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狙击华为中兴 电信贸易战或一触即发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0月14日 08:10  中国经营报微博

  “与其说华为涉嫌威胁到美国通信国家安全,不如说是华为直接威胁到思科的商业安全。”对于10月8日美众议院发布报告指控华为和中兴通讯的电信设备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一事,业内人士开始逐渐撇去笼罩在问题之上的政治迷雾,暴露出其更为清晰的商业利益。

  无独有偶,根据美众议院报告后中兴所发布的声明,就在几天前,思科通知中兴通讯终止战略合作协议,具体原因未知。更有分析人士指出,思科很可能是报告的幕后推手。

  这种猜测并非空穴来风,因为除了来自美国的涉及国家安全的政治排斥之外,从2011年年底,华为、中兴已经频频遭遇美国的337调查,涉及3G 功能的手机、无线网络设备和手提电脑等产品;电子成像设备;以及具有无线功能的消费电子设备及组件(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移动热点、无线宽带调节解调器和掌上游戏机等),华为、中兴俨然已经成为美国337调查被告席上的常客。

  显然,337调查的禁止令和排除令,以及美众议院的报告对深处美国本土的竞争对手思科、阿朗来说无疑都具有巨大利益,而思科的CEO钱伯斯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25年以前我就知道,我们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将会来自中国,现在来说,那就是华为。”

  就在2012年年初,钱伯斯仍在指斥华为在知识产权保护和电脑安全等领域并非一直“按规矩办事”。

  这让一切看起来似乎更符合逻辑,然而,来自美国的华裔专家Frank则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频繁使用‘国家安全’的名义下,美国希望谋求的经济利益显然不仅仅局限在思科这样的一两个企业身上,有迹象显示,美国正在收紧中国在美投资的步伐,这有必要让更多的中国企业提高警惕,在美国大选年以及不确定的国际经济环境背景下,美国利用政治手腕在经济领域的角力将变得极为正常。”

  华为中兴美国遭遇战

  进军美国市场成为华为、中兴如鲠在喉的问题,但却又不得不从长计议。

  对于中国走向世界的两大民族品牌华为、中兴来说,海外战略的布局一直位于公司战略的重中之重。

  早在2010年,华为海外市场的销售收入已经突破1200亿元,占了总销售收入的四成。2011年华为的全年财报显示,华为实现营收2039亿元人民币,国内市场营收655亿元人民币,海外市场营收1383亿元人民币,海外市场营收占总营收的68%。

  中兴也不例外,海外市场份额多年来占据公司收入的半壁河山,2012年8月份,中兴通讯(000063.SZ/00763.HK)公布2012年半年度业绩显示,2012年上半年,中兴实现营业收入426.42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内市场实现营业收入208.85亿元人民币,占整体营业收入的48.98%,同比增长26.37%。 国际市场实现营业收入217.57亿元人民币,占整体营业收入的51.02%,同比增长6.20%。无论从营收的绝对数字,还是从增长速度来看,海外市场都占据大头。

  然而,从2010年开始,由于欧债危机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很多国家的电信运营商开始相继大幅削减支出,这给华为、中兴的海外布局带来挑战,2012年上半年,两家公司的净利润开始出现大幅下滑。

  来自野村证券等多家国际投行的报告显示,华为、中兴利润下滑的背后,在于其力保海外市场份额的战略布局。“为了维持原有的市场地位,企业先将设备铺进去,或者直接送设备,延长对方的付款时间,这种做法解决了对方没钱又要发展的困局,同时这种人情铺垫又可以在经济好转的情况下为企业争得更大的回报。”太平洋证券电信研究员刘树杰告诉记者。

  可是,就是这种做法直接冲击到了思科等国际竞争者的利益,在订单稀缺,僧多粥少的国际竞争环境下,如何有效地排除对手的竞争成为了商业领域的新课题。

  在欧洲电信市场萎缩,新兴市场价格竞争激烈的背景之下,美国的电信市场逐渐显示出了其庞大的优势,美国运营商的4G网络支出带来了增长机会,这让设备商看到了机会,同时争夺也变得更为激烈。

  与此相关联,近几年来,华为、中兴开始频频遭遇来自美国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而华为由于非上市公司的身份以及任正非出身军方的背景更是屡屡遇挫。

  2008年,华为与贝恩资本联合竞购3COM公司未能成行。2011年,华为被迫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建议,撤销收购3Leaf公司特殊资产的申请。2011年10月,美国商务部阻止华为参与国家应急网络项目招标。同时,在澳大利亚项目中,华为又再次因为非上市公司的问题而被拒之门外。

  进军美国市场成为华为、中兴如鲠在喉的问题,但却又不得不从长计议。任正非曾在半公开场合表示:“(华为的全球)战略布局,我们唯一觉得困难的是美国。”但华为还是制订了未来十年融入北美市场的规划。

  为了消除美国政府的种种担忧,华为一改以往的沉默,从2011年开始加大在北美市场的服务、产品和公共关系等方面的建设和拓展。在2012年9月份的美国国会调查中,华为曾公开声称“华为是靠员工持股计划(ESOP)实现激励,在约6.5万名持股员工中,再选出51人作为代表,并从中轮流选出13个人作为董事会成员,而在2010年选出的51人中,仅任正非和王克祥两人在军中服过役。”显然,这样的解释与陈述是华为在国内此前并没有过的。

  根据美国参议院的记录,2012年前6个月,华为在美游说费用达到82万美元,2011年同期为20万美元。

  不过,也有美国律师表示:“华为即使再主动自愿公开其信息也同样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即由于其未上市,其信息披露并不受美国证券法的监管,因而其真实性无从考证,单就这一点就能给竞争对手很大的噱头。”

  有传言称这正是华为筹备赴美上市的原因。目前,华为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仅占华为总收入的4%,不过,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2009年华为在北美的销售收入达4.08亿美元,2011年,仅终端业务领域,华为在美国销售收入就超过9亿美元。

  10月9日,中兴通讯发布公告称,公司在美国市场的运营商网络产品销售收入占公司总体销售收入比例较小,因此本次调查结果不会对当期财务状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思科始作俑?

  在很多细分市场领域,华为和思科之间的正面竞争早已开始。

  除了华为、中兴战略布局给竞争对手带来的压力之外,在很多细分市场领域,双方之间的正面竞争早已开始。

  2011年,华为正式成立了三大业务BG(Business Group),除传统的电信设备领域外,华为也将其业务扩展到了企业网和终端。这给思科带来了压力,因为尽管思科在路由器市场称霸一方,但进军消费者市场却不那么成功,而随着思科进入新市场,其核心业务增长放缓,华为与它开始抢夺其市场份额。

  美国金融咨询公司Trefis撰文称,华为将对思科在路由器市场的份额和利润产生压力。思科主要与Juniper公司在路由器和网络交换机业务领域展开激烈竞争,但是思科越来越感受到来自中国华为的市场压力。最近几年,华为在国际路由器市场上迅速扩张,尽管仍不是思科的主要对手,但不断增长的份额却对思科长期以来在路由器市场建立的统治地位带来了潜在威胁。

  2012年6月,华为宣布推出新一代数据中心交换机CloudEngine的产品,直接瞄准了思科的核心企业业务,同时推出下一代远程通信系统,同样瞄准思科的网真业务。虽然华为目前的企业网业务盈利能力还不如思科,但双方在技术和产品上的产别并不明显,尤其在议价能力,本土化市场渠道等方面,华为有优势,对思科的冲击还是有一定杀伤力的。

  尽管华为“尚不能动摇思科的根基”,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在过去5年,思科路由器市场份额从66%降至55%,交换机市场份额下跌2%至67%。

  然而,思科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却变得越来越复杂,一方面,当年的合作伙伴正成为强劲的竞争对手,如HP,IBM,前者收购了3COM,全面替代思科产品向客户提供集成解决方案;后者贴牌销售思科主要竞争对手Juniper的网络产品。而后起之秀瞻博网络以及H3C也正在蚕食思科的市场份额。

  “由于与其他对手的竞争需付出巨大的成本,但对于来自中国的华为、中兴来说,无须披露过多细节的‘国家安全’问题就可以将对手置于险地,捏‘软柿子’,从最容易的部分开始下手也就成为了思科战略中的重要部分。适逢美国大选年,针对中国企业的问题也为顺应时势的‘应景话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分析人士表示。

  而对于执政的奥巴马当局来说,在“重振制造业”的口号之下,就业、军事、安全正成为重要课题,这与维护思科的利益不谋而合。

  全球知名行业媒体CNET将此次事件比喻为思科与华为、中兴的障碍赛,并评论表示:“思科有可能成为调查背后的最大受益者,在过去长达十年的交战中,思科往往在背后给华为抹黑。”

  一触即发的电信贸易战?

  “这意味着如果思科想在中国从事间谍活动的话,同样存在巨大的机会。”

  作为在中国有着庞大销售市场的思科来说,其是否也足以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呢?

  数据显示,华为在美国的销售额占据其营收的4%,但思科在亚洲、环太平洋地区和中国业务却占了思科总业务的16%以上。2011年,思科在中国的收入占其全球收入的3%~4%,2011年思科全球总收入400亿美元,其中16亿美元来自中国。

  不仅如此,思科中国市场的利润贡献占到思科整体利润的30%,紧随其美国本土业务的45%之后。

  2010年1月,思科宣布将把亚太区及日本区重新划分为3个大区,以更好地促进该地区各市场的战略制定和资源投入。作为原亚太区组成部分的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将组成独立的思科大中华区。中国市场正成为思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在中国电信领域积极拓展的企业,其产品安全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根据媒体不断披露思科产品存在漏洞及安全后门事件,连思科自己也承认,它的产品也会有漏洞。2007年底,思科提醒过windows用户,其安全代理软件(cisco security agent)存在漏洞,可导致windows 系统遭遇攻击,最后可导致系统崩溃。

  “这意味着如果思科想在中国从事间谍活动的话,同样存在巨大的机会。”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

  互联网协会特邀专家杨孝文也表示,美国对中国企业层层设防,可是我们对美国企业却毫无戒心。这种企业待遇的不公必将导致安全的失衡,应该引起我国政府和企业的警觉。

  显然,如果中美两国政府在这一问题上角力,中国政府可以打出同样的底牌来限制思科在中国的发展,而这一政策对于思科的问题来说显然更为严重。只不过,贸易战一旦打响,势必改变商业竞争的本质。

分享到:

> 猜你喜欢

  • 新闻柬埔寨前国王西哈努克在北京逝世
  • 体育上海大师赛-小德救5赛点逆转穆雷首夺冠
  • 娱乐周杰伦与狗仔再起冲突 开记者会回应
  • 财经9月CPI增幅降至1.9% PPI创35个月新低
  • 科技我国连续3年居全球通信技术指数排名中下
  • 博客杭州礼花筒是怎样变成迫击炮的
  • 读书挖掘内幕:开国大典前夜毛泽东在做什么
  • 教育莫言作品将编入语文课本 忧心学生读不懂
  • 育儿广州最袖珍小学 南山奶粉被注销生产许可
  • 健康血脂超标血液会变白吗 乳腺癌征兆
  • 女性客串走秀大腕明星 8款招桃花浪漫编发
  • 尚品最适合搭配风衣的腕表 大闸蟹应该配啥酒
  • 星座测试哪种男人旺你 12星座藏私房钱
  • 收藏老唱片价增超20% 鼻烟壶最高拍782万
  • 更多关于 华为 美国 中兴 电信 思科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