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导航民用商业化待提速

2013年07月01日 10:22   IT时报 微博   

  定位精度与GPS旗鼓相当,集成度、功耗控制尚有不足

  IT时报 李栋

  作为中国自主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进展始终牵动着国人目光。虽然北斗导航在定位精度上已经与GPS差距不大,但集成度不高、功耗较大等问题,仍是北斗系统在民商领域市场化进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精度与GPS相当,但产品集成度仍待提升

  “北斗导航的芯片已经达到了与GPS一样的水平。”负责北斗终端芯片研发的和芯星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地区负责人李小伟告诉《IT时报》记者,北斗二代的定位精度能够达到10m范围,定位速度在0.2m/秒。在消费市场上可以见到的定位终端中,仍然鲜见北斗终端的踪影。李小伟介绍,目前北斗终端主要集中在车载监控、远洋渔业等需要专业高精度定位的市场,而产品也是以军用平板等产品为主。

  但北斗与GPS相比,目前仍存在不小差距:“并非是单纯的技术性能差距,而是在产品集成度方面的差距。”李小伟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终端由三部分构成:天线、射频芯片、机待芯片。国外的GPS已经可以做到将射频与机待集成在同一个芯片中,已经达到了千万级的量产,成本也能控制在2~3美元左右。但北斗芯片产品集成度不高,成本要比GPS高出一倍以上,目前,国内还没有厂家在集成技术上能够做到大规模商用的水平。

  不过厂商们也在为早日达到商用标准而努力,李小伟对记者表示,目前即将面市的“蜂鸟”芯片,已经初步实现了体积小、功耗低的技术要求,而且也将会带来新一轮的降价:“采用55纳米工艺制作,已经能够到达5X5毫米级,就像指甲盖那么大小。”

  手机上使用仍要等待

  现在,智能手机上仍不能使用北斗导航。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仍然是芯片。

  “将我们国产芯片要塞进手机终端里比较困难,毕竟体积、功耗在车载终端上要求并不高,但手机厂商对这些技术要求非常敏感,尤其是整合后成本也会上升。但价格高出几角钱厂商都没法接受。”李小伟说道。

  “手机上对芯片尺寸要求是更薄更小,而且功耗也有限制。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同样的芯片国外的可以做到30毫瓦,但国内的就是300毫瓦,这意味着国外用10小时,国内的才能用1小时,除非手机做到砖头一样的体积。”中国北斗车载应用产业联盟秘书长、北斗应用与产业化专家尤源表示,北斗应用在手机终端上要待以时日。

  不过,由于北斗系统本身是开放的产业链,现在已有一些国际厂家进入,其中也不乏知名的芯片厂家。据李小伟透露,天宝、诺瓦泰等专业GPS厂商已经纷纷发布了能够兼容北斗信号的产品,而且像高通也具备将导航定位芯片与CPU合二为一的技术实力,预计在今年底就会推出一体化芯片。

  政策引导先行 明年消费市场或启动

  去年底,交通运输部下发通知,要求江苏、安徽等9个示范省市区的大客车、旅游包车和危险品运输车辆,需要更新车载终端的,应安装北斗兼容车载终端,所有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应加装北斗终端。这也成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大规模应用的前奏。

  “现在北斗定位终端的价格仍然偏高。“一位北斗卫星导航终端的分销商告诉记者,目前北斗终端得依靠北斗和GPS双模校准后才能达到较高精度,虽然现在有不少厂家和消费者前来询问,但听到报价后都会望而却步。

  不过这一困局正逐步被打破。“上半年有四家厂商分别进行了每家1000台北斗终端的试销售,价格与GPS相当。而就在7月份,也有厂家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进行5万台北斗终端的推广普及。”尤源表示,目前北斗终端在以2~3万台/月的增速被市场接受,到今年下半年会实现5万台/月的出货量,而终端厂家也由之前的3~5家增长到现在的几十家厂商:“预计到明年,消费者就能在市场上真正看到大量的北斗产品,而等这个市场起来之后,分摊了研发成本,价格应该会有大幅度的下降。”

  延伸阅读

  GPS+北斗双模知多少?

  在已经面市的民用北斗终端中,大多采用的是北斗+GPS双模产品,而鲜见采用北斗单模的终端。据业内专家介绍,这种采取混合双模定位的模式,在遇到“城市峡谷”等特殊情况时,能够有效提高定位精度。

  城市峡谷,是指在一些城市中遮挡严重的地方,能够接收到信号的卫星数量不多,采用双模形式,终端能同时接收到3颗GPS+2颗北斗卫星,弥补可见星不多的情况。

分享到:
意见反馈 值班电话:010-62675595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