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后任正非时代的华为还会有经典故事吗

2013年01月12日 00:59   上海证券报 微博   

  ——评《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叶 雷

  虽然据称是唯一获得华为认可的两位作者,田涛是任正非多年好友,吴春波曾协助任正非起草《华为基本法》,现在又都已跳出了华为,本应“识得庐山真面目”,但读完《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却并未有“对华为最深刻、最系统、最权威解读”之感,也不见“最真实、最可信、最丰满任正非”。

  写出《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当然不是为了给华为念下咒语,而是为了希望华为跳出魔咒。哪怕华为真走到了危亡边缘,也期待华为能像苹果、IBM等一样实现“鹰的重生”。所以,回顾华为成长历程,分析揭示华为成功的密码,是必需的,但绝非重点。硝烟弥漫中的世界大势、耀眼光环下的癌症细胞、豪气雄心中的未卜前途等等,才是重点着力之处。

  华为,这个1987年诞生于深圳湾一间简易房里,注册资本仅24000元的企业,经过25年“野蛮生长”,2012年已实现销售收入超过350亿美元,市场覆盖了亚、欧、非、澳、美近100个国家和地区,在诺基亚、西门子、摩托罗拉、阿尔卡特、朗讯、爱立信、中兴都在变革求生的当下,华为的同比增长仍超过了10%,仅仅位居思科之后,名列世界第二,确实值得尊敬与佩服。国人对华为充满了特殊感情,还因为华为是一家民营企业,一家充满了神秘和低调坚持不上市的另类企业,是一家“中国代工”整体处境中风景独好的“中国制造”企业,无形中承担了某种中国模式的使命。

  无疑,相对于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国有企业,华为的国际化可能更加有说服力。华为的国际化究竟是怎样推进的?华为的成功之道对正在着手或即将着手国际化战略的国内企业有哪些借鉴意义?求索所有这些问题极有现实价值。所以,近年来国内各方对华为的研究热潮持续高涨,《走出混沌》、《华为真相》、《走出华为:一本真正关注中国企业命运的书》、《土狼突围》、《华为四张脸——海外创始人解密国际化中的华为》、《华为经营管理智慧》等著述都赫然排列在经管类畅销读物的书架上。

  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虽然《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没有给我们带来预期的惊喜,但却提供了众多宝贵的一手猛料,仍然十分有价值。作者总结华为成功的“葵花宝典”,一方面是对“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核心价值观,一方面是“开放、妥协、灰度”的管理哲学,将“秀才”造就成具有同一价值观和统一意志的“战士”,同时又避免将“战士”扭曲成“奴才”。而作为掌舵者的任正非,“理想精神与危机意识”相混合的思维定式,就是他的鲜明特质,激荡和平衡中自然实现了“辩证法的胜利”。

  华为的经典之处,如特别注重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将超过10%的全年销售收入投入研发;特别注重股权激励,始终围绕“多劳多得”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近30%的员工持有公司股份,掌舵者任正非却只占1.42%股份 ;特别注重价值共同体的建设,“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崇尚力量,狼性,“海盗文化”,让“高层有使命感,中层有危机感,基层有饥饿感”;特别注重顶层设计,一部《华为基本法》用到如今,聘请IBM做顾问一聘就是十多年,从而确保企业发展途中战略路径不走偏、不折腾;特别注重专一,拥有抵挡外来任何诱惑的巨大定力,25年来就坚持“通信制造”,坚持管道战略,就信客户才是走向持续成功的唯一根本;特别注重行业规则,不依靠低成本人力打价格战,不损害整个行业的利润,只靠高质量产品和优质服务获取客户认可,成为令人尊敬的竞争者……这些都是值得国内企业学习和借鉴的。

  1994年,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吉姆·柯林斯教授,从《财富》杂志5OO强工业企业和服务类公司两种排行榜中选出了18家高瞻远瞩的公司,并且系统地为每家高瞻远瞩公司精心选择了一家对照公司进行追根究底的研究,揭示出《基业长青》的密码,至今仍被国内众多管理者奉为圭臬。但是,不仅很多具备基业长青条件的企业没能做到基业长青,而且很快就有很多“基业长青公司”几乎毫无征兆地从正午的辉煌急剧地走向没落。所以,柯林斯在反思中,又从全美国2万多家公司中通过领导力、公司愿景、组织架构、运营模式等11个维度筛选出了西南航空、英特尔、微软、前进保险等7家安然度过产业逆境与动荡并保持10倍数增长的企业,沿用案例对比研究揭示出“狂热的纪律,基于实证经验的创意,建设性的焦虑与不安”三大特征,写出了《选择卓越》。,但谁又能保证这些10倍数增长企业的未来呢?

  华为确实很优秀,既符合“基业长青企业” 的条件,也符合“选择卓越公司”的特征,但2011年在与经营大师稻盛和夫会谈时,华为副董事长郭平按照PPT有条不紊地演讲结束后,任正非却苦叹一句:“华为必死无疑……”在华为2012年国际咨询会议上,一位英国顾问期望任正非展望一下华为今后10年与20年的远景,任正非脱口而出:“20年以后的华为,我可以告诉你,两个字:坟墓。” 任正非不止一次地说:“失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任正非的忧虑不是没有道理的,只是我们希望任正非说的“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能持续得更长一些。

  以大数据、智能制造、3D打印、个性定制等新技术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正在兴起,商业生态和管理模式都将重构。而任正非已69岁了,在强力创始人离任后,华为还会一帆风顺吗?“你只能做你想做的,却不能要你想要的”还能坚持多久?还会是“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吗?华为副董事长郭平按照PPT有条不紊的演讲已显示端倪。2012年末,在华为的常务董事会的民主生活会上,有人提议评价任正非并投票:老板懂技术吗?有7人投否定票;老板懂市场吗?又有7人投否定票;老板懂管理吗?副董事长徐直军再一次投了否定票。在体现民主开放的同时,实际上也暗含了华为后任正非时代的风险之一。

  或者,IBM又再一次垮掉了;或者,华为打败了思科登上了世界第一;或者,国际壁垒让华为的现有业务失去了增长空间……华为将怎样选择呢?可能只有华为知道答案,也只有时间知道答案。可以特立,不可独行。过去和现在,任正非和华为给中国企业家和企业树立了一个了不起的榜样,希望在未来,后任正非时代的华为给我们展示的不是一个坏榜样。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给本文挑错 电话:010-62675595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