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用户基数掣肘2G退网 物联网设备迁移成本更高

庞大用户基数掣肘2G退网 物联网设备迁移成本更高
2018年04月12日 06:32 新浪综合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一场“2G退网全面启动大会”开启了河南周口联通的2G退网工作,4月1日起,周口联通针对新增用户已经关闭2G业务选项,同时针对2G老用户调整市场政策,推动2G用户尽快迁移到4G。启动大会当天,周口联通在两个试点区域关闭了117个2G基站。

  “在2G退网纳入联通省公司业绩考核之后,各地方公司的2G退网工作都在陆续展开。”知情人士透露,“在2018年对省公司的KPI中,2G退网占到了6分。”

  作为人口大省,河南依然存留了大量2G用户。2017年,整个河南省境内,2G用户总量从2454万减至1720万,减少了734万户。2G基站数量从75751个减至74948个,共退网803个。相比之下,河南周口仅在试点区域当天就关闭了117个基站,2018年,整个河南省的2G退网进程都在加速。

  但在全国,2017年底仍有157万个2G基站、2.9亿的2G用户,以及较为依赖2G网络的海量物联网设备,2G退网任重道远。

  退网政策松绑

  2017年7月,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与地区已经关闭或即将关闭2G网络。

  大多国际运营商比中国提前8年进入3G时代,提前4年开启4G网络,2G存量用户在超过15年的时间里基本全部转移到3G、4G网络中。近两年中,多个国际运营商为了提高频谱效率、降低成本,逐步开始关闭2G网络。

  在国内,工信部也早已对运营商实行政策松绑。2016年底,工信部已经发布《关于同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调整部分频率用于LTE组网的批复》,同意中国联通关于重耕2G、3G频率资源用于4G网络的请示。2017年初,中国联通开始在部分省份启动2G退网工作。

  2017年6月,工信部又发文许可允许运营商在GSM频段上部署NB-IoT系统,其后,中国移动在原有2G频段上建设基于4G的NB-IoT网络。原用于部署2G网络的900Mhz、1800Mhz属于优质频段,也是目前运营商急需的资源。现阶段,运营商已经在城市地区完成4G覆盖,并进一步将深度覆盖范围从城镇地区向偏远农村地区辐射,优质频段可以减少运营商的覆盖成本,以及日后的维护费用。也正是因此,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移动总经理赵大春建议全面开放900M低频段用于4G建设,以“加快实施网络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8年4月3日,中国移动获发FDD 牌照,不过,目前工信部暂未发布许可中国移动重耕2G频率用于4G网络建设的通知。对中国移动而言,2G退网频率暂时只能用于物联网,而非数据业务,频谱重耕政策并未完全松绑。

  这或许是监管部门为弱势运营商预留的政策窗口期,中国联通或许能够借助相对有利的频谱重耕政策挽回部分劣势。

  2G基站逆势增长

  “从技术上来说,2G退网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一位中国联通内部人士透露,“但各省的用户、网络情况不同,很难统一安排。”也正是因此,目前运营商均为从集团层面发布关于退网的声明,仅各省、市公司分别推动。

  对运营商而言,2G用户与4G用户带来的收入差距极大。在中国联通,2G/3G用户的ARPU值(平均每月支出)仅23.4元,但4G用户的ARPU值则达到63.4元,比前者高出170%。而在中国移动,2/3G用户、4G用户ARPU值分别为33.9元、66.4元,同样差距极大。

  运营商期望用户能够尽快迁移。但2G用户向4G迁移的速度在放缓,2016年-2017年,2G用户总数从3.8亿降至2.9亿,仅迁移约9000万用户,而上一年度,2G用户迁移了超过1.8亿。现存的2.9亿用户难以割舍,各地运营商在推动退网时在投入营销资源,以尽量实现“用户不流失”为前提。

  此外,“虽然腾出一部分频率给4G用,但为了保证通话质量、保证覆盖率,2G基站数量还要维持。”一业内人士介绍,“而且,一些偏远地区还是会建设部分2G基站,毕竟GSM的成熟度太高,设备便宜很多。”

  而除运营商之外,高速发展的物联网公司也较为依赖2G网络的成熟度。“一个2G模块可能就10多块钱,但4G模块要贵几倍。”一位POS机生产企业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目前,绝大多数POS机都是用的2G网络。”

  目前,仅中国移动就拥有2.3亿的物联网设备,且大部分运营在2G网络。需要指出,由于物联网设备设计生命周期较长,其迁移频率还要远低于消费者市场。虽然目前运营商已经投入数十亿元推动NB-IoT产业链成熟,但距离主导蜂窝物联网仍有小段距离。

  也正是因此,2016年-2017年,中国2G基站数量并未减少,反而逆势增长3万个,从154万个增至157万个。有着庞大的用户资产“掣肘”,追求频谱效率、期望尽早完成2G退网的运营商显然无法一蹴而就。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苹果汇

众测

来电聊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