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信用即关系:你的信用值几毛钱?

2015年06月11日 16:10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四不像云龙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四不像云龙 公众号:yunlong04

  ( 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领域,征信是最大难题。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信用即关系。)

  狭义相对论证明的是质量和能量的同一性。

  广义相对论证明的是空间和时间的同一性。

  主张颠覆式创新的李善友教授在证明社群和产品的同一性。

  其实在征信领域,信用和关系同样具有同一性。信用即关系。

  我之前曾经做过一个项目,大体是汇集在国内的外国人给国内想练习native English的人提供语言陪练服务,通过LBS的方式实现O2O匹配。

  在做的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原来我们印象中非常有契约精神的欧美人,在与我们接触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比中国人之间更差的契约性,约好了时间不到、约好的事情不做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我曾经深刻反思,以为是中国的土壤出了问题,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因为是在中国,所以他们才这样,这不是没有道理,但不是全部。再深一步,我们发现,是因为在中国这个环境里,或者在中国人的圈子里,他们并没有形成强关系的圈子,违约成本对他们来说几乎没有,而就我的了解,同样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他们在自己的外国人圈子里,还是有很好的信用记录,盖因为他们在那个圈子里拥有很强的圈子关系,违约成本很高。

  所谓信用,就是指你在背叛某个社会关系时所要付出的成本。

  我们假设人是理性的动物,完全以利益来考虑问题的话,就不存在100%的信用,只看不守信用所带来的收益是不是大于因为失去某个社会关系所带来的成本。

  所以当那些欧美人对我不守信用的时候,不是他们确实没有契约精神,而是他们对失去我们这个社会关系不是太在乎---说不定下半年他就回国了。

  而一个国家的征信体系就是这个国家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最近两年在国内风生水起,征信成了最大的问题。当我们在感叹国内的P2P企业不得不承担“信任中介”而非如美国同样那样只需要做“信息中介”的时候,如何设计和形成国内的征信系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我们羡慕美国这样的国家已经拥有了完整的征信体系,对国内如何做普遍感到茫然,并把大量希望寄托在中央银行的身上。

  其实,想透了信用即关系这个逻辑,这个征信体系完全可以由民间产生,由市场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完成自下而上的建设。

  支付宝是不是一个关系?当然是。在淘宝上买东西可以违约吗?当然可以,但前提是你要放弃在淘宝体系的关系,如果利益大到可以放弃淘宝上的那些关系(圈子不再信任你,即视为放弃这些关系),当然就可以违约。那么多贪官之所以放弃了国内的朋友、亲戚、工作、生活而跑到国外去,就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贪的那几个亿大于这些关系,值得放弃。

  再比如腾讯推出的贷款业务,用QQ等级来做贷款的依据,据说一个QQ太阳将拥有5万贷款额度,这个额度还是很可观的,毕竟拥有太阳的QQ用户不在少数。我们都知道,很多QQ上的好友我们都是没有见过的,但这些没有见过的Q友之间的交互数据居然也可以用来换钱(贷款额度),当然,这个征信体系会有更复杂的大数据做支撑,如消费记录等。但底层逻辑是一样的,就是让贷款人在守信和放弃多年维护的一个QQ号所代表的关系链做取舍。

  你的信用在关系体系里被量化了。

  所以我认为,征信体系的建设靠自上而下的制度建设是不靠谱的,而是自下而上的规则建设。

  再举个个人的例子,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小时候家里不是很富裕,大学的时候申请了助学贷款,然后毕业后有了一点钱的时候也不还,并洋洋得意跟我们吹嘘。他认为那几千块钱换得的是一个很虚无的对象的信用失去(学校的助学贷款体系,没有明确负责人嘛),其实,他面对的还有我们这些大学同学的信用失去,以及银行体系的不良征信记录。不过他没有意识到,当然,这蠢的要死。

  扒开血淋淋的事实, 理性的看人类居然这样思考人类,也没有什么可值得沮丧的,了解到本质上信用和关系同价,本身没有什么好坏,妥善认知即可。那么问题来了,你的信用(关系)值几毛钱?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信用 征信 大数据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