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涉足自制终端背后:剑指渠道

2014年11月10日14:30   通信信息报    收藏本文     

  本报记者 沈加军

  面对互联网巨头尤其是面对移动互联网的颠覆性冲击,运营商“去电信化”成了必须完成的任务。然而怎么实现,三大运营商事实上都还在四处出击,寻找突破口。近日,中国联通打造的B2B模式的电子商务平台沃易购全面上线,这跟此前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介入B2B电商平台如出一辙。不久前,中国电信联手中兴通讯推出全新C网手机系列“小鲜”。众所周知,中兴通讯与华为相比最大的败笔无异于渠道掌控能力的薄弱,因此,与中国电信的合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策略解读。渠道,无论对终端厂商还是电信运营商来说都是命门。

  如果认为中国电信此举是效仿中移动的自有手机,那你就错了,中国电信显然不是意图进军手机业,运营商推出自有手机以来的历次尝试事实上都是草草收兵,最典型的当属中移动。早在3G时代,中移动就曾大张旗鼓地推出采用OMS系统的OPhone手机,但由于先天缺陷最终昙花一现,整个产业链无人跟从。不过,今年中移动再次推出自有手机M811,高调表态要借机探索将成本降至最低,进而对众多小厂商起到引导作用。这是其4G先声夺人领先市场后的高姿态渠道再造。

  一直以来,定制机、合约机都是运营商掌控渠道的重要推手,然而在终端补贴不得不面临大幅削减的现在,合约机的市场号召力在迅速萎缩,这让运营商业务推广的一种重要渠道如履薄冰。那么自有手机是不是出路?显然从中移动的市场推广来看,运营商自有手机很难掀起市场波澜,甚至难称得上成功。面对高端市场苹果三星独霸,中低端市场各种国产低价神器轮番上阵,运营商自有手机无异于是市场的“炮灰”。

  对此,中国电信自然心知肚明,为什么还要结盟终端商推出一个系列品牌,这背后是渠道竞争的一张棋盘博弈。在4G竞争中已经明显被中移动抢占先机的局面下,4G竞争的被动加上全国混合组网牌照迟迟不发,让中国电信争夺4G用户缺乏底气,这直接造成了用户争夺虽然反复拉锯,但是整体仍然处于弱势的尴尬现状。目前,中移动4G覆盖在大部分大中城市已经超过其3G覆盖,正在将4G业务覆盖到偏远地区。对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来说,在中移动4G覆盖弥补3G覆盖的短板后,4G竞争平衡有可能再次被打破。要逆转竞争劣势,在尽快启动全国4G混合组网的同时,渠道的进一步精细化有效定位和打通已经刻不容缓。与终端厂商更紧密的联系是第一步,因此“小鲜”可以看作是中国电信结盟终端厂商、牢固渠道掌控的重要尝试。

  合约机渐渐失去号召力,运营商的营业厅卖场变成了用户走马观花的展示柜台,看得多买得少已不鲜见,社会渠道的借力往往以补贴做筹码,这让运营商对社会渠道的掌控力不免打折扣,而主要终端厂商的渠道对运营商来说,是一个现实而有效的途径。

  无论到什么时候,渠道都是运营商产业链竞争的核心之一,在4G混合组网发牌前运营商的新动作都是剑指渠道。因为谁都知道,在4G流量竞争时代,无法掌控能与用户直接交互的渠道界面,运营商就只剩管道。

文章关键词: 运营商终端渠道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