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2010年WAPI产业高峰论坛专题 > 正文
WAPI产业联盟与宽带无线IP标准工作组于2010年4月28日在北京丽亭华苑酒店举办“WAPI产业高峰论坛”。上图为卓望数码技术(深圳)有限公司首席架构师刘克鸿。
以下为刘克鸿演讲实录:
昨天下午收到一个消息,挺有意思的,我在演讲之前跟大家做一个分享。一直在偷邻居家的无线网络用,今天他家的路由器死机了,为了重启他家路由器去走廊把他家的电闸拉下来又合上去。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今天我和各位分享一下,关于WAPI SOM方面,关于无线城市方面的,卓望数码作为WAPI新成员,我们在实事求是地说,并不是对网络层的,我们不是做接入这一块的,了解并不是很多,我们一直在业务角度业务管理业务控制角度,运营商的系统角度考虑的。这正好能够符合WAPI SOM在SOM—2、SOM—3方面的工作,今天和大家做一个探讨。
无线城市是国家也是一个国家级的战略,10年两会期间,温总理提出明确的要求,无线城市、互联网城市、三网融合,作为运营商这边,作为中国移动王总也提到,在运营商里边,推动信息化、接入无线城市的发展,加快推动互联网产业应用,并促进相关产业的商业化和规模化。从这些角度来说,物联网也好、无线城市也好,以前技术成熟度的问题,没有走向实践,今天为止各方面已经水到渠成了,只需要大家临门一脚往前走一步。
无线城市从用户需求角度来看,可以看到这样几种需求,大家一谈无线城市无非就是三种:无线政务、无线企业和无线生活。主要是这三类的结合。从政府的角度来说,需求是改变人们生活,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流程跑在网络上,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获取这样的信息。老百姓的角度为了更方便,迄今为止唯一一个IT发展这么多年,发展一直在造信息高速公路解决是网络问题,把信息传递下来,解决终端、PC,我们已经有无线城市这种设备,随身携带的手机就是一种,所以说屏幕再大一点,IMD、上网网都统称移动终端,对行业来说也是这样子,能够把政务、生活、企业所有的需求,统一满足的话,这是无线城市总体的设想。
有一个生态圈,运营商怎样应对它的需求?对运营商来说,有一个移动业务能力网,从运营商的角度会提供各种各样的业务支撑,企业门户、信息浏览、手机支付、数字校园、个人门户等称之为无线互联王的能力层,在此之上可以达到政务圈、教育圈、商务圈等叫做融合的无线城市的圈子。
为什么借鉴运营商为什么发展3G的经验,运营商发展3G不是中国的运营商,全世界运营商都是一样的,I—Phone起来以后,对AT&T的网络带来非常大的压力,总体来说有哪些从WLAN和WAPI角度借鉴,首先就是带宽的增加,特别注重带宽增加,偏偏是非常可喜的是,这种网络的东西,目前移动通信网是密集型大量用户访问支撑不乐得,信道每个基站有限,这是没办法解决的。运营商前一段时间广告铺天盖地,到处都是上网本,现在没有了,这也是最开始决策上过于理想化,3G来了,带宽就够了,真正做的时候,是做不了的,基站不可能布局太多,每个基站最少20平米的物质,40、50万的投资,再加上选址的问题,小区还不让你放,不可能放太多的基站,WLAN就不一样了,AP放很多,不存在蜂窝的情况,尤其在中国,用户量大,访问量大的情况,WLAN优势还是相当明确的。各个运营商都在推+W的计划,电信的C+W,移动的T+W,也是互为补充的形式。
大家过度关注网络的带宽,而没有关注业务,也就是说用户拿了网络干什么?这样一个网络搭起来之后,那么多设备搭进去,那么多投资干什么,给老百姓带来什么样的好处?这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另外,计费模式。这种宽带的网络和3G网络和2G的网络也是不一样的。
无线城市的特点,我们是做业务的,我为什么一直看重无线上网,它和WAPI的结合点,更重要是这几个方面。无线城市作为一个业务,需要高速、安全、可靠的网络基础设施,这是非常明显的,这个网络不安全,用户的因素何以保障,业务的数据、企业的信息安全何以保障?这是最基本的考虑点。
第二,WAPI作为从网络方面来讲,网络和终端设备角度也需要产业链条更长,扩展WAPI产业链,以前都说WAPI网络的、终端的,我们实际上从产业角度、链条角度来讲可以做得更长远一些,就是前面大家谈到的SOM也是解决这个问题,SOM—3也是在核心级的层面上,外面还有业务层面上,我们今天还没有谈业务层面。链条长,用户规模大,应用领域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
另外,WAPI和无线城市两者结合起来之后,也需要与运营商网络能力、业务支撑平台相结合,能够打通用户通过WAPI使用业务的通路。如果大家从业务运营角度,大家可以知道,运营上面不是说像互联网一样,大家用就可以了,在移动网络上不是这样的过程,包括业务上线、计费、鉴权等非常复杂的流程,保证业务的完整性。
无线城市的生态圈。第一个就是生活圈,这里有咨询行业、运营商、商家、公共服务,完全是站在老百姓站在每个个人的角度看我有哪些需求,不管工作、健康、娱乐,这是生活圈要做的事情。
核心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提供随时、随地、方便的信息化服务。无线城市也离不开云计算,后台海量的信息也在云计算上面,云计算以前讲做到像自来水一样,像电一样,非常可惜的是,走在街上想用什么没有,怎么样有呢?通过随身携带的终端设备和WLAN和WAPI网络安全随时随地获得资讯和信息、内容、服务。
第二个圈就是政务圈,站在各级政府机关的角度,它的视角,他认为有什么样的应用?
第三个圈就是教育,教育又是一个圈子,最核心的就是老师、校长、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家长怎么样随时随地知道自己的孩子在什么地方,他现在正在干什么,老师怎么样布置作业监督学生的学习。比如说像139这个业务做得非常不错,用户量也有相当大的业务。
数字化校园、学校通、手机支付、位置服务等需求。
当然还有商务圈。
前面陈述几个圈子能够融合在一起,我们所要打造的就是无线城市生态圈。
生活场景。我简单说一下,无线政务主要是有一个政府办事通,和位置服务结合在一起,举的居委会和义工之间怎么样帮助家庭年纪比较大的老太太的过程,整个过程当中无线城市所有无线网络怎么样在里面发挥作用的过程。
大学生活里边也是这样子,总学生小杨怎么样登记新学期的开始,在学校里面消费和阅览,以及接待亲戚朋友以及晚上读新闻等方面的工作,都可以用WAPI串起来。
前面是把无线城市简单描绘了一下,形成无线互联网的生态圈。基于WAPI无线城市圈是属于WAPI之上业务层面上的解决方案,正是因为业务推广,带动WAPI SOM解决方案的落地,是这样一个思路。WAPI SOM无线网络基础结构,在网上是信息应用系统建设,是从需求角度来看的。最上面访问入口有三种,一种就是WWW浏览器、手机浏览器和专用手机客户端,在有些地方做一些试验工作,也已经做了进去,运营商能够提供哪些基础能力呢?就是左侧的内容。
前面提到无线城市,完全从网络接入的角度来讲,用户的信息接入的角度来讲,使用无线城市的服务是可行的,但是怎么样计费?很多服务部可能不计费,也不可能像互联网一样完全免费,我们怎么样计费,这是我们方案里边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里边重点可以看到WGW的网元,这个网元的作用是什么呢?最简单来说就是把WAPI里边基于证书的用户识别转化成运营商所使用基于用户手机号的身份识别,有了基于用户在运营商身份识别之后,接下去运营商内部所有的业务支撑系统BOSS统统可以用起来,不需要另起炉灶,没必要重新做,现有的都可以建立起来,非常方便,通过WAPI应用的访问,都要经过WG,有了这个有什么好处呢?最早和秘书长沟通方案的时候,也提老了,我们的互联网都是可以实现收费,短信是收费的,那都是短信写手写的,短信就那几句话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赚很多钱,互联网的编辑就惨了,新浪的编辑在这儿,辛辛苦苦编辑那么大一个网页,不管编辑得再好,用户量再大全是免费的,如果我有这样一套机制的话,你想收费是可以实现的,针对一个网页,看一次收多少钱,我看一个短信多少钱一样。
这是计费的业务流程。
总之,用户通过信息时都要经过认证鉴权过程,确认用户是谁,借助移动业务支撑网上业务的过程。
前面对WG定位,势必带来一个疑问,所有的业务流量都经过处理量都经过WG的话,能力能不能达得到?风险是不是很大,规定也是有阶段性的,第一阶段只进行业务的鉴权以及代理计费,不参与业务访问和及其他的业务流程,终端适配以后再做,第一阶段WG侧重在鉴权上,定位相对比较明确一些。鉴权的时候也有另外一个,不需要计费和鉴权,用户就是访问免费的互联网,没有必要经过我这样一个网站做这件事情。
综合下来WG功能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主要是第一阶段是解决业务订购,就包含了用户鉴权、业务鉴权批价、计费生成、代理业务订购、用费自费提醒、获取手机号码等内容,第二阶段在监控层面再加上,包括访问代理,业务使用监控等。第三阶段提高用户体验,布局适配、图片压缩、终端适配,网络和设备的角度来讲,对这个体会不是很深,要是问问做移动终端设备的、移动设备、做手机的,大家最头疼就是用户体验和终端适配问题,因为没有一个标准,做同样的东西,在这个屏幕上看得还行,在那个屏幕上马上就乱了,在WG可以采取不用在终端上做,直接做到WG上来,可以自动做好适配,对业务开发来讲也是简化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