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能救“管道”危机:运营商须推平台模式

2013年05月17日 01:59   北京晨报   

  离4G牌照的发放日越来越近,在短信、通话业务收入下降的情况下,运营商有可能抓住数据流量需求暴增的机会挽回损失吗?或者说,运营商还有其他翻身机会?

  做“管道”也能活得好

  5月11日,通信观察家项立刚,去了一趟河南平顶山。“这是一个通信能力较弱的城市,但也已经开始建设TD-LTE网络。”这让他感觉到,4G时代就在眼前。

  业内一直有个观点,4G意味着更高的移动带宽、更快的移动网速,这只会加重运营商的管道危机。项立刚对“管道化”观点不太赞同。

  今年第一季度,国内三大运营商产生净利润约345亿元,整体情况同比略有上升,而国内一些OTT企业还未有商业模式。

  “运营商要完蛋的说法最早起于美国,说了15年。国内情况恰好相反,做管道的人赚了大钱,没做管道的人反而不赚钱。”项立刚表示,做好管道是基础,未来还有更多的机会。某种程度上,这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观点不谋而合。

  今年4月份,任正非在一次内部讲话中说道,“等到做内容的越来越多,做内容的人也会是卖豆腐、卖水了,而内容都是要通过管道来传送的,大的管道服务提供商就可能活过来。”

  数据业务能否弥补损失?

  一条短信140个字数1角钱,但若转化为流量计算,140个字每个字占2个字节(Byte),约为0.27KB。以国内某运营商每兆3角的价格算,一条短信只需付流量费0.0008角钱,是一角钱的1/1250。

  OTT企业对运营商短信、通话业务产生了冲击。图中是两张不同的移动消费套餐,第一张是目前的,第二张可能是未来的,但费用均为98元。等到用户数据需求充分爆发时,其贡献的流量费是否能弥补运营商在短信、通话业务的收入?

  今年3月份,国内三大运营商发布2012年年报,流量业务均有暴增趋势。

  年报显示,中国移动2012年无线上网业务流量同比增长187.6%,语音业务同比增长1%;中国联通全年移动数据流量同比增长92%,但由于语音、短信等业务的下滑,2G业务同比下降6.1%;中国电信总流量增长200%,语音短信业务不详。

  而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短信发送数量增长率为2.1%(前年为6.2%)。

  独立IT分析师付亮表示,未来运营商的数据业务,还不足以弥补其在短信、语音方面的损失。“流量成本下降很快,价格也在迅速下降,这是全球的规律。”

  机会在于做平台模式

  项立刚表示,未来运营商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做“纯管道”,还是从传统的语音、数据业务获得收入;另外是做“智能管道”,做服务平台开发新的商业模式。他表示,智能管道更有机会。项立刚所说的平台包括应用平台、电子支付平台、服务平台。

  应用平台上而言,项立刚表示,目前安卓平台开发者都不赚钱,都是自己垫钱去做广告,但大部分公司没办法收回成本。“但苹果有app store,它能把APP卖给用户挣到钱。”这样一来,运营商通过与应用开发商分成获得收益。

  从电子支付平台来说,项立刚认为,运营商手里掌握着用户的信用状况,如果与支付捆绑是很方便的。独立IT分析师付亮的观点与之类似,“运营商有着大量信息资源,包括消费信息、信用档案。然后用这些权限推出服务,包括支付、网络连接,应该能研究出一些商业模式来。”

  对于服务平台来说,项立刚认为运营商在业务上有着天生的收费优势。“比如说导航,在App商店卖10美金,用户可能不会买,但如果导航成为运营商的业务,收费策略是用一次一块钱,用户就可能接受,而且会长期使用。”

  晨报记者 王方

  ■相关链接

  什么是运营商管道化危机?

  OTT是“Over The Top”的缩写,来源于篮球等体育运动,是“过顶传球”之意,意指互联网企业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和数据服务业务。OTT应用主要指即时消息、网络电话应用,国内主要包括微信、米聊等。

  就像自来水管,流量可能很大,但是对管道来说没有多大价值。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与互联网业界之间展开激烈竞争,用户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互联网巨头的OTT应用,运营商开放其移动互联网络管道成为趋势。运营商流量业务大涨,但收入增长却不达预期。

分享到:
意见反馈 值班电话:010-62675595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