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金融的互联网+路:是改造还是颠覆?

0

传统金融的互联网+路:是改造还是颠覆?

第12期

2015年08月24日16:44我有话说(0人参与)
导读

“互联网+”概念的关键,在于到底加什么。而银行业也一直在思考,传统金融去拥抱“互联网+”,是应该用新思维改造升级还是大胆的去颠覆过去?

  关于 C+行动

  作为时代的见证者,我们希望与你一起参与变革时代,面向未来的“C+行动”。

  未来是变革进化后的传统企业,在旧基础长出新生态;是风口加速后的创业新贵,长成更大的巨头。未来需要什么?未来需要传统企业和创业新贵的携手探索,未来需要碰撞(Collide)、连接(Connect)和合作(Collaborate),这是一个C+才能完成的进化,这是一个C+带来的美好未来。

  作为“C+行动”的一部分,新浪财经和新浪科技选取地产、能源、金融、家电、通信等传统行业,进行深入调研并推出“互联网+进化论”系列深度策划,探讨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碰撞。 欢迎一起参与:“互联网+”方法大讨论

  从现阶段来看,传统金融业更多的是要立足基本金融业务,进行渠道升级,同时继续探索电商等非金融服务打造完整生态链条。在这个过程中,亟需进行技术创新、变革组织结构、发展好支付业务增强竞争力。完成了改造升级,也就意味着完成了颠覆。  

  建行首席经济学家黄志凌对新浪财经表示,“互联网+”的内涵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形成新的产业形态,以此促进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进而升级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但由于对结合程度的理解不同,传统银行业也会有着不同的拥抱“互联网+”的方式。

  黄志凌认为,目前,中国大型银行基本上都是综合化经营的大型金融集团,“互联网+”战略既不是颠覆金融的本质,也不是打造一个孤立于集团主业、渠道与体系之外的网络银行,而是以客户为中心,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方法来改造整个银行集团经营模式,构建与全渠道产品和服务高度融合的全方位互联网金融体系,通过整合多种金融、非金融服务,在平衡风险与收益的基础上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实现更大价值。

  而“大胆改革派”的交行,则试图探索引入民营资本设立互联网金融子公司,全新打造线上“第二交行”。交行董事长牛锡明认为,互联网将深入商业银行核心业务,成为核心竞争力所在,实现商业银行自身及其所服务客户价值的双提升。而在交行深化改革的布局中,也在探索变革组织架构来服务交行的“互联网+”战略。

渠道升级很关键 但应注意防风险

  对于近几年“五花八门”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传统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似乎根本够不上“创新”二字,但实际上,对于传统大型商业银行来讲,渠道电子化是非常重要的。交易渠道、产品销售渠道以及客户服务渠道,要逐步从线下搬到线上,才能降低经营成本和提升服务效率。

  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对新浪财经表示,经济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实体经济模式在往“互联网+”时代转型,经济活动开始逐渐转移到网上,去年的网上消费已经占到经济活动的10%,未来还会进一步扩大。传统银行业面临的问题是,如果新兴互联网经济逐步崛起成为实体经济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不转型去适应这种变化将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金融活动的互联网思维,是传统银行业需要彻底改变旧思维去适应的。

  而对于渠道的适应性改变,传统大行已经在逐步拓展。据建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黄浩介绍,建行网络金融渠道目前已经成为其最主要的交易渠道、客户服务渠道、标准化和低风险产品的销售渠道。截至2015年6月底,建行离柜账务性交易量占比已经达到94.28%。

  网络渠道主要包括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和微信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体量大,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客户数已经较为庞大,同业居首的建设银行截至今年6月底,手机银行客户数达到1.64亿户,个人网银客户数达1.93亿户,由于客户终端偏好由PC端向移动端转化的趋势明显,手机银行绝对量在不断上升,未来手机银行或将超过网银客户数。此外,各大银行相继推出了微信银行,微信银行是银行按照用户交易习惯与第三方合作。对于已经存在客户粘性的银行体系外部的创新,从传统大行来讲,更重要的是共同合作,充分利用外部创新服务自身客户。

  黄志凌强调,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在带来一个巨大市场的同时,也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有些互联网企业脱离互联网商业交易活动转而模仿传统金融模式涉足传统金融业务,但并不具备传统银行的风险管理技术与经验;有些商业银行也在没有互联网商业交易数据支持的情况下简单地将线下业务搬到线上,有时候为了挤入市场而被迫降低政策标准。这些缺乏互联网商业交易基础的所谓创新性互联网金融行为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例如P2P网贷平台跑路风险、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安全方面的风险等。因此,监管机构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差别化监管,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为,营造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将是十分重要而又迫切的。

银行做电商的脚步不会停止

  作为大型的金融集团,仅仅是升级渠道还远远不够,需要为客户提供完整的金融服务生态链。对于前几年银行开始试水电商的争议较多,银行做电商是本身金融业务以外的非金融服务,相比淘宝等电商平台,实际上是没有优势的,更甚至还是亏损的,尽管被很多人不看好,但银行布局电商的步伐并未停止。

  曾刚认为,银行做电商并不是要盈利,更多是想通过这部分发展去培养客户群体,通过电商形成有粘性的客户,为未来产品创新业务开展奠定基础,大家未来都习惯在互联网上开展业务获取金融服务,银行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渠道和粘度的话,就有可能在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中处于劣势,银行也是在赌未来的这个趋势,想要参与整个金融生态建设获取客户基础。

  黄志凌也提出,产品创新和商业服务模式创新基本驱动力都来自客户需求。虽然银行业自产生以来一直在产生变化,而且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但客户对随时、随地享受金融服务的需求是永恒的,对不受时空限制的便捷服务的需求是永恒的,一些基本的金融需求也没有本质变化,但客户对银行服务需求的要求越来越高,迫使银行业不断创新。

  在移动互联时代,客户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一代客户习惯于通过移动设备实现“一站式”的购物体验,割裂的产品交易服务和金融服务越来越难以满足他们的要求,为此,一些大型的互联网公司大举向支付、信贷等传统银行业务进军,对银行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银行必须适应这一趋势,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随时随地的金融服务需求,主动跨界,为客户提供更广泛的服务。未来金融行业不仅要在跨界的环境中发展,还会在跨界的环境中不断形成新的金融关系和结构,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与天猫、京东等专业电商不同,商业银行做电商的直接目的不是销售商品,而是将传统的银行金融服务延伸到客户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银行传统的资金交易链中,两端链接的实际上是生产者(销售者)和使用者,资金转移往往是商品/服务交易的结果,通过附加电子商务平台,银行可以将客户间商品、服务交易与资金转移融合在一起,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生活和金融服务。

  银行在电商平台上提供的,不仅是各类实物商品,还应包括更加广泛的生活服务,并与金融产品无缝融合在一起。由于定位不是单纯的商品交易平台,银行系电商不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而为商家和用户提供了一个高附加价值的平台,在金融交易过程中实现日常生活交易功能。

  随着经济转型的不断推进,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将愈发突出,互联网商业模式特别是网上购物的发展空间巨大,进而会给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尤其是拥有交易数据支撑的小微贷、移动金融等互联网金融,带来井喷式的发展机遇,这也是银行发展电商的关键原因。

给予互联网业务单元更多独立性

  在完成渠道升级和打造完整金融服务供应链过程中,还需要内部组织架构配合来提高互联网金融竞争力。不少银行已经纷纷成立互联网金融中心,统筹推动互联网金融业务。工行组建了互联网金融营销中心,统筹互联网金融业务营销推广和运营管理。建设银行也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去年底将电子银行部更改为网络金融部,推进“互联网+金融”战略实施。而谋求深化改革的交行,除了成立互联网金融业务中心,还将探索引入民营资本合作设立互联网金融子公司的可行性。

  监管层对银行参与互联网金融业务早已释放出积极信号。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此前表态,建议鼓励银行设互联网金融子公司。姚余栋表示,应该按照双向准入原则,考虑允许银行设立或者参与互联网金融子公司,从事P2P、第三方支付、众筹,甚至电子商务等业务。银行系互联网金融子公司目前还寥寥无几,不过,业内人士表示,在监管政策进一步明确后,未来将涌现更多的银行系P2P及股权众筹公司。传统金融机构突围目前较为混乱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将对部分平台将造成冲击,并可能重塑行业秩序。

  自从央行发布互联网金融顶层设计指导意见,陆续出台的相关细则都显示,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来临。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毛军华认为,监管政策的严格减轻了移动互联网发展对传统银行的冲击,为其赢得了战略转型的宝贵时间。商业银行在直销银行等领域也进行了大量尝试,但相比网商和微众银行在获客成本与数量、场景的丰富程度和使用频率上仍有差距。传统商业银行的互联网战略与现有业务的冲突如何取舍、文化差异和机制差异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毛军华认为,传统金融机构需要在组织架构上进行变革,给予互联网业务单元更多独立性,建立更适应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激励机制与文化。

  曾刚同样认为,传统大行最好是成立一个独立的事业部甚至成立独立的子公司更好,互联网金融发展所需要的管理模式和理念与传统金融不一样,业务重点也不一样,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管理,很难形成有生命力的模式。而独立子公司的模式,保持独立性,能够按照互联网的模式发展,还能够在互联网与银行之间建立有效的风险隔离墙。

技术创新“落后”亟待解决

  除了组织架构的配合,技术支持也是其中的关键。黄志凌认为,技术升级有几个关键方向:一是“云化”,实现云计算在金融生产环境的应用,支持快速敏捷部署、高效规范运营、自动集中管控,缩短IT资源供给周期;二是“移动化”,适应用户日常行为向智能手机等终端转移的趋势,通过移动终端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银行服务;三是大数据应用,整合内外部各类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加强分析,支持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四是以模型化、标准化的思路重构银行IT架构,将面向流程处理的系统建设思路转变为面向客户服务,支持灵活产品配置。

  技术创新与业务创新良性互动的产品管理模式是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核心竞争能力。互联网公司大多具备深厚的IT背景,往往能形成技术创新与业务创新的良性互动;而传统银行的IT部门往往只是一个支持保障部门,研发模式方面,形式上一般是“业务需求引领技术研发”,而实质上往往是“IT研发资源的稀缺性制约并发性业务创新需求的实现”,技术主导的业务创新更将面临多个业务部门的博弈。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的技术应用,目前看来互联网公司要明显优于传统金融行业。大型商业银行庞大而繁杂的IT系统,在灵活性方面的不足更是与互联网金融公司近乎每个月、甚至每周能推出优化版本的迭代创新形成鲜明反差。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改变IT技术基础架构,实现技术升级,将成为大型商业银行实施“互联网+金融”战略的关键。

传统银行应“勇夺”支付蓝海

  在完成了技术创新和组织架构改造后,传统银行业还应抓住互联网金融突破口,巩固支付地位。央行近期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中热议的就包括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之间的微妙关系,意见稿强化了银行账户与支付账户的区别,强调了第三方支付公司服务电子商务和小额便捷的定位。

  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毛军华认为,支付新规的发布,传统银行对交易数据掌控力将得到提升。支付新规将增加网关支付和快捷支付的使用,而这两种支付方式为银行掌控客户交易信息提供了可能。意见稿出台将让银行更多的参与到互联网支付的流程当中,并掌握更多的网络交易数据。在“数据为王”的时代,这有利于银行进行自己的互联网平台建设。

  黄志凌提出,大型商业银行应加快银行支付方式创新,巩固支付地位。所谓的互联网金融突破口和当前竞争的焦点主要集中于支付领域,这也符合金融发展规律。传统金融的起点也是源于支付结算,之后慢慢地向存、贷领域延伸。支付宝之所以做得好,与商业银行沉浸于传统业务模式不无关系。金融行业涉水互联网,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网上炒股开始的,但几乎是在十年后,才诞生了支付宝。支付宝当时进入的是一个商业银行瞧不上的、看起来利润也不大的领域,而这却恰恰就是人们常常提到的“蓝海”。

  “目前各类创新支付方式还无法脱离原有的支付体系独立运作,特别是在保障客户交易安全方面大型商业银行还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第三方支付企业能够做到的,商业银行也有能力、有条件做到,并且做得更好。大型商业银行需要依赖技术创新,适应客户不受时空限制的支付和交易需求,不断提高支付的时效性、便利性和安全性,确保在支付结算领域的优势地位”黄志凌说。

文章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传统金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