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幻影

最近的一次揭底来自于美国自由撰稿人莉亚•麦格拉斯•古德曼(Leah McGrath Goodman),这位美女记者在《新闻周刊》撰文,声称发现了中本聪的真实身份。这篇报道成为了最近几日科技媒体的关注焦点,也引来了诸多争议和讨论,遭到了很多科技业内人士的否定。
按照古德曼的采访报道,中本聪并不是一个网络ID,而是一个退休日裔美国人的真名。他就住在加州洛杉矶附近的圣伯纳迪诺,坐拥数亿美元的巨额财富,却过着一种平凡而隐居的生活。这位中本聪在警察的陪同下表示,自己与比特币不再有任何联系,也没什么可说的。
这篇报道给《新闻周刊》带来了巨大关注度,也给这家老牌期刊的公信力惹来了疑问。古德曼的报道存在着诸多疑点,很多方面甚至站不住脚,而这个中本聪也和比特币创始人的神秘身份相差甚远,除了使用了同一个名字之外。这位中本聪很快发表声明,称古德曼的报道严重失实,自己和比特币毫无关系。而那句最为关键的引语也被古德曼曲解,他的本意是自己已经不再参与(此前工作涉及的)任何工程(I am no longer involved in)。
但古德曼的报道至少带来了一个积极因素——网络幻影中本聪终于再次浮出水面,在P2P Foundation网站上表示,自己并不是古德曼报道中的中本聪。而这距离他上次在网络上公开露面,已经过去了快三年时间。中本聪的再次露面也给诸多关注比特币的业内人士打了一针强心针——比特币之父依然还在关注着事态发展。网络幻影中本聪早在2010年就淡出了比特币世界,最后一次出现还是2011年4月。
回头看看中本聪创造比特币的历史,或许就知道为什么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并非科技记者出身的古德曼是在一厢情愿了。如果一个密码学天才和网络黑客传奇,会使用自己的真名当做网络ID,被一位记者通过查"户口"的方式找到的话,那显然是对网络幻影中本聪的极大讽刺。
网络幻影中本聪被称为比特币之父,是因为他在2008年底首次在一个密码学讨论组上提出了一个全新电子货币的设想,并在次年年初开发出了比特币的成熟加密体系。正是基于他的设想与体系,比特币才得以问世并得到了全球诸多拥趸的追捧,成为过去两年最为热门的互联网金融话题。
比特币是一种P2P(Person to Person,个人对个人)的线上金融网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特币网络是一种无组织的Visa或者PayPal,一种无政府的跨国支付体系。这个网络是不属于任何政府或者金融机构的,只是一个由散布在全球的计算机创建出来的电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