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诚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 近两日有关三大运营商高层即将调整的消息,折腾的圈内人到处打探消息,以至于当事人之一的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出面解释,都依然无法平息各种小道消息。
不过,这一次人事变动的传言,将成为现实。
但近一年来有关运营商高层调整、重组的传言持续发酵,尽管包括工信部、运营商在内都曾公开表示,近期没有这方面的动作,但业界却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等待传言坐实。玩味其中,不难发现,人们对电信业重组传言的热衷,从侧面反映出对新一轮电信改革的期待。这也说明,从1997年开始的中国电信业的改革,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又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
在剖析这些热点的本质前,我们有必要梳理下20年来中国电信业改革的历程。
1997年1月,邮电部决定在全国实施邮电分营。1998年3月,在原电子工业部和邮电部的基础上,国务院开始组建新的信息产业部。之后1999年政企分家,正式拉开中国电信业改革大幕。2000年,电信、移动分家,至2002家,电信南北拆分,网通成立。至此,中国电信业第一波次改革完结。
第一轮电信业改革后果,就是建立了新的电信监管体系,形成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铁通、中国卫通6家通信公司,在加入WTO、打破垄断的大背景下,中国电信业基本形成了2+2(两家固网运营商+两家移动运营商)的主要竞争格局。
此后,一直到2008年,在这种格局下,国内6家运营商开始了市场竞争。这一时期,正好是全球移动市场急骤发展阶段,中国移动借助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通过发展预付费卡的模式,用户数每年以亿计突破,而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因为无移动牌照,只能看着中国移动在市场上狂风般席卷用户,而自己的固网用户却一个个流失,固话收入一天天减少。
这一格局造就了中国移动新的垄断,这也是监管部门之初没有预计到的。为了平衡这一态势,主管部门也曾在2004年10月玩了一把三大运营高管对调的游戏,联通王建宙去移动,移动王晓初去电信,电信常小兵去联通。不过,后来证明这一手段也无法解决移动一家独大的问题(当然,三大运营商高管互换或许还有国家层面的其它考量),从弱势运营商到强势运营商后,王建宙更清楚对手的命门所在,出手便砸向农村市场和低ARPU值用户。结果,中国移动是“大象快跑”,其它三家运营商的日子却成了“杨白劳过年——- 一年不如一年”。
尽管在此期间,电信和网通在香港上市,但固网市场日渐窘迫的状况,促使两家不断向监管部门要求发放移动牌照。而此时,全球3G市场已是风起云涌。
然而如何权衡TD-SCDMA中国3G标准的利益,再次阻挡了电信市场不均衡格局的及时调整。本来在2005年就能发放的3G牌照,解决市场竞争失衡问题,一直拖到了2008年。
2008年5月,正在四川抗震救灾的三大运营商领导被召回北京,中国电信业第二次改革开始:5月23日,工信部宣布,6 家运营商合而为3。半年后的2009年1月7日,工信部宣布发放3G牌照。至此,中国电信业进入“三国”时代。
如果说第一次改革是全球电信业改革大势所趋的话,那么中国电信业的第二次重组,则是对第一次改革的调整。同是,也是对移动通信时代的顺势而为。虽说三家对拿到的牌照各有各有想法,但至少,市场竞争格局在往均势发展。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超出了运营商们的控制范围。
通信产业发展到今天,移动化和宽带化成为主流趋势。3G网络的建设和业务市场的发展,让运营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语音业务不再是主流,流量经营成为关键。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让运营商看到希望的时候,也日渐陷入恐慌。原来的竞争对手现在成了难兄难弟,OTT让他们找不到了方向。
一个微信,就让中国移动一时手足无措。
是彻底的沦为管道,还是挣命的控制产业链条?OTT厂商以创新开始巅覆坚持了100多年的传统电信运营商的运营规则。而在4G到来之后, 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与此同时,国家成立铁塔公司,放开电信服务市场,扶持移动转售企业进入电信市场,倡导“互联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电信业改革的呼声再一次高涨。
行文至此,有关三大运营高层人事变动的消息已定。无论是尚冰出任中国移动董事长,还是王晓初、常小兵互调,都预示着中国电信业将进入下一个改革的关键期。不管是网业分离,还是混合所有制,互联网化,中国的运营商在发展的道路上探索了20年后, 必将开启一个全新的征程。
扫一扫,一起坐看风云变幻。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科技官方微信(也可微信搜索:techsina或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