意料之中的‘不邀请’产生巨大的震动:曾经响当当的‘邀请赛’变成了只邀请 6 支参赛队,10 支参赛队靠预选的,更像是杯赛的比赛。这与历年的 Ti 格局完全不同。

  或许 V 社认为,EG 和 Secret 两支队伍既然都不邀请,水平以下的队伍请了也难以服众,索性大变赛制。或许 V 社认为,2016 是新队、强队辈出的一年,他们希望借机给更多新人以机会,让 Dota2 的血脉越流越长。

  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在一款老游戏上所付出的所有心血和变化——而非本应日趋稳定的一成不变,都意味着 V 社那不同于一般商人的操守。百年基业,由此而生。

  本文由 TECH2IPO / 创见(tech2ipo.com)撰稿人 @天使不投资人 撰写,转载或使用本文素材进行二次创作请参阅 版权信息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v社 dota2 Ti联赛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