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企业难享规模红利:做的越大亏的越多

2013年01月08日 07:19   大洋网-广州日报   

  市场份额再创新高,甚至把洋品牌远远甩在背后,但在利润上,除了少数的那几家,众多的中国本土手机品牌并不赚钱,“大而不强”仍是中国本土手机业界难破的“局”。

  来自第三方调查公司的数据显示,到去年11月份,中国本土手机品牌在中国内地市场的份额已超过七成。从最初的不到一半,到超过一半,再到超过七成,国产手机的成长速度不可谓不快。但同时,另一个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几乎99%的利润都被手机业界的两大巨头拿走。可以说,众多中国手机厂商“赚吆喝不赚钱”。

  残酷的市场情况是,在洋品牌和山寨厂商的夹击之下,中国本土品牌手机厂商成长的路子并非平坦,正如国内一家专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手机公司负责人所说,中国手机企业发展的路必须分两步走,第一个阶段就是把企业规模做大,因为只有把规模做大了,企业才能生存下来,才有规模的优势,整个企业品牌的影响力才会显现,才能从规模上带来红利。如果不做大,企业就没有竞争力,很容易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做大才有规模红利”的背后,则是中国手机产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包括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软硬件都掌握在外国厂商手中,巨大的利润被巨头拿走,在同质化非常严重的情况下,众多中国手机厂商拼的就是价格,赚钱变得也越来越难。

  但做大并非就一定有规模红利,去年开始,不少手机公司出现的裁员潮背后,正是做大后并没有带来业绩和利润的上涨,带来的是成本的增加。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些公司是真的不想做大了,因为实在是亏不起了。

  苹果公司靠一款手机独打天下,其市场份额并非全球最大,但同样赚得盆满钵满,而被谷歌收购后的摩托罗拉移动开始大步收缩战线,从“机海战术”变为“精品战略”,盈利,是谷歌为摩托罗拉移动“量身定做”的整合手术的核心。正如业内人士所说,中国本土手机厂商要想获得更大、更长足的发展,赚钱才是硬道理。如果不赚钱,做得越大,亏得越多,做大之后就无法做强,整个产业同样缺乏发展的动力。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给本文挑错 电话:010-62675595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