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背后的秘密:玩“心理游戏”

2013年11月19日 10:12   新华社   

  新华社呼和浩特11月18日专电 题:玩的是“心理游戏” 骗的是真金白银——电信诈骗背后的秘密

  新华社记者汤计、刘懿德

  临近年终岁末,电信诈骗又迎来高发期。随着民众防范意识的提高,诈骗手法也不断“升级换代”,让人防不胜防。电信诈骗的“心理游戏”是如何进行的?缘何能让受害人“鬼使神差”主动汇款?如何防范电信诈骗?新华社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骗子擅长“心理游戏” 骗钱全靠“紧急情况”

  内蒙古公安厅刑警总队副总队长王铁峰说,2010年以来,电信诈骗案在全国呈现高发态势。从已侦破的案件来看,常见的诈骗方法有四十余种,很多犯罪嫌疑人都是“心理游戏”的“高手”。

  今年7月,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接连发生3起QQ诈骗案,作案手法相似,均针对子女在海外留学的家庭实施。

  犯罪嫌疑人盗取留学子女QQ号码后,冒充其身份称所在学校某教授急需用钱,并将其电话发给家长,让他们直接联系。

  犯罪嫌疑人反复强调该教授在学校说话很有分量,对其毕业论文有很大影响,“汇款的事千万不要多问”。

  包头市昆都仑区刑警大队大队长雷永军说,抓获犯罪嫌疑人后,在电脑中发现了多个诈骗模板,虚拟了各种急需用钱的情况。他们营造的紧张气氛使家长没时间思考,反复强调“教授”的重要性,并叮嘱“不要多问”,抓住了中国家长重视子女学业的心理,因此屡屡得手。

  近期,内蒙古还发生了一起在海外实施的电信诈骗案,受害人在5天内被骗数百万元。

  此案中,多名骗子分别冒充法院、公安局工作人员,称受害人卷入一起涉黑涉赌资金案,必须缴纳保证金才能取保候审,并通过传真拘留证等方式取得信任。

  骗子在电话中反复强调,“此案为中央督办的大案”,不能向包括家人在内的任何人透露消息,否则“罪加一等”。以此营造出的神秘气氛更使受害人深信不疑。

  据办案人员介绍,此案为典型的“剧本诈骗”,“‘剧本’由专人编写,抓住了人们恐惧涉案、息事宁人的心理弱点,由骗子扮演各种‘角色’实施诈骗。”

  电信诈骗呈职业化、地域化趋势

  据包头市昆都仑区刑警大队指导员郑永刚介绍,在广西南宁侦破QQ诈骗案时发现,当地此类QQ诈骗案件十分猖獗,已经形成了地域化、职业化趋势。

  郑永刚表示,当地QQ诈骗一般由三四个人组成“工作室”,不轻易接纳“新人”入伙。犯罪嫌疑人大多为初中文化,但因此种犯罪在当地已形成一套产业链。

  据犯罪嫌疑人介绍,当地有专门提供作案电脑的商店。一台市价几百元的二手电脑,在装上盗号、视频录像、代理等用于诈骗的软件后,售价在两三千元左右;然后再从当地兜售证件的贩子手中购得身份证、银行卡,作为接收汇款的账户。

  获得全套诈骗装备后,“工作室”即可“开张营业”。犯罪嫌疑人一般通过社交网站或色情网站“物色”海外留学人员,然后植入盗取QQ密码的木马,进而实施诈骗。

  雷永军表示,此种作案手法的成功率比彩票中奖、更换银行账号等传统骗术高很多,因为家长对子女几乎没有戒备心理,犯罪分子制造的心理暗示和营造的紧张气氛,也使得家长无暇过多考虑就把钱款汇出。

  王铁峰表示,目前很多电信诈骗都呈地域化特点,即某种电信诈骗团伙大量聚集在某地,比如,广西南宁、柳州QQ诈骗比较集中、湖北仙桃冒充医保卡的诈骗多发、福建龙岩则有很多网络购物诈骗团伙。

  内蒙古公安厅“打击电信诈骗”专项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郑有俊说,数额较大的电信诈骗案中,所得赃款一般都会在短时间内被分解转入多个下级账户。

  “赃款分解后,由专门负责提款的‘公司’负责在自动柜员机上取款,留足提成后,再逐级向上汇款。”郑有俊说。

  “三不原则”防范电信诈骗

  结合已侦破案件,内蒙古警方对于一些常见的电信诈骗骗术进行了梳理:

  骗术1:以短信提示更改接收汇款账户的信息,正准备汇款的储户如接到此类信息而不核实,即有可能被骗。

  骗术2:冒充执法人员拨打当事人电话,称有欠费或涉嫌犯罪被起诉,要审查当事人账户资金是否合法或要对其存款进行保护,诱导当事人向指定账户转账。

  骗术3:通过网络、电话、短信或邮寄信件,告知当事人中奖,因领奖之前需预付某些费用,要求当事人向指定账户汇款。

  骗术4:打电话告知当事人,其亲属、子女、朋友涉嫌违法或发生意外,需用大量现金进行救助,并提供账户要求汇款。

  骗术5:打电话以“猜猜我是谁”的方式冒充熟人,并以急事为由借款。

  骗术6:电话、短信告知当事人,其所持有的银行卡发生大额消费或身份信息被冒用,并提供核实方式。如当事人按照提示进行核实,则银行卡内资金会被转走。

  骗术7:以短信告知当事人银行密码需要修改,并提供网址。若点击该网址,并进行修改密码操作,就会泄露真正的密码,威胁资金安全。

  内蒙古公安厅反侵财支队负责人白鹏表示,上述常见骗术是从已侦破案件中提炼的,实际生活中电信诈骗的手段不断翻新,应牢记不可轻信陌生电话、短信及网上信息,凡是接到陌生人要求转账汇款的短信或电话,要做到“不听、不信、不转”。

分享到:
意见反馈 值班电话:010-62675595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