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短信、响一声电话……“信骚扰”防不胜防,中奖短信、诈骗电话……“信诈骗”屡见不鲜,虽然近年来运营商已尽力阻击手机违法行为,但与预期仍然有差距。近日,有消息称,工信部已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关于手机实名登记制度的法律规范,正送国务院审批。
手机实名制一旦实施,将给垃圾短信和诈骗电话毁灭性打击,但也有人担心手机实名制将导致手机用户的隐私曝光,手机实名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就此,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手机实名制能否根治“信骚扰”
手机实名制并不新鲜,国内从开办移动通讯业务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采用了实名制,“后来是为了让手机尽快普及起来才取消了实名登记制度。”一位通信界的元老称,目前,“信骚扰”、“信诈骗”主要涉及两大来源:服务提供商(SP)、个人手机用户。SP商主要问题是乱发广告以及乱收费等。由于SP是通过运营商批准的接入服务号发送短信的,因此借手机实名制消除这部分短信并没有多少意义。但实名制对利用手机进行诈骗的个人或团伙却是严重打击,实名制不仅让诈骗犯有所顾忌,同时也将为公安机关侦破刑事、治安案件、甚至抓捕犯罪嫌疑人提供方便。
用户的隐私安全能否保障
在新浪网上关于手机实名制的投票中,赞成手机实名制的人数比例近80%;而反对的20%用户则是担心手机实名制后导致个人隐私曝光。消费者黄小姐就提出:“ 现在我们的手机号码就经常被人出卖给出售机票和销售楼盘的人,如果实名制后不是被出卖得更彻底?”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用户都有过自己的手机号码被出卖的类似经历,“刚刚下飞机,就有订票公司给你发短信来推销业务,明显是有人在出售我们的个人资料。”经常出差的王先生就拿着手机随手指出其中多条机票销售的短信。
“ 事实上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用户在担心自己个人隐私曝光的同时‘信骚扰’的不法分子更是首先被曝露。”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老师徐俊认为,现在新建银行账户、到医院看病、买车买房、参加招聘会,都要提供个人信息,如果说泄漏隐私,通过这些渠道泄漏的其实更多、更详细。况且国内的移动运营商都有一套严格的措施来保护客户的信息,比如“全球通”用户一直都在采取实名制,也未出现隐私泄漏。
手机实名有利3G应用
手机实名制有利于移动信息化的建设和移动互联网增值业务的发展。特别是现在3G应用的大前提下,手机与电视、电脑、内容的融合,也将衍生出多样化的增值业务,而手机实名制将给这些业务提供支撑。
首先,有利于身份识别。很多人出门会忘记携带身份证,但是只要通过实名手机,就可以轻松地从实名制的手机中读取身份信息。
此外,还有利于手机增值业务。以手机银行和手机支付为例,通过实名制的手机进行手机银行和手机支付更安全也更快捷。
记者王化
链接
俄罗斯手机实名制
据《光明日报》驻莫斯科记者杨政介绍:在俄罗斯,手机的销售和管理实行实名制。不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如需要购买手机,都必须凭有效身份证或护照。
在俄罗斯,手机垃圾短信、诈骗短信现象并不十分严重。记者在俄工作多年,很少收到垃圾和诈骗短信。在莫斯科,也有类似中国神州行的手机电话卡,只要出示有效证件,便可随意购买,但从未听说过用户倒号和弃用等问题。但是在手机号码过户的时候必须原号码主人亲自前往办理,仍然多有不便。