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的关键在于“不忘初心”

0

互联网保险的关键在于“不忘初心”

第16期

2015年08月28日14:08我有话说(0人参与)
导读

以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为代表的新技术浪潮,以最为贴近的方式在中国实践。“燕梳新青年”认为,互联网的介入将会深刻改变现有传统商业模式,并带来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保险当然不例外。

  关于 C+行动

  作为时代的见证者,我们希望与你一起参与变革时代,面向未来的“C+行动”。

  未来是变革进化后的传统企业,在旧基础长出新生态;是风口加速后的创业新贵,长成更大的巨头。未来需要什么?未来需要传统企业和创业新贵的携手探索,未来需要碰撞(Collide)、连接(Connect)和合作(Collaborate),这是一个C+才能完成的进化,这是一个C+带来的美好未来。

  作为“C+行动”的一部分,新浪财经和新浪科技选取地产、能源、金融、家电、通信等传统行业,进行深入调研并推出“互联网+进化论”系列深度策划,探讨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碰撞。 欢迎一起参与:“互联网+”方法大讨论

  互联网颠覆实质上就是利用高效率来整合低效率,对传统产业核心要素的再分配,也是生产关系的重构,并以此来提升整体系统效率。在保险领域,一方面是互联网企业的互联网+保险,另一方面是传统险企的保险+互联网。“燕梳新青年”认为,互联网保险的探索仍处在初级阶段,冒出来的各种模式更多的是看热闹,还没有摸到门道。

互联网保险很热 但热的很合理

  保险业是金融子领域中市场化程度最高、对各类资本开放最彻底的。不管是第一家纯互联网金融机构众安保险、还是金融领域第一份互联网监管规定,都诞生在保险业。淘宝退货运费险等“爆款”产品的诞生,更让保险领域的客户覆盖达到了几亿人。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4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4年互联网保险业务收入为858.9亿元,比2011年提升了26倍。2015年上半年,互联网保险市场规模发展更加迅猛,累计实现保费收入816亿元,是2014年同期的2.6倍,对全行业保费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4%。

  互联网盯上保险,一是必要。保险有前景、有故事,符合互联网的增长逻辑。根据“新国十条”,保险业到2020年要保持年均20%左右的增长速度,市场空间巨大,身价自然水涨船高,赢得资本青眼有加。二是可行。按照马云所说,互联网企业要“做别人做不了、做不好、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事”。

  具体到保险业,传统模式已显出衰败之像,营销员人海战术、销售误导、银行存款变保险、车险健康险投保容易理赔难等一系列问题,都显示了传统模式与消费者之间从未建立起亲密的信任关系,广大消费者对保险业有“天下苦秦久矣”的感觉,消费者的“痛点”足够痛。客户差评在传统模式看是大难题,在互联网来看更是机会和施展的空间。

探索大有进步 但不够“性感”

  互联网颠覆实质上就是利用高效率来整合低效率,对传统产业核心要素的再分配,也是生产关系的重构,并以此来提升整体系统效率。从目前商业模式来看,一方面是互联网企业的互联网+保险,另一方面是传统险企的保险+互联网。“燕梳新青年”认为,互联网保险的探索仍处在初级阶段,冒出来的各种模式更多的是看热闹,还没有摸到门道。

  传统保险企业+互联网想象力不够。传统险企开展互联网业务的着眼点在于“保费”,更多地把互联网作为“渠道”。

  财产险公司98%的互联网业务来自于车险,把车险搬到网上卖,一是可以培养用户习惯,试图绕开线下4S店长期以来的把持局面,二是可以更加自主地控制费用和价格。人保和平安是先行者,但大量的中小公司由于缺乏互联网入口仍举步维艰。在产品仍然受到严格监管的现实下,车险互联网化只是已有蛋糕的重新分割,对于做大蛋糕意义不大。传统险企在诸如延误险、资金损失险、手机碎屏险等保险创新领域并不具优势。

  寿险公司的互联网化则更加矛盾突出,2015年上半年,互联网人身保险实现保费收入452.8亿元,同比增长343.4%,爆发式增长的背后则是对互联网模式的简单粗暴化,超过95%的产品是“短期限、低扣费、高回报”的趸缴万能险。蚂蚁金服招财宝平台上高回报产品比比皆是,比如正德人寿的年化8%、生命人寿7.9%、前海人寿6.9%,这无疑是把在银保渠道用的炉火纯青的“高费用+高回报”模式照搬到了互联网上,在缺乏产品创新能力、找不出匹配场景、但又不甘于保费落后的窘境下,把互联网平台异化成了新的代理机构,试图靠拼费用来维持高的保费周转率,如此的互联网保险根本不足以树立典范。

  互联网企业+保险则是忽视了保险的特殊性。互联网企业开展保险业务着眼点在于“客户”,更多地把保险看作是“平台”。

  互联网企业形成了独有的商业模式,比如购物讲究比价、支付讲究便捷、团购讲究便宜、社交讲究连接。挟便宜和连接等互联网思维,互联网企业来势汹汹,试图在保险业复制以往成功经验,但是却遇到了不小的阻碍。

  众安保险被普遍认为是互联网保险的代表,其大力主推的退货运费险成为标杆产品。但也必须看到,众安保险是在淘宝的大数据基础上才能灵活驾驭这款产品,坐拥金山是其最大的优势,坐吃山空是其最大的危险。除此之外,众安也推出了一系列的创新产品推广“保险+”平台,但实际效果和预期有一定差距。着眼于客户、可共享客户并没有错,但是这些客户是因为淘宝的产品和服务才聚合在一起,因此,淘宝深度开发客户的二次需求顺理成章,众安保险想再次深度开发客户则需要给客户一个充分信任的理由,显然,保险难以如支付宝一样具有如此大的聚合能力。

  如果说众安保险的尝试具有一定的价值,那么,一部分动辄高喊互联网思维的发起人,在相互保险以及类似众保组织上发力,则是直接试图打造平台聚集客户进而吸引资本。先考虑客户数量,再考虑运营问题,认为一个好的概念就可以带来客户的聚集,这样的想法未免脱离保险实际。

  以与相互保险有着较高相似度的公募基金对比,同样是收取管理费,同样是收益归参与者共有,但是在中国的特殊环境下,基金发展成利益输送者甚至基金黑幕。相互保险如果参与较多的资金归集产品,则主发起人有动力进行利益输送;如果为普罗大众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则主发起人无利不起早,根本没有动力发起组织。以互联网思维来进行相互保险还需要认真计较、从长计议。

  以三马的江湖地位,尚且还需要真金白银十几亿元来建立互联网险企,相互保险发起人只依靠一个创意、一个网站、一个APP就试图相互保险吸引来客户,这样的互联网+保险创新“护城河”窄了浅了一些,太容易被复制,自然无法享有高价值。投入真金白银的仍在遵循保险的发展规律,低成本投资的在想靠创意颠覆保险的模式,如此殊途,谁能胜出?这也是观察互联网+保险的一个绝佳窗口。

不能背离保险风险管理这个核心

  当前互联网已成趋势,但不少保险公司仍认识不足,一部分对互联网带来的冲击认识不足,或者认为传统保险具有足够的积淀优势,长期以来形成的体制机制不是互联网能够颠覆的;一部分对互联网的理解较为片面单一,没有意识到互联网可能对流程和体系的关键性影响;当然还有一部分,由于领导人能力或者任期的关系,对于新事物一慢二看三通过,白白浪费机会。

  趋势之下,全面拥抱互联网势在必然,但正确的态度是必须要遵循保险业发展规律,坚持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生、老、病、死”是人生之苦,保险的“初心”就是降低风险的不确定性、减少人的痛苦。互联网带来的连接不是保险的目的,而是手段,不能以连接替代保险的“初心”。因为风险管理,保险才成其厚重,必然在资金管理、依法合规、产品流程方面受到严格的限制。专注于保费和用户数量做文章无可指摘,但解决消费者风险管理的难题才弥足珍贵。

  当前保险业的很多痛点都是由于保险定位不清引起的,产品保障不足、服务跟不上、消费者苦于保险的各类流程和不透明、消费者偏好投资高于保障,等等,这里面有互联网可以改变的,有互联网不能改变的。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连接优势,整合并大大提升现有资源的运营效率,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服务平台,做服务增值,要比单纯的追求保费和客户更加实际。

  不论是传统险企还是互联网企业,在追逐互联网保险时,需要扪心自问该走一条什么道路。目前的互联网保险只是将保险产品更加便捷的提供给消费者,但这并不一定是符合消费者初心的产品,不一定会接受,更不可能敞开胸怀。举很好的一个类比例子,从前两个人恋爱,两地分别只得鸿雁传书,不论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一别之后,二地相思”,还是陆游与唐琬的“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凄美爱情故事的背后是“爱”。而当前恋爱,电话、微信、视频极大地缩短了时空距离,时刻在线联络,分隔两方犹如一地,如果连接有用,那怎么还会有那么多单身的人。可见,不是所有连接都会有火花。所以说,起决定作用的是“爱”,而不是连接。

  如果互联网保险不能把消费者的保险痛点解决,仅仅想依靠连接取胜,然并卵。

文章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