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带手机被老师要求自己砸 校方称有点冲动

2015年05月31日07:27   成都商报 微博    收藏本文     

  近日,德阳五中天元校区(高中部)高二(16班)发生的一件事在学校内引起了热议:一个月前,该班的5名同学“违规”用手机被班主任发现后,被要求自己将手机砸了,砸坏的手机还被泡进水盆内,摆放在教室内“示众”25天,“以儆效尤”。这引起了该校部分同学的不满,随后将此事发在了网上。

  前日,成都商报记者联系到了该班班主任张龙,据其称,学生违规使用手机屡禁不止,已严重影响到部分学生的学习及班内秩序,砸手机实属无奈,并且是在取得家长与学生同意的前提下才这样处理的。

  学生:

  老师的做法不妥

  4月28日早上6点20分,张龙走进男生寝室检查,此时学生均未起床。他在学生的枕头下、床前等处没收了5部手机,其中有苹果、小米、三星等品牌手机。另有一名同学因主动上交手机被归还。

  5月3日,假期结束,按照规定,全班同学须上晚自习。自习前,张龙一般会讲话。这次也并不例外。

  “学生用手机一般干嘛?周末约着去打游戏!马上就高三了,还不努力,这样不行!咱班35个人,如果只交了10部手机,还有25个人没交,那么这25个人的手机我照样砸了。现在没收了5部手机!是网开一面呢,还是坚持原则按班规执行?规矩就是规矩,不能改也不能变。”针对几天前没收的手机,张龙表态:“得砸。”

  随后,张龙让私带手机的学生去教室外砸自己的手机,当时学生并未提出反对,张龙则在一旁监督。砸完后,几部手机以及充电宝被张龙浸泡在盛有水的塑料盆内,并放置在教室左前方的桌面上,对学生予以警示。事后,其中一名学生称,“不就是一部手机嘛。”

  5月7日中午12点18分,在教室内的李喜平(化名)没有急着去吃饭,而是对已被浸泡几日的手机拍了照片,发到网上,他认为老师的做法不妥。

  据李喜平介绍,直到5月27日晚自习时,张龙才将手机扔进垃圾桶。“是我亲眼看到的。”李喜平说。

  班主任:

  玩手机对学习很不利,必须禁

  据了解,2013年,张龙大学毕业后,即到德阳五中天元校区(高中部)高二(16班)担任班主任,平时对学生要求严格。“高二(16班)是平行班,我希望同学们都能考上好的大学。但部分学生多次违规使用手机,有人甚至用手机约着一块去玩游戏。有的因为玩手机太晚,第二天上课时双眼通红,没有精神。这已经严重影响部分学生的学习和班内秩序。”张龙称,“学生违规使用手机屡禁不止,五一假期前一周还多次强调,但4月28日早上,我到了男生宿舍后,发现有一名同学在睡觉时仍攥着手机;而有一位同学床头前的插线板上竟然同时在给3部手机充电;还有人在充电时将手机压在枕头下面。另外有名同学看到我后,主动把手机交过来了。”

  前日,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张龙的态度依旧坚决:有学生因为玩手机眼睛近视程度从300度涨到600度,而且一般只是用来玩游戏、聊天,这对学习很不利,必须禁。

  但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虽然规范学生使用手机是征得家长和学生同意的,但是屡禁不止也让自己一筹莫展。

  “现在很多学生违规使用手机,很难管理。虽然家长一般都支持老师的做法,但是部分学生瞒着家长使用手机。处理手机是征得家长同意的,砸泡手机的整个过程我并没有发火。”张龙说。

  学校:

  将进一步调查并及时处理

  昨日下午,德阳五中政教处主任杨维富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称,由于此前学生利用手机考试作弊、上课期间玩游戏、熬夜聊天等违规现象屡禁不止,该校从上学期开始正式规范学生使用手机。经过三四个月的宣传、征求家长委员会的意见并召开家长会,学校正式发布学生校内使用手机管理条例。

  “征集意见时,只有个别家长反对,主要原因是想和孩子随时保持联系。”杨维富说,其实学校给每个班级配了2部手机,分别供男女生使用。此外,18个有线插卡电话分布在校内,随时可用,完全可以满足学生的沟通需求。

  对于张龙规范学生使用手机的做法,杨维富称,“小伙子违反了学校相关规定,是错误的。手机属于学生私人财产,再怎么着也不应该砸了。虽然张龙平时工作认真负责,但这次有点冲动。学校对此事高度重视,将进一步调查并及时处理。”

  同时,该校教导处一名工作人员称,该校属于全封闭寄宿制学校,“规范学生使用手机主要是为防止违规使用手机影响其学习。如果学生将手机带来,可先交给班主任,周末时取回。”  成都商报记者 王春

  扫一扫,一起坐看风云变幻。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科技官方微信(也可微信搜索:techsina或新浪科技)。

文章关键词: 手机高中生老师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